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新知,先忘旧事。养成一个新的习惯很难,但比这更难的是改掉一个旧的习惯。更确切的说,不是改掉旧习惯,而是先把旧习惯放在一边不去用它。一个人普通话不好,通过努力学好普通话,他不会忘记原来自己的方言,而是可以自由的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切换。所谓的`习惯也是如此。越容易被想起的,就越容易被忘记。法语老师在和我们交流时往往要求我们使用半生不熟的法语而非英语,就是要让我们把旧习惯放到一边。
用自己的方式重新理解知识。学了一个新知识,如何才能记得牢,就需要把它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一遍,这样可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遇到了相似的应用场景,就要试着去使用,进行知识的迁移,我在记忆法语单词时,总会刻意的把一些单词和英语单词联系起来记忆,和其他单词相比,这些单词往往也记得又快又好。
制造良性干扰。很多人学习的时候,总是要找一个安静良好的环境,其实这往往更不利于学习。适当的噪音能够让人更加集中注意力,字迹略为模糊,反而能够让人更加印象深刻。因为这些不完美的外界环境,都能刺激大脑提高注意力。
适度困难更有助于学习。人们都喜欢做没有挑战性的东西,但这样会使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弱。只有不断的去做那些略为困难的事,跳出舒适区,才能使自己进步。书中认为,某件事物你所耗费的努力越多,你学的就越扎实。正是因为法语不好,我们才应该刻意练习法语以求进步。
晚上做饭时间,外母从厨房里拿出几只鸡蛋,乐呵呵地说:“你看,这就是邻居家母鸡生的蛋。可有只母鸡好讨厌,昨天开始就霸着几只鸡蛋,不让我捡,自己在“播鸡仔”(孵化),扫帚赶它都不走,用水淋它才肯走开。我看那只母鸡这两天瘦了。”显然,外母在城市里生活,没怎么养过鸡,对母鸡天性还不了解。
根据科学家研究,母鸡在生了几十个蛋以后,由于“脑下垂体”分泌一种激素,促使体内血液流动加快,体温升高,胸腹部羽毛减少,就出现了母鸡抱窝孵化能力,这也是长期进化过程中,为繁殖后代而逐渐形成的本能行为,也是母鸡的天性。但是鸡抱窝名孵化小鸡时,营养消耗较大,也不生蛋。因此当母鸡发生抱窝时,主人如是不需要母鸡孵化小鸡,就用各种办法折磨它,如绑鸡翼、把鸡脚放在水里泡,促使它醒巢。而现代化的养鸡场,自然不会让母鸡的天性自由发挥了,孵化的事交由孵化机去做。有一天老母鸡不生蛋了,它的日子也就开头了,就会象赵本山宋丹丹演“下蛋的公鸡”一样被炖来吃了。可见人还是对动物有些残忍的。话又说回来,人就是人,是高级动物,鸡就是鸡,是低级动物。鸡是没有能力反抗人类为它安排的命运的。
人与其它动物一样,也是生物体,同样有其天性的一面。婴儿诞生就哭,离开母体就会找奶吃。人长大以后,慢慢情感也丰富起来,喜努哀乐都是天性存在的。人类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和权力不经法律程序强制剥夺人的天性,当然人也不能随便象动物那样表达自己的天性。这需要找到合理的平衡。但人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天性,长此下去,人就容易得忧郁症,甚至精神失常,如阿Q一样。在存在很多不如意的现实的社会里,为了不会得忧郁症,就要适当顺从自己的天性,做个性情中人,合适的场合,用适合方式,该哭就哭,该骂就骂,该笑就笑,不要做个矫情过分虚伪的`人。而和谐的社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尊重人的天性。在和谐的社会里,真诚坦诚,直率不做作的人应该得到广泛的尊重和理解,可是在现在的社会里,矫情、虚伪、大讲大话套话还大有市场,有的还名利双收,说明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任重道远。
其实天台上的母鸡并不知道,即使它把鸡蛋怎么孵化也孵化不出小鸡,因为天台上没有公鸡,那些鸡蛋都不是受精的。母鸡就是这么笨,而人是聪明的,不会干那些徒劳无功的事。在农村长大,养过鸡的人把鸡蛋逆光一看,蛋尖部分有黑点就知道这是受精的蛋了。人之所以称为人类,是因为人的聪明和智力都差不多,类者差不多也。无论你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官多大,多有钱都千万别把别人当傻瓜。
学习时避免错误和记忆扭曲。对一件事情,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及其他事件的干扰都会歪曲我们的记忆。
用时间和测验评估自己,测验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非常之大,我们称之为节点反馈,一个公司在做培训的时候,学校在做课程考试等等其实都是需要做一个节点反馈,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查漏补缺,还可以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种方法在学习知识点细碎的科目时尤其好用,我生物成绩在高三前一直都不行,后来在高三百天冲刺时,我每天都会给自己安排生物的小测来巩固知识点,后来借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让知识成为条件反射。首先,要学以致用,就必须记忆;其次,我们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并记忆,终生不怠;再次,学习本身是一项可以获得的技能,最有效的策略往往和我们的常识截然相反。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