我的家乡临泽是一块神奇美丽的地方。尤其是在家乡的倪家营乡境内,分布着大面积的丹霞地貌群,数以千计的山峦和悬壁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展风采,展示出“色若沃丹,灿若红霞”的奇妙风采。这种奇特的山景,当地人叫“风雨雕”,地质学上称为“丹霞地貌”。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和妈妈来到了丹霞地貌。我深深地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丹霞地貌深藏在群山环抱,千峰错落的锦绣中,它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处处呈现出浑然天成的自然美。
登上山顶观景台,丹霞似片片篝火连成一片,燃起一片火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和谐中产生比较,象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丹霞奇观,最吸引人的莫过于朝晖夕阳下的景色了。闻鸡起舞,太阳登山,望断朝晖,一轮红日,万道霞光为丹霞梳妆打扮,丹霞活像一个充满活力的俊俏姑娘,用朝晖霞光装点自我的容颜。日过中天,夕阳西下,丹霞地貌似乎领略出自身的生命之道,夕阳与群山之间,峰林石柱间,人影绰绰,时隐时现,如梦如幻,令人如痴如醉。
丹霞地貌,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都以不一样的景色让人们观赏。朝晖夕阳永远是点燃丹霞地貌生命奇观的源泉。
啊,我爱你,家乡的丹霞地貌!
说起我的家乡,那真是远近闻名;她风景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新鲜是有名的旅游圣地,既是汉孝子董永的故里,也是有名的吕剧之乡;她就坐落在黄河的南岸,是鲁北平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博兴。
我喜欢去人民公园,那儿什么都有假山;游乐场;健身场;还有那鸽子屋和喷泉,等等、我最喜欢的是那片湖、虽然我还不知到它的名字,但到了这儿就喜欢坐在湖边,湖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小鱼,妈妈经常带我去喂它,看到一条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我的心里可高兴了。
在湖里还能够划船,坐在船上能够感受一下湖里的风景;湖的岸边有柔软的沙滩,许多的小朋友光着脚丫踩在上面坐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城堡、金字塔及许许多多的模型。
湖的中间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能够一眼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和一条条小鱼在湖底游来游去。冬天到的时候,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在上面还能够溜冰玩,但是今年的冬天不太冷,湖的四周用栏杆围起来了以防发生意外,只能远远地看着有点可惜了,但是还是感谢那里的叔叔阿姨为我们的安全作出的努力!
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又能够看到那碧绿的湖水了,在太阳的照耀下变换着各种各样的颜色,真是漂亮极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美景,一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
刚下火车就大吃一惊。导游介绍西安的第一句话竟是:“没有到过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不禁哑然,我竟做了十八年的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再看周围,稍感安慰,同一团中有数位五十多岁的团友,他们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假”中国人。话虽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尽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长安。更有甚者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我想,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尽管有高楼大厦、有高速公路、有商业中心,但西安保留着全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他们甚至放下建设地铁。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在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这天尤为宝贵。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继而,我发现了她的坚持。
第一站是西岳华山,初中时就读过“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诗句,华山之险,历来称颂。在周围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下,华山的岩石变得十分突出。黄土的中心竟是一座石垒的高山,怎能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凭借索道,我们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北峰。但相比于其余的东、南、西、中四峰,北峰但是是半山腰上的一个平台。也许是古人明白华山难爬,所以称此为北峰,聊感安慰而已。抬头望去,海拔2187米的南峰高高在上,刚刚还埋怨这来回110元的索道费太贵,此刻才发觉值得,否则爬死也到不了山顶。
没有爬到顶端,我便打起了退堂鼓。第一站就遇到了本次旅游的第一大遗憾——没有征服华山。但是,看过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相信不虚此行。
如果要评一个“最名不符实奖”,我想西安将有两样东西入选。一是羊肉泡馍。来西安前总认为它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象征,一见之后,但是是将羊肉汤浇在碎面饼之上,遂大失所望。另一个便是钟楼。初到西安,问当地人何处最好玩时,十有八九都推荐了钟楼、鼓楼。它的地位就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世界之于上海。记得当时有人到上海来玩,总会被问“大世界去白相过吗?”去过,那很好。没去过,哎呀,你怎样大世界也不去?可惜啊。于是,我对钟楼、鼓楼也充满期盼。
钟楼位于西安市的正中心,周围车水马龙,因此钟楼就好象车流中的一座孤岛,需要由地道才能抵达。沿着地道走了一大圈,方找到钟楼的入口。拾级而上,才发现那但是是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平台。所谓“一览”西安市区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鸟瞰”了。匆匆游览一圈便走了下来,心中还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买钟楼、鼓楼的套票。第二天,从买套票的团友之抱怨声中,我更觉庆幸,似乎还有些幸灾乐祸了。
到中国就必须要来西安。
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展出了数座由陕西空运来的兵马俑。那时也没觉得如何,但是是几个泥人罢了。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礼貌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
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样多。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我已经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秦始皇以及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与愤怒——为这座陵园的荡然无存而可惜,为项羽当年的暴行而愤怒。
如今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据说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没有进行发掘。因此我们只看到了根据《史记》记载复原的墓内情形。豪华、奢侈等词已不能描绘其中的装饰,我也只能再次发出一阵阵惊叹。看过模型,却已再无气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华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遗憾——没有将秦始皇踩在脚下。
旅游途中,听到了一副搞笑的。上联:翻身要靠共产党。下联:发财不忘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即是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四位姓杨的当地农民。巨大的陵园因项羽而付之一炬,堆砌如山的珍宝只有一小部分仍伴秦始皇长眠地下,另一大部分却似乎鬼使神差地到了当地人民手中。因为旅游业,秦陵、兵马俑所在的临潼区已成为西安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是可笑,抑或是可悲?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
但是,我为西安鸣冤,因为西安有华清池。且不说当年蒋介石“督战”时住的五间厅,单是骊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见证中国的五十多年历史。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它的名字历经“总统蒙难亭”、“捉蒋亭”、“兵谏亭”的变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如最后的“兵谏亭”是近几年为缓和海峡两岸矛盾所改的。历史总是由小处折射,由此可见一斑。
清晨,人们迎着艳阳,骑着车子,嘴里哼着小歌,自由自在地去工作,买卖。瞧,有一条“龙”在健身,原来是人们在跑步,有的是身强体壮的青年,有的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们,还有可爱的学生们,路旁的树也为他们招手。
中午,正是每家每户的烟囱冒出许多烟,成了一道风景线。
午餐过后,农民真是忙的不可开交。他们又扛起锄头,走向田野,开始工作了。从高处一看,就像个稻草人。
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山也不再寂寞。人们纷纷地爬上山,上山的人已经是摩肩接踵了。远远望去,犹如一条“龙”在山上巡逻,保护着每座山。
天渐渐暗了,“那龙”也渐渐下山。瞧,那边有位脸布满皱纹的老人家,旁边有位步伐矫健的青年搀扶着……“那龙”也随着时间地流逝冲淡了!
家乡的风景就是不经人意的,不过,有了人们的参与,家乡每到风景都会镶上“亮丽”的色彩!
我的家乡在河北省尚义县,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家乡四季分明,春天总是在温暖中带着一丝寒意才悄悄的来到。每到四五月份,小草才从地下探出头来透气,农民伯伯也只有在谷雨前后才开始种瓜点豆。
夏天,天气酷热,树木长得更加茂盛,远远望去,山就象绿色的海洋。知了不停的叫着:仿佛在说:热死了,热死了。
秋天,凉风习习,早晚温度差别很大。我听爸爸说过一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抱住火炉吃西瓜。真的是很有意思。田野里仿佛变成了金色的海洋,农民伯伯在收一些粮食:有土豆、小麦、还有我们这的特产莜麦。
家乡的冬天是我最喜欢的。虽然寒风吹在脸上象刀割一样的疼,但是我喜欢下雪,因为下雪后我就可以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了。每个人的脸上、身上全沾满了雪花,开心极了。
我的家乡还很穷,但我爱我的家乡,我要从小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把家乡建设的更加富裕、美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