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
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
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此刻坐在桌前读着这篇文章的你,感受过寂寞吗?在闲来无事的岁月里,你会站在阳台上,望着脚下眼前汩汩流淌而过的河,看着它闪烁的亮光,这就是寂寞;蒙蒙细雨,你独自撑着伞行走在潮湿里,这,亦是寂寞。
突发奇想地,有一股冲动,想给寂寞取一个好名字。
寂寞她有一个名字,叫作知己。
幾米写道,“看了一场不懂的电影,却发现周围的人专注而陶醉,我突然明白了寂寞是什么。”我那时才倏忽地明白过来,寂寞,不代表没有人陪伴。有时候你独自一人,却心满意足;可是是否曾有那么一个瞬间,你身处拥挤的人群,陪伴你的却不是热闹,而是寂寞。在这个时候,惟有寂寞才是最好的知己,她来自于你的内心,只有她才最能懂你。
寂寞她另有一个名字,叫作悠然。
谁说寂寞一定是不愉快?谁说寂寞一定会让人不自觉掩面而泣?想想五柳先生吧,他辞别了官场,为的不就是一份寂寞,一份怡然自得?“田园将芜胡不归”,撷一朵清菊,沿着东篱漫步而下,拐角之处,便见南山。想想明朝的张岱吧,漫漫冬夜,独往湖心亭看雪——他又何尝不寂寞?可当我读着他的文章,我只感到雪景的美,并不觉得他有几分难过。“雾凇沆砀,天与云雨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物两三粒而已。有此美景良宵,已然足矣。”
寂寞她还有好多的名字,一个叫作风,一个叫作云。
龙应台爱在寂寞的时候,独自一人站在空旷清凉的客厅里,看着山的另一边,某一朵云缓缓地流过来,穿过客厅,再从打开的明亮的落地窗流出去。这就是她的寂寞。这个犀利而温暖的女子,有着自己的细腻,自己的梦;她小小的世界里怀着希望,怀着憧憬,怀着一份美好的寂寞。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像一阵风,心怀天空的梦。独行之时,你将与其融为一体,在天空、大地、树木和海洋中游走。那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寂寞,妙不可言。
寂寞她原来没有名字。
——而我,给她取了好多名字。知己,悠然,风和云。
于是,寂寞拥有了许多的名字。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