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美食文化传统,素有“美食大国”之称。仅菜肴就有宁波菜、川菜、粤菜、本帮菜等几十种菜系,点心类就更别提了,全国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点心。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城隍庙,参加了第二届全国传统美食文化节,在那里我们亲身感受到了美食文化带来的无穷魅力。
在城隍庙的中心广场,人群川流不息,人们脸带笑容地品尝着各地的小吃。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有沿街叫卖的“糖粥”、“豆腐花”,有香味扑鼻的羊肉串,有朱家角特色棕子……我看着看着,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一阵风儿吹过,远远的,一股臭豆腐的味道扑鼻而来,顺着长长的排队人群望去,原来是鲁迅笔下曾描写过的绍兴油炸臭豆腐小吃。自然我也加入了排队人群之中,每当看到人们品尝着金黄色的油炸臭豆腐时,我顿时感到肚子也在咕噜噜地叫着。好不容易到我了,只见金黄色的热油在锅里跳跃着,一会儿,白色的臭豆腐身上穿上了金黄色的外衣,美丽极了。当营业员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炸臭豆腐放在我面前时,一股香味扑鼻而来,我吃了一口臭豆腐,感觉脆脆的,滑滑的,嫩嫩的,香气、热气随着风儿冒了出来,白皙皙的豆腐露了出来,我还蘸了一点辣酱,鲜鲜的,简直是绝配,怪不得人们到了绍兴,都愿意去尝尝这价廉物美的油炸臭豆腐,果然名不虚传,真是味道好极了!
当我们离开城隍庙时,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了。望着这络绎不绝的人群时,我再次感受到了美食带给人们的享受了。我觉得:任何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愿意用智慧去尝试改变它、丰富它,就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惊喜和快乐。“闻闻臭,吃吃香,油炸臭豆腐——味道好极了!”
不同的地方,风俗不同,吃的讲究也不同。我们宝鸡一带自古嗜好酸、辣、香等“上劲”食品。于是,面皮、臊子面、锅盔便成了宝鸡的三大地方风味特产。而其中的面皮,每逢年节,更是家家必备,深受人们喜爱。
面皮的制作并不复杂,原料只需面粉、盐、水、纱布、锣即可,制作时先用水把面和成一个软面团,然后一次次放水往外洗面筋,洗出来的面筋蒸熟,切碎。洗出的白汤是做面皮的原料,舀一勺放到锣里,在大火上蒸三分钟,取出来就是面皮,把面皮和面筋放碗里,再放一些黄瓜丝、熟豆芽,放上调料即可。
宝鸡面皮的特点是薄、筋、光、酸、辣、香。首先是薄。用筷子夹起来,像纸一样晶莹剔透,颤颤悠悠不断。其次是筋。放到嘴里有嚼头。第三是光。面皮上像抹了一层油,入口觉得滑滑的,爽爽的。
吃面皮时一定要配以特制的岐山醋。这种醋完全是用粮食做的,又酸又香,入口适中。再配上油泼辣子。这种辣子油是陕西的秘制,吃起来特别辣,但是每次还让你想着吃它。再配上味精、酱油、蒜汁等调料,一碗精美的,色泽鲜红的,香气扑鼻的面皮就调好了。看一眼就能使人馋涎欲滴,食欲大增。尤其是夏天,吃面皮更是陕西人的最爱,吃一口那叫舒服啊!软软的、滑滑的、筋筋的、辣辣的、香香的,太醉人了。面皮也可称得上是地地道道的思乡面皮,许多原籍宝鸡的海外游子,在价值千金的家书中,想吃家乡的面皮。他们说,每当月圆之时,把酒赏月,吃上家乡寄来的面皮,细细品尝,就能更加勾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缅怀之情。
朋友,如果你有机会到宝鸡来做客,千万不要忘了品尝着正宗的宝鸡面皮!
我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作为牡丹发源地之一,早已成为当今著名的旅游胜地。能够尽享的游览与徜徉于牡丹园里是我一直以来的向往。可是,事非人愿,正像儿时学的一首《我想去桂林》歌曲中的“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有时间”所体现的那样,直到毕业后才真正的了解这句话的内涵。
儿时的我不知曾多少次脚蹬二八大杠自行车,只因拿不出门票钱,只能透过大门望眼欲穿,当时我就对自己说等我有钱了我一定会到此一游领略园内风光;后来我长大了,来到了美丽的海滨日照在此参加工作。可是,伴随着每天繁忙的工作,有时候甚至连日历也顾不得翻阅,仅有的假期也是甚少甚短。工作期间也曾多少次坐大巴往返菏泽至日照途经牡丹园,但也只能飞速驶去,好似过眼云烟,说看到的牡丹园匆匆几眼。之后,娶妻生子时间就更少了,只能将他埋藏在心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大巴路过牡丹园时出现了一些故障,需要很长时间,这才让我停下脚步有机会来到了使我魂牵梦绕的牡丹园。此时,已经无数个牡丹图样、画面及园内景观展现在脑海里。站立远方就能看到巍峨壮观的牡丹园大门拔地而起。走近“牡丹园”放眼望去,只见五个苍劲有力金灿灿的“曹州牡丹园”大字悬挂在大门上方,据导游讲:“此名是中国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曾担任中国书法协会第一任主席,后被伟大领袖***称赞为“党内一枝笔,红军书法家”之称的舒同先生所题”。大门的建筑是仿明样式筑成的,飞檐角翘,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既敞朗宏伟,又古朴典雅。大门两旁还伫立着两座雕琢精细、雄伟壮观的'石狮子。
当我走到大门时,犹豫了一下,心想马上就要身临牡丹园之境,要用相机拍摄出那最美丽的瞬间,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踏入了园内的第一寸土地。跟着导游的步伐首先来到了北观赏区,驻足脚步一片片牡丹展现在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牡丹的美,远超于从未到过“牡丹园”人的想象。一股幽香顺风扑鼻而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们尽情的呼吸着牡丹花所散发出沁入心脾香;观赏着争奇斗艳、奇异色彩、艳丽姿容的牡丹,处在这样的环境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啊。这时,导游对巍峨壮观的楼阁,牡丹中心的休息亭等逐一介绍,此刻,思绪飞扬的我已经将这些连成一体构成一幅幅绝妙无与伦比的牡丹图,一步一景,一景一感受,真是人间仙境。我慢慢的观察,思绪肆意的活跃着,突然想起宋朝著名的画家冯止水用尽一生画出了《牡丹亭少女》;这位被堪称世界第一牡丹画家的张志文,所做牡丹名画颇多,每一幅画都将牡丹描绘的栩栩如生。站在花海中观望着花色艳丽,冠绝群华之姿的牡丹,别用一番滋味在心头。
穿过艳丽容姿的牡丹,向西走去,不觉间就来到了观花楼,站在观花楼顶,居高临下,俯瞰望去,此处的全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展现出广阔的牡丹、身姿优美的雕像以及身着色彩斑斓服装的游客们,如仙境般场景。伫立在牡丹中心的雕像便是葛斤和玉版两座仙子塑像,细看,七彩披帛搭在肩上,旋绕于手臂间,贯穿着身后及两侧,身姿优美,容光焕发,炯炯有神,可谓是雕刻的活灵活现。此刻,只听旁边几位游客拿着佳能、索尼、三星等不同的相机不停地“咔嚓、咔嚓”,扳动着相机快门,美丽的景色中又增添了不少情趣和韵味,我也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个个角落。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一条花溪旁,我们按照导游的安排几人一组,乘坐着木船缓缓向前驶去。或许是哪家调皮孩子将色彩缤纷的牡丹花朵纠了下来散落着水里,微风拂过,花朵婆娑,水面涟漪,构成一幅幅水上牡丹,可谓是水上之绝笔。和我乘一起的游客们有的双手驾着双桨体验划船的感觉、有的拿起相机记录着每步脚步、有的将手伸进凉丝丝的水中嬉笑言谈韵味十足。
此时,意犹未尽沉醉在这美丽风景中的我们被司机的声喊中唤醒了。是啊,再美的景观也只能停留于此了,无奈至极,带着遗憾的心情坐上驶往日照的大巴车上。只能将这一憧憧美憬记在相机里,记在心底里,依依不舍的我眼看着大巴车驶离了牡丹园,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对相机里记录的场景,细细的翻阅着、观赏着、陶醉着、也思考着。
哦,故乡菏泽的牡丹,您是壮美秀丽的体现!
哦,心中牵挂的牡丹,您永远晃动在世人的眼前!
在我风景优美的家乡通州,风味小吃可以说是数不胜数:羊肉串、骨肉相连、糯米糕……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那个以“臭”扬名天下的臭豆腐。
这天傍晚,我和姐姐来到路边小吃摊。那穿着金黄色外衣的臭豆腐,散发出诱人的“臭”味,闻着就让人垂涎三尺,一下子就“钩”起了我肚子中的馋虫。摆摊儿的老爷爷在一旁正忙得不可开交,我和姐姐连忙也叫了四份。
只见,老爷爷熟练地从卤水中捞出来一块块长约5厘米的全身黑不溜秋的豆腐,放进滚烫的油锅里,不停地翻滚着,直到豆腐的两面都炸成金黄色为止。换上漏勺,把臭豆腐轻轻捞了出来,放到白瓷盘里。再给每块豆腐上涂上一层秘制酱汁。就这样,一份金灿灿、香喷喷的臭豆腐便诞生了!老爷爷又接连做了好几份。
臭味儿早换上了一阵阵诱人的香味,我的口水都快要掉下来了!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呀!吃得太急了,那滚烫的臭豆腐“害”得我舌头打起了“结”。我不舍地吹了吹,又咬上一口,甜中带辣的酱和着臭豆腐独特的汁水味一下“涌”进了我的嘴里。酥酥的、嫩嫩的,啊,真好吃!让人吃了一块还想再吃第二块!不一会儿,四份臭豆腐便被我们“消灭”了。
臭豆腐虽然初闻起来很臭,但是吃起来却很香。豆腐软,味道鲜,这可真是人间难尝的美味!
知道来河南就一定得尝尝什么吗?知道河南小吃界的一绝是谁吗?河南人都知道——是烩面!
烩面在河南乃至全中国的小吃排行榜上都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这一切,都因为它有独特的两大特点,也就是两绝。
第一绝——用料绝。烩面的用料是十分考究的。烩面分两种:三鲜烩面和羊肉烩面。先说三鲜烩面,三鲜,顾名思义,主要有三大食材,分别是海参、虾仁和鱿鱼这三样,虽然用料算不上大,但是要求丝毫都必须是精品,丝毫都要保证有五星的口感。而羊肉烩面却是由羊肉、香菜做主料。羊肉最好选羊腿肉,这一部分的肉不但易熟,易入味,最主要的还是它最配那香浓的高汤,香菜的作用主要还是提香,提鲜,去腥,同时也能让颜色更好看。
第二绝——做工绝。烩面的味道与烩面精品食材有关,当然也和精湛的做工离不开。烩面的做法独特之处,就是展现在“面”这个字上,作为面食,它在面上会多几步工序。做一碗烩面,首先要处理好面,先做一个椭圆形面丕。为了让面更有味,更筋道,所以要在面丕上刷上一层油,然后经甩面师之手,被甩成一根长长的烩面,在被甩成烩面的过程中,甩面师就像是在舞龙一般,而面也像是一条龙在空中飞舞。后面的制作过程就简单了,用煮肉的羊肉高汤来煮烩面,是做烩面最好的选择,待到烩面煮成,把羊肉放到烩面里,再撒上香菜,一碗烩面就做成了。
看一看,金黄,粉红,翠绿,雪白,五颜六色。闻一闻,香浓,鲜美,垂涎三尺。尝一尝,面筋道,汤水香浓,绝对是人间美味。频频想一想,原来这也是河南小吃的特色,这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