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爷爷奶奶的鱼塘里喂养着一大群鸡,在这群鸡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一只大大的公鸡。
这只公鸡,头顶上有一个大红冠,好像戴着帽子。身披五颜六色的羽毛,好像披着一件漂亮的衣服。走起路来雄纠纠、气昂昂,神气极了。我喜欢它有三个原因,一是在我被谁欺负的时候,它就会帮助我。还有一个是,它一大早就叫,好像在说:“起来了,不然上学就会迟到了。”说完我就会起来。我喜欢它还有另一个原因,每当家里的母鸡被鹅追的嗝嗝的叫,公鸡看到了飞快的跑过去,骑在鹅的身上啄它的脖子。吓的大白鹅灰溜溜的逃到河里去了。公鸡帮助母鸡抢到了食物。
这就是我喜欢的公鸡。
我有一只蜗牛,它大的出奇,同学们和老师见了都大吃一惊。我将它取名为“大大”。
大大,它是白玉蜗牛,它的身体是白色的,就像白色的玉石一样晶莹剔透,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它有嘴,我们在蜗牛中叫口,大大的口在蜗牛中非常大,有我的指甲一半大呢,不要小看了它的口,里面可有25600颗牙齿,我从书上看到后,下巴好像要掉到桌子上;它的触角好软,一碰触角,马上会缩回去,就像害羞的小姑娘不敢见人,它有两对触角,长的两个长在上面,边上是眼睛,下面的触角上面长着鼻子;最奇怪的是大大的壳,那么的与众不同,其它蜗牛的壳是圆圆的,像香螺,大多数是黄棕色的,可是大大的壳是螺旋形的,上面的花纹像“随便”巧克力冰棒,当然,它可不像巧克力那么脆弱,它又重又厚又大,像战士的“铠甲”。
大大有它的专门营养餐。我会摘一点点叶子,放1-5颗饲料,放点水。它喜欢吃青菜或树叶,泡过水的面包渣等等。每当我给它喂食的时候,大大都会把身体立刻缩回“屋子”里,然后再慢慢地再探出头,触角像雷达一样抖动,好像在观察有没有人偷看。接着开始吃东西,速度非常慢,好像在优雅的吃西餐。
大大的活动最有趣,一天的下午,我带着我的小运动员大大和朱虞铭浩的蜗牛比赛跑步。大大移动着它那胖胖的身体一步一步用力的往前爬,铭浩的蜗牛跑出来跑道,爬到了大大的蜗牛壳上,好像在搭顺风车。大大不乐意了,马上缩回壳,好像在说:“我不跑了,怎么着!”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大大非常爱睡,可是今天不爱睡,一直爬来爬去。我不知道为什么,上网查了之后才发现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今天非常潮湿,它要在它喜欢的天气里多多运动,锻炼身体呢。
这就是我的蜗牛大大,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今天上午阳光灿烂,我配合着这样的好天气,去公园里看花。在花池边的草丛旁,我发现一只灰色的小蜗牛正在吃草叶。我很惊喜,哈哈,观察蜗牛的机会来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开始仔细观察小蜗牛,他的一对触角竟然不一样长呢,左边稍长,右边的短些,而且眼睛像小米粒似的。嘴巴在触礁的下方,只是一条很细的小缝儿,妈妈说过,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有好几万颗牙齿呢!它的牙齿很小,肉眼无法看到,但十分厉害,就算是把蜗牛放入一个比它的身体很硬。它也能咬破纸板钻出来。
仔细看了一会儿,我觉得小蜗牛的壳儿真让人喜欢,那硬硬的壳上有一圈一圈的花纹像陀螺一样很好看,我伸出手去想摸摸着美丽的硬壳,但不小心碰到了它的触角,他就立即把身子和头都缩进壳里去了,哈哈,真好玩儿!
随后我又发现小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水渍斑的痕迹,一摸感觉很黏,这是怎么回事?我拿起《十万个为什么》一查,原来呀,蜗牛的肚子下面有很多小脚,是蜗牛的富足富足会分泌粘液向运华油一样,使得蜗牛爬行的时候,我那别看蜗牛,小壳蜗牛有自己的独特本领哦!
经过这一天的观察,我越发喜欢观察事物,并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增长知识,以后我会更加细致的去观察周围的一切,发现更多奥秘。
周末下雨后,我和朋友们在小区里玩球,球飞到了草地里,我刚准备伸手去捡球就发现草叶上有一只蜗牛。
我兴奋地大叫起来说:“大家快来,有一只蜗牛!”我决定好好研究一下它,于是我把它放在地上,找到一块石头挡住了它的去路。这只蜗牛肯定会害怕这座“大山”绕道而行的,我信心满满地看着。然而,出乎意料地是,它见到这座“大山”之后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慢慢地靠近这座“大山”。这时,我想:它不会要爬过这座“大山”吧!然后伸出了两根“天线”侦察了一下四周的地形,再伸出软软的身子,慢腾腾地爬起了“山”来。它一伸一缩移动着,还在它爬过地方留下了一道白色地痕迹,这大概就是它做的回家的记号吧!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小蜗牛终于翻过了这座“大山”。
我又捉来几只蜗牛,把它们放进一个盒子里,带回家仔细观察。我找来几片青菜叶子,扔进盒子里。一只蜗牛爬到菜叶上,用触角碰了碰,就一小口一小口地咬了起来。咦?它为什么喜欢用触角去试探目标呢?这时又来了一只蜗牛,它居然也是用触角碰了碰菜,然后就吃了起来。我赶忙捏起一只蜗牛仔细打量,咦?蜗牛触角顶端有一个小黑点?通过查看资料,我知道了,小黑点儿就是蜗牛的眼睛,真是太神奇了。
小蜗牛真有趣!小动物的身体真是奥妙无穷,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不断探索,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