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是指脱离了宗教的状态。世俗,有两种解释:一指民间流行的气习;一指平常、凡庸的人。”(360百科)。这种解释实际上就已包含了前面所指的世俗与世俗人此两个概念。这里需要详细区分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对待物质与精神观念上存在着的主流与非主流之区别。
那些修持在寺庙或教堂里不为物欲动摇其修心的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那些修行在红尘间的修士们;那些醉心于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们;那些热衷于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或准科学家们);那些专注于科技创造的发明家们;那些追求真理的哲学家们以及尚未遭物质污染同化的纯真孩童们和保持住自己的成年人们……他们(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类,也需要以物质作为生存基础的社会人,然而,他们(她们)却能做到超然物外地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不变,不为物质所染污和控制。可是,他们(她们)又只是整个人类社会中极小的一部分,是人类社会中的非主流。而认同物质及为物质所同化的群体才是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是社会主流——这就是本文所指的世俗社会所在。
正因为有了这些超脱世俗的非主流存在,因此,在整个人类社会中世俗化虽然是一种普遍的风俗习惯,但却未能污染到这些只占少数的非主流,他们(她们)不仅抵挡住物质的诱惑和世俗化的`感染,保持了自己本性及坚持做自己;而且也为人间保留了一方圣洁的净土——超脱世俗且回归本性的人性空间。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人为世俗人?这不得不从人降生而拥有了肉体束缚说起,因为身体必须以食物作为能量来维持其活动的正常消耗需要;加上物质对人在生活上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感官剌激,又是多么容易令人依恋和沉醉;并且人对占有物持有的多寡又是其社会地位的象征,而能够使人感到被尊重的虚荣心满足。因而,人由此便产生了对物质沉迷的依赖甚至是贪婪的***——这是形成世俗化的一个最关键环节。
在世俗的世界里存在着这么一条标准:即判断和衡量一切事物之好坏主要在于看其是否具有功利效能。凡是对人在物质生活上有帮助或便利的东西,必定是好的;反之,则为坏的。因而,读书由于间接上对人产生作用,如就业或商贸往来上资金的计算功能等,这样,读书自然是好的。然而,在世俗社会里又会出现读书无用论的情形,因为世俗人读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就业,而在就业困难的环境里,读书又变得没有什么功利可言,因此读书就成了无用的。特别是读书对发财普遍没有多少效果的社会犹在流行着读书无用论(因为该社会中富裕阶层都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土豪)。因而,在世俗中不论某富人的财产来源是否正当,世俗人必漾慕之;可是,当该富人***或因犯法受到法律惩罚时,世俗人又蔑视并厌恶之。因此,在世俗中所演绎着的是一出出对名利的追求、执着、判断和评价的唯物欲戏剧;以占有物多为喜,又以其所占有物少为悲,这就是世俗里的世俗人的人生写照。而整个世俗都是以完全物质化观念来生活和运作,并形成一个以名利为核心的世俗文化来,如崇拜金钱和权力、吹棒权势、拍马屁、蔑视欺凌弱势及争权夺利等。
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道场(寺庙或教堂)必独立于世俗之外;虽然寺庙或教堂亦会接受世俗人来此求神拜佛,或为罪恶忏悔或为升官发财等,但是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本身必应是脱离世俗,不为世俗影响和操控的信教徒。如若寺庙或教堂已遭世俗污染和操控,该所谓的宗教道场必然是伪假的宗教道场所在——沦为世俗的一部分,僧侣(尼姑)们或修士(修女)们也会沦为世俗人所在了。
一味追求物质的世俗人虽然于精神上严重匮乏,并且有的在物质方面已非常富有,但是,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追逐更多的物质,却无视或完全抛弃对精神的补充和需求。因此说,认同或完全认同物质的人,他所需要的是物质而非精神上的;纵然,其物质非常富足和精神十分匮乏亦好。
虽然物质作为一种工具或低层次的生活基础,对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再重要也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或一个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而已。人不可能将工具(身体及物质生活)当作成自己及自己的一切,而将基础层次的低级需要视为人生的全部。要知道,人的核心和最重要的本质是精神(本体),人的那个自己是属于精神上的本我,并非你暂时作为寄存的肉体。追求和提升精神境界才是人生内在而真实的唯一目的,这才是自己的真正本质——人生表象的背后真相。人的本体不可能只是仅为了物质生活而生活,把物质当成了自己及生活的一切。例如,世俗人就是将金钱的多寡作为衡量自己及他人的一切,发财了便认为是一种进步和发展,***或无资产者则认为是完全没有发展或退步。其实,真实意义上的进步和发展乃指人在精神追求上的进步和提高,如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或对某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或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提升等;而一个人金钱的多寡则与这些没有直接的关系,人若要获得某种知识和领悟某一道理,主要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虔诚的信教徒。虽然有些也会重视物质生活,但是,他们只不过是作物质生活当为次要生活内容。他们把自己的人生奉献给神,因为人是神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奉献神是人本质上的一种回归。而那些只是外在形式上信仰宗教的人们,他们拜神的主要目的只是祈求自己及人家的身体健康平安及升官发财,而非将自己奉献给神或与神融合的愿望。因此,形式化的宗教徒是名义上的宗教徒,信仰宗教只不过是他们为了在心理上满足追求名利***的寄托,实际上这恰恰是脱离宗教的原宗旨,是世俗化的伪宗教。
适度满足生理需要是人正常的心理需要,而一味追逐和沉迷于物质则是人不正常的事情,这是被物质严重污染的现象和结果;这恰恰又是世俗的本质——人处于扭曲和迷失了自己本性的状态。市侩者在丢失纯真的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成为物质的俘虏和奴隶。世俗就是人们在认同物质并执持物质观念之下形成的唯物及名利之社会风俗习惯,世俗化就是人们主动地接受物质操控的奴隶化社会风气。
超脱世俗就是指人超越人类社会中所流行的完全物质化观念及风俗习惯,不受物质所污染和控制——超然物外。能够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和推动着整个人类社会重大进步的,并非这些占大多数的完全认同物质的世俗化主流群体,反而是那些少数的非主流哲学家(含宗教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们。他们(她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是超越世俗观的,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见和建议。
反世俗化实际上就是反对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力与金钱主义。市侩乃极端功利主义世俗化的典型。这是一种毫无做人原则的“有奶便是娘”、“唯利是图”的处世人生观。反世俗化并非一概否定物质生活,而是在肯定物质生活作为生存基础需求的同时,更注重追求精神上的进步和提升。如果将出世观与入世观、宗教与整个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等进行简单地比作反世俗与世俗,这却是片面的观点。因为在入世观中也存在着反世俗化的,如那些超然物外的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及修士们。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只要是去除了多余的礼节和虚伪的应酬,不受物质控制了自身即可。这就是反世俗化的核心。吃饭、睡觉、散步、欣赏音乐、品茶、适度的性及享受美食和美酒等依然是每一个人健康正常的事情,与世俗化及反世俗化概念无关。
所以,无论是超脱世俗或者是反世俗化等都是一种以物质为基础层次的低级生活,而追求更高层次上生活的人生观:以物质生活为辅,精神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在世俗化占主流的世界里,非主流者能够“莲出自污泥而不染”,坚持自己的本色不变,这恰恰证明了非主流们的强大意志和顽高思想境界。
百年前,奥斯卡王尔德曾说过:“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概括这本名为《月亮与六便士》的小说。其主角斯特里克兰正是这样一位敢于放弃一切追求梦想的天才画家,而他本来却是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
我于一个深蓝色的夜晚读它,只因为觉得书名很符合那撩人月色。读毕后,月早已无影无踪,只留下斯特里克兰的身影与话语烙在我心上。
夜晚可以改变许多,在夜晚人总是感性多于理性,斯特里克兰正是在一个炽热动人的夜晚释放了自我,抛弃一切远走他乡,也不留任何理由。喔,原来只是去画画啊!众人皆惊。也是,如此荒诞的理由谁又能轻易接受呢,这种过于高雅的艺术怎会突然在一个普通的生意人身上展现呢?
然而,它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斯特里克兰眼前的阴霾堵塞被大风卷帘一夜,早已荡然无存,只剩晴朗的'夜空在头顶张扬,伴随一轮皎月。
他只身来到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住脏乱狭小的房间,吃硬面包,有时甚至买不起必须的颜料,但他似乎毫不介意;他野性十足,朋友的妻子为他神魂颠倒因他自***,他饱受舆论。这些都只是磨练了他的意志。他对家人、朋友与一心爱他的情人都冷酷至极,对世俗也是冷嘲热讽、傲慢不屑,但他对艺术的追求却本能的狂热,他只愿抬头仰望月亮,对脚下的六便士熟视无睹,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只追求自己的灵魂有处安放。
最后他还是离开了文明世界,到一个岛上娶妻生子,潜心创作,当他终于创造出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后,他也早已病入膏肓。他叮嘱土著妻子在他死后烧掉壁画,这杰作刚一诞生又化为乌有。
斯特里克兰以身证明了“艺术是永远的感性”,爱、***只是他暂时的解脱,但他的灵魂还要寻求一种更大的、难以琢磨的解脱。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是终极的精神追问,那幅画就是表达此意,而它最后为何被付之一炬?
也许,当人类的精神抵达了自身,它便超越了自我,不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东西,只为了其自身而存在。
也许,付之一炬正是涅槃重生的象征,这场毁灭由此显得更加撼动人心。
周敦颐《爱莲说》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徘徊在莲池旁,口中细语爱莲之词,心中想的必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方能独立于世,彰显崇高的品行。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对自己的清醒告白,也体现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精神境界。屈原是一个想远离世俗污浊,独立于世的精神个体。屈原俯仰之间,化万物为一瞬,用他的行动告诉世人,对外物的追求永远都代表不了什么,只有内心的沉寂和高洁才值得称道。独立于世俗之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才是人类最高境界的永恒追求。
日本的音乐大师李叔同,也是如此。在他人生篇章正渐渐谱成高潮时,他毅然地选择了出家。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潜心佛学,最终抵达“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金钱名誉包括他的乐坛地位,固然如激流一般,冲刷着人们的内心。可是此般流水是充满着恶臭和毒气的,一旦迷恋其中,就无法自拔,会失掉善心,再无纯与真。面对着迎面冲击的逆流,李叔同超脱了。最终,他的内心真的平静下来,整日面对的不再是世俗,而是自我的.一颗干净而纯洁的内心。
李叔同的那一首《送别》之歌,被一代又一代的离人们传唱。这首歌的魅力,也正好表现了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他在追求,在不断地追求中,表现了那无与伦比的高尚之美。
更有被罗曼罗兰写进著作的天才建筑师——米开朗琪罗。对于米开朗基罗来说,除了他物质上的匮乏外,更有精神上的打击,正是他与众不同,独立于世而遭到世人的鄙夷。但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坚信自己的价值。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落下了凄凉的一生。但最终他的精神品格成了不朽的丰碑,他自己也成了真正的伟人。他的成功昭示了后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追求!
历史的波涛滚滚向前,没有终点。个人总是显得格外渺小可怜,然而抵达世俗的最高境界时,这渺小可怜才会变成永恒与伟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才是我们精神境界的更高追求。
有一个残疾的小女孩,她叫盖儿。她是一个顽强的人。她从未为自己的残疾带来的不方便而沮丧或生气过。每当遇到了困难,盖儿总是一遍一遍地试,“小脸儿涨得通红,却不肯放弃努力。”她的残疾让你感到一丝怜悯,不过,一旦你了解她,这种怜悯将会被赞叹和钦佩所取代了!
告诉你们,盖儿是我从书中认识的一个小女孩!当然,我从书中认识的.朋友远不止盖儿一个!
书,是我的朋友,给我很多帮助。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看书可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激扬斗志。到哪儿去找这么好的朋友啊!
在课余、空闲时间里可以看看与课本无关的闲书。可是,闲书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学生来说,既不能太成人化,也不是《蜡笔小新》一类的漫画书。如我们国家的四大名著,国外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海底两万里》等,都可以让我们读前奇思妙想,读时细细品味,读后回味无穷……可爱的同学们,我知道你们肯定和我一样有一个这样的梦想,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优秀、举止文明而又优雅的、受人欢迎的人!有个叫梅子涵的儿童文学作家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优雅的心情和感觉也就滋生出来……慢慢地,这阅读使你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我爱读书,我从书中悟出了许多道理:在《老人与海》中,我明白了不能满足于现状,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的道理。在《向命运挑战》中,我明白了人只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就会取得辉煌的成绩。
一个人如果与好书交上了朋友,那他必定有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十分高雅的人,一个人,如果从读过的书中体会到了什么好的东西,并努力去做好它,那他的高雅又上了一个层次。读完一本好书,合上书,细细品味,就像又结交了一个智慧的伙伴,多认识了一位高雅的朋友。
我们班里提出了一个口号:读好书,好好读书;做好人,好好做人。我们一天天长大,有了老师,有了知识,有了书,有了别样的朋友,带来了优雅、诗意,这样长大多不一样:
与好书交朋友,做高雅的人。
我们牢记着老师教的礼仪:听音乐会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演出中间不能上洗手间,不能随便离开座位……。在我们的默默期待中,演出的大幕终于拉开了。
“请欣赏:喜洋洋、紫竹调。”随着主持人清亮的报幕声,一支乐队上场了。乐队中有弹琵琶的;有拉二胡、板胡、大提琴的;有吹笛子的;还有敲打扬琴的……,台下顿时变得鸦雀无声。悠扬的旋律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音乐家陶醉的演奏神情更让我们有一种美的感受。然而,你可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看似轻而易举的演奏,却花费了音乐家平时多少心血啊!
接下来是歌唱表演,优美动人的歌声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和着节奏拍起手来。这是一首3/4拍的歌,它时而高亢激昂,令人心潮澎湃;时而婉转悠扬,使人有些忧郁伤感。
精彩的演出一幕接着一幕,热烈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音乐家们的精彩表演听得我都想翩跹而舞了。在演出中,我们知道了“柳琴”是什么,还认识了“阮”这件古老的乐器,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
正当我们为一出出美妙的音乐而陶醉时,演出结束了,我们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少年宫。在回家的车上,我还在出神地回味着刚才美妙的音乐旋律呢。“该下车了!”一个同学捅了我一下。直到此时,同学们才把我从音乐中拉了回来,他们都说,我是一个痴迷于音乐的女孩。
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既欣赏了一出美妙的音乐会,又学到了很多关于音乐和乐器的知识,更坚定了我勤学苦练古筝的决心。我想:长大后,如果我能和台上的叔叔阿姨们一样表演,那该多好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