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记住的,是我们的初中班主任。班主任于老师最特别的地方是他黝黑的皮肤和他“几”字发型以及他那不紧不慢、柔中带刚的性格。虽然于老师有着蜗牛般的性格,但他对待授课态度、学生的疑问、错误却是那样的一丝不苟、认证仔细,他正是用这种态度教导了我们三年。但有时他又很风趣搞笑,这导致了现在的我们对他产生了一种既敬又畏的感情。
我们该记住的,是初中三年一直都在老地方的排满的课程表。那排满的课程表好似我们在校读书生活的象征和见证。它象征着我们想要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是一种奢望;它见证了我们在课堂上为了某个问题而争执不休,他让我们拥有了闲不下来的.初中生活。
我们该记住的,是和课程表相依相偎的黑板。坐在教室中央,放眼望去,使那一面墙上只有课程表和黑板,它们就像一组相似多边形似的一大一小,紧紧联系,谁也离不开谁。看那有着老师粉笔痕迹的黑板,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节课的精髓到底掌握了没有,正是这三笔六画中,勾勒出了课本的真谛,引导着我们思想的进化。
我们该记住的,是给我们提供了三年读书环境的校园。教室里,仿佛看到了神采奕奕的老师一手书本、一手粉笔,口若悬河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对我们进行思想教导及传道授业;仿佛看到了孩子般的我们嬉戏玩闹、开怀大笑的场景;仿佛看到了年少轻狂的我们拿起板凳、挥手动脚的身影;仿佛看到了穿戴整齐的我们正襟危坐、“人在曹营心在汉”的上课时的情景……在教室里,我们或是志存高远,或是发泄躁动,或是崇拜明星,一样是青春期的心态,都是校园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我们该记住的,是所有对我们的学业而尽心尽力在背后为我们指导方向的谢老师、韩老师、白老师、苏老师……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们还像刚上初中时那般懵懂;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们还会自以为是地对待每一件事情;如果不是他们,也许我们还是那个随波逐流、不懂上进的孩子;感谢所有对我们有着谆谆教诲的老师,因为你们,我们将不再无知;因为你们我们将会长大、将会成熟。
我们该记住的,是这种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读书学习,经历失败苦痛的初中生活。三年间,我们一起肩并肩,为梦想而战,我们携手共同前行的同窗之谊。
看《记住乡愁》,我的心立刻被吸引:那一片片古老美丽的村落,那一辈辈勤劳善良的村民,还有那一代代流传的村落文化,无不撞击着我的心灵,牵动着我的灵魂。我想起了一首歌——《那就是我》:
“我思念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歌唱的水磨;噢,妈妈,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我思恋故乡的炊烟,还有小路上赶集的牛车;噢,妈妈,如果有一支竹笛向你吹响,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展示乡愁的作品好不好,有三个标准。
第一就是能否唤起读者对故乡景色的回忆,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为家乡的景色中印有自己的足迹和身影,它是照刻在心灵的底片,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想起来就浮现眼前,历历在目。何况《记住乡愁》声情并茂,观看之中,这种感觉十分突出。
第二就是能否拨动读者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琴弦,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为故乡亲人之思,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街坊邻居,家长里短;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完的亲情,在心灵中流过,在时光里飞扬!看《记住乡愁》,眼前就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第三就是能否引发对故乡文化的思考,如果能,那就是拍得好,因为故乡在《诗经》里出现过,在李白的诗歌里出现过,在鲁迅的小说里出现过,在今天的流行歌曲里出现过。你听:“啊,我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这是一种引发,启迪人们对养育自己的故土进行思考。这就是诗歌的感发力量,即所谓艺术张力。《记住乡愁》就具备这样的艺术魅力!
所谓养育,就是指故乡对一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精神上的,灵魂上的。这种影响是针对那些走出故乡的人说的。为什么一提起乡愁人们就心潮难平?因为故乡的亲人给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因为故乡的风土塑造了自己的灵魂。一个游子走出故里,奋斗他乡,会时刻感到故乡亲人的眼睛在盯着自己。一个游子漂泊多年,可能会有飘荡无根的感觉,可能会感到疲惫,但一想到故乡,一想到亲人,就踏实多了,就有力量了。当游子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创造了业绩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故乡的亲人,感谢故乡的山水;他恨不能立刻回到故乡,向亲人汇报,向故乡的明月诉说,因为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啊!可以说,没有了故乡的期盼与激励,人生的动力就失掉大半。你知道《故乡的云》这首歌吧,你听——“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故乡,它不仅仅是你生命诞生之地,还是你人生事业的加油站,更是你灵魂的归宿!
去看《记住乡愁》吧,你会收获满满!
爱,有时候只是一个眼神。对我们拥有太多,也付出了很多!
爱,如一首歌优美婉转令人回味。
爱,如一首诗典雅高贵使人欣赏。
爱,如一句话朴素简洁却意味深长。
爱,如一杯水平淡透明却必不可少。
诗人泰戈尔说过:“爱,是亘古不变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景,却兀不为所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的确,爱就是无私的奉献和付出。
如果爱心的丧失源于社会公德丧失那么:人人都需要爱,却不知用自己的爱去爱他人。人人都能付出爱,可是想得到爱就要先学会去爱。
可是,爱有时候是一种伤害。有些父母爱子爱过了头。孩子娇柔造作,说这是天真可爱;孩子口出狂言,说胸有大志。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自由放任。
家长爱孩子本身无可非议。但这爱,不应该是牢笼,不应该是密罐,不应该是保险箱,而应是孩子懒惰时家长颇颇的叮嘱,孩子犯错时家长淳淳的教诲……因为只有这样,蛹虫的蝶才能飞起,只有这样的爱才不是一种伤害。
柏拉图说过:“只有驱谴人以高尚的方式相爱的那种爱才是美,才值颂扬。
爱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是对她物质上的给予?还是表面上的虚华?不,都不是。很多时候,爱是一句朴素的话或是一个温暖眼神。爱,意味着世上的一切。不是一时的锦衣玉食。而是一生的温暖与关心。
没有一种服装比爱合身;没有一种装饰比爱迷人。有人说无美方无爱,实际正相反无爱才无美。
《记住乡愁》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是一部以看得见的传统村落为载体,以生活化的故事为依托,以乡愁为情感基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型纪录片。
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将选取全国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梳理传统村落的发展脉络,聚焦海内外华人记忆中的乡愁,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于2015年1月1日起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2015年元旦在“黄金时段”晚8点播出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看过之后,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重播,觉得很好。
《敬畏之心不可无》是在我的故乡——福建培田村拍的。《敬畏之心不可无》,这个片名起得很好,给培田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作了一个很好的解说。
拍这部纪录片时,龙岩市有关部门专程把我和厦门大学的郑振满教授接去参加拍摄。为什么会叫我参加这次拍摄?我估计是编导看过我的《大屋碎影》一书或我的博客有关文章。我有一篇博文《培田传统文化要略》(曾在《闽西日报》发表过,谈到了培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内容和“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吻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崇礼的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荀子·礼论》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天地即大自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耕文化,不崇拜天地不行。对先祖的尊崇,表达了中国人祖先崇拜和宗族血缘纽带的坚韧。崇拜‘君师’,君是政治权力的体现者,师是伦理道德的体现者,其关键是对师——圣贤的崇拜。这三条体现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特质。
培田正是继承传统,做到三个尊崇的典型。
培田的先人们崇拜天地,认真地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培田村落的\'选址、建设很讲究‘风水’,事实上就是讲究‘天人合一’。后垅山的‘风水林’及河源溪上游的茂密山林营造了培田很好的生态环境。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时代,讲究生态、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正是崇拜天地的结果。
培田人敬重祖先,培田民居建筑中,最主要最显著的是供奉祖先牌位的‘正厅’或堂屋,整个房屋布局都要服从这点,也由此形成了厅庭结合、以‘厅’为主体的建筑风格。所谓‘九厅十八井’即为满足大家族多个祭祀空间而设定的。这里‘厅’指的是正厅或堂屋,正厅供奉的是公众的祖先,各偏房中的堂屋供奉的是各支房的先人。‘井’是为厅提供采光通风用的‘天井’。
培田人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祖先上一炷香,因此厅堂香火是常年不断的。逢年过节,***一只鸡,买回几斤肉,首先要供奉在厅堂的神桌上,让祖宗先‘品尝’。每年除夕,厅堂上都要挂上祖先画像,没有像的要换上新写的有历代祖先名字的红纸。
传统的‘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纽带形成了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宗族社会、宗法制度和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传统的培田小社会即由此来实现村民自治和管理。
客家学者谢重光先生在他的《闽西客家》一书中,写到道德风尚:‘客家人的基本价值观是贵重于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培田人当然也是如此。其实这个值观不单是闽西客家人所独有,而且还是我们民族的主要传统之一,‘尊师重教’即是‘礼之三本’之一。当然,以儒学为主导的所谓‘教育’除了‘读书做官’之外还有伦理教化、道德修养等所谓‘修、齐、治、平’。延续千年的儒家传统文化及对中国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学者们研究争论的课题。孰是孰非,至今难以论定。
培田人尊师重教,由来已久。培田历史上经济条件较好,有钱的族人热心捐助教育,并有鼓励上学的奖励机制,使培田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墨之乡’。‘南山书院’也名声远扬。
培田,这一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博物院,留给人们研究思考的空间是很大的。有人说培田是一部读不完的书,的确如此。培田何以如此珍贵?因为它不仅仅有‘好大一片屋’,而且有‘文化’、有‘历史’,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村’。……”
在《敬畏之心不可无》这部记录片中,上述内容得到了很好的解说、补充和发挥,用“敬畏”代替“尊崇”,是十分高明的。
人是要有所“敬畏”的。尤其是敬畏天地(大自然、敬畏祖宗、敬畏圣贤。
我们曾经鼓励过“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敢于“战天斗地”,敢于“无法无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以粮为纲,全部砍光”,破坏了生态平衡,最后,我们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才知道人应该和大自然和睦相处,“天人合一”,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我们曾经把孝敬祖宗和有关道德标准作为“封资修”来批判,推崇“亲不亲,阶级分”,毁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当下许多社会问题。现在我们才想到了,人性的败坏,道德的滑坡才是最大的危机;
我们曾经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提倡“大老粗为荣”,批判“师道尊严”,批判“学术权威”、“技术权威”,后来,我们尝到了苦果,再后来,我们把文化和教育变成了“产业”,又造成新的问题……至今,这条路如何走向正轨还很艰难。
所以,我们现在强调“敬畏之心不可无”,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空间。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好大的“一片屋”,是很重要的,挖掘、保护和恢复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
央视《记住乡愁》第一集《敬畏之心不可无》很值得看看。
亲爱的姑娘,我知道你渴望那深沉的父爱,如水的母爱,也知道你内心深处深爱着你的父亲,你在乎他。哪怕,每一次联系都以争吵结束,哪怕倔强的你表现的无所谓,可我依旧知道他病了你会担心,三个月未联系你会焦急,会因他挂断你的电话而愤怒。
姑娘,坎坷的命运,炼就了你一身的坚强,也让你内心敏感。父亲的.冷漠无情,让你敏感脆弱的心,深深被伤害。即使你每天嘻嘻哈哈,我也知道这只是强颜欢笑,即使你曾说过你不在乎,我也知道这只是你宽慰自己的话语。
姑娘,别太好强了。想哭时,放任自己一回。眼泪不是懦弱,是发泄情绪的方式。撑不住时,别再强撑了。花季少女,不该是这样的成熟,不该是这样的坚强。
姑娘,别去怨恨命运,别去埋怨别人。你要记住:人生不是完美的,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最难得。拥有一个家是你这一生的奢望亦是你一生最美好的遗憾。姑娘,谁的人生都不是诗情画意,谁的生活不遭遇冷雨寒冰。别抱怨上天不公,你所经历的是你这一生的勋章。姑娘,不要自卑,比起同龄人你坚强许多。你的经历铸就了你的辉煌!
姑娘,不要沉陷于痛苦深渊,以乐观心态,面对伤痕。不要畏惧,风雨,不要在意他人评价。
姑娘,请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虽然你失去爱你的母亲,可你有视你如亲生的小姨,她给予的那份爱比母爱还深沉。看似孤苦伶仃的你,其实有太多人陪伴,太多人疼爱。
漫漫人生路,你有爱你的家人,他们给予你温暖;有陪伴你的好友,他们带给你快乐,给予你鼓励;你还有懂你的知己,教导你的恩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将他们留下的感动,永记心间,在爱与被爱的世界里,慢慢成长。别去叛逆,别去任性,别伤了最爱你的人。
爱文字的姑娘,请以一颗宁静,淡然之心,看万丈红尘,平和接受,随和应对。
大起大落时不慌不乱,功成名就时不骄不躁,人生之乐,不在繁华的喧嚣而在内心的宁静,平淡才是人生底色。姑娘,守一颗清心,倚听风雨,淡看尘缘如梦。
姑娘,请记住:每一个懂事淡然的现在,都有一个悲伤而不安的曾经。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个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
嘿,亲爱的姑娘,亲爱的自己,以莲的姿态恬淡,清浅,安然,守护一方清幽,让心灵绽放一抹嫣然……
从古至今,她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她美丽而不妖艳,大方又透有可爱的气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她,中国魂——梅。
已是悬崖百丈冰
去年冬日,踱步于这深巷中,扑鼻而来一缕馨香,竟生出几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之感,垂了眼帘。只见那墙角几株梅花迎风而立。如深闺秀女,委婉而含蓄地垂目浅笑媚眼嘤嘤处,尽显万千风情,我一时被感动了新神,忘乎所以,只知痴痴上望,蓦然,一阵寒风吹来,冷得我浑身一个战栗,这才惊觉冬的严寒,冬,带着白话凋零的寂寥悄然来临,那些曾经娇美争艳的花儿抵不住萧风的呼唤,耐不住冬的凄寒,早早的凋谢了,谓有梅,不畏严寒,为无味的冬日添了几番韵律。
待到山花烂漫时
遐想于往日之春,鲜花怒放,争奇斗艳,一派好风光。冬日那番寂静早已消失,往日那凋落的花儿,如今早早的探出头来,吐芳媲美,引得蝴蝶驻足观赏。此刻,梅早已离开了,带着微笑悄悄退去,留下淡淡芬芳,那芳香中,闻到了一种坚韧,一种傲骨………若问他为何在这多彩世界中离开,我想他会说: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才能把自己打造的更完美,我已享有了一个冬天,何必去享受一个春天。
……
收回思绪,寒风依旧刮着,割得人的脸生疼。而那梅,却随风起舞,越发越摇曳生姿于冰冻的天地间,傲然屹立,它以坚韧的优雅的姿态立于这冰天雪地中,它以不屈而顽强的毅力笑迎风雪的洗礼,唯留那丝丝幽芳,随风一清,宛若那人间正气,于世传承,永垂不朽。
每个人心中都有记在心中的风景,这道风景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也不会因时间的漫长而淡忘,它就是记在我心中的风景,中国魂——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