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长60米的画卷吗?你听说过75岁高龄的老先生能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一年的时间画完吗?似乎不太可能,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招仕波老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它仅仅用了一年长的时间把石湾到澜石的26个景点用中国的水墨画画了下来,招仕波老先生曾说过:“我在石湾生活了近50年,对我来说石湾是我的第二故乡,石湾这几十年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使我产生了画《石湾风采》的灵感。”
是呀,石湾这几十年来的变化之大,怎不令人惊讶?昔日在东平河上只有几个小码头,现在架起了几座漂亮美观的大桥;昔日矮小的厂房,变成了高大崭新的办公楼;昔日简陋的楼房,农舍和农田,全变成了高大的楼房;还有漂亮的陶瓷城和佛山候机楼,热闹的贸易中心,这都是时代的新变化。不过,也有从未变过的,就是许多名胜古迹,例如:南风古灶就有几百年的历史,里面直到现在还生产着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许多的海外学生专门来这里学做陶艺,除此之外,石湾还有南国陶艺之都的美名。
看完画展后,我知道了,在这几十年是党带领着人们逐步走入富裕的生活,许多建筑物都是石湾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作者还从栩栩如生的画卷中告诉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另外,我还从作者那里发现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坚持。
1月16日上午,跟着老师们去到沙河市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书画展。虽然天气有些冷,可热情很高涨。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一进门就被整个展馆的气势震惊了。偌大的场馆,四周墙上挂满了大师们的作品:有龙飞凤舞的各家大字,有惟妙惟肖的工笔人物,有气势磅礴的写意山水,等等,浓墨重彩,琳琅满目。因为会场太大了,展品太多了,我没能一一细品。
在众家的大作中,我只留意了一些写意花鸟画。看落款这些大部分是刘鸿敏和李景森两位大师的作品。每到一幅跟前我都要伫足品赏一番。他们的画儿笔法流畅,韵味十足,令人叹服。我最为关心的当然是各家的牡丹了。李刘二位大师的牡丹各有千秋,但更吸引我的当属刘现禄老师的牡丹了。刘老师的牡丹颜色鲜美,造型优雅,神韵跃然纸上,令人叹为观止。等参观完一圈以后,胡老师又带我回到刘老师的牡丹前,细致地给我分析讲解,花头的调色,花瓣的分布,点蕊的方法,还有枝干,叶子,留白等等,真的使我受益匪浅。下午李老师也对刘现禄老师的牡丹评价很高。晚上我想找到刘老师的空间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牡丹,可惜王老师说他不上网,真的是有点遗憾了。
这次展会上,我除了注意了王老师崔老师等老师们的字以外,我还特意注意了一幅字画“书魂”。关于字是哪家啥体我不懂,也没注意落款作者名字,我只是对这两个字感兴趣,我想练练,等啥时候自己也写一幅贴我的图书室里。
会场上,老师们现场挥毫泼墨可算是一大亮点。
这次展览活动还有最欣慰的一点是,三人轩的两位小妹的作品也参展了。虽然和大师们的大作比起来看上去有点小家气,但已经很不错啦。这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经历,也是我们的动力。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希望三人轩茁壮成长,希望沙河书画事业蓬勃发展。
今天,学校里放了关于溺水时间和防溺水的措施,我看了之后深受感悟,并为此写了一篇观后感。
春去夏来,由于天气很热,许多人都会去游泳,但在此之前不做预备的准备,那么这将成为点燃死亡炸弹的的导火线。根据调查,中国平均每天接近100多名儿童因意外丧失生命,其中,百分之六十是因为溺水引起的。未成年人应该与家长与老师的陪同下游泳,千万不能独自或结伴去游泳。在野外如果遇见有人员溺水,不可独自下水救援。应该向四周呼救。许多儿童溺水,同伴下水解救,也死在其中。同学们,他们仅仅是儿童,就这样失去了生命。黑龙江一名女孩子溺水身亡;山东地区一天16名儿童溺水身亡。同学们,他们只是儿童,那么小就失去了生命,多么可怜啊!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预防溺水的唯一方法就是遵守防范的措施。为了家人,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让我们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得灿烂光辉。
昨天几位朋友约我出去走走,繁华都市看到的是满眼没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就像雄伟的“水泥森林”我们无心去浏览服装城和百货店,而锁定的目标就是书店和画廊及艺术展示馆,对于画展我近年看得很多,当代艺术我认为大多是宁静不足,浮躁有余。故平时宁可在家欣赏历代大师的画册,觉得这样比看那些跟风时尚的现代艺术养眼得多,但与朋友们在一起你总不能单独站在展厅门口不进去吧。
画廊和艺术展厅里的作品五花八门,有传统,也有用各种手段制作出所谓的现代派艺术,五彩缤纷,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我朋友是搞文字的,对艺术虽喜欢但在欣赏方面没有多大悟性,只要看到书画情绪就很激动,朋友说现在的优秀画家多如牛毛,真是艺术的春天。其实他对艺术作品的优劣是一无所知,他问我对这些展品看法如何?在老朋友面前我便直言,我说,我对当今的绘画看法正好与你相反,现在用两句话来概括比较恰当,即:“以俗为美者不少,以新唬人者更多”看到画廊里称之为传统的作品时,就想起大翻译家傅雷在1944年写给黄宾虹信中说,一些画家作品“甜熟趋时,上焉者,整齐精工,模仿形似,下焉者,五色杂陈,难免恶俗,离艺术则远矣。”在中国传统的书画上对于作品的气息非常讲究,一幅佳作首先给人一种高古雅逸之气。但现在这些作品予人以媚俗和浮躁之气,还有江湖气、匠气。好作品应该净化人的心灵,不能让人感觉是一种精神污染。
至于那些搞视觉冲击力的西式时尚画家,他们闭口张口谈创新和现代感,如果说要切入现代,不是一种单纯以形式去切入的问题,这些搞现代的人大部分是从国外的传统学来的,他们为什么不可以用自己老祖宗的方式呢?崇洋者也要学学老外们是怎样尊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一位德国学者说:“任何民族首先要站在自己的民族的文化立场上去自己发展文化,这是最基本的,没有任何可以怀疑的。”中国画在当代己进入了一个大家齐“创新”的误区,似乎不创新就不显出画家的才华,就出不了成就,折射出当代一些画家存在着一种浮躁心态。艺术家如果是为了创新而画画,则可见是何等的功利又何等的虚伪。优秀的艺术是没有新旧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别,所以毕加索说:看非洲的艺术每天都是新的。
当然,中国画的发展必须要创新,突破。但这一定是虚心学习,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在对中国画有非常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前提下,才有“创新”的可能。对“传统一路”的误解,直接始自康有为不知天高地厚贬董其昌与陈独秀瞎骂四王,这本来仅是他们欲将政治热情混充艺术鉴赏的一厢情愿的论调,其门外之谈误导了一代神志不清的中国画后学者,这些人盲目地一遍遍讲创新,他们不知道最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东西,《易经》里面就讲到“变”与“常”的关糸,现在这些喝过迷魂汤的人是光知道变,而不知道常。
中国的现代流行艺术,实则,上焉者,充其量只是西方现代艺术的模仿秀,下焉者是以新唬人一时的快餐艺术。都说现在中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一穷二白”外国的经典文化未学到手,却把自己优秀传统文化丢光了。你看外国人多聪明,他让中国人去捡他们遗弃了的文化垃圾,他们悄悄地在研究中国传统博大精深的文化。现在好多画家满脑子的功利“生产”出大量俗作,包括一些唬人的现代派文化垃圾也充斥于社会和市场,误导和影响观众眼光,如此循环,最后造成一个庞大的艺术趣味偏低的社会环境,而当这些渗透到权力与机制里被当做“正统”和“主流”予以提倡和鼓励,中国的艺术就面临灭顶之灾了。
来到婚育新风园,我们顾不上欣赏美景,直奔展区。展区不大,只有20平方米,可这里展出了90多幅的书画和手工作品,真让我们大饱眼福呀!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六幅美丽的图画,有《雪后的乐趣》、《乡村美景》等图画,每一幅图画的风格都与众不同,形式更是各有千秋。一一欣赏完六幅画,我又来到了另一幅画的面前,它是锦屏小学9岁的一个小朋友画的,画面向我展示了在种植了许多树木的地方,有一户人家正在吃饭,那菜虽不是很好,但他们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并且在饭桌旁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与人类和谐相处。这幅画的标题叫《绿色家园》,多么好的一幅画呀!绿色,它整幅都以绿色为主,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绿色已经不多了,我们应该共同携手去保护家园,让世界都充满绿色,与许多珍稀动物一起快乐的生活……
小小的展区内,一幅幅色彩鲜艳的画看得我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画中这一幅幅画,让我如痴如醉,一个个苍劲有力的字更让我自愧不如,一向认为字写得不错的'我,今天终于准确地知道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含义。你看,一个九岁小女孩的毛笔字线条流畅,字型工整,一笔一画都透露着她的认真。而自己平时写几分钟就半途而废了,以后一定要多练习,让自己的字更加漂亮。
看完书画作品,我又沉醉在了手工艺作品中,你瞧,那用一针一线锈出的鲜花,可爱的小狗,美丽的美人鱼和童话中的王子和公主一个个栩栩如生,瞧瞧这幅,好,看看那幅,也好,仔细端详第三幅,更好,让人爱不释手。还有陶瓷、草鞋等工艺品让同学们长了不少见识。
当老师说排队回教室时,我们还依依不舍,再三催促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画展。
12月18日,我一天参观了两个画展。因为是本市非名流画家群作品展,也就是每年年终照例举行的文化政绩展示。所以我就不邀请朋友同行,只是自己一人随便走走看看。
我先去南溪山看市美术馆的《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然后出来南溪山公园门口乘11路公交车到终点站,在七星公园门口的桂林市展览馆看《桂林女子书画研究会书画作品展》。观展的人不多,每一个展览场地,走一圈也不过半个钟头。
《首届桂林市十二县美术作品联展》获得金奖的作品是一幅油画《古镇》,画面是古民居和石板巷道。画面的色调有旧居情调。但是,色彩的明度、纯度缺乏丰富区别,只是在笔触大小和明暗上下了功夫,所以整幅画面就感觉不到纵深和色彩透视的对比。作者用笔画出的石板路也没有用油画刀画的那种坚硬质感,缺少响亮强烈的虚实对比。当然,这只是技术层面的观感。至于画面氛围蕴涵的作者人文历史心态,那将是更高一个层面的内涵了。对此只能偶遇而不可期待,更不能迷信权威专家的应时高论。
我曾经在一位爱好摄影博友的博文中发过一贴评论:宁愿相信感觉,而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常常陷于自己的感觉之中,而不能宽容并难以理解另类感觉。
这一帖评论的意思就是:学摄影(其实学什么都一样)只能跟老师学技术技巧的基本功夫,一但到了艺术处理和创作的层面和领域,就绝不能再迷信老师的指手划脚。老师的指导和建言,只能作为自己终生学习的参考意见之一。一定始终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感觉,才能走好属于自己的独特之路。这就像我们对待家中的父母一样,父母虽然是我们的至亲至爱,但我们要想获得比父母更成功地自立,那就既要深藏并尊重父母的爱,又要修正甚至背离父母教导的人生经验,才能获得比父辈更大的成功。如果人生永远停留在严父、慈母和恩师的襁褓中,那自己天赋独立的生命就会永无成熟之日。
学艺、为文、做人,其成长、成熟、独立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