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即自我比较,反思在于发现问题,提升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为人为事为学之道。罗树庚老师用\"抓住灵感\"\"学会系统思考\"\"信息时代,守住我们的注意力\"告诉我们:教学随笔与反思是我们逐渐成长的台阶,不断的积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学习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教师人生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最后的认识就是:思想改变了,态度就会改变;态度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能力就会改变。能力有了,我们就逐渐具备了\"融入、改变环境\"的力量!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你经历了、努力了,为之而奋斗了,就是成功者。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从教十余年,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只是按部就班的上课、工作。生活的平淡无奇,没有通宵达旦的痛苦经历,更没有和同仁们好好磨一节课,看到别人有什么成就,会羡慕一天两天,过后又成了云烟随风飘走,继续着往常。我从来没有逼过自己,没有挑战过自己,我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缺乏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我没有过硬的基本功作为底气。
读了罗老师的这本书,我时刻监督、鼓励自己,从一节课开始改变,多多观看教育大家的优秀课例,不仅仅看历史这一科目的,集思广益,全面学习,最初阶段,哪怕是拿来主义,拿的完美也可以,因为罗老师说过,模仿不是一件丢人的事;备课方面,原来准备三个历史材料,现在要准备十个,认真努力筛选,哪个更和课文课标相符,用哪句话解释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课中、课后及时写出反思,作出调整,以备来年可以再利用,这样既能给自己的工作留下痕迹,也能积累丰厚的材料,当机会来了,才能带着满满的正能量敢于挑战。
我读罗树庚老师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专业发展必备的六大素养》整整读了一个月。不舍得快看,唯恐亵渎了好书,未得精髓而有所浪费。故每每夜深人静,无人打扰时,拿出品读,在我心里,这是一地鸡毛中的一方清静地。也不舍得慢看,快快把每一个工作任务完成,快快把每一个生活任务完成,快点快点,我要去倾听智者的教诲。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通过阅读,我收获了特别多的东西。有些书籍让你觉得爱不释手,因为它在某一个瞬间让你觉得打动你的心灵。而罗树庚老师的这一本书却让我觉得时时击中内心。每一个篇章,每一个案例都仿佛有自己的影子,静下心来品读,仿佛有一位智者与我不疾不徐,讲经论道。特别感谢亲爱的艳梅老师将这本书送到我身边。
最近有一天,我和少年时候的同学聊天。当我们谈论我们现在的生活时,我们不仅怅然。曾几何时,我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时刻准备出击。然而在柴米油盐的侵蚀下,我们更多的感到自己力不从心,精力被四分五裂,面目日益模糊。少年时,不曾想到,我们会演变为生活的奴隶。早晨,要匆忙送走孩子,赶去自习。中午,要抓班赶点的去接在幼儿园里翘首以盼的孩子。晚上下了最后一节课,要在天使和魔鬼之间自由得穿梭,看看各种鸡娃牛娃群里火力十足的战友们,哄好泪眼婆娑的孩子打完各种拼音算术英语启蒙的卡,还有一地的鸡毛等着你,课没备,地没拖,碗没刷,衣服没洗,还有一个学习的时候嚷着睡觉的祖宗上了床却上窜下蹦,你却必须用拙劣的计算能力计算出来他如果超过几点不睡觉,第二天早晨恐怕他难以早起。一地鸡毛中,姑娘,一定保持好遗世独立的风姿。
某一天晚上,当孩子读《千字童》念到桃花的时候。我不禁脱口而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孩子崇拜得看向我,自己觉得好得意,好有宝刀未老的感觉,我要继续吟诗,然而,忽然间我的大脑就白了。对,就是突然白了。有时候,自己的大脑仿佛像一个老旧的电脑。忽然就会自动断电。然后再重新启动。我再也不是一台流畅的电脑,可以同时切换好多频道可以同时处理好多的工作任务。
然而,我不甘心,我也不甘于平凡。我不甘于平凡,是因为我觉得我自己真的没有那么差,而且我也还没有到垂垂老去的暮年。我既没有年龄资本去倚老卖老,我也没有经济资本去颐养天年。我无法以慵懒的姿态去面对对我寄予厚望的家人和朋友。就算谁都不为,只为自己的这一生还有很多彼岸未曾到达,折腾还是不能停下来。所以,女战士,你一定要继续战斗。
我不甘心的第二个原因,来自于我有一个如朝阳般有无限可能的孩子。他的生命是全新的,他的人生轨迹也将会有全新的变化。我想让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自己首先就得有什么样的精神底蕴。我想要让他看到他有一个勇敢的,积极向上的母亲。想让他从此以后依靠自己的脚步走,能活成一个走路生风,胸怀天下的男子汉。但是,首先,我想让我自己激发出哪怕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品格。因为我想让我的孩子有更好的事业,有更好的生活,有更好的选择。所以,女战士,吐槽两句可以,但是不要当真。
读书是聆听智者的教诲,而反思应该是像照镜子一样照出自己哪里做的不足。所以我认真的照了镜子,发现这本书像神算子一样算准了我如下需要提高的地方。沟通力的部分,我感触不多。所以跳过。其余的五中力量,重点来说。
研和教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我们需要带着研究的情态去工作:一边实践,一边研究;一边研究,一边反思总结。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仅是教授某一门学科,我们要经常研究学科知识结构、学科培养目标、学科评价体系,要有既见树木,更见树林的智慧。
我们身边的学生,有优秀的让人羡慕,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他,也有调皮捣蛋让人讨厌,感觉无可救药的,学习了罗老师的文章,我的心态平静了很多,善待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善待学生,更需要我们谨小慎微。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有时,我们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不经意的一句话语,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迈进211重点大学的校门,我们更多的是普通人中的一员,老师要有广阔的胸怀,高规格的人生格局,那才叫真正的师爱,我们需要包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不能局限于他要背过哪个题目,更应该教他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屈服,不抑郁。
本书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快速阅读的方法,如“流水式”阅读、“一行采集”等阅读技巧和如何挑选书籍,整理书籍等。当然作为一本介绍阅读方法的工具书,它所阐述的方法并不普适于所有读者。通过作者的自述,快速阅读仅适用于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如商务书和时下新书,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少触及这些类型的书籍,我更偏向于故事性较强的小说和随笔游记等书籍,那么我就不能像作者一样去阅读。因而对我来说,本书的价值有限。对于阅读有着不同需求的读者,本书的价值也因人而异,但我们可以采取其中仍对我们有着普遍价值的方法,如“一行”理论。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本书的某些观点也存在问题。作为职业和兴趣不能像作者一样对书籍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大部分人而言,一年阅读700本亦或是作者所倡导的300本的阅读量是不可越过的门槛,兴趣爱好,阅读需求,生活理念以及时空间的限制,使得每个人的阅读量有所不同。对于作者整理书籍的方式,根据阅读时间的远近和书籍的时效性来决定书籍是否有继续保留的价值,对此我亦不敢苟同。我们不能因为一段时间没有阅读一本书而判断这本书对我们是没有什么用的,由于眼界和当下需求等原因,我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阅读,但这并不代表它对我们的价值有限。
归根结底,本书的价值因人而异。读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个人能力,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心灵愉悦。因而我认为,面对一本书,你想从中获取些什么和你对该书的态度,才是对你阅读速度最大的影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