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天刚蒙蒙亮,窗外的爆竹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上高中的表姐来到了我家,使劲拉我起来,“妹妹,快起来,跟我去拜年。”“去谁家啊,这么一大早的,”我嘟囔着嘴,“不要多问,你去了就知道,”表姐神秘的说。看她神秘兮兮的样子,我起了好奇心,二话不说,赶紧起床。
等我洗漱完毕,便上了路。我屁颠屁颠地跟着表姐,显得很兴奋。穿过了几座桥,转过了一个十字路口,可我们的脚步还没停下来。我不耐烦了,“姐,怎么还没到啊!还有多远啊?”“就在前面,不远了,”表姐说。“那你告诉我,我们去谁家拜年?”我再次问道,可她的嘴真严,“呵呵,这个嘛,保密,待会你就知道了。”看她这样,我越发想见见这位神秘人了。终于,姐姐的脚步在一个小庭院前停了下来,庭院墙上长满了爬山虎,庭院里有几颗高大的香樟树,树上透出几丝绿来,显得朴素而幽静。“来了啊,快进屋来坐,”一个慈祥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把眼光赶紧收了回来,抬起头向说话的人看去,对面站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脸上带着微笑,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老奶奶新年好!”我可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赶紧向她行礼,“张老师好”表姐像个小学生样,向老奶奶鞠躬行礼,“我祝老师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表妹,这是我小学时的老师,张老师,”“老师,这是我表妹,秦丹。”表姐介绍道,老师显得很高兴,拉我们进了屋,“好好,这几年你很努力,成绩不错。”张老师笑呵呵地对表姐说,给我们拿来了瓜子花生,和表姐谈起了家常,还问起了我的学习成绩,大家谈谈说说,时间过得真快,快中午了,我们起身告辞,并说好,明年还要来拜年。
大年初一去向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拜年,我觉得真有意义。希望我们社会上的'人不要忘了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新年里去拜年,向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拜个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过年了。前几天不停地赶作业,现在可以停下来休息几天了。今天,我们要去奶奶家拜年。
正月初一的下午,我急急忙忙赶到奶奶家,一进家门,温暖的气息迎面扑来。哥哥、弟弟、妹妹都来了,晚上,一家人坐在凳子上,吃着团圆饭。吃完饭,我们站在楼上的阳台上看着楼下的烟花。第一个放的是花篮,花篮是由六个圆孔组成的,花篮先“兹”的喷起了火花,突然“砰”的一声飞上了天空,炸成了许多五颜六色的火花,就这样喷了六次,好像正在为人们祝福呢!
离春节联欢晚会还有一段时间,我们穿上过年的新衣服,一起去看灯展。走在大街上,行人可真多,各式各样的灯挂在树上。走在草坪中间,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小凉亭,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再向两边看,草坪上各种形状的灯都有,有小房子的,还有荷花池的……远远地看去,真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灯多,人自然也就多,观赏灯的人真是摩肩接踵。再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我们拿着照相机,拍下了这一幕幕热烈欢腾的场景。
刚回到家里,节目就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品尝着央视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的“年夜饭”。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鞭炮声,笑声响成了一片简直就是一段有声有色的“交响乐”,把大自然所有的声音都交织在一起,连天上的星星都忘记了睡眠,停下来观看!
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