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文章动人,还得交代令人动情的特殊原因。为什么同样的事情,别人没动情你会动情?又为什么相似的事情,昨天没动情而今天会动情?交代了动情的原因,也等于营造了动情的氛围。
例如《蛛网》:清晨,薄暮的晨雾像一层轻纱裹着树林,新鲜的空气中夹杂着树脂的清香,叫人感到清新、愉快。
这个特殊环境,既是蛛网成为精美绝伦的头巾的客观条件,又是激起“我”美好想象的外在因素。同样的道理,越是战火纷飞,越能体现白求恩的精神品质;可见,看似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其实恰恰是营造情感氛围所必须的。
总之,积累动情的素材,渲染动情的内容,交代动情的原因,让感情充满作文的全过程,是情感贯穿文章的始终,这是使记叙文动人的有效方法。
有书才可读,环境可育人。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首先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在班上营造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知识是由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习惯是由一天一天养成起来的,人生是由一刻一刻拼凑起来的……
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知识的基本单位是要点,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每一刻……
人生是无数一刻的集合。
在我14年的生涯中,充满着足以让我喜怒哀乐的种种一刻。有使我感到温馨的一刻,有使我泪流满面的一刻,有使我破涕为笑的一刻,也有使我记忆犹深——生动的一刻……
大概是两年前的时候吧,那时的我刚刚步入实中的大门。一身稚气、被父母娇惯了的我,记不清是谁无意中刺激了我的脑神经,我突然心血来潮地要求老爸给我买一只不会长大的京巴狗。差不多四五天之久,老爸也不知怎么弄来了一只浑身上下白的一尘不染的小京巴。它用那双乌黑而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审视着它的'新家,我蹲下来仔细观察这个可爱的小Baby——它娇小的脸上嵌着一个小的如芝麻粒似的鼻子,樱桃一般的嘴巴里牙齿数屈指可数……它长得娇小可爱,以至于我不敢抱它——一来是怕玷污了它那一尘不染的白毛,二来是怕粗枝大叶的我不小心跌伤了这玲珑娇小的生命……
养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由于我着重把精力放在它身上,老爸老妈义不容辞地要把它送到三姨家。我试图用眼泪来说服他们,但是我仍没有扭转事情的乾坤。无奈之下,我同老爸老妈来到三姨家。一路上,我拼命拼命地安慰自己“暑假我还会接它回家的”……到了那个熟悉的门口,我望着怀中可爱的它,我不忍心跨进去……在三姨家呆了四个小时,老妈提出“让我回家写作业”的要求。我跨出了那个三尺高的门槛,我走了,一步三回头地走了。还没有迈到车旁,我一回头,它已经疾速向我跑来,我一蹲身,它又熟悉地跳到我的怀中。我不忍看它,因为我相信通人性的它很清楚“它的主人不要它了”,我强忍着不让泪珠滴下。可是,余光中我却清清楚楚地看到——它的眼角涌出了泪花……
两年前与宠物分离的那一刻,是让我今生今世最难忘的一刻,是让我泪流满面的一刻,同时也是让我感到最生动的一刻——它再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应有的友谊!
让你的人生多姿多彩,使生动一刻布满你的生活吧……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来人才的培养目标。面对这个大课题,面对新课改,让我们大胆地去实践,留下我们共同探索的足迹吧!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