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夜幕降临时,成千上万的火把从各家各户出来,刹那间火光冲天。山上山下,到处都是火把,到处都是红色,这不是火把,而是一片火红的海洋。无数的火把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汇成一条绵更蜿蜒的巨龙!你说这不美吗?紧接着,把它们汇聚成一个火堆,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粗矿的歌声传遍满山遍野……
远远望去,人们动作一致的跳起八角鼓舞,十分壮观和谐!走近一看,漂亮的姑娘们、俊朗的小伙子们洋溢着笑容,在风中扭着腰摆动着,降降落落,像是一起一伏的海洋!这真是世上最美的舞蹈呀!瞧,这难道不美吗?
这是白族的火把节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一样热闹重要!照他们的老规矩火把节差不多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就开始了。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来听听它的由来吧!古代时候,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是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与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争胜利,乃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庆贺,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就这样,火把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快乐的度过了!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的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从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和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坚得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一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夜幕降临时,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点燃的小火把逐人上传,然后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时,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火把节的高潮的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响声,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的尾声的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这就是白族火把节。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风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风俗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猪,特别是在农村里,***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 、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风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风俗,为中国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的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 ,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从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火把节的`中午,人们带上小火把、 纸钱、香烛、供品,到祖坟前扫墓、祭奠。小火把点燃后,撒三把松香熏墓,等火把燃到把杆后方能回家。墓地如离家甚远,则在家里祭祀。太阳落山前,各家提前吃完晚饭,扶老携幼出门观赏火把与跑马。跑马的有大人、有小孩。绕火把跑三圈后,才能向远处驰骋。不跑马的,就挨家挨户欣赏各家门前的火把,看谁家火把坚得精致美观。
在全村的大火把点然之前,年轻的媳妇们打着伞,背上新生婴儿在火把一转三圈,以示祛邪得福。 夜幕降临的时候,村中老人领头献祭品,向大火把叩头。几个勇敢矫健的小伙子,一个接一个地攀上高竖的大火把,将点燃的小火把逐人上传,然后将大火把点燃。刹时,列焰腾空,鼓乐大作,鞭炮齐鸣,响切云霄,场面壮观。当火把上悬挂升斗的竹杆被烧断的时候,人们争相抢夺凌空飞下的升斗。抢到者被视为有福之人,受到大家的祝贺,被簇拥着回家,由主人用烟、洒、茶款待簇拥人。下一年度大火把上的升斗即由抢得升斗的人备办。火把节的高潮的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响声,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认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虫保丰收。火把节的尾声的跳火把。午夜前后,把狂欢时燃烧着的火柴棍堆成一堆堆的篝火。男女青年一个接一个地从篝火来回跨越两三次,祈求火神“禳灾祛邪“。要看谁跳跨得高、跳得远,直到兴尽为止。
这就是大理火把节!
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早就说这个暑假要带我回云南老家去过火把节。我一直又紧张又期待,不知道火把节到底是怎么过的,火烧起来吓不吓人,会不会引起火灾啊?
爸爸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的火把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是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很热闹的噢。我们提前一天到达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县,就是我们老家,不过我还是第一次来。这是一个非常安详宁静的小城,天气比杭州凉快不少,我们受到了老家亲戚们的热情接待。火把节当天早上,我们起来后,看到街道上就到处充满了过节的气氛。好多人家门口都摆上了大大小小的火把,还有人摆摊卖一种木棍与约一尺长的一截废弃的自行车轮胎接起来的东西,还有人用麻袋装着一堆粉末在卖。我问爸爸这些是干吗的呀?我爸说晚上你就知道了。哎呀,老爸你卖什么关子啊,真是急人哪!
老房子门口搭了一个小棚子,摆了好多瓜子、红枣、花生、炒蚕豆等零食,还有一壶壶泡好的茶与备用的一次性杯子。门口的街道上也堆了好些东西,最醒目的是一根8、9米长,直径约20厘米的松树,枝干笔直,顶部的松针都还是绿绿的;还有好多劈成长条的木块;另外有一个用竹条和纸扎好的架子(叫“升斗”),顶上是一个笑咪咪的大娃娃,四面都有脸的哦,憨态可掬,坐在莲花形的台子上,台子边缘写着“平安吉祥”,爷爷说这是莲花童子,是为小朋友祈福的,今年我家的这个火把是特地为我做的。那些吃的喝的是为了招待街坊邻居的。呵呵,看起来很象回事吧!
请来的工人们忙着开始扎火把了。他们把劈好的木块围在松树的树干周围,一圈一圈地围上去,今年是闰年,所以要围十三圈,一圈代表一个月,祈求全年都平安顺利。围好后再把升斗插在最上面,再在火把上悬挂花红、梨子、铜钱等物,还要插上很多花花绿绿的小旗。把火把做好之后,在街面上找一个地方,撬起一块地砖,打上一个洞,然后大家把火把竖起来,固定好。火把好高啊,鲜艳的小旗在风中飞扬,映着蓝天白云,好漂亮!
吃完午饭我们在城里逛了逛,发现每条街上都有二到三个大火把,很多写的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字样。小火把就不用数了,数也数不清!人们脸上都挂着笑容,互相说着“恭喜”“恭喜”,不时有热情的主人把糖果、炒蚕豆这些塞到我们手里,我的衣服口袋都塞满了!不知道晚上全城的火把点起来后是怎样壮观的景象……时间可过得有点慢啊!
下午三四点钟左右,点火把之前的仪式正式开始了。先是好多穿着传统的白族服装的阿姨婆婆们围着我的火把,跟着动听的音乐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她们边跳边走边唱,虽然我听不懂唱什么,不过看起来很开心就没错了。在火把正面摆了一张供台,上面放了瓜果等供品,点了蜡烛,有五个道士在进行据说是用来驱邪祈福的仪式,他们开始是念念有词;后来举着剑,一会儿起舞,一会儿绕着火把快速游走;再后来在头顶上顶了一个里面装着燃烧着的蜡烛的小碗,两只手上也各拿一只有火的小碗,又走又跳了很久,头上与手上的碗一直不掉,火也不灭,太神奇了!
吃完晚饭,天渐渐暗下来,终于到了点火把的时刻!我本来还一直好奇这火把这么高,该怎么点呢?原来是用一根长长的杆子,顶上绑了一个烧得旺旺的松明,然后举起来引燃火把上的一捆引火的稻草,火立刻烧了起来,大家都发出了一阵欢呼!火把上捆着的那些木块本来就晒得干***了,很容易就烧起来了,然后慢慢地往下烧。这个点火的人点完我们的火把后,又扛着那根杆子去点其他的火把了,我们就慢慢地看着周围的火把一根一根地亮起来,火光熊熊,遥相呼应,蔚为壮观。
你们是不是以为这样就完啦?错啦错啦,这才是序幕!看看满地乱跑的熊孩子们(还有一些熊大人,嚯嚯),他们才是火把节的主角!每人手上拿着一个小火把(就是前面提到的木棍与轮胎的结合物),一手捏着木棍,点燃轮胎那头;一手拎个袋子,袋子里装了前面提到过的那种粉末(是碎木屑与松香粉混在一起的),然后抓一把粉,往小火把上一扔,轰地就起了一阵大火!看着挺吓人,但是其实没什么危险,不要烧到头发就好了。他们拿着武器装备,到处找人烧,如果是来“求烧”的(烧一烧可以去邪、除晦),就站着让他们烧;如果不想被烧,就乖乖躲起来吧!
要加入到狂欢的行列,首先要全副武装。衣服得穿得严实,把胳膊、腿都包起来,最重要的是要穿全棉的,大人们说化纤的被火一烧肯定都会烧坏的,棉的就没问题。有些人把摩托车头盔都戴上了,好象也太夸张了点。我与爸爸都把衣服换好了,嘻嘻哈哈地拿上“武器”冲出门外开始“扫荡”。我看到有个叔叔站着发呆,恩,穿得挺严实的,应该是来“求烧”的,就把小火把靠近他的腿,然后扔了一把粉末上去,轰地一下,火光窜起,把他吓了一跳!我正洋洋得意,忽然感到自己腿上一阵发热,回头一看,原来是老爸来偷袭我了!为了报复他,我也狠狠地烧了他一把,哈哈!
想不到火把节这么有意思!希望来年大家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更要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哦!
夜幕降临,成千上万的火把从各家各户出来,刹那间火光冲天。山上山下,到处都是火把,到处都是红色,这不是火把,而是一片火红的海洋。无数的火把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一样,汇成一条绵更蜿蜒的巨龙!你说这不美吗?紧接着,把它们汇聚成一个火堆,男女老少拉起手,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粗矿的歌声传遍满山遍野……
远远望去,人们动作一致的跳起八角鼓舞,十分壮观和谐!走近一看,漂亮的姑娘们、俊朗的小伙子们洋溢着笑容,在风中扭着腰摆动着,降降落落,像是一起一伏的海洋!这真是世上最美的舞蹈呀!看,这难道不美吗?
这是白族的火把节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一样热闹重要!照他们的老规矩火把节差不多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就开始了。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一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既然如此重要,那我们来听听它的由来吧!古时候,有个魔王残酷迫害百姓,群众无可忍受,便群起而攻之。但是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即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争胜利,乃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庆贺,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就这样,火把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快乐的度过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