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大道上,平日里朴素得只有匆匆忙忙的车辆来装饰,旁边的花草树木只是略微做个陪衬罢了。到了新年之际,便也换上了新衣,浓妆梳洗了一番,擦上了胭脂和唇红。胭脂是那五彩的串灯,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光亮着喜庆的气氛;而那唇红,就是一个个通明闪亮的红灯笼,映红了大街小巷……
小城的集市,在年的脚底下也是人山人海的,大家都摩肩接踵地挤着走,每个人都愉悦地与菜打交道,每家的店主也都微笑着迎接一拨拨客人。“走一走,瞧一瞧,今天菜价优惠哦!”也不知是哪家的大嫂喊了一嗓子,人们都蜂拥过去挑菜称菜了。我想此刻大嫂的脸上,必定全是玫瑰花。在人人满意的笑容中,年,哧溜一声,又不知钻到了何处。
抬头一望,已是夕阳满照,紫红色的天空显得格外美丽。想必这时,家家户户都在欢天喜地地享受着天伦之乐,远方的游子也踏上了回乡的车船。也不知又是哪家的娃,挑着个鞭炮到处跑,打破了玻璃一样的宁静,带人们真正走进了新年的大门。
倒是我家的冰箱受苦了,塞满了新鲜的肉和蔬菜。这些全是年饭的`加盟友。我此刻已经馋得口水直流,奶奶肯定会在初六会客的时候大露一手,到时候,享受的可全是美味佳肴。
如今,新年的大门已经敞开了许久,人们每天都匆匆地礼尚往来。年的气息久久不去,逗留在每一个人的笑脸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一件件礼品,就是亲情、友情中的玫瑰。
过夜了,一家家的灯光次第灭了。月光皎洁,照在树梢,小城又在渐渐消停的热闹中熟睡了。年,也睡在了他的脚底……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看了《昆虫记》后,我才知道,原来小小的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
第一次读《昆虫记》的时候,不知怎样的就被它就吸引住了。这是一部描述了昆虫们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
《昆虫记》是一本很搞笑的书,里面也有两个很搞笑的故事:在自然界中,螳螂是一种十分凶的昆虫。然而,在它刚刚拥有了生命的初期时,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个更规范的网来”。这些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让我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带进昆虫的世界……还有,作者的精神让我很受他启发:我们就应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毅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应有始有终的把它做好,坚信自己的潜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认为,《昆虫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去阅读一下《昆虫记》,就会读出味道,读出感想,必须会能够知道的更多。
《昆虫记》,的的确确是一本很不错的科普书,推荐大家阅读就会深深地所被它吸引。
记得小时候我喜爱在田野中捉小虫子,正因我那时认为它们是我在童年是最重要的玩伴,正是怀揣着这种情感阅读了达尔文的《昆虫记》在这部作品中我领略到了前所未有的昆虫王国,在那里我了解了许多关于昆虫上的知识弥补了在昆虫科学上的欠缺。达尔文倾注了许多心血在这本《昆虫记》中,他对那些昆虫的描述生动形象尤其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处理的十分到位,因此说他为我们世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昆虫世界并且《昆虫记》是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
全书大概描述了32种不一样的昆虫种类而在这些中有一种令我印象深刻也许是正因那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因此我才会对螳螂记忆颇深,螳螂的腰部十分的长。不光是很长,还个性的有力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更要长
一些。总而言之它拥有一副娴美而且优雅的身体并且它具有极大的***伤力能够说它是一种温柔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奇妙,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对这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攀枝花市第二小学 余兴梅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习听、说、读、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存在困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7年,无数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中。经过几年新课程的洗礼,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却存在着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比如“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反思:要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
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课程。语文是“语言+文字+文章+文化+文学”。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的话就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就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语文是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1、语文是把“语言和语言运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
2、与语言形式密不可分的“文章或文学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3、蕴涵在文章、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内蕴就是文章的精、气、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正确认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
1、是交流和交际的工具;
2、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3、是构成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4、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工具。
人文性:
1、人文性,表现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
2、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3、人文性,促进了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
4、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第三,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任务。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发展语文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和应用必要的语文知识。”
第四,语文教学要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服务。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重。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后,对如何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语文有了肤浅的认识。《牛郎织女》一课选自六年级语文教材,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老师把主题定位对美满爱情的追求,通过《牛郎织女》这堂课较为提前地告诉给这帮马上就要成为“小青年”的小孩儿们,爱情是美好的,值得你为它付出,甚至做出莫大的牺牲。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可是老师巧妙地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聊故事里面的故事和故事后面的故事。整个课堂的气氛特轻松、特单纯,什么都能说,而且说得明白、说得透彻,就像窦老师预期的那样:说了就要对实际生活产生指导意义——哪怕是跟六年级的小孩们说爱情。
教学分为两课时。上课伊始老师便以聊天的形式问道:“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学生有答“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等等。老师补充说:“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然后便围绕“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聊故事里面”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物进行归类;聊故事原因、情节与结局以及悬念、线索等技巧,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这种聊天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迫使学生思考,加入到探究学习的行列,从而将教师的个人思想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整个教学始终,窦老师都极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第二节课中,围绕“为什么写和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两个话题,让学生“聊故事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老师设计了“是人间好还是天上好?为什么故事要写男、女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天上有神仙吗?”等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同学们愉快而坦然地和老师交流爱情这个话题,引出了《白蛇转》《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民间爱情故事。通过学生汇报阅读报告单,比较《牛郎织女》与《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的文本共性,并进而分析民间故事的基本模式;又通过让学生比较《牛郎织女》的不同版本,使学生领会叶圣陶改编意图。无论教学任务还是目标多靠学生自己聊出来,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引导的`手段极为隐蔽。从表层来看,教师由传统的中心地位引退,学生变为主角,成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动因。从深层来看,风筝尽管飞得很高,但线依然在教师手中。不难看出,在《牛郎织女》示范课中,窦老师始终有意识地让教师从课堂淡出,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与探究学习,从而一改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
从窦老师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把握了故事的基本结构与技巧,也初步领悟到其基本模式与改编思路,“从而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多么大的飞跃!
语文课不仅要使儿童读书识字,掌握语文的基本技巧与技能,培养其人文情怀,更需要锻炼儿童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应该像窦桂梅老师一样,站在课程的高度教语文。正如她说的那样:“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将‘读’进行到底、将感悟渗入骨髓,可以继续在词句训练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顾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更远点、更快点?儿童的语言学习的确应该‘儿童’一些,简单、清浅、有趣。然而,也有人说儿童就是哲学,儿童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深刻。我们可否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真正将儿童当作成长中的儿童,而不是当作不变的、长不大的幼稚儿童呢?语文教学应当存在现行模式以外的多种可能性。力求在教学中,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语文,从选文、教学预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紧紧抓住‘文学’这根主线,力图让我们的教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操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脱离文字的束缚,抵达文学的对岸。”
课程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角度,站在课程高度用好用足教材。如果要发挥教材作为“定篇”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关注情景的创设,适度的拓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如果要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关注教材“例”的局部,指导学生从中习得方法、策略等。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