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天水围的`日与夜》的评价后发现很多人推荐《桃姐》,说风格一致,因此我也就想看看。确实,这两部影片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展现生活中的琐碎,都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但也有不同之处,《天水围的日与夜》是一种宁静,难说悲与喜,而《桃姐》之中则充满着一种浓浓的感恩之情,主要是罗杰的孝顺,这是一种悲喜交加之情。
罗杰及其一家人都是懂得感恩的,是那么朴素。桃姐的身世虽说是可怜的,但是他的晚年又是幸福的!坚强、勤劳、细心、孝顺的罗杰心里担负的是什么呢?为什么没有伴侣?桃姐为什么也是没有伴侣?这其中反映的是什么?还是我想多了?
本来对《无题》充满着一种赞美、喜爱、浪漫之情,然而听罢此片的结尾诗吟不禁悲从中来。好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花与人,生与死都是想通的,一切都是必然!
湖岸、湖心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草,纤细的狗尾草,扁扁的水草,长满了刺的'野籐……它们争着抢着去夺取水分,它们争着抢着去吸收阳光,它们争着抢着去生存。啊!小草,你多少顽强,到那儿都能生长。
草丛中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黄的、粉的、白的……它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吸引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看着湖中小小的水泡,漆黑的泥巴,使我联想起天水湖原来的样子。春天,天水湖的水非常清澈、冰冷。夏天的天水湖波光粼粼,碧波荡漾。秋天的天水湖碧绿的一片。冬天的天水湖银装素裹,白雪皑皑。天水湖的一年四季是多么美啊!
人们为了使天水湖变得更加美丽,把湖水抽干,准备重新建设,这样天水湖才会更加美丽,成为鹤岗最美最独特的景色。
天水围是香港的一个社区,曾因当年连环发生了几宗家庭悲剧,引起全港关注,被称为“悲情”社区,而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社区里。
香港导演许鞍华以她一贯的细腻手法,又一次把镜头对准香港底层市民的生存状态,涉及到中学生的成长问题、单亲家庭、孤寡老人养老等问题。本片并没有将这个被香港媒体所描述的悲情社区天水围扩大化,而是将贵姐及其邻居粱阿婆之间简单、平淡、朴实而又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断演绎得犹如一汩缓缓流动的溪水,慢慢地打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女主角贵姐(鲍起静饰)是个中年寡妇,在一间超市工作,按部就班,尽职尽责。与儿子张家安相依为命,生活说不上富裕,倒也一日三餐有保证,而且贵姐还是个热心、乐于助人的老邻居。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贵姐知道同在超市里工作的梁阿婆原来和自己是同住一栋楼的邻居。于是,贵姐便多了一个心眼,时时关注这位孤寡老人。在超市里,她会主动帮助梁阿婆做诸如搬运青菜的粗重工作;在电器商场偶遇梁阿婆要买电视机,阿婆为了省几十元钱选择自己搬运,但苦于年老体衰,又搬不动,于是,贵姐马上打电话把儿子叫来,帮忙阿婆把电视机搬回家,还帮助安装调试好。
当梁阿婆要去沙田探望已失去妈妈的唯一外孙时,贵姐放下手头上的所有事情,包括放弃暂时去探视生病妈妈而把爱给了最需要帮助的梁阿婆,表示要陪同其前往,令阿婆开心不已。当阿婆满心欢喜带着自己用一生积蓄、精心为外孙和前女婿的媳妇准备的金项链及金戒子到达,可想不到的是前女婿不仅不带媳妇来,还称外孙在打工,不让外婆见上一面,很冷漠的拒绝接受梁阿婆的一番好意,令老人伤心至极。阿婆在回程时,不仅送上为贵嫂一家准备的同样一份金饰礼物,连前女婿拒收的统统送给了贵嫂。此刻的贵嫂,看着眼前孤独无援的老人,真的不再忍心拒绝,只能告诉梁阿婆就暂时放在我这里保管吧,以后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尽管在我这里拿就是。看似非常平实的一句话,其实,此时的贵姐已承诺代替阿婆死去女儿照顾其后半生的重任了。贵姐将目光移向了车外,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闪动的泪花。此刻,我的眼泪早已挂满腮边,为贵姐的高尚人格而感动,为阿婆遇上这样的好邻居而动容。
张家安是个腼腆、内向、不太爱说话的男孩子。因会考结束等待放榜,所以和现在的孩子一样,整天就窝在家里,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也不煮饭。等妈妈放工回家后,煮好饭了他才吃。但自从张家安去参加一次暑期有关亲情交流活动及帮助梁阿婆搬新买的电视机后,他的思想发生了细微变化,开始关心自己的亲人,愿意帮助亲人并主动承担一些家务。电影中张家安的这些变化,观众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如外婆生病后,母亲没时间去探望,张家安便会和表妹坚持每天送饭去医院帮妈妈尽一份孝心;他还开始主动学着做整理衣服、拖地板等家务活;偶尔和同学出去疯玩,只是打打游戏,而没有参加打牌赌博,吃饭时间一到,他马上表示要回家,就算是同学相邀挽留说一起出去吃饭,他也婉言拒绝表示要回家吃饭。一个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里长大而学坏的听话孩子是值得庆幸的,可看似必然的背后,是身为人母的贵姐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在影响、教育着儿子。
影片里还通过家安外婆的回忆讲述,让观众看到了贵姐早早辍学,供养弟弟们完成学业,让弟弟们摆脱天水围第一代移民贫苦生活的大爱付出。而弟弟们虽然离开了天水围社区,却没有断绝和姐姐的联系,忘记姐姐的恩情。弟弟来探望姐姐,问及家安今后的打算,并要求家安到国外留学,费用舅舅全包了。这就是感人至深的姐弟情,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电影里,许鞍华又一次把镜头对准了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梁阿婆只有一女,嫁出去后,丈夫去世,剩下独居的她。不幸的是,女儿也早亡,梁阿婆更是雪上加霜。孤家寡人的她,每天自己去买菜、做饭,吃完就对着墙壁发呆。不生病还好,万一生病,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死在家里也没人知道,这正是早前香港社会千千万万孤寡老人养老现状的一个缩影。
后来,梁阿婆为了排解寂寞,不顾自己已几十岁高龄,到超市应聘继续打工卖菜。这也是我去年12月份在香港莲香楼饮早茶,看到的服务生都是些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一样。幸运的是,梁阿婆遇上了贵嫂这位热心、好心,乐于助人的好邻居,让其晚年生活少了一份寂寞,多了一份享受邻里情而带来的快慰。而梁阿婆为了感谢贵嫂一家帮助她买电视机,装换灯泡……,将一包自己买了好久的香菇找出来,并小心翼翼的拂去灰尘、撕去包装上的价格标签送给贵嫂,和后来阿婆倾其所有也给贵嫂和张家安买了金饰,体现了梁阿婆对贵嫂一家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这也是邻里情的最美诠释。
用央视评价该电影的一句话说,《天水围的日与夜》讲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关注的是普通居民社区的生活。观众从电影里日夜轮回,年复一年,平淡、简朴的生活细节处,看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不朽真理在闪光、传承。也无怪乎该电影能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剧本四大奖项了。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是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的作品,虽然没有傲人的票房成绩。本片获得了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剧本。第15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
影片的前面一小段,就是女主角宽姐去超市上班,回家和她的儿子张家安一起吃饭。最平常的生活琐事,没有耐性的人几乎是看不下去的,导演简直是在考验观众的耐心,但是慢慢地就会发现,我们一颗浮躁的心被导演不动声色的熨平了。宽姐是一个生活在香港天水围社区,丈夫早逝,独自抚养儿子的普通的底层劳动妇女,在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中遇到一位独自生活的阿婆梁欢,阿婆因为有过卖菜的经历和她成为了超市同事,又很巧的住在同一栋楼。宽姐看到阿婆唯一的女儿早逝、一个人孤苦伶仃,就在生活上尽可能的给与关心和帮助,从一些小事情、小细节上体现了女主角宽姐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
影片的一个场景是宽姐把亡夫的一件衣服放进了垃圾箱,又忽然想起了什么,把它拿出来放在箱盖上反复抚摸,宽姐一个人无声的痛哭的情景很能触动人们心底最柔软的一面,宽姐也有脆弱,需要关怀的时候,但是当她擦干眼泪以后,依然能温和的、从容地面对生活给予她的一切风风雨雨,言传身教的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一个比同龄人懂事、孝顺、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宽姐的母亲生病住院,和儿子,孙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并不缺人照顾和探望,宽姐因为工作生活忙碌无暇去探视,但是她让自己的儿子替代她经常去探望外婆,帮自己尽一份孝心。阿婆梁欢想去沙田看看唯一的外孙,宽姐放下手头的事情陪伴左右,她把爱和帮助给了最需要的阿婆,但是阿婆的前女婿却很冷淡地拒绝了阿婆用一生的积蓄为他们一家购买的金饰礼物,并以儿子打工为理由,从始至终没让思念外孙的阿婆见到亲外孙一面,最后又提到要照顾现任妻子的患重病的丈母娘,撇清和阿婆的一切关系,当他匆匆离去时,前女婿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的态度和对前任丈母娘阿婆梁欢的不闻不问的事实,深深地刺痛了阿婆和观众的心,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人走茶凉,世态炎凉。阿婆在回去的车上把送给宽姐母子的首饰和女婿不要的黄金饰品都送给了宽姐,宽姐没有推辞,而是一一收下,说帮她保管,以后阿婆需要钱就从她这里拿,其实这时宽姐已经替代了阿婆死去的女儿承诺照顾她以后的生活的重任,那个场景让我泪流满面,感动不已,体会了人间自有真情在。
影片中穿***一些女工辛勤工作的黑白照片,应该是反映了天水围的底层劳动妇女的艰辛。女主角宽姐就是早早辍学,供养弟弟们完成学业,让弟弟摆脱了天水围第一代移民的贫苦的生活。弟弟们离开了天水围社区,也没有断绝和姐姐的联系,忘记姐姐的恩情,准备资助宽姐的儿子到国外留学。女主角宽姐一家母慈子孝、兄弟和睦、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场景,更加反忖出阿婆一个人无人奉养的凄凉晚景,但是正因为宽姐的大爱改变了阿婆本该悲凉人生的命运轨迹。在中秋之夜,宽姐放弃了和母亲、弟弟们团圆的机会,带着儿子阿安和阿婆一起过了一个团圆节,给予阿婆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给了阿婆最需要的家庭的温暖,让我们感到浓浓的人情味。
影片《天水围的日与夜》没有炫目的视听效果,放弃了所有的煽情段落细节,用最简单的手法,叙述了香港天水围社区的普通民众的故事,涉及到学生成长问题、单亲家庭、孤寡老人养老等问题,本片并没有将这个香港媒体所描述的悲情社区天水围扩大化,而是在整体上给人们的感觉是平淡不失感动,有着淡淡的人情味的温情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最平淡刻板的生活却能带给我们最美的感受,最真实的感动永远源自最平凡的生活。
在不经意的时候,岁月如水一般从你的指尖流过。早就知道《天水围的日与夜》得过不少奖,可一直没有机会看,这次用电驴下下来好好的看这部许鞍华的电影。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怀疑这是不是一部纪录片。演员的表演非常自然、放松。里面的环境音保持得很好(杜笃之的录音功不可没)。许鞍华对有一些推、摇的镜头很小心、很慢,好像生怕观众意识到了某种刻意。这是许鞍华电影非常厉害的一个地方推拉摇移跟的技法都用到了,但是不做作,让你在不经意间进入到角色的世界里。真正的好电影应该这样,电影是围着人围着生活走的而不要像有些导演一样因为看了太多的电影,拍的东西往往抓不到生活中的地气,有无病***之感。
而许鞍华不是,据说她不拍电影的时候,喜欢喝杯奶茶,吃个菠萝油(菠萝包横向切开夹着一块厚切的牛油)照顾家中母亲,自己过的就是天水围居民一般的生活。
所以他拍起这样家长里短的电影应该是得心应手,她拍张母就像在拍自己: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在张母面前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因为她们勤劳,过得虽然不富足但是简单。因为她们乐观,乐于帮助别人,身边的人都很诚心的对待自己。因为她的豁达,张家安也很乖很听话。许鞍华并不想讲一个悲情的故事,因为世上的大多数人尽管有时候会经历挫折,可都还是乐观的生活。在许鞍华眼里,世界上本来也没这么多矛盾。我们看到片中人物的睡觉、拖地、等会考成绩都会偶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曾经忽略了的老人的孤独。梁欢对张母这么好,我先开始还以为梁欢是张母的亲戚,我看到后面才知道,不是的。她有什么图?也不是。看完全片我知道了,没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她善良。善可以化解很多东西。
用央视的一句话说,《天水围的日与夜》讲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关注的是普通居民社区的生活,香港片里的这种生活气息非常浓厚。八九十年代年代尔冬升导演的《新不了情》、陈果拍的《香港有个好莱坞》尽管有传奇性的商业的甚至是超现实的东西,但是他们不拒绝这种生活气息。贾樟柯的《小武》、王小帅的《青红》、顾长卫的《孔雀》《立春》。算是内地电影里面少有的具有生活气息的电影。把镜头对准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这样才能使影像更真实,更具有力量。就拿摄影来比较,如果说张艺谋们拍的是糖水片的话,那么许鞍华就是深入生活拍摄的赵铁林。高下立判。
片中加了一些天水围的一些黑白照片,是为了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吧,天水围位于香港新界元朗区,原是一条小围村,1980年代末被港英政府发展成为以住宅为主的新市镇,但今天它的30万居民多为底层劳工(其中有诸多新移民及大陆新娘)。由于天水围发生过多起震惊港媒的伦常惨案,该地被视作“悲情市镇”,可是其中多数居民平日其实过着与其他港人并无差异的生活。许鞍华不想把这样一个社区变成城市里的悲情,而是讲述了一个温情的故事,这样的处理更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