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长假本该是快乐的吧,但对我来说,不仅是煎熬,还是乐趣。
放假了,坐着悠闲的我硬是被老妈叫去做饭,说是要锻炼我的自理能力,饿了自己可以做饭。其实做饭对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啊,又好在老妈的强势下我投降了。
第一天,我首先掏米煮饭,来以为很简单的事,却被我洗得到处都是,米洒了一大半,水加少了,或加太多了都影响了饭煮出来的效果。接着是切菜,右手握着刀,左手按着菜,就霹叭啦地切,洒也洒了,不小心手指就破切了小块皮,流血了,使得我对饭越来越没有信心了,就失去了继续下去的精力,之后也就马马虎虎的了,开火,倒油,油不未热就将残损不堪的菜倒入锅中,油点四处浅起,吓得我惊慌失措了。就伸长一只手去搅伴,连眼睛都不敢睁开,全不知菜被我搅掉了一大半,而过了会闻到一股焦味,睁开才发现锅中正冒着烟,都烧干了,我慌忙地关了火,看着那乌黑的菜,我再次被击败了,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可看到大家在为这一片狼藉的惨象摇头时,我心中最后的一丝火苗被点燃了,这是最后的信心了。
为了能够真正做上一餐饭,我是真正的将做为一件要认真去做的事,当作一个目标了,不再认为无足轻重。
经过几天的不断摸萦,做饭对我来说已经很轻松了。煮饭时,可以用手来测测火量的多少,炒菜时在油熟了之后倒入,盐依菜量放等。都成了我做饭的,我也不再厌恶做饭了,因为我发现做饭是种乐趣。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
外祖父暴力、贪婪、霸道,他掌管着家里的一切,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他的两个舅舅因为钱财而互相残***,雅可夫舅舅还因为生气而把自己的妻子连头带脚的兜住打死了,这可见当时的女人是多么的不起眼。米哈伊尔舅舅把大十字架放到小茨冈,导致他背负过重摔死了。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
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当时的社会多么黑暗,而这黑暗也深深地印在了阿廖沙的心里,可是每个人的黑暗中还是有一丝丝的阳光,他的外祖母就是他的阳光,她用她那圣母般的行动感化了阿廖沙,让他明白他的童年还有开心的记忆。
这个故事描述的家庭: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而她的外祖母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廖沙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廖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她经常给阿廖沙讲神话故事让他了解更多的事情也为了他长大后不做一个心里阴暗的人。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一天,我坐在沙发上没事做,而老妈却在忙里忙外地坐着家务。看着老妈忙碌的身影,我的心中闪出一个念头――帮老妈做家务活。
开始,老妈硬是不让我做,她说:“你平时在家里娇生惯养的,还想帮我做家务,别帮倒忙就行了!”我撒娇地对老妈说:“就是娇生惯养才要锻炼嘛,您就让我做,您去歇着吧!”老妈被我缠得无可奈何,最后还是答应了。
首先要做的是擦地,老妈叫我不要用拖把拖,要用抹布擦,这对我来说可是高难度的呀!我先从外面打了一桶水提到屋里里,有从桌上拿来抹布。我把抹布丢在水桶里浸湿,在拧干,然后学着老妈的样子,挽起袖子,把抹布紧紧地攥在手里,接着半蹲在地上,使劲的擦着,地上的灰尘全都被我擦掉了。有时候,腿蹲得酸了,我干脆跪在地上擦。我从角落里往外擦,从房间擦到门口。等我把地擦好后,我已是汗流浃背,两边膝盖也跪得红红的,但看到一尘不染的地面,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干完了第一件家务后,我来到房间里,看见床上有几件脏衣服,我便把这些衣服拿到洗衣机里,准备开始洗衣服。我先往洗衣机里放水,在把脏衣服全部放到洗衣机里,再往里面加入适量的洗衣粉,搅拌均匀,我就开开了开关。一不小心白沫溅到了我的脸上,我看到镜子里面的我,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第一遍洗完了,我又把一件件脏衣服拿了出来,放到一个盆子里,又把洗衣机里的脏水全放了,又重放了清水。我把衣服全部倒进洗衣机里,开了开关。洗干净后,我就把洗衣机里的水放掉。把衣服放进了甩桶里,甩干,甩的差不多了,我才准备把衣服拿去晾干。我又把我的几件小衣服放到盆里洗了洗,洗完了,我刚要直起身,“哎哟!”我的腰疼得不得了,我都站不起来了。
晾完衣服后,我又帮老妈做了许多家务事。一天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了。
我终于体会到了老妈平时做家务的辛苦了!
合上这本书,高尔基悲惨的童年有映在我的眼前。我又想起了托尔斯泰的童年,他的童年时快乐的,洋溢着芬芳的气息,而高尔基的童年却充满了打斗、咒骂、施虐和斗殴。《童年》所描绘的世界是残酷的。
这本书描绘了作者悲惨的童年:原名为阿廖沙的高尔基年仅11岁就失去了父亲,到姥姥家为了生存奔波。他过得不像一般平凡的孩子,在姥姥家,只要犯一点小错误就得挨姥爷打,舅舅们为了钱互相残***。在这个家庭里除了姥姥对他好以外就没有任何人爱护他了,妈妈也因为失去了丈夫而崩溃。后来因为阿廖沙犯了点小错误,导致姥爷直接用树枝把他抽晕过去了,母亲也离家出走。最后妈妈回来后,再婚了,身体也越来越差,在一天中午去世了,最后高尔基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这本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地方是姥爷把阿廖沙打晕那章。阿廖沙因为想学染色而不小心把一块成品布弄破了,哥哥萨沙也犯了错,而姥爷还不知道阿廖沙弄破了布,在晚上打起萨沙来,萨沙被打急了,连忙告阿廖沙的状,而姥爷却打的更急了,阿廖沙极力阻止,却被姥爷拿树枝抽,抽到阿廖沙因痛的休克昏了过去。这个章节体现了阿廖沙童年的悲惨,犯一点小错就要遭到大人的毒打,体现了姥爷喜欢暴虐人的性格。
《童年》所描绘的世界是残酷的,没有任何的真情。就算是为主人劳作一辈子的长工,在失去劳动能力以后只能沿街乞讨;就算小孩直犯一点微小的错误,也要被大人毒打。当时的社会是残酷的,生活是艰辛的,而相比之下,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和平而安详,每个人都安居乐业。高尔基在那时能成为著名的作家,我们怎么能不成为祖国的栋梁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