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俩猫兄弟,个子大大的叫大猫,个子小小的就叫小猫。他们相依为命,亲密无间。
有一天,大猫到邻居家的院子里玩。没想到院子里有两条凶恶的狗,见到大猫就像火车一样冲过去,凶狠的撕咬大猫。等小猫见到哥哥时,大猫已经奄奄一息了。小猫十分伤心,决心要为大猫报仇。
用什么办法才能报仇呢?小猫整日整夜的想,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小猫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可是,他却没有放弃,放弃了不就等于白想了吗?何况,哥哥的仇怎么能不报呢?终于,小猫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去找了一块香喷喷的肉,这块肉真香啊,害得小猫直流口水,恨不得一口把它吞进肚子里。可是,一想到哥哥的仇,小猫就硬生生的把口水咽回去了。他把肉扔进邻居的院子,两只恶狗闻到香味,都争着要吃,谁也不让谁,打得遍体鳞伤,你死我活。
小猫终于为哥哥报了仇。
事情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是冤家,现在也可能变成朋友。实验表明,人工喂大的老虎就把人类当成了他们的朋友。把猫和狗养在一起,它们也不再相互为敌,甚至会成为亲密无间的玩伴,但这只能出现在城镇家庭,主人把它们当宠物养,才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而农村养的狗和猫依然互不相让,一见面就打架,谁也拿谁没办法。问一下农村的老人,他们告诉了我这样一个神话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小麦不止结一个麦穗,而是从上到下长几十个。打的粮食吃不完,人们把粮食糟蹋的到处都是,甚至用白面烙饼当手纸用。有一次玉皇大帝到人间视察,发现了这种情况,就决定给人类一个惩罚。于是狂风大作,麦穗纷纷被刮走,一条狗和一只猫在玉皇大帝面前求情,玉皇大帝念起狗忠厚老实,就给它留了一穗麦子,说猫好吃懒做,就吩咐狗把磨面剩下的麸皮就给猫。而人类遭受到了饥饿,把玉皇大帝留给狗的麦子也抢走了。狗问它的主人:“你把我的粮食拿走了,我吃什么?”主人说:“你吃矢!”从此后狗只能吃人类的粪便了。而人们却把麸皮给了拉磨的驴子。
猫去问狗讨要麸皮,狗没有什么东西给猫,于是它们就打了起来。从此以后就成了冤家对头,只要一见面就水火不相容。猫一边打,一边发出“麸,麸”的叫声,向狗讨要玉皇大帝就给猫的麸皮,而狗自觉有愧于猫,就尽量不和猫搏斗。
关于狗和猫结仇的神话传说,还有其它版本,此种民间故事流传于陕西河南一带,今天我把它整理出来,供大家娱乐。
看着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污染严重,我心里会想:世界那么大,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我想了很久,直到后来从一个人那里听到,因为人类大量砍伐树木,越来越多森林消失了,因为不爱惜大自然,我们的世界被污染得非常严重!
有一天,我在一个垃圾场里看见一只不动的机器猫,我灵机一动,便把它带回了家。我花了三天三夜时间,终于将机器猫改造成了一台新的、拥有神奇功能的机器猫了。
这台新型机器猫功能强大,不需要能源来启动它,它拥有净化空气的能力,只要它去到一个地方,就会自动播下一些种子来,种子就会长成树苗,然后树苗变成大树,大树成片便成了森林,这些森林让空气变得非常的.清新。当然,机器猫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当它看见一些对大自然有害的东西,就会自动发射出激光来把这种有害物质消灭掉。
大自然是万物的母亲,我们要好好爱护它,珍惜它,不要再让它受伤害了,所以我想创造出这样一台机器猫来守护它!
少年在天气晴朗的时候,经常能看见一只猫在草地上打滚。
某个雨天,飞奔着躲雨的猫,与紧裹着风衣的少年撞了个满怀,少年收养了猫。
猫喜欢故意离家出走,看着少年紧张找猫的样子幸福的想:“他一定很爱我。”少年对猫的离家出走非常头疼。他不禁怀疑:“猫真的想离开我吧?”“猫是养不熟的,它从来不会把谁当成主人,你就是这样的猫!”猫再一次离家出走后,少年红着眼眶对猫吼道。
猫气愤道:“那你养我干嘛!”“养猫不过因为猫可爱,你走了,我还能养更多的猫,长毛的短毛的,布偶猫英短猫,都比你可爱!”猫愣住,原来自己并不是主人唯一放在心上的猫啊。
于是猫头也不回的走了。
“走就走吧,看来它真的对我没感情呢,这只白眼猫,一定找其他人收养去了哼!”猫慢腾腾的离开家,少年却没有追上来。“我真的没人要了,主人一定准备养其他猫了吧哼!”就这样再见吧,我才不会想念你。一人一猫如是想。
后来,每当下雨天,猫就来到草地,一边幻想着少年再捡自己一次,一边苦涩的想他一定有新猫了;而每当晴天,少年就来到草地,一边幻想着再看见猫在草地上打滚,一边苦涩的想猫一定有新主人了吧。
一个八九岁的孩子的纯真,也许无需特别为之惊讶和赞美,而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的纯真,才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敬重的。俄罗斯女诗人、儿童文学家吉皮乌斯有一句闪光的话语:当所有的人都能像孩子一样纯真的时候,这个世界才算是美好的。
未来的中国儿童文学史学家,也许应该为20xx年和20xx年这两个年头记上特别的一笔:有三位年寿都在80岁以上、甚至即将进入90岁的老作家,几乎是不约而同地为我们的小读者献上了各自的一部儿童文学新作集,这就是葛翠琳先生的《雪画》、任溶溶先生的《小哈哈斗哭精》、金波先生的《点亮小橘灯》。而且让我感到惊叹的是,这三本新作集在艺术质量上,都攀上了他们各自儿童文学创作的新高度,都称得上是“精品之作”。有道是:最崇高最庄严的工作,总是在默默的劳作中完成。这真是一个值得儿童文学界好好讨论一番的话题。对那些早已拒绝了“坐冷板凳”,而只习惯于喧嚣、热闹和追捧的儿童文学明星们来说,这三位老作家和他们默默捧出的新作,或许不无一些启示意义。
金波先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60多年了,不仅在艺术上已经臻于炉火纯青,把中国神奇的方块汉字的运用,修炼到了采铜铸鼎、撒豆成兵的境界,也将儿童文学的母语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历尽了80年风风雨雨的过往与遇见,一颗心早已重新返回了童年的初始起点,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把他诱惑了。这部《点亮小橘灯——金波80岁寄小读者》,“就是在这样回归童年的感受中写下了字字句句”。金波在后跋中说,“为孩子写作,是对自身的一种忘我的修炼”,“那是最真诚的交流,最纯朴的告白,最平等的探讨,最快乐的共享。……栖息在孩子的世界里,是有诗意的,是最纯粹的,是最安宁的”。我相信,没有作品背后那80年不倦的追求,是换不来这一番发自心底的告白的。正如我在阅读葛翠琳老师的《雪画》时的感受一样:应是80多年沉重的岁月,才换来那些像雪地上的图画一样明亮和干净的浅语作品。此即所谓“若要纸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吧。我的老师、诗人曾卓先生晚年时有一次跟我谈到:他们这一代人活到了今天,可以说什么技巧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是“人”本身。阅读《点亮小橘灯》的时候,我看见,在美丽而温暖的小橘灯的光芒里,照见和映射出的,也是金波先生删繁就简、洗尽铅华的“人”本身。
《点亮小橘灯》收录了短篇童话、散文诗、散文、儿童诗四辑作品,可以说每一篇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这四辑作品首先给我一个强烈感受,就是它们呈现出来的一种温暖的“家国情怀”。现在大家都在讲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记住乡愁”。金波先生的.这些新作,就是在用最清浅、最优美的母语讲述中国故事、诉说美丽的乡愁,抒发对家国情怀、对美好传统的眷念与怀想。
在《老鸹枕头》里,外祖母告诉“我”说:“天傍黑的时候,你把‘老鸹枕头’悄悄地放在屋外窗台上,等天黑了,老鸹就来叼了。”在《开满“兔儿伞”花的地方》里,还是这位慈善的外祖母,在给“我”讲“兔儿伞”花的故事:“有一回,有一只小雪兔,举着‘兔儿伞’花,一直跟在我身后走,一直跟到我家门口,我就请它进屋做客。那天正好是中秋节,我还请它吃了半块月饼哪!”仔细品味这样的细节,我感到这里面就有温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情怀。这样的外祖母,这样的童话传说,也让我想到了安徒生听过的他的老祖母讲的丹麦民间故事,普希金童年时听到的他的乳娘讲述的俄罗斯民间传说。
我在俄罗斯访问时,去过普希金小时候跟着她的乳娘住过的扎哈罗沃乡村。普希金一家人避暑的木屋后面,有一株孤零零的老椴树,老得就像童话里的“树王”,少年普希金常常一个人坐在老椴树下看书或者幻想,有时候他也拉着乳娘或外祖母坐在一块林中空地上,听她们给他讲故事。在托尔斯泰的故乡,我走到了托尔斯泰小时候奔跑过的田野上,那是他们小兄弟几个寻找埋藏着传说的、能给找到它的人带来幸福和好运的“小绿棍”的地方……可见,对美好的民族传统的守望与传递,对温暖的家国情怀的眷念与牵挂,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缺失的一种美丽和崇高的使命。金波先生的这本书中,处处呈现着这种情怀,散发着中华民族美好的亲情和文化传统的芬芳气息。诗人流沙河在《就是那一只蟋蟀》这首诗中写到,“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凝成水,是露珠;燃成光,是萤火;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点亮小橘灯》里,就有这样的心态和耳朵,有这样的光和这样的声音。
《点亮小橘灯》里也呈现了一种博大、宽阔的爱心与澄澈、明亮的大智慧,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极力倡导的“正能量”。这当然也是作家历尽沧桑之后的生命感悟。在《老头儿老头儿你下来》这篇童话里,作家从他小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把蒲公英叫作“老头儿”,只要一看见蒲公英在天上飞,就会一齐唱着一首“老头儿,老头儿,你下来……”的童谣写起,只用了千把字,就写到了老年时的生命感悟:“现在,当我成了一个真正的老头儿的时候,我倒很想变成一朵蒲公英,跟着你们一起飞。”虽然篇幅简约、语言清浅,童话的意境却如10月的秋空一般爽朗、澄明而辽阔。还有《老槐树》里,那棵老槐树已经老得被风刮倒了,失去了生命,但是它还留下了一段刻着细密的年轮的老树桩,供过路的人小憩一会儿。这棵老槐树和希尔弗斯坦笔下的那棵“爱心树”,真是异曲同工,都让人过目难忘。
记得特蕾莎修女在诺贝尔受奖演说里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一定要为美好的生活而生活,不为大而爱,只为琐细而爱。从细微的小事中体现博大的爱。”她相信,一些细小的事情和事物,例如一个微笑,一次握手,一声问候,一口干净的水,一件温暖的衣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和拿出的,她倡导“为最微小的那一个而做”,哪怕让自己只成为一支小小的不显眼的铅笔。金波先生的这本作品里,无论是童话、散文还是散文诗、儿童诗里的形象而言,都是“最微小的那一个”,小物件、小昆虫、小鸟、小树、小花朵,甚至小到在屋顶的瓦缝里默默生长的那些不被人注意的瓦松。他喜欢为这些微小的生命而歌。这些作品的篇幅,最短的甚至只有几百个字,然而,从一滴水中能看见海洋,从一片草叶上能想象出草原,从一粒沙子里也能映照出沙漠的影子。几乎从每一个“小”形象里,他都能别开生面,写出一种大情怀、大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儿童文学的“大美”与“大爱”,而不觉得是一种“小文学”和“小童年”,这,应该就是金波先生作为一位优秀儿童文学家的大智慧了。
英国人有个说法:我拿出来一个莎士比亚,就抵得上你整个欧罗巴!套用一下这句话说:我们收获了一本《点亮小橘灯》,已胜过成千上万册只能喧闹一时的平庸童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