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把呼唤留在我的窗口,等待我去拾拣它?是谁把那个声音注入我的胸膛?是谁还在黑夜的时候把歌声唱得响亮?到底是谁,是谁还立在钟楼上,掌控着夜的灵魂,宣告世界的主宰者?是谁拉开战争的帷幕,吹响战争的号角?
这天早上,我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车,终于来到了俄罗斯的红场。红场建在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在红场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场里的钟楼了。
据说这个钟楼是俄罗斯最漂亮的钟楼了,所以就跟着导游来到了这传说中的俄罗斯最美钟楼。
远远看去,那钟楼显得又矮又小。因为云层的遮挡,那钟楼若隐若现,但红色还是看得很清楚。有时钟楼还仿佛犹如仙女一样慢慢地升空。我看呆了,双眼眨都不眨一下。最终还是失声喊叫了起来真美啊!
慢慢走进了些,可以清楚地看见整座钟楼。那钟楼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白色花边绿布帽,身穿棕白色皮革外套,下罩白色吊坠大蓬裙。就在这个时候,钟楼的钟声响起了。一声声沉重的,稳重的,浓厚的男低音直扑我的胸膛。在钟楼九百米开外听,那男低音犹如在合唱:咚咚。
我又往前走了走,距离钟楼只有大约三百米的路程了。这里可以闻到一股淡淡,但却不同寻常的砖头味
终于走到了钟楼的脚下。从下朝上看,钟楼巨大无比,高耸入云,只见钟楼最顶端的`大星星一闪一闪的,像风向标一样随着风向而动。突然,我闻到了一股似曾相识的味道,哦!我想起来了!这个味道就是我在听钟声时闻的那个奇怪的砖头的味道!我睁大眼睛凑近了一些,那个味道更浓了。在钟楼的砖头上看见了许多密密麻麻的裂痕,我想那应该代表钟楼的岁数。我用手摸了摸,一道一道的裂痕在我心里留下了异样的感觉。
多么特别的味道!多么奇特的感觉!
我问了家人,才明白那个砖头之所以有那个味道,是因为这个钟楼在1491年设计,1625年安装。历史悠久,时间在砖头上产生了一些化学反应,因此才会有那个味道。
通过这次的游行,我对俄罗斯精湛的建筑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了解更多的知识!
今天是环保日,我和四(1)班的小记者们一起去参加钟楼区环保生态园的开园仪式。
我们来到了开幕式现场,发现还有许多叔叔阿姨们也来参加开园仪式了。一会儿,人到齐后,演讲台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人人热得汗流侠背,但还是专心致志地听着参与环保生态园建设的官员讲话。官员们也兴奋异常,都发表了精彩的演讲。随着两阵礼花爆炸声和漫天飞舞的彩色纸条,开园仪式就圆满地结束了。
接着,我们走进园区,我的鼻子第一个捕捉到了细微的变化:这里的空气比园区外新鲜,接着是眼睛、耳朵……只见园区内长满花花草草,草丛边还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时不时地会看见几只蜻蜓在水面上飞行,让人心旷神怡。这时,我注意到了公园旁的椅子,它看上去像木头,实际上是废物回收后做的呢。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庞大的.地球雕塑旁,以蓝色为主,绿色其次。我一看就猜出了它的寓意:人类如果继续持续这样的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那么融化的冰川将会淹没陆地。
我们继续着来到一条走廊里。我走到了外面的草丛中观看屋顶,发现上面有许多长方形的板,但我仍没有看清楚这些板的正面,于是我就跳起来用相机把那些板用相机拍了下来。一看,喔,原来都是太阳能电池板。我终于明白了,整个环保生态园是由这些电池板来提供能源的呀!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水滴雕塑前。雕塑的主体是一个巨大的银色水滴,四周围绕着黄色的鹅卵石,还有一些石板,上面刻着水波。我想,这雕塑其中必定暗含深意。于是,我便踱着步子想了起来,我踱到一块石板前,只见上面刻着两行金光闪闪的字: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我恍然大悟:原来,石板上刻着的波浪表示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而鹅卵石表示现在这里的水早已干涸,而那个水滴雕塑,则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
人们啊,我们为什么从来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定要等到这个世界给我们惩罚之后才会意识到以前我们是多么的无知。让我们每个人都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吧!
上回说到回民街在钟鼓楼附近,那我们下一站就去钟鼓楼。钟鼓楼其实是两栋遥相呼应的建筑,顾名思义,一栋上面是大钟,一栋上面是大鼓。
登上钟楼,一口巨钟引入眼帘,那象般巨大的铜钟被高高地挂在一个红色的的木架上,光是边上的木杵直径就有二十多厘米。可以想象清晨那古老的钟声是怎样将人们从梦中唤醒。
钟楼整个都是木质结构,上面画有各种各样的图画,还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我终于见到真正的“雕梁画栋”,没想到那时候的做工就那么精细了。钟楼里还陈列着很多古董和齐白石爷爷的作品,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站在钟楼顶远眺,整个西安就像立刻缩小了,变成了一张地图。那上面以钟楼为中心的笔直笔直的大路伸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西安的路都是直的?
鼓楼和钟楼很像。一上去最抢眼的就是一面特别特别大的鼓,那鼓立在那儿足有三米高,一米厚!让人禁不住想去敲两下。再往后接着走,就会看见整整一排的鼓,上面写着二十四节气,好似阅兵似的,特壮观,特气派。鼓楼里还有一面高达十米的大鼓,最奇怪的是那口鼓的鼓面,上面竟然没有任何接缝,哪来那么大的一张整皮呀?
到了晚上,很多盏刺眼的灯光打在钟鼓楼上,钟鼓楼顿时变得金碧辉煌!老妈说,那在建筑学上叫“光雕”。
钟鼓楼真是古城西安的一大奇观!
一路上,我们连蹦带跳地走着,很快就来到了钟楼公园。花坛中,有红果子,还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有的像扇子,绿油油的叫做蝴蝶花。蝴蝶花的颜色是渐变的,花瓣尖上由红白到大红,中间是紫红色的,下面是双色,三分之二是由红到紫,还有一些是白色。
最有趣的是龙虾花和鸡毛花。龙虾花的两个细细、尖尖的花蕊就像龙须,黄色的花瓣像龙虾的身体。鸡毛花像一束束的玉米。还有一种不知道名字的.花,倒过来像小船,正面看像蘑菇,挺可爱的,但是,闻起来好臭。
鸡冠花像鸡的鸡冠,颜色红艳艳的。小小的软毛,绿绿的叶子和花儿有一种清香味。野菊花像一颗颗草莓,我还发现有的花里面有甜甜甜的花蜜。难怪花坛周围蝴蝶在飞舞,蜜蜂在歌唱,好一幅美丽的图画。
最后,我们在草地上休息、玩耍,真快乐!我真想再报下一期的作文班,这样我就能和同学们多游玩几次!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