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背影》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提醒幸福》。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白杨礼赞》、《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鹤群翔空》、《金黄的大斗笠》。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敬畏生命》、《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如:《驿路梨花》。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考题形式: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理解论据在文中的作用;概括文中所用的论据;围绕论点为文章补充论据(开放性试题)。
试题演练: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勤能补拙。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他不气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论据①: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论据②: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钝的缺陷,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解题思路】分析论据的作用:支撑、论证作者的观点、主张。
概括补充事实论据的形式:人物+事件+结果+论点
(1)文章开头事例或故事或作用:
a.引出中心论点; b.充当论据;
c.引出论题; d.引起读者的兴趣。
(2)文章中间的作用:
作为事实(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论点。
(3)补写论据时要注意选择的论据要与作者的论点相符,论据的内容力求真实、典型,语言准确、简明、概括。
中考对议论性作品阅读考查的要求:
1.理解
(1)正确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把握事实和道理论证两种基本形式。
2.分析综合王美灵
(1)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2)结合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作用。
(3)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4)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思路。
3.鉴赏评价
正确把握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4.表达应用
(1)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2)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考对考查的要求:能写简单的议论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