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三六百字

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三六百字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03-10 18:30:47
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三六百字

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三六百字【一】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星期六。鸟儿在欢乐地歌唱,小溪在静静地流淌,心情也越发地舒畅。我想:今天早上玩游戏,下午收拾房间,晚上做作业。一想完这个计划,我的心情欢呼雀跃,因为想到今天有事忙碌的、充实的。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我在收拾房间。我在抽屉边缘无意间发现了一只快燃完的蜡烛。“嗨!这么短的蜡烛还留着干嘛啊!”我默默的说。然后我就不假思索的随手把它给丢进了垃圾桶里了。

到了傍晚,吃完晚饭以后,妈妈千叮万嘱地对我说:“现在我要去上班,爸爸不在家。你可要好好地管住自己,作业要早点做玩哦!”我嫌她烦,门一下子就被我关上了。之后,我来到了书桌前,开始“战斗”

做了一会儿,突然停电了,房间顿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害怕极了,心里充满了恐惧。我想:怎么办?现在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黑我该怎么办?问题是我的作业还没有做玩呢?

我起身开始寻找手电筒,我拿着点蚊香的打火机把整个房间,都没有它的身影。我无助地坐在床上,我非常地绝望,忽然,我想起了早上丢弃的那只蜡烛。

我跌跌撞撞地把它摸到手,如获珍宝似的点燃了它,它就像一朵红色美丽的花,把浓重的夜幕撕开了一角。我就像一位小宝宝受到惊吓时被妈妈抚摸时的心情。心顿时被安抚了下来,值后,我伴随着这微弱而又万丈光芒的光源,又投入了“战斗”。

从这小小的事情就可以知道世界上再微不足道的东西都有它的伟大之处。譬如这根蜡烛,虽然只燃烧了一次,但却挽救了精神上受煎熬的我。

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三六百字【二】

主题(中心)就是作品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主题的升华是指文章的主题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过程,是指作者的思想境界从所描述的事物的表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凸现出文章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关键所在。优秀的作品,总会在主题的升华方面下一番功夫。就记叙文而言,须在记人叙事的过程中,形象地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描写事件经过,突出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深刻内涵,从而使得文章中心更加深刻、突出。

经典引领

莫怀戚《散步》片段: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赏析:莫怀戚的《散步》中,一家人走到一处难走的地方,家中的两个中年人分别背起了一老一小,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背人是表象,但透过“背人”这一表象,作者揭示了中年人身上应该具备“承前启后”“尊老抚幼”的人生责任的道理。这样,揭示了表象背后的深刻本质,文章的主题就被提升了。

训练指要

1.横向铺排法。运用横向思维,抓住一些相近相关的材料,根据其内在联系加以联缀铺排,最后使得到升华的'方法。如一篇优秀作文《为自己感动》(晏敏)横向铺排了九次感动,其中六次感动构成画面,三次一笔带过。六次感动依次是为自己的体贴、孝心、主见、宽容、善良和勇敢,每次感动都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体现着“我”的性格,作文的主题已基本显现出来。最后在铺排的基础上用“青春年少的我常常为自己能有这么多的感动而感动”这句议论使主题得到升华。如果没有前面浓墨重彩的铺排,作文主题的升华就没有力度。

2.类比掘进法。通过类比联想将主题向深层掘进的方法。要求作者找准所写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相同点,进行类比联想,将文章的基本思想与某一深刻的哲理联系起来,从而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新的高度。

如贾平凹的散文《地平线》,写“我”小时候一次次地骑车追寻远方的地平线,而地平线却像谜一样,每一次都会在我认为追着的时候,出现在远远的地方。而正因为如此,所以更吸引我去追寻。作者由追寻自然界的地平线而类比联想到追求人生的理想,把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发掘出“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个充满新意的主题。

3.衬托铺垫法。运用衬托、铺垫的手法把众多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照,使众多事物对另一事物起衬托铺垫的作用,从而增高所写事物的形象,升华文章的主旨内涵。宗璞的童话《花的话》,先写花儿们开放时的兴奋,榆叶梅、玫瑰、芍药、桃花、迎春花等众多花儿月下比美论贵,最后写小男孩采摘二月兰献给老师。文章用众多的花儿作铺垫,反衬出二月兰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的形象。而作者正是要借二月兰来歌颂人民教师谦逊的品质和朴素的作风,表达对辛勤劳动的人民教师的敬爱之情。至此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全面升华。

4.象征引申法。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使主题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种方法要求作者选取自然界中富有特点的事物进行充分地描写、议论,然后通过相似的联想,由自然界的事物引申到人类的社会生活,用自然界的事物所呈现的特点来象征人的某种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等散文就是运用象征引申法使主题升华的典范之作。

5.警策归升法。这种方法就是用警策的语句对全文进行归纳概括,使文章的主题上升到某一历史或哲理的高度,从而给人以历史的借鉴或哲理的启迪。运用警策归升法除了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言之有物的叙述、描写外,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写好警策句,因为警策句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主题,警策句的精辟与否影响着主题的深刻程度,决定着文章的优劣。警策句以有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独特感受又具有普遍意义为佳。

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三六百字【三】

扇面,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独特的表现。扇面画,更是从唐代走来,如今仍在绵延着的一种玄妙文化,它不仅是古时文人思想和情怀的载体,也是今日别具一格的收藏与传承。

老家客厅的墙上就挂有一副拆下扇骨,装裱好作为收藏的扇面画,画上舒卷几簇兰花。只是小时候我一直不解,这么小的一幅画,既无卷轴上画作的磅礴之气,又无什么格外有趣的画面,为何要珍重地挂在墙上,才五六岁时我说:“这样的画我也能画出来呀!”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要画,确实谁都能画成,只是要画的好,又是另一码事。

有一次偶然得到机会自己尝试画扇面。由于一直觉得简单,稍稍思考,提笔就画,正觉得顺利,猛然发觉重要的一笔竟要超出画面。不由得觉得惊讶,我一直对自己画画、构图水平有自信,以往也没出过这样的失误。我当然不满意,又画了一次。这一回倒是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扇面上的图画别扭在一起,像是勉强挤入画面中。不肯放弃又不服气,我又尝试了几次,无不是卯足了劲,成果却都不尽如人意。不是紧凑别扭,便是死板约束,竟没有能与老家扇面中“平凡普通”的飘洒自然相像的。忙碌了一个下午,放下了笔,忽然觉得疲惫极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还陷在那小巧扇面之中,越发困惑为何那么小的一幅画,自己却如此不得要领。想到这里时,脚步忽然一顿,发觉自己“忿忿不平”的原因,是纠结在这一个“小”字上。

我以为,小,所以理应容易。可是细想,古往今来,细微之处藏精妙,浓缩荟聚,我眼中的“常识”好像也实在禁不起推敲。

确实,谁说扇面小,就可以马虎画过,就不需纯熟技艺和精细推敲了?我把扇面作画想的也太简单了。

曾见过公园里一位爷爷摆开桌,正襟危坐画那还有菱角折痕的折扇面,人们好奇围在桌旁,他也不管,只是看着扇面像在思考,许久才提笔画起,一笔笔连贯而过,直到收了最后一笔,严肃紧绷的脸才舒展开。

当时我想,这样慎重是否太夸张了。如今看来,恐怕那些认真,郑重的表情,也都是必要的吧。

听潘天寿先生说:“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

也许这小巧折扇上的一笔一画,也是乍看不起眼,实则是以小幅藏深意,以小幅藏大技,用精简的画面来表达情怀与风骨,一副用心塑造的扇面画,有限的笔墨画幅,斟酌后落在扇面上的每一笔,都画出这样一种独有的风骨和传统的精神来。

由古至今,这份“荟聚”的“精髓”,又怎会不如大幅山水,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墨中不凝不散的一笔锋芒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