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春天,南宋大诗人叶绍翁在酒足饭饱后,想其去年春天到朋友家的花园中游园赏花的欢乐场面。直到现在,他都还回味无穷。他想:“正好我现在闲着没事,不如再到朋友家的花园中去看看。”想到这里,他就走出了家门。悠闲地朝着朋友家的花园走去。
在随风飘来的花儿的芬芳中,叶绍翁好像每走一步就比走上一步时更加地兴奋。不知不觉地,自己就站在朋友家花园的门前。他走上前去,用手轻轻地敲了敲门,但过了很久就是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开门。原来,叶绍翁的朋友早就隐约地看到叶绍翁来了。他想:“不好!花草长得刚刚好!如果让他进来,他穿的木底鞋一定会把我的花园里的花草踩个稀巴烂。”就悄悄躲起来啦。站在门外的叶绍翁好像也明白了朋友的心思,嘴上微微一笑,心想:朋友是害怕我穿的木底鞋会踩坏园里地上野生的青苔和道路两旁的花草吧!他可真爱惜花木。此时叶绍翁也感到非常地扫兴,本来怀着高兴的心情,想到朋友的花园中去赏花,可到了花园门口朋友又不来给他开门。真是郁闷!
就在叶绍翁失望之际,忽然看到离门不远的墙上伸出了一枝长得歪歪斜斜的杏树的枝条,上面还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地开着粉红粉红的杏花,真是美极了!特别是枝头的那几朵杏花,各有各的姿态。有一朵杏花花苞全都展开了,就像一个灿烂的红红的笑脸;还有一朵杏花中间还夹杂着几片树叶,真可谓是红里透绿。刚展开几片花苞的杏花,就像春姑娘在向我们招手呢!
此刻,叶绍翁又从扫兴变得很欣喜。虽然他没有进到朋友的花园中尽情地观赏春色,但他从那一枝歪歪斜斜探头出墙的红杏可以看出,种在朋友花园里的花一定都开了。有像一串串黄澄澄的铃铛似的迎春花;有雪白的散发芬芳的七里香;还有开得满树是飘飘扬扬的樱花。而那些柳树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飘飘扬扬饱含春意。
叶绍翁又带着微笑,久久地看了看钻出墙的那枝红杏,然后又迈着悠闲的步伐,朝着自己的家走去。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让人缅怀先辈,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如果按照旧的清明习俗,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坟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听风听雨”当然是指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这首诗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又一年清明节,你在缅怀着谁?
清明节三天长假中的第一天,我就非常无聊。爸爸提议说:“我们去鼓浪屿玩怎么样?”我和妹妹异口同声地说:“好啊!”于是,我们踏起了去鼓浪屿的脚步。
首先,我们来到轮渡,买坐船的票。这里人山人海,我们挤在人群中,那种望不到天的感觉可真难受啊!不知过了多久,轮船来了,我们不约而同地上了船。
过了一会儿,我们听到了“叮呤呤”的声音,鼓浪屿到了,大家陆续下了船。我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空气,问爸爸:“接下来要去哪儿?”爸爸思量片刻,说:“就去日光岩吧!”
我们来到日光岩脚下,抬头一看,群峰陡峭的山石印入我的眼帘。我不禁倒退了几步。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加油,你一定能行!”我鼓起勇气,开始爬着这陡峭的山岭。爬到半山腰时,我已经满头大汗,不想再爬了。可是,一想到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就又爬了起来。
不知爬了多久,一丝丝凉风迎面而来。我抬起头,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我们到山顶了!”站在山顶眺望,四周云雾迷蒙,在路上飞快行驶的小车,像蚂蚁一样小。房子也都像火柴盒一样小,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爬了日光岩,我们还去了皓月园、菽庄花园等一些好玩的地方,开心极了!
鼓浪屿,这地方虽然小,却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欢乐。
“潇潇洒洒清明风,纷纷扬扬亲人情。”清明前后的天穹总是烟雨蒙蒙,仿佛人间的悲悯要在四月天里变幻成漫天飞扬的雨丝,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地萦绕人们心头,感受着疼痛,牵连着血脉,斑驳着绵延不绝的追忆。
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总是会被这氤氲着悲怀的气氛所侵蚀。然而,我的心怎么能不被侵蚀呢?因为姥姥的离世,让我本就脆弱的心更是丢盔弃甲,没有一点防备。
我曾一度认为,姥姥是上天派到我身边的天使———每当我需要关爱的时候,她总是会出现在我的身旁。在我小的时候,父亲事业处于低谷,收入少,开支大,生活异常拮据。父母顶着压力,四处奔波维持生计。他们常常不在家,回家不是到深夜就是无休无止的`争吵,根本没有时间理会和照顾年幼的我。那个时候,每当黑夜来临,即使家里灯火通明,即使抱着心爱的玩具熊,即使盖着厚厚的被子,我依然禁不住瑟瑟发抖。这些小小的恐惧,无人问津,更无人诉说。
或许是心灵相通,姥姥主动请缨,从农村老家只身一人来到这个对她来说繁华而陌生的城市。从此,姥姥便踏着她那三寸金莲的小脚,有些吃力地穿梭于家和菜市场的路上。清晨起床,我总能闻到早餐香喷喷的气息,晚上回家,我总能吃到最爱吃的小菜。常常是吃过晚饭,我会陪姥姥看看电视、唠唠家常,每当给她讲起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她总是半掩着嘴,笑着说我淘气。有时候受了委屈,我也会跟姥姥哭诉,她总是把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一言不发。就是这轻轻的抚摸下,拂去了我一直萦绕心头的不快。
犹记得那个夏天的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我拉着姥姥的手去公园捉知了网蛐蛐,可这些小小的昆虫好似故意要戏弄我一番,总是在我捉到它们的那一刻偷偷溜掉,我急得直跺脚,姥姥安慰我说,它们虽然是昆虫,但也是一条条生命呀———它们也有爸爸妈妈,也有姥姥,你把它们捉了,人家爸爸妈妈还有姥姥不着急呀?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的安慰,让我在以后的人生中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敬爱生命。
可就是这样养活伺候了我们一大家子的人,就是这样把我从婴儿养成少年的人,却在我高三那一年悄悄地走了,悄悄到姥姥离开一个月之后我才知道。妈妈说,姥姥病危时,最不放心的就是我,怕耽误了我的学业,不让他们任何一个人告诉我。
姥姥就这样走了,没有让我见她最后一面。或许,她是不想我看到她临终前消瘦的样子吧,她是想让我永远记住她那慈祥的笑脸———她做到了。
姥姥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沟沟坎坎、风风雨雨,为我、为这个家倾其所有,理应安享晚年,却没有等到我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岁月易老,人生苦短,也许人生本就如此吧。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时间,珍爱生命。而我,能为姥姥做的,唯有在清明那天,虔诚地上坟、烧纸、献花、点烛,祈祷她能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前后很多人士都以不同的悼念方式,祭奠先烈英灵,寄托哀思。每到这个日子,我们全家人就会一起到腾冲的山上扫墓,一起学习在城里了解不到的知识。
今年,我们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跋涉到了腾冲的坟山脚下,我忘记了晕车和疲劳,不管三七二十一,抬起一箱“金元宝”,就往山上冲,巍峨的大山耸立在我面前,海拔有两千多米。我跑了不到一半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休息了一会之后,我接着向上爬。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大家全到了坟山山顶。我向山下瞭望了一会,啊!大自然真美呀!坟山下的田野、森林连成一片,群山环绕,就好像一片绿色的汪洋,我好奇地问外公那是什么地方,外公说:“那分别是龙陵、芒市和梁河。”呀!我们已经到了三县市交界的地方了。大舅们忙得不亦乐乎,生火烧水,修坟扫墓,不一会,***羊宰鸡开始了,可惜我还很小,帮不上他们的忙。我在一旁看大舅们***羊,看见他们把羊的肠子装在一个袋子里,好奇地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吗?”“这叫苦肠,是用来做苦撒的。”“哦,原来苦撒是用羊的苦肠做的呀!”
过了一会,我捡到了一根石竹,又摘了一片叶子,把叶子插进石竹的洞里当作竹笛,表弟看见了就来追我,要枪我的“竹笛”。我们跑呀跑呀,妈妈叫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已经跑得汗流浃背了。
这一天,我虽然流了很多汗,但我非常快乐、很开心。还看到了大自然的美,看到了城市里看不到的东西。今后每年都有这么一天让我参与,那我该多么的高兴啊!
又到清明,家乡的空气中弥漫着清明的气息。
杜牧说得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逢清明节,人们便会去踏青、插柳、扫墓,以这些方式来祭奠已逝的亲人或朋友。在家乡,临近清明节的几天,人们早早就将逝者坟头的野草铲光,并在坟上重新添上一层新土,让逝者生活在干净、舒适的“新屋”之中。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逝者的坟头会多一个碗状的倒锥体,锥体上长满了旺盛的青草,这寄托着生者对逝者的美好祝愿。
每逢清明节这一天,路上的行人三五成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沉痛,每个人的手上都拎满了祭品。我家同样如此。爸爸将祭品点燃,袅袅炊烟扶摇而上,家人的目光也随之移动,坟前静默无语。我眼前浮现出奶奶慈祥的笑脸,耳畔响起她那爽朗的笑声,我不由得哽咽起来,任泪水模糊我的双眼,纵声大哭。妈妈连忙过来,用手背擦去我的眼泪,说:“不哭,不然会吵醒奶奶的。”回去的路上,我还看到有些坟头没有焚烧的纸钱,而是栽***一些鲜花、树苗。
那些远在异地而不能回老家的人们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祭奠方式:将网页变成黑白色,再将已逝亲朋的照片传上去,并写下他生前的小故事。对着照片怀念,对着文字流泪,以此来祭奠逝者。
清明节让我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我想:我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