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飘落,夕阳斑斓中留下了两串小小的脚印,划过了一个个稚嫩的记忆。
翻开以前用过的书,里面夹着一片片树叶,有的上面还留着一行行清秀的字迹。第一次喜欢树叶是在秋天。喜欢把它们夹到书里,等到它们变干后,再给上面写上自己的心事,没事时偷偷看。
第一次爱上自己是在秋天。在这之前总认为自己相貌平平,学习成绩也一般,可是那次我却把一个一直哭的小宝宝哄得不哭了,那一刻终于觉得自己其实蛮伟大的,从此便深深爱上了自己。
生命中的第一张照片是在春天照的。早片上的我很开心地笑着,胖乎乎的腿上还有七个小红点,听妈妈说,那是被蚊子咬的。真不敢相信,我竟然从一个那么小的黄毛丫头长到这么大了。
盒子中的第一个千纸鹤是在秋天叠的。因为是第一只,所以一直没舍得把它送人,同其他纸盒相比,这只似乎有点畸形,但它却是最有意义的一只。
第一封“遗书”是在秋天写的。那封遗书”是和妹妹吵完架后想发泻一下才写的,没想到竟然被老妈发现了,为此她哭了一个下午,觉得自己平时忽视了我。而且那个星期,她和爸爸对我出奇的关心。真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做“坏事”都能被她发现。
第一次骑车上学也是在秋天。刚学会骑车的我车技还不怎么好,所以才第一天就和别人撞了两次,弄得我都没信心继续骑车上学了,可是没办法,谁让家里离学校这么远呢。
突然明白,生命就是由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连缀而成的,一个一个的细节就构成了回忆。再回首,尘烟如梦,心之彼岸飘落着一片思念的黄叶,一如秋的静美,秋的博大,秋的深沉。
早晨,空气真清爽,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静,独自去拜访我的朋友。
那片荷叶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荷叶,你如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在这大河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海洋生物邀到你的身下。波浪滔滔的水在水中来回荡漾。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吗?你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72变样样精通。你一会儿变成了婴儿,一会儿变成一张床,又一会儿变成了桌子……
这公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坚强的松树,你那么宽大,是为我遮风挡雨吗?你好,美丽的花儿,你们天生的美貌,是多么漂亮,你们摇摇晃晃的,是在选美吗?你好,有趣的鱼儿,你们个个是天生的游泳健将,你们游那么快,是在举行马拉松吗?你好,美丽的蝴蝶,你们的翅膀比彩虹还漂亮。喂,淘气的小草,摇摇晃晃的在干什么呢?我猜你们摇摇晃晃,是在跳舞吧?
我该回家了,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公园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向前看,向前看,20xx年的第一场雪终于如约而至。
一大早,我打开窗户往外看,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屋顶、地面、花坛和树木都是白色的。雪让我睁不开眼睛,我很激动。我赶紧刷牙洗脸,背上书包,箭一般跑出了家门。王源山覆盖着厚厚的被子,到处是树木和银花。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路边的树有些树枝弯曲了,有些断了。我双手冰凉,心里暖暖地扔了一个雪球。
名片这个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名片,因为它用于向他人介绍事情会更加便捷,我们最美的家乡也不例外。
我的家乡家现有一处风景——眼明寺,山上的不远处有一座小亭子,亭子里面是一口井,从井口向下望去,里面是清澈的水,水面如同镜子一般,没有一丝涟漪,传说这口井是在王莽撵刘秀时出现的,当时在追途中人和马匹的眼睛得了急病,在那时出现了一口井,他们用井水洗过眼睛后,眼睛就痊愈了,井旁边有几间庙,庙里有包青天大人的佛像,包大人是铁面无私的人,受百姓们的爱戴,出现在庙中是理所当然的,这都是眼明寺的一道靓丽风景。
郏县的著名小吃是饸饹,街边也许有许多饸饹店,店里有的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饸饹其实在古代时就已经出现了,被称为‘河漏’,饸饹是由粗面条制作而成,里面长有葱花,辣椒油,羊肉或其它肉类,当然白汤也是必不可缺的,当一碗饸饹摆放在你眼前时,那饭相简直完美,深吸一口气,你就会觉得一阵饭香迎面扑来不禁让人垂涎欲滴,一种迫不及待想立马尽食的冲动涌上心头,饸饹就是能吸引你的胃,你却无法抵挡它的诱惑,它就是一个名片。
郏县的春节也别有一番风情,大年三十那天家人齐聚一堂吃饺子,看春晚,家中充满欢声笑语,大年初一人们都上山去玩耍,欣赏祖国这大好山河,山上在夜晚还有灯展,五彩缤纷,放寒假时我和哥哥一同上了山,看灯展需要门票,每张30元,进去浏览一圈,里面的灯缠绕绕在不同形态的物体上,有蝴蝶、月亮、钢琴……在月黑风高的夜晚能欣赏如此美景也是一种享受,里面的彩灯真是各不相同,将这宽阔的院子照得如此明亮,它们如同天空中的星星,闪烁自己的光芒为他人赢得前方的光明道路,我拿起手机将这些景象留下了,以便以后观赏,9:00时还有抽奖活动,礼品有手机、电车和门票,可是我们一张票都没有中奖,那些中奖者一个个笑的合不拢嘴,看一次灯展,能有那么丰厚的奖品也是值得的,到了初二,家家户户都出门去串亲戚,到了亲戚家,长辈就需要递给孩子们压岁钱了,能收到钱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晚上有些人家会放鞭炮,烟花,给那些黑色的夜幕添上一抹色彩,现在房屋旁有太多电线就不允许放炮了,不过会有灯笼红通通的,反映了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就这样人们每天都会怀着一颗对明天充满好奇的心去过节,春节就是我家乡的名片。
名片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便利,每种食物都会有自己的专属名片,自己的家乡何尝不是如此呢?这就是我家乡的名片。
“蓼泉的大米,沙河的梨,临泽的红枣有名气”这句俗语充满了人们对家乡特产的赞美和对红枣的钟爱。
农历三、四月间,春雨唤醒了枣树的叶芽。它们从褐色、多刺的枝条里钻了出来。无数个嫩绿的叶芽,好像一个个等待哺育的婴儿,静静地躺在枣树妈妈的怀里。
初夏,长得疯快的“婴儿”——叶芽长成了茁壮的“少年”——叶子。看那叶子椭圆形,绿得发光,绿得鲜亮。
在不知不觉中,枣树开花了。一夜之间,那星星般、淡黄色的枣花堆满了枝头,就像下了一场星星雨。在阳光的照耀下,这些晶莹剔透的枣花还会眨眼呢。枣花散发出浓浓的鲜气,引来成千上万的蜜蜂,嗡嗡地奏起欢快的劳动曲。这时候,你来到枣园,花香会钻进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使你整个人浸泡在枣花的香味中,让你久久不愿离去。
没过多久,枣花凋谢了,结出一个个“小青豆”,那便是小枣。这些小枣长得非常慢。有些小孩总是嘴馋,说:“小枣啊,你快点熟吧!”
八月初,枣儿红了。枣树成了火树,成片的枣树变成了火海。你瞧,在绿叶中,胖胖的枣娃娃可调皮了,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风中打秋千,捉迷藏,玩得多开心,肚皮都笑疼了。
红枣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生吃,可以煮着吃,也可以晒干了吃,还可以入药呢。近几年来,枣乡的人民对红枣进行了深加工,制成了蜜枣、香心焦枣及系列饮料,“临泽太子枣” 、“临泽公主枣”等枣产品已走向全国各地。枣乡人的生活也像红枣一样,一天比一天红火,一天比一天甜美。
夜已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的我独自走到落地窗前,抱膝而坐。妈说明天要回老家扫墓,我犹豫了……时光流转,又到了清明雨纷纷的时节了。似乎回乡上坟扫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依稀记得的只是有着好闻绵草香味的清明饼罢了。我望了望书桌三堆叠如山的作业与考卷,蓦地又想起即将不期而至的期中考试,无奈地叹着气。四月,只不过是一年中普普通通的十二分之一,我像往常一样日复一日地机械地运作。
大理石地板上映着清冷的月光,好像洒了一层薄薄的寒霜,也许,我的心也被冻结了吧……风吹起花瓣如同破碎的流年,那些儿时的关于家乡的回忆摇摇晃晃,不知怎的成了我命运中最美丽的点缀,是我生命四季中最明媚的季节……
每天早晨,在锅碗瓢盆欢快地碰响声中睡到自然醒,然后定会吵着奶奶给我们扎各式各样的小辫,小小的我小心翼翼地捧着热气腾腾的大米粥,舀一勺糖,把粥捣乱,冒着舌头被烫的危险,满满一口热粥通过咽喉落入胃里,细密而妥帖。在氤氲着的暖暖的流香里,爷爷端着老花镜,用特有的方言念报给我听,纸上都是阳光……
顽皮的我会央求爷爷带我上老屋最顶层的阁楼去摘采金银花,那金银花花藤虽然算不上盘虬卧龙,但也遒劲有力,不知哪里来的勇气攀了几十年攀到阁楼上来。在我零星的记忆里,金银花是那种黄黄的小花,像可爱的小喇叭。我会用晒***金银花泡茶喝,那些小花一盏一盏,我喜欢端详它们在水中重新绽放的样子……
哥哥姐姐带着我偷偷地去屋后的草丛中看好玩的奇花异草,还有大院的古井旁胡须老长的大榕树……直到有一天,父母亲牵着我的手,在离乡的小道上渐行渐远……席慕容曾经写道:“在长长的一生里,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现在的我习惯地经受着翻来覆去的死亡般的`考试,死亡,然后再重生,一颗心早被打磨得麻木而浮躁。南拳妈妈的一首歌里唱着:“到不了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我是否真的忘了去找寻我的家乡?
写到这里,那些长满青苔的斑驳的记忆又突然清晰起来,却又在我眼前蒙上了浅浅的雾。此时,我只想飞奔回到我的家乡,带着满身春泥的气息,双手合十,并虔诚地叩拜土地,告诉它,我已找到天堂…
星期天,妈妈带我来到了阳谷的植物园。
进了植物园,许多树叶都披上了金灿灿的外衣,闪烁着金色的光泽。最美的要数银杏叶了,远看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近看,又像一把把扇子,倒过来像少女的短裙,一阵风吹来,这些扇子般的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在空中翩翩起舞,我情不自禁的陶醉在着优美的意境中了。
我又走里一会儿,感到有些累了,便找了一处草丛坐了下拉,我慢慢躺下来注视着高大的树木,闻着芬芳的空气,竟不知不觉睡着了。‘啪’,咦?是什么东西落到了我的脸上,哦,是一片梧桐叶。我拿起梧桐叶,细细的端详着:这片树叶是棕色的,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饱受了风吹雨打。大概是在树上太寂寞,所以跟兄弟们一起落了下来。
在我身旁,还有几片顽皮的树叶离开了‘大树妈妈’的怀抱,飘飘悠悠的落了下来。有火红的枫叶,有碧绿的玉兰叶,金黄的杨树叶……这些树叶虽然落了下来,却还在树妈妈身旁久久不愿离去……
我爱秋天,更爱秋天的小精灵——树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