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是我们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样才能认识美德,并拥有它这个问题不简单,《美德少年》给了我答案。
《美德少年》教我们怎样拥有美德,它分15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主题。资料有“我有好习惯”、“我们爱学习”、“尊重每一个人”、“微笑应对每一天”等。这本书从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等方面,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美德,怎样才算拥有美德。
读过这本书,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德的重要性。一个人,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中,只要他拥有美德,他就不会失败,美德会帮忙他。别人愿意跟有美德的人交朋友,也愿意帮忙他。而且美德会感染人。就是说美德不仅仅能让你成功,还能让别人喜欢你,让你周围的人受益,岂不是很好。
《美德少年》中,伟大领袖的故事我最欣赏。他们从小就养成了好习惯,好习惯使他们能很好的为人处世,并且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所以说好习惯对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叶圣陶爷爷说过,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为什么说这两种习惯养成不得因为它对自己对他人都无益。这样我也明白了,好习惯不仅仅对自己,对别人也有益。
说到底好习惯就是美德,有了美德,才有好朋友;有朋友帮忙,你必须成功。所以此刻最重要的,就是从小养成好习惯,长大派上用场。
人生是条漫长的路,美德就是一盏指路明灯,灯光亮一些,黑暗就少一些,有了这盏灯,你就不再害怕旅途中的黑暗,重新看到前方的光明。
李白说得好“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名族,它因为美德,才富强,所以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人都很重要。作为现在的我们,祖国的未来,更应争当做给个美德少年。和我们差不多大的金塔县第三中学八年级的刘红帆,就是一位美德少年。刘洪帆成绩优异,认真刻苦,诚实守信,关心同学,孝敬师长,孝顺父母,乐于助人,谦逊朴实……他身上蕴含了多少美德啊。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些有优越条件上学的同学,不是沉迷于电脑游戏,就是出口成脏、不务正业。自从上次观看了《十佳美德少年》后,我心潮澎湃,深有感触思绪万千,写下了这篇观后感。
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机会,奋发学习,做一个美德少年。所谓美德就是有高尚的品德。现在的我们不懂得尊师孝母,为了一点小事就跟父母大吵,还对老师的指导怨上怨下,这些行为何以谈得上美德。
想要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首先得做一个有美德少年的人。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是复兴中华的首做之事,中国正是在美德的哺育下才如此壮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美德传承下去,让每一个黄子孙都做一个有美德的的人。
我们从小接受美德的教育,很多同学可以对美德高谈阔论,却从未做到过。让我们行动起来,不当“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美德是一朵花,让我们用行动,心灵来呵护它开放,并让它算发出迷人的芳香。
我今天看了《美德少年》。那里面的哥哥姐姐们的年纪很小,但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助人、还孝顺。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就让我来告诉你们他们的一些事情吧!
周有信,一个小村长,又是学校里的环境监督员,光从这两个名字听上去,就知道,干这个活很累、很苦,但是周有信并没有不喜欢这个工作,他说;做小村长虽然又累又苦,但是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这点体现出他们不怕累。
江奇,一个只有一只手的残疾人,他有很多爱好,踢毽子、跳皮筋,样样都喜欢。跳绳时,他跳不起来,都他不服,用绳子绕在手臂上,打一个结,手臂被勒得通红,连皮都被磨破了。他这种精神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慌,慢慢克服。
张静,父母没有工作还有一个瘫了的爷爷,照顾爷爷也是张静每天少不了的神,无论刮风下雨,严冬酷暑,他总会把爷爷放在第一位,带爷爷散心,帮爷爷洗脸……在张静的精心照顾下,爷爷的病好多了,还可以走路,一次,爷爷走出去,张静便出去找爷爷,于是找到了迷路的爷爷。
还有学习非常好的黄超然、狄金涛、吴慧中……家里过着贫穷的生活,但是不说苦的盛佳艺……乐于助人的王思源、冯湛湛、张家栋……他们都是我们的好榜样。
我一定会向他们学习的。
暑假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童年·在人间》。从书名便可以看出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童年》这部分反映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出世后随母亲寄居住在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期间,他是到外祖母的疼爱、呵护,受到外祖母所讲述的优美童话的熏陶,同时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争吵打架以及他在们生活锁事中表现出的自私贪婪;《在人间》则讲述了小主人公在十一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外祖父也破了产,他无法继续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走上了社会,独立谋生。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间痛苦。
读了这本书,我的感想是:这本书在描写小主人公奋斗过程和人性美好一面的同时,但也写出了人性的自私贪婪的一面。正如荀子所说:人之初,性本恶。记得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评论员叔叔在评论《少年派奇幻河流》时曾引用过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依德的一个理论,弗洛依德曾提出人的心理状态分为三个境界:本我、自我、超我。在读《童年·在人间》时,我想这个理论运用到小主人公和他的舅舅、外祖母身上也挺合适的。书中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的精神状态都只停留“本我”阶段,只知道满足自己生存***;阿廖沙通过一系列艰难困苦的磨砺,精神境界已达到了追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自我”阶段,而在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眼里,外祖母则代表了至高至善的超我的道德境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像阿廖沙那样坚持自己的理想,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才能使自己的精神境界从“本我“向“自我”、“超我”飞跃。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看了《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视频,十位同学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和启发。其中,最让我佩服的是朝阳新村第二小学的江奇。
从懂事开始,他就艰难地用一只手生活。上学了,从不流泪的他看到小朋友们写出的铅笔字,哭了。当孙老师用左手握住他的左手,写下第一笔“横”,他激动地说:“我会写字了!”他喜爱运动,可是跳绳让他一下子失去了信心。不服输的他把绳子的一头绕在残臂上,配合另一只手动起来。残臂被勒得通红,连皮都磨破了,可他都不吭一声。老师和同学们为了照顾他,没有给他安排值日,可他却让自己每天成为了值日生。擦黑板、擦桌椅、擦瓷砖,干得有模有样……
看完后,我想了很多。虽然江奇过早地尝到了命运的不公,但他却用自己的奋斗驱除了父母心头的辛酸。多年来,他用不断的成功告诉爸爸,自己从不放弃;他用鲜艳的奖状告诉妈妈,自己很能干;他更是用甜美的微笑告诉大家,我只有一只手,但我也能创造奇迹……
江奇,他热爱学习,热爱运动,热爱劳动,在现在这个时代,又是谁能比的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江奇,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用坚毅和奋斗为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一段不朽的传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