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身为一个以“吃不胖”为宣言的金牌吃货,身边又怎会少得了一个“合我口味”的大厨?我的奶奶就是这样一个贤惠的金牌厨师,而我最喜欢的,便是奶奶做的饺子。这种饺子,要在市场上选上好的瘦肉、马蹄、香菇、胡萝卜、香葱,放入一个大碗中,滴几滴油,撒几勺盐,用筷子美美地拌在一起,才能做出真正好的馅。而包馅,更是一门学问。奶奶是个老厨师,对皱褶的轻重、多少及馅的量的把握的很到位,这样做出的.饺子才能松而不散、滑而不腻。对于饺子醋,我这个口味偏重的吃货还有些研究:放些老抽,洒些香油,偶尔还会误倒些蒸鱼豉油进去。这样,将煮好的饺子点一点酱,咬一口,只觉鲜美的汤汁混合着淡淡的酱香溢出,马蹄在口中发出轻微的脆响,令你回味无穷……这真是人生一大乐趣。
高级的吃货,不能只吃家常菜,还要尝尽天下特色美食。而在我的“小小天下特色美食”之中,最喜爱的,便是“桂花糯米羹”了。初买时,只是抱着打打牙祭的心情尝尝。一碗桂花糯米羹,上面是一层略白的桂花糖水,浮着几颗花蜜葡萄干,下方则是厚厚的、由桂花蜜和糯米制成的白色软羹,晶莹之光隐约流转,凑近一闻,还有股浓郁的桂花香。只尝了一口糖水,我和姐姐便对其肃然起敬——那是怎样的美味!像桂花一般,清香脱俗,不失淡雅;又不似奶油,甜腻、轻浮。而那羹,便更加妙不可言:一口下去,晶莹芬芳,糯软香甜,淡而不素,令你唇齿留芳、意犹未尽、回味十足。我的心中顿时出现了一句话: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与美食有约,你能品出家人对你的爱;与美食有约,你会感到唇齿留芳的奇妙快感;若你能进一步与美食有约,你就能感受各地文化与物质的精髓。
老师已经拿着卷子进来了,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怎么了?丢东西了吗?”回头一看,不认识。所谓病急乱投医,我虽然觉得他帮不上什么忙,可还是把忘带尺子的事告诉了他。他沉没了一会,说:“我给你吧。”我正在纳闷,忽然见他把他那把新尺子“啪”的一声折成了两半,把其中一截递给我,说:“给,拿去用吧。”
我接过那半截尺子,一股感激之情从心底升起,可我还没来的及说什么,铃声就响了,开始考试了,我只好转过身,开始聚精会神地答题,用那截断尺仔细地画着图…… 铃声再一次响起了,考试结束了。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我转过身,想向他道谢,可是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好像明白我的心思,笑了笑,说:“不用谢,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嘛,那截尺子就送给你了。”说完,他就拿起东西走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尺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是我仍然记得很清楚,它还将继续留在我心里。它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我也会把这种真情继续传播下去,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真情,并把它传下去。
这是一篇描写难忘的事的文章,读了你的.文章老师知道了你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形象的写出了我的着急。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是一篇不错的习作。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抓不住分数的我, 总是眼睁睁看它溜走。
考场上失落的人到处有,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为了分数孤军奋斗, 早就吃透了的苦,在考场上幸福的人到处有, 为什么不算我一个。 考要越考越勇, 考要坚定执著。 找一个矮小的,近视的,看报的,品茶的.人来给我监考, 找一个心慈的,手软的,大方的,豪爽的人来给我打分。 考试的人这麽多,快乐的没有几个。
不要钱交了,书读了,留下了,孤独的我独自复读, 这伤心的,绝望的,无助的考场悲歌, 谁与我来和?
在考场上怎样具体地掌握时间呢?现在考生一般都有手表,考试中随时都能看到精确的时刻,但问题恰好会出在这里,因为精确地“知道”时间和有效地“把握”时间并非一回事。
比如,有些考生往往写一会儿,看看表,写一会儿,计算一下时间,这样就会多次打断思路,影响发挥,结果反而浪费了时间;还有的,看到前面的用时超过了原来的计划,精神立即紧张起来,无法再去冷静地随机应变,或对原计划加以调整,或通过提高答题速度加以补救。
正确的方法是,在考试中只看三次表即可:
①第一次,答题进行到作文题时看一下表,目的是了解一下可供自己用于作文的时间还有多少,依此为据,了解分配作文各阶段分别应当占用多少时间;
②第二次,经过审题、立意、选材、编写提纲完成布局后,看一下表,目的是计算一下能够用于正文写作的时间大约还有多少,据以确定行文速度;
③第三次,约摸文章写至一半,再看一看表,目的是了解剩余时间,以便决定以后的写作速度应当怎样掌握,并及时加以调整。
首先,考生应当从全局上把握答题时间,尽量做到给作文留出足够的时间;一旦发现前面知识考查部分的试题用时过半,在65分钟内还无法完成,就应该当机立断,坚决地舍去未答的知识考查题,同时稳定一下情绪,立即开始转入作文,绝不能因小失大,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导致两头失分。
这时候,可以在保证不影响作文质量的前提下,以尽量加快作文笞题速度来补救,作文完成后,若有剩余的时间,再反过头去补答前面落下的知识考查题。这样做比刻板地按顺序答题,最终导致作文时间严重不足而影响了得分大头,要好得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