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忙着包饺子呢!万兽之王——狮子知道了此事,就命令它的狐狸军师组织一个包饺子大赛,包好的饺子由狮子来品尝,并给成绩优异者予以颁奖。冠军的奖品为纯金的饺子形状的奖杯,以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这个消息后,纷纷从自家带来饺子皮和饺子馅前来参加比赛。在参赛的路上,小动物互相猜测对方饺子馅会用什么材料的,只有小猴子沉默不语。
咚咚!咚咚!狐狸军师敲起了比赛的大鼓,宣布比赛开始。小动物们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听到令下立即动起手来。选手有小兔子、小猴子、小山羊、小花狗等。小兔包萝卜,小猴包肉,小山羊包青草,小花狗包骨头,选手们包饺子的材料五花八门的。首先它们把饺子皮放平,用筷子夹起馅料包进去。饺子可不好包哟,馅料放多了包不住,放少了不好吃。之后,还要把皮包好捏出花纹。比赛进行得很激烈,台下的观众看得是口水直流。比赛时间到了,选手们的饺子也做好了。它们把热乎乎的饺子端上裁判席,让狮子大王品尝。它首先吃小兔的,不觉的好吃;之后吃了小山羊、小花狗的也还是感觉不满意。在最后吃到小猴包的饺子的时候的,狮子大王吼的一声,“啊,太好吃了!我宣布本次的冠军得主是——小猴子”。顿时,台下一片欢呼。
小兔它们却不服气地说:“小猴为什么拿第一?我不服”。小猴子说:“呵呵,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我们做东西给别人吃,当然要做别人喜欢吃的东西了。你们只挑自己喜欢吃的做,却不知道别人喜不喜欢吃,当然赢不了了”。小兔听了说:“对不起,我错怪你了”。
狮子把金灿灿的奖杯和漂亮的衣服颁发给了小猴,小猴随即把漂亮的新衣服赠送给了小兔,并向小兔祝福说:“新年快到了,愿这件漂亮的衣服能够给你带来好运!”小兔激动地说:“谢谢你,小猴”。
从此,小猴用它的智慧和善良赢得了小动物们的尊重。
俗话说:“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今天,妈妈为了改善生活,决定包我最喜欢吃的青菜猪肉馅饺子。说干就干,妈妈立马开始忙活起来。我也洗了洗手,和妈妈学着包饺子。
妈妈教我,先让我把饺子皮拿起来放在手心里,然后去用筷子夹了些饺子馅,放在饺子皮里,然后妈妈叫我捏紧饺子。但我一捏饺子的左边,右边的馅一下子就出来,我又捏住饺子的右边,左边的馅又出来了,最后我想了一个办法,两边同时捏,我试了试,两边都不露馅了,可是我用力太大,饺子的小肚子破了,妈妈帮我又拿了一张皮包住了破的饺子。
一个饺子勉勉强强地包好了,虽然卖相不好看,但也是我的第一个劳动成果。我并没有打退堂鼓,又和妈妈包了起来。妈妈包的饺子非常饱满,像打了胜仗的大将军,样子很好看,可我包的饺子似乎没上战场就趴下了。这次,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不干了,妈妈说:“我来教你。”在妈妈的指导下,我越包越好,妈妈直夸我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不一会儿我就包了好几个饺子。这下,我包的饺子就像一个个大元宝。
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甜,真香啊。
周末,奶奶买回了饺子皮和肉,对我说:“雯雯,你最爱吃饺子了,今天我们来包饺子。不过,你要自己亲自动手包。”我听了,爽快地答应了。只见奶奶洗净葱,青菜,切碎做好菜馅,然后把肉和菜馅一起搅拌成了荤素搭配的混合馅。
接着就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了。我看见桌上放着一叠厚厚的饺子皮和一盘肉馅,生怕弄破饺子皮,小心翼翼地撕下一片,然后轻轻地把皮放在桌子上,拿起筷子夹起一些肉。可它好像和我作对似的,总是从筷子的缝隙中溜走,我气急败坏地再次狠狠地夹起一大块肉馅,这一次它乖乖地被我夹着走。夹了一次把皮合上,饺子一副皮包骨头的样子;我只好再加一些,难题又出现了,饺子娃娃就像一个孕妇挺着大肚皮,馅似乎长了腿一样,一个劲往外跑。我紧锁眉头想:原来包饺子这么不简单呀!我噘起小嘴说:“哎哟,怎么又破了呀!真是竹篮打水白忙一场呀!”奶奶在一旁轻轻地说:“孩子,万事开头难,多做几遍,熟练了自然就好了。”奶奶的话又让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我特别爱吃饺子,每次看着奶奶包饺子特别辛苦,所以我也想学包饺子。我把想包饺子的事告诉了奶奶,奶奶说:“你来瞎掺和干啥呀!”我说:“就让我学着包几个嘛!不学我怎么会呢?”奶奶终于勉强地答应了,于是,我开始学包饺子,一开始,我果然在瞎玩、瞎弄、瞎掺和,而且还要用到“饺子器”。当我认真包玩第一个饺子时,连我都觉得不咋样,可当我包完第二个饺子时,奶奶觉得挺像的,但是不够饱满,所以还是不合格,最后,我越包越好……年前,又要包饺子了,我到奶奶那里报名参加,奶奶答应了。
下午,要包饺子了,我们开始准备,我、奶奶、爷爷,都系上了围裙,准备好了,要包饺子了,爷爷先和好了陷,奶奶就开始擀饺子皮,奶奶先把面切成一块块的,接着搓成长条,再剁成小段,用手一拍,就成了圆坨坨,接下来就好擀皮了,奶奶一手拿擀面杖,一手拿面坨坨,擀面杖边擀,饺子皮边转,我就在旁边看,奶奶把皮擀好了以后,我就开始包饺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把皮放在手掌心上,然后舀适量的馅,在饺子皮边缘的中间捏一下,然后再把两边捏紧,一个饺子就算包完了,包完了第一个,奶奶过来看了看,她觉得我包的还行,所以自己又去擀皮了,我就在客厅包饺子,包了整整一板,大约四五十个呢。我把一板饺子端给奶奶,奶奶就把饺子放在了冰箱里,我就继续包饺子,最后包完的饺子基本上都是我包的,看着这么多我包的饺子,我为自己而感到自豪。
包完饺子了,我拍了拍手,一下就瘫坐在了沙发上,两只脚都翘到天上了。歇够了,我起来看看表,我一共包了两个小时25分钟,我真不敢相信,我包了这么长时间……年后我又回到爷爷家,第一顿饭又是饺子。我问:“这饺子是谁包的呀?”爷爷说:“我!”我大吃一惊:“爷爷你啥时候学会包饺子了?”爷爷说:“我最爱的两个人都爱吃饺子,我不会包咋行呢?再说了,我七岁的宝宝都会包饺子了,我七十岁的爷爷还不会,还像话吗?”说得大家哈哈大笑。不到半月,祖孙二人都成了“饺子包手”,以后呀,饺子就会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了。
我很高兴,但这一次的高兴非比寻常,不是遇到开心的事儿感到高兴,也不是受到父母的表扬而感到高兴,第一次是因为吃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而感到高兴。一个星期天,我去看望外婆。到了中午,外婆去做饭,我在屋里玩,觉得无聊,就去找外婆。
外婆正在和面,我很好奇,就趁外婆不注意,用手指碰了一下面,软软的,很好玩。可是,很不幸,就在我碰到的面的地方,留下了一个脏兮兮的黑手印。我胆怯地告诉了外跑婆,外婆皱着眉头对我说:“你看你淘气不淘气!”说着,用刀切去了弄脏了的面,把它放在了旁边。
我迅速的问外婆:“我可以拿走玩吗?”外婆说可以,于是我就拿着它左揉右揉,上拽下拽,最后,弄得我满手粘糊糊的,我把手洗干净,问外婆:“你是准备包饺子吗?”外婆笑眯眯地说:“对,肉馅儿的,你最爱吃!”“我能帮忙吗?我也想玩。”“好”外婆给我擀了一张面皮,我托起它,用勺子盛了一点馅,小心翼翼的把它从盆里移到了饺子皮的正中央,慢慢的放在上面,然后用折纸的方法把饺子皮对齐,“用力”一捏,本以为可以包好一个,但是却漏了,第一个以失败告终了。
我又拿起一个没有擀好的面疙瘩,然后用手杖使劲儿按了一下,一只手捏着一小端,一只手拿着面杆儿,把面一周顺时针擀了一遍,只留中间不擀,不一会儿,饺子皮就做好了。只不过是既不圆又不方。我拿起饺子皮儿,又按照做第一个饺子的工序做了一遍,只是风口的时候稍微轻了一点,第一个我做的完整的饺子包好了。紧接着,就是包第二个、第三个……中午,吃着我包的饺子,感受到了一种滋味,不仅仅是饺子本身的味道,还有发自内心成功喜悦的味道。
仅仅通过第一次包饺子,我就到了不容易,家人为了我该付出了多少啊!同时,也懂得了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没有努力就没有结果,没有劳动就没有丰收的“果实”,我会努力的,我会付出的,我会用我的'劳动换来最终的丰收果实。
大年三十,我国北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弯月形,还有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称之为“捏福”;有呈“元宝”形的,象征着财富遍地;有的还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象征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无论饺子什么模样,都象征着老百姓对来年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期盼。
饺子的馅心种类更是数不胜数,以前,有最基本的白菜馅儿、猪肉馅儿、韭菜馅儿等等。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饺子又增添了许多新品种,什么海鲜陷儿、冰淇淋陷儿……味道也越来越好了。
可你知道吗?饺子不但好看,好吃,还有许多关于它的习俗呢!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之时,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过去,大年三十要下好几锅饺子,第一锅先敬各路神仙,敬祖宗,然而才轮到家中的长者和孩子吃,喻为尊老爱幼,其余家人吃第二锅饺子。在山东胶东半岛很多地方的人家煮饺子时,主人还要故意煮破几个,但盛出来时,却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是饺子“涨”了,“挣”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饺子破了,包在里面的菜就会掉出来,而“菜”谐音“财”,合起来就是“涨财”或“挣财”饺子的装盘码放也很有讲究,是不能随便摆放的,还有句俗语呢: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在山东等地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圈摆放整齐,称为“圈福”,又叫“聚财”;有的甚至规定,盘子无论大小,每只盘子只能摆放99个饺子,且要布满整盘,因为“九”谐音“久”,摆放九十九个,就象征着“久久福不尽”。关于饺子,更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洋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都被冻伤,冻烂了,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想:“我会医术,何不帮他们治治呢?”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起名曰:驱寒娇耳汤。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不知不觉中耳朵都好了。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娇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每到过年时便都要煮饺子吃,逐渐成了习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