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年高考作文

八七年高考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3 01:26:37
八七年高考作文

八七年高考作文【一】

《人生七年》,制片方挑选了14名7岁的孩子,以阶层的视角每隔七年观察他们人生轨迹的变化。已经看到了第3季,这群孩子已经21岁,和现在的我年纪差不多。21岁的这群孩子中,有些人的目光已经暗淡,有些孩子的目光则变得更加锐利,目光之后则是与梦想的距离。

第3季,最令人惊讶的是,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孩子意气风发的对着镜头说:“我认为这个节目有意误导了观众,节目只展现了我现在成功样子,而没有表现出我为取得这种结果所付出的努力。” 我觉得也是,评价一个人仅看他的梦想有多远大,那么对大多数人是不公平的,毕竟不是每个人的起点都会是那么高,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视野能支撑梦想的远大。评价一人一物,看他与梦想的距离,这不更合理吗?如果非要认为蝶蛹破茧成碟的努力是卑微而不值一提的,那你只是一个思想混沌、情感粗糙的人。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到关于高考的话题,我说:“怪不得你高中压力那么大,毕竟从小到大,你的家庭给你提供了最优秀的社会资源,你没有理由考的差。”在同一个尺杆下,我们都有跳过1米5的能力,但是种种原因,你比我的起点高了30公分,你的梦想可以是跳过1米8,我的梦想只能是跳过1米5。如果我和你付出同样的汗水,我永远无法超越你。如果你和我付出同样的汗水,你取得的成绩也不配嘲笑我,当你在嘲笑别人的时候,你也会惊愕,原来有的人起点就是1米8。但是别人能跳跃的尺干高度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依然在那,那管他呢。我不在乎我最终能跳多高,我在乎的是我为能跳到多高所付出的努力。现代人总是太累,无非心孽太重。

放大格局,《人生七年》里的孩子,虽然他们是那么努力,在21岁时的人生轨迹,也基本按照自己7岁时对自己的人生设想运行的,但是没几个人跳出自己生活的圈。7岁孩子对人生的设想?7岁的孩子对人生能懂啥呀?7岁的孩子的人生设想无非是他周围环境的思想意识在他脑海里的一种投射,所谓的设想不过是所处环境的社会意愿,孩子不过是实现这种社会意愿的工具,一个个孩子在21岁时看似踌躇满志,其实他们中有谁跳出了那个圈,到年老时,真会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幸福和值得吗?不信,你可以接着看,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看《人生七年》的后面几季。在社会规范面前,最大的无奈不是“金箍在头,欲说还休”,而是“金箍在头,你却不知”。想说的是,能跳出自己生活的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一种能力。

思想多元时代,一家之言,不必奉为圭臬。生活是自己过的,真当生活过不下的时候自然会改变;路是自己走的,真当走不下的时候自然会拐弯,何必总是听外人指手划脚。生活面前,谁都不会是备胎。不独立思考,人云亦云,只会让我沦为生活的奴隶。如果有些事情,非要说意义,那么评价这种意义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有些意义,非要说标准,那么为什么非要用这种标准束缚自己?蚕蛹十七年的暗无天日,但是它自己觉得值,这还不够吗?我不怕暗无天日,但我怕看不到希望。我不怕到达不了目的地,但我怕看不到路上的风景,所以,你也不要多想。保持一份沉默的默契,这不很好吗,为何非要为这种无聊的论调而论战,不累吗?要相信,时间可以抹平一切,就不能有点耐心吗?

“爱少年时代,放肆而无害。”—致沸腾的岁月

八七年高考作文【二】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类孩子不同时候的不同眼神: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放在带有慈善性质的寄宿学校里,一生都带着无助,这种无助一直影响着他们;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送到国外,无论条件多么优越,她感觉到被抛弃,不开心;有的孩子因为小时候跟父母没有很多的交流,对那段感情相对陌生。

相比较而言,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从容、自信。

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孩子的沟通是多么重要,这些影响孩子的性格,也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

八七年高考作文【三】

会看这部纪录片起初是因为知乎上有人强烈推荐,恰巧微博上也有人写了篇文章介绍这部片子。但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拍摄方式和内容,每七年一次拍摄,来记录一个人的成长轨迹。处在毕业之际,人生交叉口的阶段,难免有些困惑。因而不顾一切想要寻求一些东西消除我的困惑,而这部片子就是其中之一。但看完最新的《56up》后,我的困惑依然没有解除。

虽然这部片子没有什么直接的结论,但仅仅通过观察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但很长时间我不知道对这部片子写些什么。

首先是几位纪录片主人公的一些言辞一直萦绕在我耳边。“人们会误把我们当作代表,然后说他们就是这样的……”,\"七年的时光,却要通过镜头前的10分钟展示,这太片面了……\"。假设导演选了另外14个小孩拍了这部片子,这部片子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仅仅是14个人不同背景的人就能代表英国的阶级现状吗?他们的真实生活真的是镜头前所表现的那样吗?即使导演以最真实的手法来记录他们的生活,我还是不愿亲率地下定一些结论。

其次,如果不轻率地下定一些结论的话,那我只能从叙述主人公的生活入手。但纵观14位主人公从7岁到56岁的生活经历,我发现自己也很难写出什么。当然我可以写Paul和他妻子卖了房子换了辆房车环游澳洲,也可以写Bruce孟加拉国支教,但主人公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生活,生活,生活。结婚,生子,离婚,再婚,失业,换工作,亲人世,看着子女成家立业……

对这部片子的很多论述都集中在社会的阶级问题上,之前提到的微博上那篇文章就从这个角度写了很多。除了Bruce,Nick,Neil比较特殊外,其他11个孩子基本都延续了父辈的成长轨迹。当拍到《56up》时,他们的孩子也延续着他们类似的轨迹。Neil从少年起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一生比较坎坷。而Bruce和Nick家境一般,但他们通过另一种方式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教育。

虽然有“阶级”的存在,但由于英国比较完善的社会制度,即使是那些工薪阶层都有着非常不错的生活。Tony是出租司机,在西班牙有一套度假房;Simon是单亲家庭出身的,他后来和妻子一起照顾一些暂时无家可归的孩子。即使是有精神疾病的Neil,靠着救济金也还过得可以,当然他也积极地做他议员的工作,还参与社区的活动。可能这也是“阶级”比较稳定的原因。

另外,我认为人的视野、格局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而家庭对此的影响非常大,父辈的生活、行为和思考方式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他们总是按照过的经验来指导你。不管你有意识和无意识地采纳了,都会让你走上与他们相似的人生道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