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读了陈海春教授的《人脉管理》。人脉管理,含义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让自己的事业更广阔。但是总会感觉人脉管理的“管理”两字不太妥当,应该叫做“人脉经营”,或者“经营人脉”。管理和经营是有区别的。管理侧重于管和理,指向内部,偏向于维持秩序;经营含有不断扩大、发展的意思。人脉不但要管理,更要经营。
陈教授他主要是研究人脉这块的。所以他从专业地角度对很多概念进行了细分:比如生活,包括社会公共生活、家庭生活、职场生活三方面。男女关系分为契约关系、情人关系、朋友关系三种。职业分三种层次:谋生的手段、施展才华的舞台、确立社会地位的途径。
他的关于职业的划分表明了人们之所以有不同的工作状态的原因。因为很多人只把工作当做是一种谋生手段,所以只做自己的分内事,而且不一定做好。有的人把工作当做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而且干得津津有味的,然而生活中这种人是很少的。至于工作成为确立社会地位的途径,更是少之又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有这种需要的人很多,但大多数人都在各种外界的压力下,加之本身的惰性,逐渐的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人生梦想。
近期读了周三多和陈传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中的创新讲述的鞭辟入里,遂颇有感慨的写下了读后感。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管理的核心职能,甚至把创新视作管理的灵魂。
创新,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由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极大地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变革。
根据公司下半年读书活动的要求,我学习了《企业管理》一书。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企业管理知识,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如何驾驭整个企业的运作机智,以管理促创新,以创新促效益,从而促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通过这次学习,我个人认为,企业要想实现大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首先,要毫不动摇的狠抓人力资源管理。一个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在于人才,在于充分挖掘人才的潜力,使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者不在于他像关羽一样“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也不在于他像张良一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重要的是他能否找到和使用好这样的人,即识人用人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远景。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邦用萧何、张良、韩信,建立汉朝后曾说过,我管理不如萧何,计谋不如张良,领兵打仗不如韩信,但是我成功了,因为我很好地使用他们,大家都成就了一番丰功伟绩。经营企业必须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强的职工队伍建设。
一方面要继续面向社会,广开才路,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对在职职工要积极培养和关心,实现“三留人”,即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另一方面,对现有职工进行强化培训,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不断挖掘其潜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信任是基础,事业是平台,利益是杠杆,感情做纽带,一个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级管理者,牢记这个用人方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其次,始终如一的开拓、经营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求生存。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占领多大的市场份额,开拓多大的领域,从一定程度上说,证实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实力。所以,如何开拓市场、经营市场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市场也必须依据行业特点逐步实施。所谓核心竞争能力,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不仅指某种独特的产品或技术,还包括销售渠道、顾客服务、顾客群、品牌、资金以及研发能力。
一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这些能力,但它必须发展一种不同寻常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战略的焦点,它必须形成理念,并体现在核心产品上,获取高于竞争对手的质量水平,并能移植到各分支机构中。具体到企业要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应如前所述的分析我们的生存环境、竞争优势、竞争弱势,然后扬长避短,定位自己赖以生存的市场,建立围绕该市场运作的机制,该机制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围绕***财富最大化进行运作,并且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运作机制自然会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定位、开拓市场,培养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生存。针对企业内部市场越来越小的生存环境,必须加大外部市场的开拓力度,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例如市场开拓、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开拓等形式。积极增加企业对外创收。抓紧研究并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加快多种经营发展步伐。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市场的重新定位,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产业结构。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认真调查研究市场,积极开拓市场,打开新天地。企业光守是没有出路的,必须不断在市场的发展中壮大自己,把握市场的脉搏,建立与市场合拍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才能在市场变化中谋得自己的一席之位。
(1)决策制定和管理型组织;
(2)决策的事实要素与价值要素;
(3)管理行为中的理性;
(4)组织的均衡;
(5)权威的角色;
(6)沟通;
(7)效率准则忠诚与组织认同;
(8)组织的剖析
初读此书,觉得内容很多而且有些理论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作者都能用很生动的例子解释其中的道理,所以读完此书让我大概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对于决策的分析,那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决策是本书所论述的中心内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说"决策与管理几乎是同义的""决策行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论的词汇必须从人类抉择的逻辑学和心理学中导出"可见一开始西蒙就定下了全书的基调即是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为什么那么重要呢?其实很好理解,管理者的一个决策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例如:60年代福特汽车的经理爱奥酷卡认为公司新车的发展方向要进军青年人市场,因此设计符合美国年轻人的风格,从而使公司大获成功。而与之相反的是最近的日本丰田公司大量召回问题汽车严重亏损的案例,是因为之前其经理过度的成本控制决策,虽然前期使公司获利,但是为车子质量问题埋下了严重隐患,导致现在问题爆发。因此可见决策的重要性。
那么究竟如何作决策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呢?书中提到了很多,我对于其中三个方面很认同而且很受启发。
首先是作者提到了有限理性这个观点,对此,西蒙的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蚂蚁"比喻: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绝不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蚂蚁因为其视野的有限因此遇到石头障碍物只能绕行。与之类似的,人们的认知也是带有局限性的,而且人们永远无法达到毫无错误,十全十美的认知真理的程度,就连获得多个博士学位的西蒙自己也承认还有很多东西不了解,因此人们的决策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完美。所以我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就不要认为能完美无瑕,而要会取舍选择最优的方案。而与此同时,人们的知识结构水平越高,所作出的决策就越合理,因此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有助于人们作出合理决策。
其次,第二个方面是提到了作决策时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即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种描述。价值要素是关于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对该事物的某种判断。简单来说就是价值要素是决策要达到的目标,事实要素是决策的手段。西蒙对这两要素提出了很新颖的方法论,他多次强调:"不应把决策本身看成不可分解的单位",就是认为决策不应该是孤立的而应该是有联系的,即当一个决策的目标达成了可以转化成下一个决策手段从而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服务。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俗话说的好,"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当我们遇到很复杂难以决策的问题的时候,不妨划分为若干小决策,循序渐进一个个逐层攻破。
第三个方面作者提到了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所谓程序性决策就是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决策,经过多次实践对应于相应的问题形成的解决方法,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经验。作者认为决策者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程序性决策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省去很多思考的时间而且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作者自己也举了亲身的例子,他小时候很喜欢下象棋可是之前一直下的不好,后来他有意识的去研究和记了第20步象的几种不同走法并应用自如屡试不爽,击败了众多高手。像他一样其实象棋大师脑子里存有数以万计的棋谱,对手的每一步棋都有相应的对策,让他们才能在比赛中游刃有余。然而非程序性决策同样重要,这主要是指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能在没有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随机应变做出创造性决策同样也是对管理者的考验。因此这两种决策能力都是平时应注意培养的。
本书对于管理的理论真的非常丰富,我只是选了其中的一些来谈了自己微薄的观点,书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继续去学习和研究。不过真的很感谢这本书,它教会了我很多东西,让我知道了"管理就是决策"的意义,让我受益匪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