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同学在“点题”时,自觉是“高人”,总是嫌作品中的人物太“草根”,激情缺失,心智愚钝,思想苍白,于是路见“草根”一声吼,不该开口也开口:“就此打住,且听我给你指点迷津。”
也有些“聪明”的同学,自觉此举有点太“喧宾夺主”了,于是玩起了“小精神”——让“代言人”开口。何谓“代言人”?就是作者凭空虚拟的一个高人,其作用是在记叙文中及时出场,来替作者发言。其经典造型有二:一是武侠版的仙风道骨的老者,二是文化版的穷经皓首的圣哲。一开口,不是“真谛”,就是“哲理”,让你霎时“灵魂出窍”“肃然起敬”。
殊不知,我们都是生活在大干世界的一介“草根”,虽然身份“卑微”,但对生活、人生、社会的感悟并不“卑下”。在“点题”时,草根开口,虽还有点青涩,但它是只属于记叙文中人物的独特感悟;而高人聒噪,虽高纯而高标,但它已是“我们地球人”的共同感悟。记叙文中“点题”的震撼力,生成于“我的”个性,而绝非“我们的”共性,而且还有着自身独特的“质感”和“况味”。
在记叙文《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中,一位来自大瑶山贫困农村的老父亲是这样教育自己与城市同学比条件的孩子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这句话虽出自“草根”,粗糙而又土气,但它是原生态的,有着“硬汉”的血性和“不向命运低头”的刚性,它比任何“高人”的“真理”更富有生活的质感和人生的况味。
关于尊严,无论你的地位尊卑、财富多寡、文化高低、体貌美丑、衣着丽陋、职务高低,人的自尊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都有各自的性格,各自的为人,各自的自信与尊严。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昭显自己的尊严而留下豪情壮志的诗篇……譬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周树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孟轲,“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太白……他们有哪个不是世人所推崇的?他们就是活得有尊严,有价值,有意义。
俗话说“士可***而不可辱”,这也就是说宁愿丢掉性命,也“不可自暴自弃自屈”,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丢失了尊严,丢失了自尊,也就是丢掉了做人的根本,没有尊严就等于没有了骨气。当你不如意或遭遇不幸时,总有人刻意践踏你的尊严你的人格,而这时候你要挺起胸膛捍卫尊严,不要让尊严受辱。别人的尊重要使你更坚强而非一味退让,懦弱屈服。维护尊严是你不受污辱的保障,不要让别人的不尊重成为尊严的枷锁。没有人可以污辱你,让你蒙羞。珍惜每一位可以称做朋友的人,因为那是可以让漂泊的心驻足的地方,也是上苍赐给最美丽的缘份。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坏习惯是我们打不开的心锁;坏习惯是我们转不过的'弯,好习惯要保持,坏习惯要改正,永远别让坏习惯左右我们的未来。霍元甲说过:“人的地位虽有高低之分,但不应有人格上的贵贱之别。”尊严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尊严的人尚且行尸走肉,没有尊严的国家又将何去何从?相信大家都看过十二集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列强用鸦x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的之后,将整个中国几乎搜刮一空。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经过了百余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一个昔日的泱泱大国再度在世界的东方崛起!
太在乎自己,亦是一种自我伤害,只有把自己放到这个残酷的世界中,去打拼,去历练,去忍受,最终你才能含泪播种,含笑收获。有人说:这个世界是蹂躏、践踏、埋葬我们尊严的地方,是产生并破碎、制造并毁灭我们梦想的地方。在别人维护你的尊严之前,不要妄谈尊严;在梦想没有成真之前,不要痴迷幻想。生活总以一种高压的姿态,肆意考验着我们脆弱的神经,让我们叹息或者窒息。这个世界真的很拥挤,我们难以寻找一方精神的栖息地。与其在风雨中逃避,不如在雷电中舞蹈;即使淋得透湿,也是领略生命的快意。
不要抱怨与哀叹;不必嫉俗与愤世,只有当心灵坚强了,心头那些洪水才会慢慢退去。曾数次击败反法同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功业的拿破仑,在征服一个小国家后,在这个国家的君主面前趾搞气昂地说:“臣服于我,就能得到这世界上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岂料那君主说道:“我只想得到你脚下的那一寸土地。”尊严是上限,它是人精神领域最高贵的部分,不容许人轻易触碰,因此拿捏尊严的程度,尺度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尊严,有时就像个顽皮的孩子,既不可过于溺爱,又不能过于严厉。当你对他微笑时,他也会给你一个更甜美的回应。
尊严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一个连信用都没有,那他何谈让别人尊重自己。让我们跟着奥运的步伐一同踏上尊严之旅,让尊严照亮整个世界!人生路上,挫折是难免的,低潮是必然的,孤独与寂寞如影随形。总有寄人篱下的时候,总有遭人诽谤与暗算的时候。这时候你必须冷静,要懂得潮涨潮落,波谷波峰的道理,只要你能够耐心等待,受得了折磨,守得住底线,一切都会证明,生活不会抛弃你,命运不会舍弃你。当你损害了对方的尊严时,实际上就是打中了他最薄弱的部位,这怎能让人忍受。所以说,为人处事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对方,维护对方的尊严。
一个有人格尊严的人,必定的是尊重一切有尊严的人格。同样,如果你侮辱了一个人,就等于侮辱了一切人,也侮辱了你自己。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姓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再小的人或事都是有尊严的,任何想践踏他人尊严的人不过是自取难堪。尊严是做人的下限,只有维护自己及保全他人尊严的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1.绕组故障。绕组故障包括相间短路、对地击穿、匝间短路的断线。相间短路是由于主绝缘老化、有破裂、断折等缺陷;变压器油受潮;线圈内有杂物;短路冲击变形损坏,因此要定期检测低压开关灵敏性、可靠性,防止因电缆短路造成变压器的损坏。不允许带负荷停送变压器。过电压冲击及引线间短路所造成,会使瓦斯、差动、过流保护动作,防爆管爆破。应测量绝缘电阻及吊芯检查。绕组对地绝缘击穿,是由于绝缘老化、油受潮、线圈内有杂物、短路冲击和过电压冲击所造成,会使瓦斯继电器动作。应测量绕组对油箱的绝缘电阻及做油简化验检查。匝间短路是由于匝间绝缘老化,长期过载,散热不良及自然损坏;短路冲击振动与变形;机械损伤;压装或排列换位不正确等原因造成。匝间短路会使瓦斯继电器内的气体呈灰白色或蓝色;油温增高,重瓦斯和差动保护动作跳闸。断线是由于接头焊接不良;短路电流冲击或匝间短路烧断导线所致。断线可能使断口放电产生电弧,使油分解,瓦斯继电器动作。应进行吊芯、测量电流和直流电阻进行比较判断或测量绝缘电阻判断。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运行中一经发生绝缘击穿,就会造成绕组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匝间短路时的故障现象是变压器过热油温增高,电源侧电流略有增大,各相直流电阻不平衡,有时油中有吱吱声和咕嘟咕嘟的冒泡声。发现匝间短路应及时处理,因为绕组匝间短路常常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等故障。
2.套管故障。这种故障常见的是炸毁、闪落和漏油。其原因有:
(1密封不良,电容芯子制造不良,内部发生游离放电,套客脏污严重及瓷件有机械损伤,均会造成套管闪落或爆炸。
(2呼吸器配置不当或者吸入水分未及时处理。
3.分接开关故障。常见的故障是表面熔化与灼伤,相间触头放电或各接头放电。主要原因有:
(1连接螺丝松动;
(2带负荷调整装置不良和调整不当;
(3分接头绝缘板绝缘不良;
(4接头焊锡不满,接触不良,制造工艺不好,弹簧压力不足;
(5油的酸价过高,使分接开关接触面被腐蚀。
“点题”的“点”是“点化”之意,“题”是“题旨”之意。记叙文中的“点题”,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在记人叙事水到渠成之时,升华情感,深化主旨,从而“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歌曲《雾里看花》)。记叙文中的“点题”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人物对白,二是作者旁白,三是道具(如、短信、博客等)呈现。“点题”不失为记叙文写作“增分”“添彩”的妙招,但真正要“点”得精妙出彩,还必须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例如:1、力拔山兮气盖世。《垓下歌》项羽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李白
4、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大家可以自行一下运用到这个写作手法的作用,是不是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并加强了你的某种感情?
项羽战败,于是他在自刎于乌江。多少人称赞他的英雄气概,写下了不朽诗篇。“力拔山兮气盖世”在肯定他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为他叹惜。这样的做法是真正捍卫尊严的表现吗?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是另一个能屈能伸的英雄样板。他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转念想象,如果他也像项羽那样一死了之,那么越王最终便是以失败的结局收场,而不是再度战胜吴王,更不会留下卧薪尝胆的美谈。
越王没有捍卫他的尊严吗?不,他捍卫了。他的忍辱负重,他的低声下气正是为了实现他的远大抱负、是为了东山再起。有时候,低下头,忍辱负重,未尝不是另一种维护尊严的方式。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这句话道出了思想与尊严的联系。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人有许多的不可忍之事。被历史称赞的一代史学家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仍勇敢地活了下来,并写下了被后世高度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的史学巨着《史记》。
司马迁的尊严受到了践踏,然而他完成了史学巨着《史记》。他的伟大在于受辱后的顽强。那些将尊严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才是不懂什么是真正尊严的.人。而只能说是盲目的尊严。
退一步,忍一步。让思想幻化为真正的尊严,让理智告诉自己该如何捍卫自己的尊严。
“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是啊,垂下头颅,扬起思想,让信念支持自己,让真正的尊严在心中燃起不屈的火焰,才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记叙文的“点题”,有人称之为“画龙点睛”。既然是“点睛”,就应该有“一点即飞”之功力。你如果没有这成功力,在“点睛”时唠唠叨叨,颠三倒四,就不是在“点”“龙之睛”了,而是在描“熊猫眼”了。
“点睛”之笔是叙事火候达到lOO℃时的一次升华,它贵在精辟,贵在简明扼要,不需要你再去婆婆妈妈地诠释和论证。在记叙文写作中,这种内涵上的诠释和逻辑上的论证,都应该是通过记人叙事来承载和昭示的。你如果在“点睛”处还大段地诠释和论证,就在向议论文的方向“滑翔”了,这就犯了记叙文写作的大忌——文体不清。
记叙文的“点睛”之笔,应以惜墨如金为上,以“一语惊醒梦中人”为妙。为此,我们广大同学应练就“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的金手指,只有这样,我们在“点题”时才能收“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之效。
在记叙文《圣诞书签》中,一个学习资料推销商在圣诞节到各教室送了一叠书签,但只够两人一张,班里一个活跃分子自告奋勇在每张学桌上发了一张,“我”先下手为强,抢到手中,真是爱不释手。不善言辞的同桌借阅,被“我”一句话呛了回去,但随后“我”便懊悔起来,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
我感觉自己好卑微,礼让何在?同桌之情何在?我忙撕下一张纸工整地写道:“圣诞快乐!”附在书签上一起送至同桌面前。他先是一愣,接着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位圣诞老人。
文末的这句“感觉自己仿佛也成了一位
圣诞老人”,虽然只有区区15个字,却将本文的主旨从个人喜好升华为同桌深情,将“受惠者”升华为“施爱者”。卒章显志,虽则一句,但胜却万语千言,无尽之意,尽含其中。
上述“三宜”旨在“开前门”,正面引领;“三忌”旨在“关后门”,反面警示。我们坚信:你只要能让最适当的人,用最适当的方式,在最适当的篇幅里去“点题”,就一定能使记叙文写作更加“给力”,更加“抢眼”。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