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习惯,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风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汉族。
汉族——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后同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汉代时候开始,称为汉族。汉语属汉藏语系汉语族,有七大方言。现代汉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20年左右的历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方块字,共有四万个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现为国际通用语文之一。
汉族的传统节日尤其让我萦绕于心。元宵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的大节,有着两千余年的历史,它在当今中国仍然相当盛行。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不管南方北方,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一家人围在一张桌子上,在端上几碗热腾腾的汤圆,大家开心的笑着,多温馨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每届元宵前后,无论乡村还是市镇,人们都要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烟火当然是是必不可少的,夜晚放灯,那时可谓是万家灯火连成一片,壮观而美丽。当代元宵节除灯火之外,更为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比如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元宵节,正可以算是中国的狂欢节。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流逝得那么快,眨眼间,正月十五就这样过去了。一如既往,时间没有停留在这一刻。孩子们该去上学了,大人们该去工作了。大家都在企盼着下一个元宵节,下一个更热闹的元宵节……
寒流再强,也无法使气氛降温;狂风再强,也吹不熄观众们的热情。此处的夜,让这夜,不夜。
清阳元宵节最大的盛会,在这全清阳最大的户外剧场、最大的森林公园举行了。毕竟身为中国人,在农历春节的最后一天,我们也该到灯会现场去应景一下,享受人挤人的欢乐气氛吧!于是当天下午一放学,我以最快的速度冲回家,在其他市民尚未起跑前,我们家人已经越过终点线,在舞台正前方的最佳位置,坐定了。
傍晚的天色愈来愈优美,从原本清澈的蓝,慢慢转黄,黄得有点红了,最后又变回了蓝,不同的蓝,是一种可以在深蓝色的水彩中,一滴一滴加入黑墨的蓝。而月亮也早已守在那儿,等待着,等待着,等待着太阳的光一点一点的消失,等待着自己一点一点的发亮。
这是晚会开始前半个小时的天空,也是不夜的夜开始的关键──一两片小云在空中徘徊,除了温度低了点外,是多么的完美阿!
元宵晚会就这样开始了,当天空中的星星一颗颗的出现,闪烁着;当观众们的手机一个个的举起,闪烁着。大家也沉默着,享受着,等待着。在天上的银河与舞台前的银河相互辉映下,所有人开始倒数。整点了,主灯立刻活了起来,两旁的透明立体投影幕也是,上头翻转着台中的意象。
在女高音的伴奏下,飞马从音乐宝盒中缓缓的上升,射出炫丽夺目的光线,它开始奔跑着,尾巴随着奔跑的节奏而上下摇动,它自信的把头抬高,以四十五度角向上“飞奔”,奔向夜空,在女高音飙出最后一个横跨四个八的高音后,飞马静止了,悬在半空,光束同时射向天空。夜,不夜了。
在主灯的表演结束后,晚会也正式开使了,许多知名歌手接力演出,把全场的气氛带到最高点,这就是夜,不夜的夜。
元宵节前一天,爸爸带我去萧山街观看元宵灯会。
我们刚走进灯会入口,就被那放在前门口的“双龙戏珠”吸引住了。两条龙全身光彩夺目,前爪相互抵着,威风凛凛地望着那颗大大的“火球”。我们来到它后面的一座桥,叫“探花桥”。它的栏杆上围着红黄两种颜色的金纸,看上去真像红黄两种颜色交错的龙。“龙”的下面有粉色迷人的荷花灯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
走进萧山街,那上空弥漫着古老的气息,古色古香的房子和火红的灯笼遥相呼应。各种各样的灯笼琳琅满目,让我们目不暇接。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圆圆的皮球,有的像菱形的钻石,还有的像长方形的宝盒……不知不觉到了题扇桥,那里有很多人围着。我走进一看,原来是一位扮成王羲之的老爷爷为大家在扇子上题字。这位爷爷的字苍劲有力真好啊!
我们一路走啊,走啊,一路上美丽的灯笼让我们大饱眼福。可是当我们走到这条街的尽头时,惊奇地发现那里聚集了更漂亮的灯笼!那里有水乡桥船灯、兰花书法灯、人文景点灯、一笔鹅字灯、金龙戏珠灯、酒壶灯……我最喜欢一笔鹅字灯,因为那只白鹅栩栩如生,仿佛要从灯笼上跳下来。
时间过得真快,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开着车回家了。那些五彩缤纷的灯笼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