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到田野里,小草从土里冒出了小脑袋,嫩嫩的,绿绿的,可爱极了。小花这儿一朵,那儿一朵,零星地开放在小草中间,美丽极了。麦苗更绿了,一大片一大片,就像绿色的地毯平铺着,真想在上面打个滚。小河边的柳树摇摆着它们的小辫子,可神气啦!
春天来到果园里,桃树开出了粉红的花,梨树开出了雪白的花,杏树开出了粉红的花,一只只蜜蜂嗡嗡地叫着,好像在说,这个春天真美丽。
春天来到了我们的家里,妈妈被冻的手好了,妈妈的脸上乐得像开了花,我脱去了厚厚的棉袄,觉得轻松极了,写起字来更认真了。小燕子来到我家,在梁上搭了个窝,整天叫着:“春天来啦,春天来啦!”
春天到处都是,春天真美啊!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从文章内容的脉络入手,着重分析文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注意文章潜在的内涵,把握文章内容能表达的深层意义。
第二,推断和想象有三种情况:
①根据文章内容的全理推断和想象;
②根据文章内容做合理且有度的引申性的推断和想象;
③游离文章内容的随意性很强的推断和想象。这样,找出答案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
概括选文(或选文中某一段)的说明对象,或给文章拟定标题,或概括全文或某段的说明内容。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以及概括、提炼、筛选信息的能力。
常见误区:不能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概括,词不达意;不能全面概括,要点有遗漏。
纠误策略:
1、说明对象的考查:因为说明对象是说明类现代文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故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大部分文章标题就是说明对象;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需提炼出说明内容,模式如下:介绍了xx(对象)的xxx(现象、原理、规律等)(如《看云识天气》)
2、给文章拟标题,要体现简明、新颖、概括的原则,一般为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3、说明内容应是一句话,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往往在开头或结尾,有的则需要概括归纳。
4、段意概括:先找中心句,一般在每段开头,在段中或段末的很少;没有中心句的,要抓关键词句,摘要组合,结合全文认真提炼,不要有疑问代词。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作者说,“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他这样说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这一过程”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说说“控制人类自身”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本文后,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列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
1、①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②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2、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3、对资源过度的消耗(意思相近即可)。
4、①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答出第一句即可)②a.控制人类对资源的损耗。b.控制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答出一种即可)。 5、答出文章所涉及的两点知识即可。
风儿轻轻的吹,雨儿细细的下,春天来了,啊,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
看,小草儿探出身子,长出嫩嫩的叶子;花儿露出了笑脸,红的似火,粉的似霞;树儿伸出手臂,惊奇的感受着暖暖的春意。
同学们脱下厚厚的冬装,换上轻便的春装。看,有的在聚精会神的读书,有的在生龙活虎的.运动。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校园,祖国的花朵在春光中茁壮成长。
啊,春天来到了我们的校园。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黑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沙尘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①??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三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任举一个数字即得1
分)。②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举例恰当,措施合理即可)。
(三)
1、“册”是由竹片或木片制成;用绳子串编;笨重、体积大,使用不方便。“缩微图书”由胶片制成;采用缩拍技术;轻便、体积小。 2、作比较、列数字。 3、缩微图书体积小、重量轻;缩微技术的运用时间早。 4、科学技术的发展。 5、“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这样说更符合实际。 6、设想有创意,特点表述清楚即可给满分。
做好文章内容要点归纳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是实现语文阅读与鉴赏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达到这些目的:
1、抽取关键信息。
①注意句群的中心句;
②抓住句群的总领句和总结句,明确总领句、总结句与中心句的关系;
③借助单、复句知识来领会关键词语及关键句子的内容;
④捕捉关键的指代性语言,理解所指代的内容;
⑤借助关联词来探求文段内容的重心。
2、注意过渡,照应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要有整体性。
①利用过渡句对上下文的衔接作用,打通段与段之间的内容联系,使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完整统一;
②注意首尾照应,代词照应和句子照应。
3、借助以下简单易懂的辅助办法找到归纳中心思想的途径:
①明确文体特点;
②洞悉标题含义;
③了解写作背景;
④理解材料特点;
⑤抓住作者思路;
⑥捕捉关键语段。
以上所读到的方法均为要点式的提示。
1、抓住说明特征。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如《苏州园林》一文,作者就紧紧抓住了苏州园林设计上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征,从园林的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说明的。读过之后,我们就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了。抓住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要对说明的对象做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要善于比较,同中求异,发现各自的特征。
2、明确说明顺序。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顺序,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便于把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阶段和各阶段的情况表达清楚,如由古及今、由今溯古等。空间顺序即以实(事)物的方位或形貌特征为说明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事物说明文一般采取空间顺序,对静态的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往往按空间顺序说明。
逻辑顺序即以对事理的性质、内涵进行解说、推理的过程为顺序,如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局部,从特点到用途等。文章的结构形式也能表现出文章的说明顺序,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一分式,总一分一总式,分一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由于事物的复杂性,一篇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并不单一,而是复合交错的。判断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的说明顺序,只能依靠读懂文章本身。
3、了解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其作用总的说来就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以某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4、体会说明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即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文章写得简明、干净,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不实的字和词,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精练,或详尽细致;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