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如:
如友:大林
20XX年12月25日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以上来源名称:日常实用应酬大全;来源责任者:张建华陈思;出版者名称:广东经济出版社)
亲爱的妈妈:
首先,让女儿祝您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妈妈,在您接到分别两年后女儿给您写的第一封信时,我想,您大概会用手帕轻轻擦拭眼角思念的泪水。别难过,您远离此地虽短短两年多,家乡变化可大啦!您心目中的那个“穷地方”,已一去不复返了。要是您身临此境,一定会用您那天生的好嗓子唱一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泪水不知不觉爬上了脸颊。妈妈,别伤心,这已不是四年前爸爸去世时流的那悲伤的泪,也不是两年前您离开我们姐弟,远嫁它乡时流的那种辛酸的泪,更不是您走后家里缺吃少穿无依无靠时所流的惶恐的泪;这是由于激动和感激而迸出的欣喜的泪花,当然,也有对您的思念。
妈妈,人亲爱的妈妈,多少往事,万语千言,该怎样向您倾诉呢?妈妈,就在您远嫁的第十天,弟第病倒了,晚上两点出现了休克。刚满13岁的我不知所措,急得只知道大声哭喊:“妈妈!妈妈!”乡邻们被吵醒了,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我们姐弟俩。弟弟被送进了医院。乡邻们知道我们没钱付药费,大家东拼西凑,替弟弟付了药费,还从城里买了营养品……妈妈,我当时是多么激动啊!我在心里默默地呼喊:“爷爷、奶奶、叔伯、婶婶们,你们的恩情,我没齿不忘,我要永远生活在这里,哪儿也比不上我的家乡,谁也比不上我的\'乡邻们!”妈妈,两年多来,我们姐弟俩就是在乡邻们的关心帮助下生活,我和弟弟都还在读书。听到这些事情,感情丰富的您,一定会激动得热泪盈眶。
妈妈,如今的家乡各方面都在发生喜人的变化。几天前,当我在家看书时,忽然窗外探进一个脑袋来,喜滋滋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昨天我爸爸算过帐,说我家今年收入可望达到8000元,还准备买一台电视机呢!”妈妈,您还记得吗?他就是曾骂您“小寡妇”,惹您生气伤心的“讨人厌”呀!妈妈,他现在可不是从前那个只知道整天光着屁股玩,爱戏弄人的“讨人厌”了,他也变得讲文明,懂礼貌,勤奋了。这家有名的“贫困户”,如今居然达到年收入8000元!这,您没有想到吧!其实像这样的劳动致富户,……
…………………………………………………………………………………………………(略)
妈妈,信纸无法表达我全部的心声。分别两年多了,想念您呀,请您吻一下女儿的信,就像吻女儿的脸庞一样,望我母保重!
此致
敬礼!
女儿×××
×年×月×日
(本文系×年安徽省中考
评析:
这是一位父丧母嫁的过早品尝人生苦果的学生写给远嫁他乡的妈妈的一封令人潸然泪下的书信。对于一位渴望亲情母爱的孩子来说,思念妈妈是无可厚非的;如今面对家乡巨变,提笔写信给亲爱的妈妈也是可以理解的。称呼:亲爱的妈妈。接着是真诚的问候与祝福。满含泪水提笔写信,更多地是激动和感激。两年了,千言万语也道不尽女儿对妈妈的思念与倾诉。然后告诉妈妈善良的乡邻对自己和弟弟的帮助,告诉妈妈家乡喜人的变化,告诉妈妈自己与弟弟还在读书的现状……情不自禁中万千思绪如河水汹涌澎湃倾泄而出,苦诉给日夜思念的妈妈。最后祝愿妈妈保重身体。这封将真挚的感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书信,感人至深,掩卷沉思,久久难以平静。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如:
你好!久未见面,别来无恙。(问候语,空两格写起)
最近,我在学习电脑。对于电脑,我自己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只能加紧恶补……(这是正文,要空两格写起)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左上方填写邮编及收信人地址;信封中间居中写收信人姓名,加上称呼。它可以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也可以是邮递员对收信人的称呼。后者为王力先生的观点,实际上邮递员只认为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收信人后面没有称呼是不礼貌的,属于格式上的错误。信封右下方为寄信人地址及邮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