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部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不落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扶贫,一直是新时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而如何做到精准扶贫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而今天我们有幸看到了《一个不落》这部扶贫电影,以返乡青年张帆的视角,看到了扶贫干部李向东是如何帮助梨花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是如何让梨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却有着难言的厚重感以及责任感,富不忘本,穷不忘志,《一个不落》这部电影的背后让我看到的是党员对工作的热忱,对责任的担当,为人民、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青春,这部电影中的李向东是有名英雄,而更多冲在扶贫前线的二千万扶贫干部是无名英雄,我们应向他们的无私品格致以崇高的敬意,尊敬之余,要立足自身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找寻自己与这些先进工作者的差距,为自己查缺补漏,进而有资格加入他们的队伍之中,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一代历史年轮的推动者,我们怎能坐看前人努力而自己毫无作为呢,年青不是我们无作为的理由,更不是回应前人的借口,学而思,思而为,年青更应学习、思考,应该比前人更有想法。《一个不落》不仅仅是要做到经济上,更要做到思想上,电影中李向东在梨花村中建设学校,鼓励教育,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要从孩子教育着手,才能使梨花村的未来更美好、更繁荣。
电影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我们虽做不到影片中主人公李向东那么伟大,但能在身边出现这样的人时予以他们帮助,予以支持,不至于使他们孤立无援,独自奋战。不忘初心,才能有始有终,牢记使命,才能使我们离目标的距离不断缩校回首祖国七十年的风风雨雨,正是底层的广大农民群众,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在他们落下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去拉他们一把,与他们同进退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题记
青春,不用去苦苦追求,它总会自己悄悄地到来,正如一下子跳出童年时童话般的世界,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在失去一些东西,失去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去换取被人认为是成长的礼物。我清晰地看到时光和成长在我身上刻下的纹理,看自己成长真的是一件很残酷的事。于是我寻找支撑的勇气,原来是一直飘荡在我身边的线,是亲情,友情,还有爱情。
亲情是什么?是永远能触动内心的感动,毕竟血浓与水,是可以感受温暖,感受责任,后而吧责任变为习惯的无私。当我第一次踏上异乡离开父母温暖怀抱的时候,才知道有一种对家的思念,团圆的渴望。没想到正值青春时期意气风发的我,要面对很多很多的问题,但还未到达时就受到母亲的短信,她在为我担心,在那一刻,在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亲情的力量,托起我重生的起点,时刻围绕在我身边,感觉总那么清晰,伴着我开始寻找自己的位置与理想。
当我们开始懂事的`时候就需要朋友,我们可以在一起追求理想,一起谱写我们动人的青春之歌,弹着吉他,看着《笑傲江湖》,我们爱幻想,怀着青葱岁月特有的感觉去憧憬明天,描绘未来。并不是成长的道路上总充满阳光,也有很多的荆棘,年轻的我们学会坚强,学会奋斗,就凭着这一份珍贵的友情给青春留下日出般的壮观,不可磨灭。
情窦初开的我们发现懵懵懂懂的爱,本不想伤情,却被情所伤,但却给了我一种与众不同的经历,不是淘气或不懂事,在爱情走后,或许那不叫爱情,自己躲在角落看别的恋人漫步在操场的浪漫画面,到头来还不是朝露昙花,咫尺天涯,毕竟青春的天空是该出现点粉红幻想。
倚在窗台上,看着自己亲手栽种的百合,还记得它的花语是——回忆,一阵风吹过,花瓣便随风起飞。青春,流年,我们在飞翔吗?回望我成长的足迹,布满深深浅浅的脚印,衬出了快乐,沉淀了悲伤,不用擦去也擦不掉点点滴滴,于是我还是给生活不只一米的阳光,希望天空总是蔚蓝蔚蓝的。无私的亲情,永恒的友情,浪漫的爱情,他们都是指引我的北极星,都一样闪亮,照亮我寻找青春的碎片,如同拼拼图般拼凑起来。
我们都实实在在地踏上过青春这趟列车,不管沿途有没有绚丽的风景,都可以让自己熠熠生辉,青春也许即将挥别,一点一点消逝,我却一点一点成长,终点,没有终点,是一个新的起点,又要启程了……
风还在吹,百合花瓣还在飞舞,有的继续上升,有的则被无情地打落,却吹不落曾经有温暖、幸福和纯纯的青春。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聪明的古人只用了短短12字就明了地概括出了阅读的珍贵。
然而,“好读书”不难,可“读好书”却不易。
像一些同学,读书不少,积累不多,知识面不广,一碰到写作,除了紧咬笔杆,就是唉声叹气。
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一种好方法呢?
据我看来,像跟着导游旅游一样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陌生景点旅游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导游游走。
这样不但能够更加了解各个景点,还可以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少走冤枉路。
可如果自己一个人参观,只能看个大概,或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处。
阅读也是这样,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读好一篇文章。
否则就只能一知半解,阅读无效的同时,又浪费了时间。
不过,除了要跟着作者这个“导游”,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古人大致有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只做寻章摘句式的。
这种方法讲究细,对每一段,每一句甚至连一些字词都要认真“解剖”。
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文章的“顶梁柱”——中心思想;另一种则截然相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想,在了解中吸取了营养、知识,却不支寻章摘句。
打个比方,让分别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的两个人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第一个人可能会想: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为什么要用反问的手法?不用不行吗?第二个人则会知道:这着诗是白居易怀念江南而写。
明朝时,有人巧妙比喻了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一房子散钱,却无一根能把钱串起来的绳子;第二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许多绳子,但没有散钱供他串。
这两种方法各有所偏,只有将其合二为一,既观其主要内容,重点的地方又寻章摘句,才是最好的方法。
泛观博取,不如熟读而精思。
朱熹一句,把读透书的好处淋漓尽致地道了出来。
那该怎样才能把书读透呢?那就需要和“感受”。
有时,文章的含义往往藏在文字深处,这时就需要去体会。
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许蕴藏着一个大秘密,所以,抓住细节,是体会的关键。
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李白未曾提到过自己怎么样,似乎只写了景。
其实不然,从“尽”、“孤”、“独”、“闲”几字中,可以知道,李白此时是很孤独的。
感受,则是体会后的自身的感觉,和体会是双胞胎。
如果你阅读一篇文章后没有任何感受,那么你就白读了这一次书。
其实,作文就是感受,能否利用感受,把感受挥洒在纸上,就看你的了!
要爱读书,勤读书,同时,更要善于读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