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一个晚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和爸爸妈妈到长干巷去散步。刚到巷口,一阵阵桂花的清香扑面而来,好香啊!我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顿时感到浑身舒畅。我迫不及待地向里跑去,只见道路两边一棵棵桂花树上开满了金黄色的小花,一团团,一簇簇,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开放,好像要把自己所有的.香气都奉献给人们,整个长干巷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巷的一面是古老的明城墙,它像一条长龙,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矫健雄伟。站在城墙脚下,仰望着高高的城墙,你不得不钦佩中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巷的另一面是宽阔的秦淮河,她曲折向前,在灯光月光的映照下,闪着碎银般的粼粼波光,一阵微风吹来,河面皱起一道道微波,使人想起过去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真让人陶醉。河边载着一排排杨柳树,那柔嫩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像小姑娘在梳理自己心爱的秀发,柳树那婀娜多姿的身影,把长干巷装点得更加自然秀丽。这如诗如画的美景,怎能不叫人心旷神怡。
巷内霓虹灯闪烁,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三五成群,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拉家常,有的在锻炼身体。前面传来嗡嗡的响声,呵,原来是一群人在草地上抖嗡,只见他们熟练地把嗡抖得上下翻飞,收发自如,嗡也在他们的抖动下发出响亮的声音,看得我心里也涌起了想上去抖一把的冲动。
听爸爸说以前长干巷是个又脏又乱的地方,后来市政府下决心花大力气对这里实施改造,使这里旧貌换新颜,长干巷成为镶嵌在中华门外一颗美丽夺目的珍珠。长干巷见证了南京城市的发展变化。
不知不觉夜深了,巷内的霓虹灯逐渐熄灭了,人们慢慢散去了,但我仍然陶醉在这迷人的夜色中,久久不忍离去。
我喜爱的一则故事是“六尺巷”。“六尺巷”这则故事让我深受教育和启发。
“六尺巷”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将自家的墙后退三尺筑好了。叶府看到张家把墙后移了三尺很受感动,也命家人也把自家的院墙后移了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结成通家之谊。“六尺巷”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我很喜欢这则故事,因为张、叶两家做到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步海阔天空。”“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也让我懂得了“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处世道理。
忽然,我猛地惊醒。鸟鸣啾啾,早晨明媚的阳光,正透过紫罗兰色的帘幔,饱蘸着温情柔柔地洒满卧室。是啊,虽然开始了全新的,但在那里度过的两年——那段欢笑和泪水交织的时光,却被悉心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沙滩上——任潮起潮落,永不消褪。
记得,大概是初二下学期的十一月份,为了缩短我的上学路程,以便有更多的备战中考,爸爸妈妈临时决定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于是我有了个临时的家。它坐落于一个叫“庆南三巷”的小巷尽头。
这所老房子十分破旧,装修复古。初来乍到时,连空气里都遍布着灰尘。我参观着这个即将陪伴我走过初二、初三两个学年的新家,心里涌动着难言的惆怅和失落。偶然间,想起了《哈利波特》中的“陋居”,顿觉用在此处真是恰当至极。
“事实远比想象残酷”,艰苦卓绝的考验还在后头。头等问题便是不隔音:两边人家炒菜、烧饭、闲聊的声音“尽收耳底”,使天生好静的我不胜其烦;除了耳朵的煎熬,还得饱受视觉的震撼呢,这个家的角落里常会冒出三只老鼠,或两只壁虎,搞得我不得安宁;“屋漏连天偏逢雨”,雨天,豆大的雨珠“噼噼啪啪”敲打在小院的屋棚上,毫无美感可言,把我折腾得“人比黄花瘦”……
但是,小巷里淳朴的人情民风,却让我倍受和温馨。早上起床,睡眼惺忪,我便听见隔壁的洁?,隔着墙甜甜地叫“早上好”;上学晚点,我背着书包,一边梳着头发一边朝学校狂奔,身后的张爹急急地叮嘱“慢点,路上小心”;圣诞将至,收到了一张字迹稚嫩的贺卡,画着“丘比特之箭”,原来是刚上小学的邻家小弟的“杰作”;每逢周末,家住巷口的朱奶,总会带着“富贵”来串门,还不忘为我捎些可口的小点心……中考前夕,一个平常的中午,我放学回家。“小乖——”原来是小梅阿姨在门前招手。我有些疑惑,但还是跟着她走进了里屋。她径直来到古色古香的梳妆柜前,拿出了一只澄蓝色的水晶葫芦,用心地串上一缕丝带,系在了我的书包拉链上,高三作文。“这是慈云寺里的福音葫芦,一定会小乖金榜题名的!”小梅阿姨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温柔的大眼睛里,溢满了微笑和。后来,我顺利考取了心仪的高中,整理衣物时,发现了这只的葫芦,往事的一幕幕如潮水般涌入脑海,勾起了我深深的思念,好温馨好温馨。
同样难以忘怀的\',还有那盏散发着黄晕的灯火。初三一整年,我埋首,成了最最老实的学生,“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便是那段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天晚上,已是深夜十二点,我身心俱疲地做完了两套数学模拟卷,一边佩服着自己的毅力,一边准备“鸣金收兵”。忽然,视线定格在了对面的单元楼上,是的,在这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漆黑,竟然还有个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真是又惊又喜!从此,每当“刷题刷到爆”的时候,抬眼看到那抹静静的明亮的灯光,我便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觉得全身充满了电,充满了激情和勇气!直到中考的前一夜,那盏灯才打破常规,在深夜十一点——提早一小时熄灭了——因为要养足精神,饱满应考。我也轻轻地关上灯,面对着窗外的满天繁星,在黑暗中默默地祝福:“,明天一起加油!”那丝默契,那缕,我现在还记得。
时光匆匆,屈指算来,离开庆南三巷,已有两年。时,曾在街上偶遇张奶,她亲切地搂着我说:“大家都时常念叨你哪。小乖,你上了高中,可别把我们全忘啦!”一句暖人心扉的嗔怪,却差点惹出我的。小乖,这是专属于“庆南三巷”对我的称呼,曾经的一切,温情的一切,仿佛重回眼前……
因为爱,因为美丽的过往,其实还是会想起你——“庆南三巷”。
记忆中的雨总是温和的,我们总爱站在房檐下,听雨滴答滴答,或者更干脆跑到泥泞的小道上,脚一个坑地踩着泥巴,和着雨吧唧吧唧,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回家,听母亲那一声无奈的笑。而我曾经觉得最美的场景莫过于陽台的金属栏杆,下雨时,浑一圆的雨珠在栏杆的底部摇摇欲坠,伸出食指轻轻接住,一阵欢喜,似乎接住了珍珠,随之而来的,是慢慢沁出的微凉,随着手指的纹路,滴在地上。那时我总是固执地认为,雨啊,定是位温婉的女子,她宽大的袖子轻拂过老树,老树便滋润,轻拂过土地,土地便松一软,而轻拂过我们,我们便会睁大眼睛仔细地看,生怕错过她的美。
然后谁又没有过大动肝火的时候,雨再一温一婉,也偶尔会大发雷霆。我在幼稚园排着队,小伙伴一个个穿着雨衣,老师蹲下
身子帮我整理,似棉絮般柔软的声音我至今记忆犹新:“妈妈马上就来了哦......”我只是怔怔地望着昏沉沉的天空,想到底是谁惹了雨生气呢?她哭的那么撕心裂缝,就像无数的婴儿一齐大哭,老师说这是雷。她的泪总是流不停,像洪水决堤一般汹涌。她不再用那宽大的袖子轻拂过我们,倒是狠命地抽打着万物。大家都害怕地低下头去,不敢直视她一双发红布满血丝的眼睛。母亲曾经说过,下雨了就代表一个人哭泣,总是湿湿哒哒,抽抽噎噎地,弄得大家都不开心。可今儿又是怎么了呢,抛弃了林黛玉一般的梨花落泪,敲锣打鼓地嘶喊,不顾一切地痛哭,到底是什么事呢?难不成是谁欺负她了吗?难不成她和父母吵架了吗?会不会是像哥哥一样考差了成绩,不敢告诉父母怕批评呢?想着想着,母亲来接我了,她把我紧紧地搂在怀中,我透过缝隙瞧着生气的雨,搂紧了母亲,只觉得我像在一块寒冰里,从内而外的,团热乎乎的火苗像外蔓延。
那时候似乎总是很直接,雨很直接地笑,很直接的发火,而小伙伴也很直接地拉拉手。我和幼年的一个孩子,叫什么名字我现在竟然忘了,她家住在哪儿,我也无从知晓,只知道她有两个很深的酒窝,总爱笑,笑起来很好听,像是睡梦中的呓语。同样的,我们都爱极了下雨天,一到下雨天,不约而同地缠着母亲为我们套一上雨衣,穿上雨靴,在一个满是雨水的\'大坑中噼啪噼啪地踩,踩出一水花。孩子们的雨衣总是花花绿绿的,一群孩子穿着雨衣走在小道上,像是一群鲜艳的蘑菇。而父亲说,漂亮的蘑菇是有毒的,言毕,笑着刮刮我的鼻子,说你就是个毒蘑菇。我和那个忘记了名字的小伙伴一爱手拉着手,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踩着水花,出神地看那些雨滴在硬石板上,我说,雨滴在硬石板上溅开像是禾苗。老师说,雨怎么会像禾苗呢,你这个比喻不行哦。但是溅开的雨不就像是禾苗吗?本是一滴的雨,滴答落在硬石板上,变成了三片,可不就是禾苗嘛!
哗哗啦啦,窗变得潮一湿,时不时会留下一道水痕,又下雨了.....雨也会变老,她从前总是唱着轻快的歌儿,滴答滴答,现在有些嘶哑,哗啦......哗啦......是雨变了,还 是我变了呢?再没想到出去淋雨,总待在房子里,看窗外水汽氤氲。时光在悄悄地向前走,我站在这里回头望,那旧街巷的雨。
五月的天有些闷热,使人的心情也异常糟糕,我们却仿佛念忘了这一切似的,兴致勃勃地排成两队跟在孙老师身后,屁颠屁颠地跟着孙老师,对她惟命是从。
那是一条安静的小巷,地面上的砖块明显有点儿松动,诉说着古巷悠久的.历史文化,家家的大门有些地方的油漆都脱落了下来,似乎在证实古巷的悠久历史文化,家家户户前还有道门槛,门前挂着绍兴特有的书法艺术作品,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一颗糖一角钱的、那个有着黑白电视机的时代,小巷很窄,一辆电瓶车和一个不胖不瘦的人停在一起,也觉得很挤,窗户是那种木头边框的,都是平房,几个老人坐在屋里唠唠,把门打开着,也不担心别人说自己是一个话唠。
大道上,虽说修了柏油路,却还是抵挡不住古巷给人那和既亲切又惬意的感觉,石桥边有潺潺的河流,河水是绿的,河边的小树也是绿的,绿树倒影在绿水里,根本分不清哪些是树,哪些,是水?河水仿佛没有尽头,绿树的数量仿佛也不计其数,后边的越来越茂盛甚至挡住了居住在树边的房子与人,还有水的尽头,给人以一种人间仙境的感觉,这幅画面可谓是“小桥流水人家”了。
古巷的旁边异常寂静,事实上却开着好几家店,有卖臭豆腐的,卖热狗的,有卖口哨和扯白糖的,弥漫着臭豆腐的“香”味儿。
古巷深深,不是没有尽头,而是古巷里的悠久历史文化已深深地停驻在这条小巷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