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一晃就是好几年了。去匆匆,来匆匆,生命的长河如流水。正如他们所说: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唉!我们曾经打闹过,戏耍过,想想现在却已经今非昔比了,该有男朋友的有男朋友了,该有女朋友的有女朋友了,该有家业的有家业了,我却还是独立的小船。还在联系的却没有那么几个了,没有联系的也许就算我们下次再见面时也会显得很陌生了吧。
常说:生命的历程就像一把磨刀石一样。经过了喜,怒,哀,惧等风风雨雨,只有经过了数次的磨练才能让自己的生命闪闪发光,让它变得很耀眼,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先苦后甜吧。
时间和生命常常向对方打招呼。时间总是对生命说:“人这一生也就只有这一次了,不会有第二次了”你如果珍惜了这一天你就会有很多天,虽然历史的长河没有你,生命的历程有着你紧跟不舍的脚步。如果你不珍惜这一天你就将会失去所有,也许这一天的时间象征着你这一生。
我们总在埋怨时间过得太快或者太慢,其实不是时间过得太快而是我们已经失去这一天了,你不珍惜它所以它当然也要走了。生命要走到尽头的人常常叹气:唉!我们已经失去太多东西了,时间能倒流回来该多好啊。说到底还是埋怨时间不够长,我们不要再埋怨时间了,因为时间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时间。要想时间过得慢或者过得快那就好好珍惜它吧,珍惜现在将拥有你想得到的一切。
时光在消散,生命在流逝。时间和生命的结束不过是闭上眼睛一瞬间而已。当你在埋怨生命不光彩的时候时间一过去了一大半了,就好像一个老人在倒一杯茶那么简单的事情。现在的青少年(女)总想着我未来会干什么干什么的,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现在珍惜了吗?有的跟我们年龄相仿的人在这个阶段他们却闯出了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来,我们有过吗,当然没有,因为我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整天一无所事。青少年们美少女:我们该醒醒了,让我们为自己的生命创造世界吧。
生命是无价的,时间是自己争取的。它们都是买不来的,因为它们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让我们为手上点一盏属于自己的灯吧。
既然谁都有长处,那就没理由因为自己的那点长处而沾沾自喜,乃至狂妄,日子淡然过; 人生,坦然面对。
巴壁虎,紧紧贴着墙。喧嚣和寂寞一起走过,寒冷与酷热共同担当。人生就是一种承受,在负重中前行,在逼迫中奋进。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要学会支撑自己,努力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些。
世事百味,清淡最美;生活可以很复杂也可以很简单,关键看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它。人应该活得舒心,活得快乐,活得洒脱。悠悠岁月里,总是平凡的日子居多;芸芸众生中,也总是平凡常见,平凡是人的本真。放一首音乐,不必太感伤。像一株花一样,寂静美好。像一只猫一样,享受阳光。在纷扰红尘中,让心灵自净。亦或,醉一会,梦一会,醒一会。心态好,一切都好。
品行,会零星留撒于平常文字,也会在不经意的行为中如影随形。所遇所为或苍茫或昏迂,或洒脱或计较,皆云淡才风清,琢磨才有棱。如果只凭自己的想法思度,虽不能指责但会失之公允。高尚与肮脏都是岁月磨就的器型,不是说变就可以变的;无论怎样,灵魂不欺。
冬,深深,潇潇雨歇,飘落的黄叶掩拥树脚的土地。 春萌发、夏茂盛、秋招摇、冬归尘土是叶子的宿命,也是它无法计较的周而复始。生命从诞生起便要历经修行更难免挣扎,然后是悄悄绽放。云霞清风蹉跎,往往是修不成佛,也不会成魔。于是,那些激进的青涩和慵懒的有意无意的'糊涂都必将归于一指流沙,划出平静,留影淡然。
人生起起落落,得意时容易滋润,窘迫时,也应该可以云淡风轻。曾文正公说:“凡成大事者,以识为主,才为辅;人谋一半,天意一半。” 世事无常,许多艰辛换得的有些是辉煌,对于平常百姓有些是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仅此而已也就够了。房叔过世,我等晚辈回老家帮着料理后事,祭奠中忙里偷闲到祖堂旁边的老屋转转。 风侵日蚀,老屋连断壁残垣都难以寻得,眼前的景象,丛丛枯蒿,束束荆棘。改革开放都向路边发展,围团紧簇的老屋基自不被待见,缺少人气,土地便只能在无奈中渐渐荒芜。虽然如此,站在老屋基上,放眼望去,眼前仍是一幕幕深深的记忆。人生,就像这老屋的变迁,因时而定,因势而动。这荒芜,有时候是繁华的铺垫,有时候又是繁华的终结。
大道至简,平常心即是道!
爱因斯坦曾说:“世问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可是我却亲手破坏了美好的友情。“管子"对不起,我误会你了!
“小管!”我望着她,“干什么?"她疑惑地从教室中走出来。忽然,一阵带有标志性的音乐响了起来,哦,糟了,上课了!“下课再说!”我来不及听她回应,就迅速回到了教室。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下课铃终于打响了。嗯,对了,还要去跟小管理论,我调整好状态,深呼吸,“小管。”到底有什么事?“就是,我借给你的书呢?"她似乎很犹豫,不再和我对视,嘴上支支吾吾地回答:“嗯,嗯,我不小心,忘忘在家里了,我也没看完,再延长点时间吧。"可真是吓我一跳,我还以为这本书掉了昵,还好,在她家,可以不用担心了。
星期三,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毕竟管子是上个星期五向我借的书。“管子”她正玩得开心呢,我看准时机,一个箭步跨过去,使劲拍她的肩膀,“啊!"她没料到,转过身来,“原来是你啊!"她吃惊的问。进入正题,“书看完了没有,不会是还没看完吧?"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她,似乎想从她脸上看出不对劲的地方。“是不是忘记带了”“嗯,嗯。”她说不出了理由,终于回答,“我,我忘记在哪儿了,家里都找遍了,可能是弄丢了,对不起。”啊,真是在我的意料之外,可平时她从没有这样,难道真的不见了,一声对不起就好了?那本书我还没看完呢,好不容易爸妈才同意买下,“要不你再找找,可能会找到。”我认为还有一线希望,耐心的劝导着。“可我找了几天都没有找到。”她已经有点没耐心了,隐隐约约还有一些愤怒的现象,原来她前几天都在撒谎啊,亏我还信她,还不如告诉我真相好了。“你可真会管理书啊。”我头也不回地走了,可我丝毫没有看见她愧疚的眼神。
唉,这几天我都没有去找“管子”,不想再见她,后来才发现我的那本书躺在书架上。
原来是星期一时她已经看完,刚想还我书时被书架上的书吸引,顺手才再把书放在书架上。
我怎么能这样呢?没弄的事情原因,就怪“管子”。想到这儿我就懊悔不已,是我亲手毁掉了这美好的友情啊!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 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人生百世,辛酸浮沉。逢不得美人一笑倾城,遇不见英雄引剑穿石。看似残缺,却又完美。留下遗憾,努力追求。
世人追求完美,崇拜明星,欣赏美人。殊不知明星依旧与卑劣之行,美人又如何容颜常驻。
但我无法否认,人,生来就追求完美,都渴望得到完美的人生。然而,矛盾是有统一性的,在缺憾中发现美,在美中,发现缺憾,如此辩证统一,也真是一种完美。
缺憾激励着人走向完美。一代思想家,孔子,穷其一生,追求君子圣道,不断用君子圣道激励自己,最后成为一代“至圣”。他是千百年来圣之极致,而他的“至圣”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向“圣”的境界前进。孔子及其弟子,其近圣者逾数十人。
缺憾能创造完美。断臂维纳斯,是罗丹的艺术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间。众所周知,断臂维纳斯,其实是一个“正常人”,但罗丹就是觉得看着不舒服,于是,他便在竣工前,毅然将维纳斯双臂砍下。正是这一砍,造就了维纳斯的完美。
缺憾能使人从其中吸取教训。《世说新语·自新第十五·周处改过自新》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义,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处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怜名不张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三害中,周处对百姓的危害最大,但他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缺憾,并从中吸取教训,及时改正,因此为后世所称道。
张爱玲说:“世间有三大憾事:海棠无香,鲥鱼多刺,红楼未完。
时过千古,世上憾事何止三千。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爱国诗人,李贺高唱“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白“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辛弃疾在高楼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由此观之,缺憾创造美,它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
正所谓“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而愚以为“大成若缺”,不知君之以为可否。
杜威曾被赞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三大哲学家之一,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理论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艺术即经验》是他的美学专著之一,也曾经有人说过,《艺术即经验》既代表了杜威的美学观点,也反映了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在美学研究领域是一本相当有分量的著作。
实用主义美学始于<<艺术即经验>>,又“在他那里终结”。杜威的思想,开始于一个概念——“live creature”,翻译为“活的生物”。要考察一个人思想的意义和地位,我觉得有两个标准,第一是看他相比他的前人,思想是否有创新性的东西,第二要看从今天的角度来说,他的思想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样的意义。
先就第一个问题开始讨论。杜威和以前的哲学美学家相比,他以“活的生物”为基石,创造了他的一元论哲学。柏拉图提出理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对立,亚里士多德提出形式与质料的对立,笛卡儿提出精神与肉体的对立,康德把世界分为本体和现象界,这些以前的哲学家把世界看成是对立的两个部分,是所谓二元论。杜威并不是一元论的创造者,黑格尔也曾认为世界的精神和物质最终统一于精神,也是一元论者,不同的是杜威认为,二者统一于“活的生物”,他把达尔文主义自然主义引进来,避免了陷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也就是说,相比与以前的这些哲学美学家(美学曾经从属于哲学,后来独立出来,杜威的思想还是有其创新性的,但是我认为,杜威把世界最终统一的归宿具有片面化的倾向,世界最终应该还是统一于物质的,“活的生物”固然是物质,但只是物质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方面。
第二就是探讨杜威思想的意义。就其美学思想来说,杜威最杰出的贡献是从经验的角度去审视美学,寻求美学的特性,并创造性的提出了,“艺术哲学家的任务,是恢复和建立经验的关系。”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恢复,他认为艺术哲学家应该恢复艺术品与日常生活经验的关系,以前人们以为艺术创造仅仅与艺术品经验相关,而忽视了日常生活经验的关系,杜威认为日常生活经验是艺术创造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与艺术品经验组成了艺术创造的动力和来源,与此同时,杜威认为还应该恢复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关系,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分野,前者将曲高和寡,后者将失去品位,他认为应该恢复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关系,两者应该和谐共存并相互联系和补充,这是“恢复”的两个方面。第二层意识是建立,通过上面的两个恢复,建立美学艺术与实用艺术(技术艺术的关系,也就是说美学艺术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实用的经验上来,“经验”是杜威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其美学思想和核心。
杜威对于艺术最终的目标,提出了一个“乌托邦”的设想,他认为应该使艺术从文明的美容院变成文明本身。这样的观点一方面表明了艺术的功能并指出了艺术功能为目的服务的关系,是积极的,但另一方面他仅仅把艺术功能局限于文明,又是片面的。
读完全书,杜威的美学思想可见一斑,他的以经验为基础的实用主义美学,从诞生之起就一直处于争论之中,我想,各取所需,也未必是一件坏事情。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