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小插曲,好似一朵朵艳丽的花朵在心间开放。让我的心房不由自主地溢满芳香。花的名字叫——文明。
那是昨天早上发生的一件事。天下着蒙蒙细雨,冷风直吹的站台上,我撑着伞在等公交车的到来。站台挤满了焦急等待赶着上班的人们,伴着一阵刹车声,车门开了。人们纷纷小跑着到车门前,争先恐后着,谁也不让谁。我凭借自己灵活的身子,轻松地挤上了车。车上拥挤不堪,人头攒动,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我无可奈何地抓着司机座位的扶栏,四处打量着。
车开动了,我的目光,落到了这个年轻司机身上,他的身材修长而清瘦,短短的刘海半掩着额头,清亮如溪的眼睛扫视着前方。他一手摆动着方向盘,一手熟练地操纵着汽车的档位,每个动作都是那么细致。
“嘶——”汽车在突然间发出一阵刺耳的鸣声,整个车身也随之剧烈地晃了一下。我心里暗自嘀咕着:这是怎么回事?转过头来一看,红灯就在这时亮起来。我搞清楚了:公共汽车在通过十字路口时,黄灯亮了,于是司机就踩了刹车,车身就停下了.可是没等我扭过头,那边的一位年轻人就不满了:“唉!你说你这个司机呀!不就黄灯亮了,冲过去不就得了?我们都赶着上班呢!”有人也凑合帮腔:“就是啊,这司机怎么这么死板,脑袋不会变通吗?”在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我见司机转过头面向各位乘客,脸上满是严肃和坚定:“请大家静一静好吗?多等几秒时间,就可以换来行人安全的保证。不要为了这么一小段时间,去把大家的安全作为牺牲品!”这时过人行道的人们如潮水般涌过来,是啊!要不是及时刹车,说不定会出什么大事呢!刚刚还有人绿灯没亮,就抢着过马路。乘客们的讽刺与怀疑顿时消失了,投向司机的更多是敬佩与赞赏的目光。
同样道理人与车之间,车与车之间,要是大家都彼此相让,换位思考,相互包容,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文明与和谐。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做起吧。一阵小雨从天空落下,此时我的心境怡然——啊,愿这萦绕着文明的雨露滋润每个人的心灵!
窗外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正照在我的眼睛上。照得难受了,一扭头,看见门外站着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的个子不高,大概只有一年级吧!门原本就开着,他的.目光在教室里转了一圈,随即落在正在讲课的班主任红老师身上。红老师讲课讲得入了迷,竟然没有发现门口正要找她的男孩。男孩默不作声,仍然静静地站在教室门口。阳光也照射在他的眼睛上。他后退了一步,似乎要躲开那恼人的金色光线。可阳光还是射在他的眼睛上。他露出无奈的神情,又向前小小地迈了一步。
也许发现许多同学向门外望着,红老师停下了讲课,把头转向左边。小男孩很快反应过来,小声地说:“老师,打扰一下。”快步走了进来,把一张纸递给红老师,还小声说了一句话。“好的好的。”红老师微笑着说着,把纸放在讲台桌上。小男孩快步走出了教室,还随手轻轻地把门关上。
待他走远了,红老师说:“那位小男孩虽然只有一年级,但比你们懂礼貌多了。”听了红老师的话,我们都说不出话来。想起平日的所作所为,惭愧不已。看来我们也要向那位小男孩学习啊!
讲文明,懂礼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的基准。尊敬长辈,爱护弱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做到讲文明、懂礼貌。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知道了讲文明、懂礼貌并不需要做的轰轰烈烈,只要平平常常就可以了。记得在《今日视线》曾报道过,有一位先生多次捐献出自己的爱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当记者想要见一见这位好心人时,他总是不愿露面,更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名,人们称他为“活雷锋”,还亲昵地称他“关微”先生。通过记者的搜索,终于得知“关微”是广东一位行善不留真名的人,五年来,他共捐款72.5万元。平时都是通过电话确认救助对象,然后把钱汇过来,唯一一次露面,是在2004年秋天,利用出差之机,取走几年来的资助发票。见过他的人记得,“关微”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那“乐善好施”的文明行为感动了所有人。
还有一次,有一个人因出车祸流血过多,需要输血!当《今日视线》发出报道求助时,一位来人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救人。赶紧去献血。当医生得知他刚献完不到三个月,不能在献血。可老人毫不犹豫,不顾自己的安危地再次献了救命的血!他的行为不正诠释“文明”两字的含义吗?
我相信,文明就像一盏灯,灯亮一些,我们的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我相信,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人迈出文明的一小步,社会将迈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种力量,好像奥运火炬手传递一样,经过没人的手中,都能汇聚、释放所有人的热情。
让我们携手起来,共同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的美德吧。
大家好!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我身边的文明榜样”。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快乐了别人也满意了自己。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而文明正是你我手中的这一枝玫瑰。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所以,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新华网等单位举办的首届“中国十大民间环保杰出人物”评选中,有一个特别的女孩。说她“特别”是因为她用仅有的两个小手指,从10岁到15岁的5年时间里,利用业余时间捡了6000多枚废旧电池。她就是潘威娜,营D的一个中学生,是她以真诚的环保行为为辽宁争得了惟一的“十杰”称号。
或许你会觉得自己离潘威娜太遥远,但是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小事。当你用标准的投篮动作丢垃圾却没有“命中得分”时,你会将它捡起丢入垃圾筒吗?当你遇到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师长时,你是否会毫不吝啬地送出你的微笑,道一声:“老师,您好!”相信大家的心中都有了答案。在我看来,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体育课提前下课时,我们可以放慢自己的脚步,减轻交谈的声音,尽量做到不影响仍在上课的其他班级。在食堂打饭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微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请帮我……”“谢谢”之类的话语,话虽简短却温暖了彼此的心。
个人的文明程度,决定着个人的形象,也影响着学校和社会的形象。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文明习惯的.养成。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良好学习的前提,也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使收获一个品格;文明已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位置,时时刻刻在与文明交谈,因此,千万不要把文明习惯看作小事。
同学们,我们知道:学习,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习惯,造就人生!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奠定成功人生的基石吧!
文明,自古以来被人们看得很重要,所以,那时的中国是公认的文明之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文明的意义在人们的脑海里渐渐淡化了、消失了。其实,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去发现,并做到这一点吧!
我记得,那只是一幅漫画,可是,他却让我记忆犹新。
画面上,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习习凉风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树叶的沙沙声更是给这条小路增添里许多乐趣。这条路,是阳光小学四年级一班的中等生小明和小红回家的必经之路。
这天放了学,他们跟往常一样一起回家,一起有说有笑的,突然,小红看到了一个垃圾桶——一个很脏的垃圾桶。在垃圾桶的边缘上,香蕉皮懒洋洋地耷拉在上面晒太阳;垃圾桶的身子上有许多大的小的的坑,坑坑洼洼、凹凹凸凸,很显然是被人踢的;在垃圾桶的旁边,一队队的瓶子、罐子静静的躺在那里。小红对小明说:“我们去把它收拾好吧!”小明点了点头,他们就开始收拾了起来。小红用她那小小的双手捡起一个个垃圾,放到垃圾桶里。过路的人不是冷眼旁观就是很鄙视的看着他们,竟没有一个人来帮助他们,而他们,还在乐此不疲的为垃圾桶操劳着。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路上的人渐渐少了、少了,而垃圾桶旁的垃圾,也少了、少了。终于,垃圾被他们捡干净了,但是两人的脸上,却是灰蒙蒙的一片灰尘,在他们的鼻尖上
发鬓旁,有着一道道被汗水划出的纹路。“啪”“啪”两滴晶莹的汗珠悄然滚落,小明在一张白纸上写了六个方正而有力的大字——“文明——只差一步”,然后把它贴到垃圾桶上。两人相视一笑,向着夕阳走去,他们的身影在阳光的吞噬下,小了、小了......
有时候,做这种事的不一定是成绩好的同学,而可能是很平常的同学,而做这种乱丢垃圾的人,可能是好学生。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肯迈出这一步,那,你就是文明的代言人。
文明,或许只是一个轻声的问候,或许只是随手弯腰捡起的废纸片,又或许只是对他人多一点的耐心。而对我来说,文明就是礼让他人。
那是一个晚起的早上,我背着书包,迈着大步追着姗姗来迟的公车。七点多,正赶上上班族的热潮。车快停站,站下的乘客们就如同准备比赛的运动员,磨拳擦脚做着冲上车的准备。果然,车门一打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使劲挤,憋得脸色通红仍咬着牙不肯罢休。在人群排山倒海的轰炸下,我一跃跳上了车。站在人群中间,呼吸着车上浑浊的空气,不由感到一阵难受。正在四处观望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她在人群中被推的踉踉跄跄,好几次都几乎要摔倒。夹在两行人之间,显得那么渺小。我似乎看到了她的眼泪和无助。心里不禁感到些许悲伤,为那些人感到悲哀,为那个小女孩感到同情。然而却无能为力。“你们别推她!”一个响亮的声音仿佛从另一个世界传来,还在推着挤着的乘客此刻都停了下来,不约而同的看向小女孩,似乎有默契般个个都让开路来给她上去。“小妹妹,来叔叔这坐吧。”一个叔叔也眯着眼微笑的说道。小女孩低着头,红着脸小声地说了句谢谢,然后小心翼翼的坐下了。一瞬间,我觉得车上浑浊的空气被赶走的一干二净,似乎还弥漫着一股暖暖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
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想要做到文明并不难,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一点,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来点亮文明,点亮和平世界的那道曙光吧!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上,文明时时与我们生活同行,,因为有了文明,我们生活更加丰富多采,我们的社会才将更加和谐.
我们连云港市长途汽车客运站,有一支常年为旅客无私服务的平板车队,他们是由十几位离退休的车站旅工组成的顾客服务队,外地旅客称他们为"雷锋车".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满腔热情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旅客服务.
创立初期,几位退休的车站旅工看到南来北往的旅客搬运行李,抱着小朋友转车都非常不方便,便想到组织平板车辆为顾客服务,便找了一辆,他们的行动迎来了很多人的参与,一时间银行,学校,政府,部队的这些老人参与到"雷锋车"当中,他们自己购置平板车等为顾客服务的设施,每次汽车到站,就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把顾客拖往港口,街道,码头等地方.他们不收顾客一分钱无私服务,还为顾客提供茶水,休息场所~~~~~~
有一次,我和爸爸到北京旅游回来,从长途汽车站转车回家,就遇见了可敬的"雷锋"车手们,由于第一次去北京,我和爸爸买了许多东西,上车,下车非常不方便,真想把这些东西扔了,可是有舍不得,拿又没法拿,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这些"雷锋"车手来了,不由分说,,七手八脚就把这些物品往我们乘的那辆车上拖,运完了我们的货物,他们又去为其他乘客服务."雷锋"车就是港城市民文明行为的缩影.
其实,文明在我们连云港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并带动了很多人的参与其中.你看,手执小红旗维持交通秩序的;穿黄马甲打扫卫生的;在公交车上让座的;无偿献血的;拾金不昧的伸张正义的;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
文明就在我们的身边,因为有文明与我们同行,所以我们社会才会不断的发展,我们的生活才更加美好,由于文明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行,我们的灌云县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勤劳的灌云人,才创造了令人属目的灌云速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