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想求得也许偶然会读到我这篇粗陋的的读者的原谅,竟然抄袭了坐着的这么长的一段文字,但我又忍不住,忍不住要将这段文字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因为当我自己读到它时,就好像在一片黑暗中,浑浊中迷茫了许久的自己找到了一条敞开的大门一样。身上的一切重担,一切疲惫显得那样的渺小,那样的不堪一击。
《人生不过如此》不是哲学书,但我认为它比哲学书更能启发人的心智;不是小说,但我认为它读来比小说更加有趣味。一篇篇文章读来滋润着自己身上的每一处灵魂。林语堂先生将自己一生所经历的,所看到的,何所做的一些感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读完这些作品,你会感到作者那颗豁达开朗的心,而且自己好像也走进了作者的思想领域一般。
我说这本书是本哲学书,但作者并不是在生搬硬套地表达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样的哲学观点。但他也不是在创作,因为他所表达的观点早已由中西方思想家再三思虑过,表现过。但它却通过哪些小人物,小事件将那些哲学观点更生动地表现出来。老妈子的黄妈,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的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海的电车售票员;动物园中的小狮子;一个某报天文栏内写文章的'记者……诸如此类的人,通过他们,作者看到了很多,也带领着我看到了很多。
作者在书中说他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读过的书也不怎么广博。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他不必被禁锢在那些哲学书的条条框框里,从而更好地,更便当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使他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下判断,思索出自己的观念,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我很想问,一个人一辈子是不是不要读太多的书,因为所读的书太多了,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杂乱无章的状态,就很可能分不清孰是孰非了?当然,不要读太多并不是不读,也不是随意地读,而是我们要读那些经典的,对我们真正有意义的书籍。
每个喜欢阅读的人都会有精神上的朋友,作者也是,但他的朋友不是马克思,也不是亚里士多德。而是屠赤水,袁中郎,金圣叹这些我们几乎都没有听过的小人物。他们因为有太多独特的见解,对事物具有太深的情感,因而得不到正统派批评家的认可。但作者却认为他们使他享受到了更宝贵,更诚挚的快乐。读完这本书,你会很惊讶地发出一声:啊,原来真的是这样。
当我们面对一切困难挫折时,当我们遇到重重压力给我们的重担时。微笑吧,因为人生不过如此。
因为看这本书关注了她的微博,“MOK莫轻浮”。介绍说她是环球旅行摄影师。美女。看着很年轻的样子。
书读得很快,信息量不多,主要内容讲的是作者到达某地的某些感受,应该不算是游记,算是某种针对地理位置迁移的散文吧,又因为基本没有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等的.介绍,算是某种针对地理位置迁移的散文吧,所以大多数文章是看到一个静态的异国“图片”之后有了某些感觉......
对于我,看这本书基本没什么共鸣,想想也是正常的,毕竟近二十年的年龄差在那儿摆着呢!个人感觉因为作者年轻,应该没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所以所看所感就不会有那种历尽沧桑的深刻,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书中作者的风景人物照片很多,色彩艳丽,配色赏心悦目,每张照片的装束和背景相当地搭配,看完后个人觉得光欣赏美女及其搭配就已经很值了……
但悦读的同时也按捺不住“阴暗”的想法:这么年轻,哪来的这么多钱旅行呢?机票不差,住的豪华,看服饰提包搭配也不属于穷游徒步的路数...…再有谁拍的片子呢,肯定是同伴或者助手一类的,那就更奢了...…某些章节不经意提及导游啊什么的,那就不是自助游而是参团或者别人安排好的行程,自己走一走,助手照照相,再写几句话而已了?
因为真的很想知道她是自助游天下还是有一定的商业模式,开始关注她的微博,“MOK莫轻浮”,环球旅行摄影师。美女……于是答案有了,网红+摄影师+模特+......
真心佩服像她这样的年轻人,本来可以靠颜值的,自身又分外的努力,在各个领域尝试拓宽自己,所谓内外兼修,包容并蓄,这样的美女在社会上如何不所向披靡?
于是想起女儿的将来,希望她外在美丽,内在优雅,充满魅力......
书中关于儿童的讲述,让我思考很久,思考自己对待学生是否有所疏忽,哪些地方可以做的更好。由于平时班主任工作的原因,除了日常教学,班集体日常管理,德育也是我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阶段,一切都充满着可能,正向的引导更是重要。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属于自己的.闪光点,非常认可清林小学因材施教的校训,在我带的这个班级,也正在找寻合适的方式去让每个孩子发光发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获得自信。平时里,尽量避免应试的单一评价,给所谓学困生机会,平台,展现自己,获得自信。咱们班一个孩子,上学期还被定义为捣乱高手,学习也不在状态。可是这学期让人刮目相看,学习认真了,做事积极了,全面开花。我和他父母从上学期就一直找机会就鼓励他,相信他。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是不同的,从这个例子我坚信只要我们教育人发自内心的相信孩子,孩子一定会给你惊喜。关于课堂管理,我们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明确,要让他知晓他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怎么做,所以在平时教学中,班级管理中,尽量让我们指令明确。阅读后发现我任然有很多细节需要改进,《正面管教》里说过,如果你发现你的教育方式很让你苦恼,那一定是你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同样的道理,如果你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很让你苦恼,一定是你的方式方法出现了问题,《教育如此迷人》中有一个例子提的非常好,我们经常会和孩子说,不要吵了,结果刚说完能保持几秒安静,过后又不行了,其实不是孩子们不听你的话,而是他们不清楚多大的声音算是吵,我们在给出指令时要更加的明确。课堂教学也是,要教学生正确学科用语,教学生语言表达,学会用标准完整的方式回答问题,最好加上引导语,这样不仅课堂效率高,孩子也能更快的收获自信。为什么说他们是敏感的孩子呢?因为他们会为了一句表扬高兴很久,一句批评伤心很久,一年级孩子都是希望和教师亲近的,除非你有意无意的伤害了他的热情,他才会变得小心翼翼,孩子们很聪明,他们会观察你的脸色,你的心情。在平时和孩子接触时,我会尽量保持微笑,善良的回应每个孩子,主动和害羞的打招呼,鼓励内向的孩子和我说话。温柔的对待每一个,尊重他们每一个。当我们理解儿童时,我们就会明白,儿童首先是人,所以我们要平视他们,其次他们是还在发展中的人,需要包容引导。所以一味的温柔也不对,在原则上,咱们班主任又要严格起来。(刘玮瑒)
从看《京华烟云》知道了林语堂,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名作家,前段时间讲历史课,翻看林语堂简介,发现他还写过《人生不过如此》这本书,被书名吸引开始查阅,最后体会到人生的好坏,应该像鞋与脚的关系,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世界里充当配角。一个人只有具有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的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更真实、更自然地表达自己,表现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地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真谛。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不圆满是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世界和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舒适多了,苦恼与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所以我们还要学会享受这份人生的自由。
我们人生的几十年,都在做什么呢?主要的不外乎工作和生活。我们工作着,但我们是以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在工作?我们是在享受工作吗?我们生活着,但我们又是以什么样的理念、心态、方式在生活呢?我们又享受到了生活中的多少乐趣呢?我们一天一天活着,一天一天过着,但是我们一天一天都快乐吗?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人生就像一场单程的长途旅行,无论我们怎么度过自己的人生,都会慢慢驶向终点。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昨日黄花,当第一根白发出现,它让人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日子琐碎、繁杂、忙碌。生活像一面魔镜,在你还未来得及应对它的时候,它便把最实质、最本真、也最枯燥乏味的一面突然呈现在了你的面前。你烦躁,而闷闷不乐,并时常生发出一种摆脱的***。
读了《人生不过如此》后,有了很多感受。现在,很多人活得很累,过得不快乐。其实快乐来之于健康的心灵!幸福来之于满足的要求。有些事只要肯换一个角度,换个心态。就会有另外一番光景,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观察,去思考,就会发现,事实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糟糕!换个角度去观察,世界会更美!
有这么个故事,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生活过得非常沉重的人,跋山涉水去寻找圣人咨询解脱的办法。圣人在听了他的苦恼以后,给他拿了一个竹篓,指着一条铺满砂砾的道路对他说:你每走一步就捡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放进背篓,看看最后会有什么感受。那人照着圣人的吩咐去做,可走出没有多远,石子便装了半个背篓。圣人问他有什么感受?他说:“越往前走,逗人喜欢的石子越多,背篓也就越来越加沉重。”圣人摞了一下银白的胡须,微笑着说:“孩子,我们每个人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背着一个空空的背篓。然而,随着我们的逐渐长大,喜欢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们每走出一步,都要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喜欢的东西放进背篓,结果路走得越远,背篓里的东西也就越多,这就是你为什么会觉得生活的负担越来越重的原因。”
那人问圣人:“我们应该如何来减轻生活的沉重呢?”圣人同答道:“要减轻这份沉重其实非常的简单,你只要把工作、爱情、婚姻、家庭、友谊中的任何一份东西拿出背篓都会减轻沉重。”圣人紧接着反问道:“你愿意将其中的哪份东西毫不犹豫地拿出背篓呢?”面对圣人的诘问,那人无言以对。
是啊,我们每个人装进“背篓”里的都不是纯粹的石头,而是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精心从这个世界里寻找来的爱情、事业、家庭、婚姻、友谊等许多令我们魂牵梦萦,难舍难分的“东西”。就是因为这些舍不得的“沉重”,才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生活的美好,以及生命的充实。所以当我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时,应该感受到庆幸和满意、欢喜。因而沉重的背后必然是生活的丰硕和事业的收获。
如果说,看这本书是吃一顿饭,那么这顿饭,就是一顿再普通不过了的饭。
和父母围在一起,圈起令人垂涎的饭菜,热腾腾的,三五姐妹,筷子在飞舞。没有女人的矜持可言,一切都那么的自然,理所当然的放松。聊班上的新“绯闻”,或者爆一下姐姐的小心事,引来一阵娇斥,和父母甜甜的温馨的笑。
一顿普通的饭,却如此令人满足,令人憧憬。吃饭,因为是人,所以吃饭不仅仅是为了裹腹,吃的多的是那份萦绕在你我之间的温情。但是,快乐让我们忘却了飘荡在饭菜上的热气会在不经意间消散,饭桌前娇笑的身影会一个个离开。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诉尽所有的无奈。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了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为什么人总会认为逃避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为什么人总会在离去之后才会吐出隐含在心底的爱意。
让时间,再倒回一点,一点而已,好不好?
多么的卑微,多么的无奈,多么的自责。
日月星辰,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人到了最后,才把所有的不甘寄托给下一个轮回?夏亮给他的女儿们开了多么大的玩笑啊。一个不好笑的玩笑。以死开始,以死结尾。张小娴好像跟我们玩游戏一样,给了我们每个人一根棒棒糖,但是,就在“甘岩遇着刚刚(粤语)”,我们在撕开糖纸的那一刻,糖掉在了地上。呵。
好像人生就如此的短暂,和脆弱。所有拥有的似乎还不够,不够,却在恍然间,离开了这个我们又爱又恨的人间。菩萨给我们开的一个很大的玩笑,把一切的美好都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掐掉。
没有只字半语留下,就好像夏如星的爸爸一样,说走就走。其实想来,挺无情的。
多次被戳中泪点。跟经历有关吧。死脑筋的女人!外婆病了,上两天,我妈今天告诉我的。并且下令立马打电话问候。然后,接着是看了这本小说,无奈的巧合。有时会觉得,小说,不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故事。
跟外婆聊了一会,熟悉的话语,熟悉的情景。现在最怕的是听到她说“我眼前一黑”腿一软“之类的话了。这腿一软,很可能就是那样了。那种瞬间衰老的速度令人畏惧。自认为不是什么坚强的人,经历过了,真的怕了。跟外婆聊了一会,她谈笑风声,我却红了眼睛。硬生生的挤出两句”多休息一点“”有事要及时打电话“之类的话语,急急挂线。有些东西,真的,不敢尝试,也输不起。有人可以撒一下手,扭一下头,一走了之。而我注定不行,起码在现在,不是一人饱全家饱的情况下。我怎样糟蹋我自己都可以,但是,不代表,在我还是父母亲唯一的牵挂的时候。
好好爱自己,尽管是为了父母和家人。所以在读到夏如星妈妈给她的那封信时,不争气了。你们懂的。
因为有情,因为无法割舍,才会又再一次在轮回中颠沛流离。最喜欢的一句话。因为有情,所以下一辈子,我们祈求相遇。
《人生不过如此》分为三章,第一篇为:我生之处尚无为;第二篇为:人生若只如初见;第三篇:当时只道是寻常;看似完全不相关但却是人生中要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
林语堂先生在年少时这样描写自己“外表看来我的生命是平平无奇,极为寻常,而及无兴趣的”。但当继续向下看时,你便会发现在我们看来至少在我看来,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聪明至极的人。中学毕业后入上海约翰大学,毕业后到北京清华大学任英文教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继而道德国,在殷内和赖内锡两大学研究,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在这一路走来,林语堂走的那么顺利,难道不能说他是一个算得上聪明的人吗?但为什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极为寻常的人呢?在我看来林语堂把人从生到长都看成一个过程,最终生活的方式不同,有医生碌碌无为的,有成为焦点的;有贫困的,有富贵的;有享福的,有受累的;但终究是一种生活,都是一种人生。正如问题所指人生不过如此,所以他对于自己的这些成就只是一句话带过,在他眼中这一切都不值得拿出来炫耀。
这只是一种生活,一种人生,这种心态在“快乐人生”一节中也有体现,文中说到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林语堂看来,“我这样做一个人,已经够了,我现在活着,而且也许可以在活几年,人类的生命还存在,那也已经够了”。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在拼了命的挣钱,年轻的时候我们拼了命的挣钱只为了下一代过的更好,或者为了满足我们心中那一点点的虚荣心。而我们浪费了享受生活的最好的时光,或许大家可能会说物质方面都不能满足又怎样享受生活呢?但我们却忘记了我们享受的是生活中的每和我们可以触及到的幸福,而不是享受金钱的满足,都说人的***是没有止境的,那么在这没有止境的拼搏中何时享受我们并不长的人生呢?而林语堂却说明了他的观点,给了我们一个生活的目标——人生便是学着享受生活,这便是人生的目标,虽然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又了一种让我们重新认清生活的态度。
对于女人林语堂这样描写:“不相信家丁世上单有父亲也能看管他的儿女,假定世上没有母亲,一切的婴孩毕于三岁以下一起死于发疹,即使不死,也毕未满十岁而成为扒手。小学上学必会迟到,手帕必会几个月不洗,洋伞必时时遗失,没有婚丧喜庆,人生大事,生老病死,处处都是靠女性去应付安排的,而不是男人。”在这一小段的话语中我充分看出了他对女人的肯定,而在林语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篇章中,作者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结婚,他从不同的角度,举出不同的名人语录,以不同的神话故事来说明人的一生中,男人必应有个女人来爱才完美,女人必应有个男人疼才能快乐。否则就像泥没有水便会龟裂,水没有泥便会蒸发,只有水中有泥,泥中有水才坚硬无比。而在这一篇章中“没有听众的演讲一节中,林语堂就上一节会出现的问题及避免解决问题进行了说明。文中这样说:“婚姻是叫两个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不同本来过两种生活的两种人共同过一种生活,结婚后,你的时间不能自己做主了,出入不能自己做主了,金钱不能自己做主了,自己的房间书桌不能你一个人用了,连你自己都不是自己的了。”虽然说的字字刺痛我们的心但那却是在让我们深深体会,这便是生活。向来情人都很容易相处一结婚就吵架,因为始终人生不能只如初见,这便是人生,人生不过如此。
每个人都会有曾经,每个人都会有过去,每每我们对他人说我们的“历史”时,到了最后都不忘说一句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其实人生真的如此,一切都是寻常,都是过眼云烟。在第三篇章当时只是寻常中作者以树、石、花,等等这些来写美。他谈伟大,说快乐。说不完,道不尽。在我们看来会觉得奇怪这些和美有什么关系呢?和人生又有什么联系呢?但归根到底只不过是在作者眼中他看到的是快乐,而不是他只有快乐。他在生活中感悟人生,就拿“谈海外钓鱼之乐一节中”钓蓝鱼之事,作者不喜欢那些温顺的鱼儿上钩,更希望和蓝鱼挣个你高我低,虽然它们不容易捉到但作者不在乎钓到的鱼的大小多少,而只是享受这种过程,享受这种快乐。
偶尔静下心来我便会想人为什么会觉得有那么多的不快乐,为什么总是觉得累。其实那就是因为不满足,我们明明知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但我们却非要在这种争争选选中生活。怎能不累呢?而作者林语堂无疑是明智的,他选了自己内心最想要的,看淡了人生的得失,享受着生活的快乐,享受着生活中的美和幸福。等到老的时候她可以轻松的告诉自己我得到了我的生活,我是快乐的,这是我的人生。
人生不过如此!真的不过如此。
张小娴的这本《我的爱如此麻辣》篇幅不长,以书信体的形式将故事向我娓娓道来,简短的故事,直白的话语却触动了我心底最最脆弱的那条神经,直指我心,让我这个老男人也不禁潸然泪下。
故事的女主角夏如星,年幼时癌症夺走了她的母亲,疼爱他的父亲也在她22岁这年因为脑中的血管瘤破裂而猝然离世,只留给了她这间“老爸麻辣锅”火锅店,同时留给了她一个大大的疑问:火锅底料的秘方?在她以为自己在世上已经没有任何亲人的时候突然她的老姑姑出现了,一位101岁高龄的住在敬老院,特别爱吃巧克力、“津津”话梅而且嘴巴特别刁钻的可爱老人,他父亲同父异母的姐姐,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她还有两个姊姊—和她同父异母的姊姊,一个是台湾的夏如月,一个是四川的夏如日,命运的捉弄让她们相识、相知,共同承担起将“老爸麻辣股”发扬光大的使命,后来竟然如亲姐妹一般。从这三个姊姊来看,多情也是会遗传的,夏如星的祖父生前就有四个太太,生了二十多个孩子,那夏如星的爸爸除了娶了她的母亲,在四川和成都还有另外的家庭也不应该让人太意外。
三个如梦幻般的女孩子,有着不同的爱情观和爱情体验:
旺旺(夏如月)有一个相恋六年的职业棒球男友柯弟,聚少离多的他们相约一起努力,等他们存到钱就是他们永不分开的时候,而他们的爱情理想就在柯弟出生的东海岸买一栋小而温暖的民宿,在那儿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和夕阳斜照。客房里的床铺、被单和窗帘都是旺旺亲手用缝纫机缝出来的,他们可以在民宿的后面种菜养鸡、养鸭、养狗,傍晚时他们可以在群狗的簇拥下在海边牵手散步。
而熊猫(夏如日)的爱情经历则是和五粮液和窝窝头的故事:五粮液是她的初恋男友,大学时熊猫打理他的一切生活起居包括各项支出费用,但是毕业后异地的他们最终因为五粮液的出轨而结束了所谓的爱情,而熊猫则通过相亲认识了现在老实巴交的窝窝头,一个爱她、愿意一辈子对她好的好男人,而熊猫也打算与他结婚,共度余生。
女主角夏如星有一个从小和她一起长大、小她两个月的异性好朋友浩山,他们八岁相识,青梅竹马却仅是好朋友,而夏如星钟爱那个浪荡不羁让她伤透了心的男人。终于有一天她觉得这份没有自尊、没有自我的感情不是爱,于是她伤透了心找到了浩山倾诉抑郁之情,每次被霸占床位、赶到沙发上睡觉的浩山这次没有被赶走而他也没有走,就这样在他们相识了14年之后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发生了肌肤之亲,只是这样的遭遇让两个人都有点始料不及,都不知道该再如何面对对方,于是夏如星仓惶逃离浩山的家,而浩山则出人意料的逃离了中国,去非洲一个叫马拉维的孤儿院做义工,教孩子们英语。在父亲离世后,夏如星用尽各种尝试去配底料,没有配出父亲的味道却配出了她独有的`、顾客喜爱的味道,而在这时她也发现了她爱的人其实一直都在,那就是浩山,于是她开始写信给他,尽管不知道是否能收到。可能是天佑有缘人,也可能正如浩山所说“缘分是永不流逝的飨宴”,他收到了她的信,并且回复了。从来往的玩笑与倾诉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对正在热恋的年轻人,尽管信中一直没有出现情与爱的字眼,直到夏如星被查出了癌症,她终于无法掩饰自己的感情,她担心如果不说“我爱你”将会成为永远的遗憾,只是我想又远赴印度的浩山在读到这封信时,这个世界的夜空中应该又多了一颗星星吧?而夏如星坚持不切掉乳房,只取下癌肿,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在浩山的眼里依旧是完美的吧?正如浩山告诉她的:她那种能和别人区分的标志在他的眼里,那是永不会抹掉的容颜,即使她以后一百多岁变成葡萄干了他依旧能辨识出来。可能她是为了不改变在他眼中的容颜吧,为了这份永不变的容颜,她情愿用生命来交换。
从三姊姊的爱情经历来看:爱情本可以不那么复杂,本可以简简单单,它可以是一间民宿,可以是一个窝窝头,但是爱情也可以轰轰烈烈——正如夏如星为了保全自己在爱人眼中的容颜而放弃自己的生命一般。但是谁会是那个陪我们走到最后的人呢?谁会是我们生命中的Mr/Miss·Right呢,突然想到《致青春》中林静对郑薇说的话:生命就是一条河流,不到最后我们无法知道谁会是那个陪我们走到最后的人。
夏如星在文中说“凡是有相,皆是虚妄,我已释然”,只是她真的释然了吗?本书中西藏的那句谚语“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来世哪个更早到来”确实是真知灼见,生命真的不知道何时会戛然而止,我想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惜命,但是无法做到不惜情:我们可以放下自己,但是对于亲人、朋友,亲情、爱情,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真正的释然?正在修行的浩山告诉她有轮回、缘分永不流逝,可能对她多少会是一些安慰吧,最起码她可以奢望来世再与他相爱,即使不是轮回为人,也可以做一对互相缠绕的猢狲树,看日出日落,望鸟儿飞过,直到永远。
是啊,夏如星可以用波特酒调出独特的底料,来做出美味的麻辣火锅,可是对于她和浩山之间的爱情她用什么来调呢?也许以后留给浩山的只有这些泛黄的书信以及浩山眼中独特的夏如星的容颜吧,也许有美好的回忆,也许有无尽的伤痛,但是点点滴滴却都是爱,虽然这份爱在相识14年以后才被彼此辨识出来,但是这毕竟是真实的无邪的爱,同时也是辛酸的爱,毕竟相爱的两个人已阴阳永隔。
不得不说,《我的爱如此麻辣》中,麻辣的只有火锅,虽然作者说麻辣是悠长低回的爱,但是对于相爱却不得善终的人,自我看来,只有辛酸。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