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小巧的霓虹灯,美丽的花灯,十二生肖形状的动物彩灯,浪漫的爱心长廊和唯美的彩灯秋千,今年广场的花灯真的很美,强烈推荐大家去欣赏!
昨天下午,制定的寒假任务全部完成后,我提出要去广场转一圈,老妈欣然同意。于是一切准备就绪后,抱上乐乐便步行向广场走去。
到广场了,才四点多左右,人们在广场里欢快玩耍,多半是带着小朋友的大人。处处都可以听到小朋友们天真无邪的笑声,今年濮阳的彩灯和花灯布置的格外漂亮,到处尽显繁华,或许是去年一直它在家中没有好好的去欣赏吧!总之一直觉得今年濮阳的花灯很好看,但是只有到六点左右的时候灯才全部打开,所以之前我们就到处溜达。后来,广场的灯一点一点的亮了,它并不是直接就亮了,而是停个十几分钟亮一个系列的,有一种神奇与期待之感。所以趁着天还没完全黑下去,妈妈给我拍了好几张照片。
正在欣赏时,突然被卖气球的阿姨吸引,我买了一个已经好久不玩的氢气球,是一个银色的爱心,很少女。我拉着它到处走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期无忧无虑的时候。怀中抱着认真赏灯的乐乐,感觉多么的开心愉快!因为放烟花爆竹影响环境,于是这次广场上有一排在模仿烟花的灯,有颜色,花形的切换,还有音响放着放烟花时的声音,这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前总说过年没年味,那就请你来广场感受一下,彩灯渲染的年的味道。
小巧的霓虹灯,美丽的花灯,十二生肖形状的动物彩灯,浪漫的爱心长廊和唯美的彩灯秋千,今年广场的花灯真的很美,强烈推荐大家去欣赏!
快过年了,到处都挂起了花灯,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美丽极了!
公路旁的树梢上,挂满了“星星”、“月亮”、“雪花”……它们都是“魔术师”,一会儿变成红彤彤的,一会儿变成黄澄澄的,一会儿变成绿油油的。微风一吹,“魔术师”变得更厉害了,它们一边跳舞,一边变化颜色。有些小树的枝上挂了五颜六色的“小桃”;草丛上一片深蓝,星星点点,像星星的海洋。
中心广场的灯非常美丽,道路两旁的树上垂挂着灯线,五彩缤纷,像是通往童话的世界。一进门,通道中间会照射不同的投影,一会儿是“二龙戏珠”,一会儿是“百合花”,一会儿是“向日葵”……当投影到“二龙戏珠”时,好多孩子一齐去追,有的边追边说:“别飞走了,跟我拍张照”。
我们继续往前欣赏,突然,一批散着光芒的十二生肖“跳”了出来。牛最威风,昂首挺胸的站在那儿,十分光彩照人。紧挨着牛的是威武的老虎,雪白的兔子,威猛的龙,吐着蛇芯的蛇……各个大小不一,活灵活现。
再往前走来到了中心广场的龙形雕塑前,只见周围都矗立着巨形大红灯笼,上面画着不同样子的丑牛,它们的头旋转了一圈又一圈。左走,就看到四排钢琴键,脚一踏,不同的颜色出来了,还有不同的歌曲,十分好听。中间有几只莲花灯,有粉的、红的,它们一张一合,像是几位仙女在舞蹈,优雅极了。莲花灯对面有一排鼓,只要一拍,“嗖——轰!啪啪!”的烟花声响,鼓上方烟花形状的灯一闪一闪:紫兰,绿黄,很秀丽。
美丽的灯光迎接着快乐的新年,好看极了!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 "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 "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大年初五,我和妈妈一起去夫子庙逛灯会。
晚上吃完晚饭,我们乘车来到了花灯一条街,这里可真是人头攒动,人山人海呀!今年是“蛇”年,不用说,这里卖的灯以“蛇”为主,原先在家我还以为不会有太多的蛇灯,因为“蛇”很难做,丑了又没人要,便抱着看着玩着的念头来的。可是一到这里才发现完全不是我想的那样。进入入口处,我一眼就看见一方木桌上盘着一条黄色的大蛇,身上点缀着金黄色的圆点,它瞪着一双黑色的眼睛,吐着金色的信子,远远望去如同真的一样。这里的“蛇”灯真是千奇百怪,有卡通状的小蛇,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有五六个蛇头围绕成一个圈能戴在头上像皇冠一样的“蛇”灯;有竖直着身子的小蛇,它张着嘴,含着一枚铜钱。不一会儿,我和妈妈看中了一条“黄金蟒”:它通体黄色身上有金黄的纹路,盘成圆形,一双红色的眼睛闪闪发光,嘴里含着一个大大的“金元宝”,制作得栩栩如生。
顺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兴致勃勃走到游艺街。那里也能看到许多有趣的东西。有卖棉花糖的;有卖“抖嗡”的;还有卖糖芋苗的。我看见一位叔叔在吹“糖人”,便兴奋地跑了过去,只见他先拿出一团糖,这糖像坨面一样被他揉搓,然后他把一端揉成丝,再对准使劲吹,在吹的过程中捏头,脚和身体,用笔装点头和耳朵,再点出眼睛,就这样一匹活灵活现的小马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最后,我提着蛇灯拿着吹出的小马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一年一度的“夫子庙灯会”总是热闹,今年的“蛇”年灯会更是好看。这美丽的灯会难道不是寓意我们美好的生活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