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过往,旧时光中的碎金被我捡起,如繁星般浮现在我的那一份回忆里,在尘土中幽幽的浮现,是一株花树的影子,如画如梦般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一个初春,冰雪未融,城里大大小小的迎春花点缀在古棕色的枝丫间。一夜的“倒春寒”,就使这些本就不明艳的花骨朵腰折枝断、容貌尽失。
那天,我和奶奶坐车回到我太奶奶家里——一个小平房,在一个小巷子里。太奶奶去世两年了,灰败的小屋内有人住过的痕迹。太奶奶生前的老电视、旧椅子、破棉被悉数放在原位,像一张空旧信封贴上邮票寄到三年前,和我印象中的一切差不多。
粉砌的墙壁轻轻一敲便有成片成片的灰落下来,初春的阳光被冻凝了,但照进来还能看到人一走过飘舞起的灰尘,一本松脆的泛黄的字典放在炕上,上面有被水浸过的痕迹。两年的时光,让土炕即使烧火也热不起来了。
走到后院,一个大蜘蛛网横亘在我眼前。我小心地绕过它,映在眼前的是硬硬的土地。绕过后墙,一些零落的草垛堆在土路上。就在那里,我曾经种了一颗种子。紧走两步,一团小小的黄映入眼睛:一些黑色的砖簇拥着一株小小的迎春花,仿佛这是天地间唯一的生命,唯一的颜色,使我的心骤然明亮。一株迎春花,那个为它祈愿的小女孩还在吗?三年前我从小村庄再次返回到城市里面时,随手埋下了一颗迎春花的种子。不知何时,这件事在时光与现实生活之间被隐去了——我忘了这件事,或者可以说,我不曾记得这件事。那一株我遗留下的迎春花,它长出了萌芽,长出了嫩苗,开出花来。没有人发现这株花,也没有人在意这株花。我又惊又喜,因为这是我留下的梦想的苗,它如今已经开花。
我没有想那株迎春花是如何长出来的,因为没有人给它浇水,没有人给它施肥,和城里的那些花不同,它孤零零的没人照顾。我在等待,等待我的梦想长出翅膀的那一刻,等待它起飞的那一刻,等待它飞到远方的那一刻……等待着,在春天漫山遍野,姹紫嫣红开遍时,开着那么耀眼的迎春花再度绽放的时候。
这里是一片非常美丽的树林。
湛蓝的天空上漂浮着朵朵白云,有的像一只走动的鞋子,有的像一只小羊,还有的像一只小兔子……它们漂浮在空中,说着悄悄话。
不远处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有的山绿,有的山青,有的山淡,有的山浓……近处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就像一个个站岗放哨的战士,时刻保卫着这片美丽的树林。
这时树林里变得热闹起来了,原来是动物们在举行一场激动人心的运动会,小猴是主持人,小马、小兔、大象……它们都是运动员。先是跑步比赛,“开始!”小猴大声地喊道。小马跑得像风一样快,首先跑到终点,夺得了冠军,小兔、大象……它们在后面紧紧追赶,也都陆陆续续到达了终点。
在树林旁边有一条静静的小溪,很多小鱼、小虾在里面游来游去。一只小蝌蚪在小溪里一边游,一边呼唤着:“妈妈,您在哪儿?”噢,原来是小蝌蚪在找妈妈。
这儿真美呀——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白云,有颜色深浅不一的山峦,有茂密安静的树林,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动物和清澈见底的小溪,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在一个寒风瑟瑟的上午,长途车站已经排成了一条长龙,几个青年等的不耐烦了,便排到了第一个车站——母子上车处。
这几个青年男子,第一个青年像是个国家干部,穿着一件笔挺的黄色大衣 ,脚上的皮鞋黑亮黑亮的,一尘不染,他双手插在大衣口袋,目不斜视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第二位像是个军人,魁梧的身材,得体的毛翻领大衣,让人感到一种威严,站在那里双眼紧闭,好像在闭目养神;第三位好像是位知识分子,一副金丝眼镜,看他目不斜视,若所思的神情,说不定还是个教授呢!第四个像是个大夫,一只雪白的大口罩盖住了他的半个脸……他们神气十足,可却没有一点公德心,不然,旁边站着一位妇女,可这几个青年旁若无人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丝毫没有要给她让道的意思。
这位妇女鼓起勇气,走到那位“国家干部”的眼前说道:“同志,请问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字?”“读什么读,你不识字呀。”这位“国家干部”大吼大叫道。“对不起,”妇女忍住心中的怒火说道:“我是个文盲”“这都不知道,听好了。”那位站在“国家干部”身后的“军人”有气无力地说道:“母——子——上——车——处。”妇女认为目的达到了,便理直气壮地说:“既然这是母亲带孩子上车的地方,那你们呢?是妇女还是孩子呢?我们都社会的一员,如果人人都像你们一样,那世界还不乱套了。”这几个青年人惭愧地低下头,便匆匆地跑到另一个车站去了。
这位妇女望着这几个青年人笑了,心想:这几位年青人太有趣了!
“竹子开花怎么个样,真想看看;对了,明天竹子开花就好了,那……”
“别胡说,快把那话收回去,竹子开花可不是个好兆头。”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头打断了我的话。
面对这一大片竹林,不,应该说是海,我才不想理会这样一个老头呢,我和同伴们走开了,并对这个老头进行了一番评价,从他头顶的地中海到他脚下的破鞋——也许他穿着一双草鞋还会引起我特别的注意——他的一切都那么讨人厌。当我们将他谈到连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说下去的时候我们才停了下来,但心里并没有产生长时间的内疚感,我们继续遨游在竹海中。竹海,那是翠绿色的海,它也有涟漪,吹动这波浪的也是风。
这一大片竹子长得那样的好,兴许是该地区土壤肥沃的缘故,但听大人们说这里的竹子本来可没那么多,自从那个老头……
又一次踏上了这片土地,这次是我一个人,心里乱糟糟的,来这里只为了能找回那片宁静。“竹子开花!”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会不会是我说了竹子开花,有了报应,才发生的这件事。”我越想越害怕,竹海不再是翠绿色,而是深绿色,多了一种阴沉。我正想逃走,远离这个地方,那老头又出现了,脚下穿的依然是破鞋,不过这次他的脸我没敢看。
“你来过好几次了吧!你很喜欢竹子吧!”
那个时候,我自己也不知道对竹子是喜欢还是畏惧。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头上已经全都是汗,冷汗。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他递给我一大捧野草莓,在我的家乡,我们称他们为“梦子”。我接过手,看了老头一眼。他的和蔼超乎了我的意料。
我们闲谈着,渐渐地又触及到“竹子开花”这个话题。
“你不用害怕,以前我也以为竹子开花是噩运的开始,是竹林让我明白我错了。”
“啊!”
他把我引到了他的小竹楼,它在竹林中,没有茶叶,但却散发着一股茶的清香。
“竹子开花,就预示着竹子的死亡。”
“真的……”我惋惜地说。
“其实竹子跟人一样,也有生老病死,这棵竹子死了,还有另一棵竹子会长出来……”
又一次,我走进了竹海,“竹子开花了!”我跑去告诉老头,但竹楼里空空的,那老头已经不在了。
我的家在宁海西店。我爱家乡浩瀚的大海。它宽广辽阔,浩浩荡荡,神秘莫测。它有时波涛汹涌,像只猛虎;有时风平浪静,像位温柔的母亲;有时微波粼粼,金光闪烁,如仙境一般。
我更爱家乡的石孔山。石孔山是生在海上的两座小山。
涨潮时,它被海水包围着,只露出一半的身体,就像镶嵌在海面上的两颗绿宝石,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大海妈妈的眼睛吧!
退潮时,可以看见山的全身,就像一双靴子,那是很久以前哪个捉虾的渔民不小心丢在海里的吧!沿着一条松软的沙滩,可以来到山脚下。山脚下有许多千姿百态的礁石横躺着。礁石上长着绿绿的海苔,礁石缝里还有许多美味的海螺,如果你想吃可以亲手来采哦!仰望石孔山,你会觉得有点怪,因为别的山全身都长满花草树木,可石孔山却只有山顶才有,其它地方全是岩石。那是因为石孔山常被海水浸泡的缘故。山顶郁郁葱葱的草木,好像给石孔山戴上了一顶绿色的帽子。这些树中有一棵迎客松最吸引人,它从山顶斜挂下来,就像石孔山张开双臂在迎接客人的到来。
家乡的大海不仅有美丽的石孔山,还有丰富的海鲜,有牡蛎、虾、蟹、鱼……
瞧,家乡的大海多美呀!它使我流连往返。
冬爷爷卷着白被子慢慢走去,春姑娘踏春风而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春季。在这个季节里,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春雨、春花、春雷……而我认为,最美的是春雨。
初春那段时间,不断地下着春雨。白天,下着春雨的时候,雨落在积水上,溅起了小水花,远远看过去,一条路上跳起了无数的水花,又落下,又跳起,又落下……下着毛毛细雨时,走在路上,低头往下看,一根根似花针般的雨点滴在水中,点出层层涟漪,如小盘,渐渐向外扩大,消失了。雨洗掉了植物上的灰尘,为世界增添了一丝绿色。抬头向上看,那雨是透明的,只摸得到,看不见。真如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中对春雨的描写般!
傍晚,晚霞染红了天空,要不是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我都不知道下着雨呢!雨滴在水上溅起的水花在昏黄灯光的照射下,真像烟花!这让我不觉想起了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白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听着耳边的“哗哗”声和雨落在伞上敲起的“滴滴答答”声的交响曲,这是由雨水们弹奏的春之乐曲。看到花朵被打落在地上,真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啊!
春雨,哺育着大地万物,是那么的美!
翻开语文书,我一眼就看到了一幅具有讽刺意义的漫画——《假文盲》,令我思绪万千。
这幅漫画画着在车站里,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母子上车处”,可底下却站着几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大家一个个面无表情,若无其事的样子,把本应享受这项权利的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挤到了一边,看看那几个人,第一个穿着一件大衣,目视前方,很高傲的样子,像是一个老板;第二个带着一顶帽子,穿着一件军大衣,应该是个军人吧;第三个穿着一件时髦的羽绒服,一双乌黑发亮的皮鞋,尖尖的鼻子上架着一副圆眼镜,像是个知识分子;第四个人带着口罩,可能是个医生。
这四个大男人,难道是文盲吗?不,不是,大家都是有文化的人。可大家如果不是文盲,又怎会不认识“母子上车处”这几个字呢?原来,大家都是“假文盲”是无视社会公德的人。大家的外表看起来很干净,可实际上大家的内心是无比丑陋的。这种人虽然有文化,有知识,可却没有素质。大家是“德盲”,应该受到社会的唾弃!
其实,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最近在社会上饱受非议的“中国式过马路”。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过马路不用看红绿灯,只要凑够一小撮人就可以闯过马路,这不就是现实版的“穿越火线”吗?前几天,湖南卫视的一个栏目组做了一个调查,大家在长沙市最忙的十字路口等候,等了一个半小时,有两千余人经过这里,竟没有一个人遵守“红灯停,绿灯行”。大家都是“假文盲”。
努力吧!让大家行动起来,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人让“假文盲”不复存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