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相关图书并定期更换。
有了这个图书角,大家也就有了一个资源共享、自由阅读、讨论交流的平台,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保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2、说明文可分为实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由南到北(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近到远等逻辑顺序(由总-分、现象本质、因果、主---次、表---里)
4、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摹状貌
5、说明语言:前提准确性(生动说明、平实说明)语言题型一般有两种:(1)加点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2)请找出文中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句子,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它的.答案形式一般为:加点词语在句中起限制(强调)作用,限制(强调)了,如果删掉,就变成了,与事实(逻辑)不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者文中一句运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
6、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下定义:科学地说明了
(2)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
(3)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
(4)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5)打比方:生动地说明了
(6)列数据:准确地说明了
(7)列图表:直观地说明了
(8)摹状貌:形象地说明了
(9)作诠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7、各种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1)记叙: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
(2)议论: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对上文说明的结论。
(3)描写: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或者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
8、说明的内容(角度):(1)实物说明文:可捕捉表明事物的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功用、生活习性等蕴含事物特征的信息来回答。(2)事理说明文可捕捉表明事物原理、规律、成因等蕴含事物事理的词语来回答。
9、归纳说明要点的技巧:一般来说,说明文的要点往往是事物的特征。因此可以通过捕捉表达文章思路的语言标志来感知寿命要点。阅读文章时要注意捕捉那刺耳表提示、过渡、连接、总结等的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一方面一方面另一面另外,第一第二第三,总之,不仅如此也(还),更重要的是,还有,特别指出的是,由此可见,然而,可是,因此,抓住了这些词,往往能够分析概括出说明对象的内容、要点与特征。
10、特别提醒:阅读说明文最大的技巧在于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
在当今信息量激增的社会里,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已迫在眉睫,这也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去引导学生在会读一本书的基础上,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博览群书,吸收名家名篇的语言精华。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摘录:《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以后逐渐递加。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倡读整本书,并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一条有航标的书海中遨游。】
号召班级学生收集起来的废纸和废品挣得的钱订阅书籍。
春风吹过,万物迎新。妹妹当鞭炮声响起,酒肉味飘香万里时,我都不禁会想起十岁那年除夕时的情景。那是我度过最美好的除夕。他是那么丰富多彩,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那年除夕,全家都在忙碌着包饺子,包饺子是项很繁忙的工作,当大人们说说笑笑,乐此不疲。“到底包饺子有什么好的地方呢?”我充满好奇心,于是,我也跻身加入了包饺子的队伍中,并且负责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擀饺子皮。“久钧,过来!”奶奶大喊“奶奶交给你擀饺子皮的方法。”我赶忙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刚讲完,我就按耐不住兴奋的心情干了起来。我将一块面揪下来,两手搓成长条,并按和汤圆差不多大小,切成一个个小面团。“真累啊,但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坚持,加油!我激励着自己,继续干了起来。我一手那面,一首那面张友内往外赶,但一直是那面的受灾东,所以擀出来的面有薄有厚。看到这一幕,我跌坐在沙发上,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十分难过。我小声嘟哝着:“包饺子有什么好的',那么麻烦。”这时,奶奶走了过来,慈祥的摸摸了我的头,说:“孩子,包饺子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哩!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用来治病。饺子形状酷似一枚元宝,有着招财进宝之意,饺子中有馅,方便人们将吉祥的东西包在饺子里。此外包饺子时,人们常常金如意、糖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奶奶滔滔不绝的讲着,我也不禁赞叹起来。“原来包饺子中也蕴含着我们中国的文化啊,我一定要包好饺子!”我暗下决心。于是,我鼓起勇气,再次干了起来。奶奶对我说“久钧,奶奶在给你示范一次,加油!”我看着奶奶的动作,也开始干起来:我拿起面团,由内到外干,并随着面杖不断移动,用不同的力度使面皮的薄厚均匀,宰割到面板上,慢慢用擀面杖以及手的转动十米那图案变成圆形。不断重复着,终于,饺子包好了,放到锅中煮,饺子的香味飘了出来,饺子终于出锅了。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有说有笑,虽然纸包好了几个饺子,但我吃着自己亲手做的饺子,高兴极了。
①调动情感的问题。做好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大题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选材的问题。如果选取一些自己比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难调动起自己的创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环境里的一些人或事。还有一个尽快入题的问题。150分钟的语文划给作文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那么我们从审题立意到开始动笔,时间最多不能超过15分钟,当然也不能少于1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要考虑文章的立意、布局谋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让自己“走进”所要记叙的场景之中去。这种“身临其境”正是情感被调动起来的表现。
②截取生活片断,借助“主旨”这根红线,连缀成篇。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决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够交代清楚,也只能是叙述故事的梗概。这样,不仅内容不厚实,而且还缺乏生动性,不可能“以情动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断,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则可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③描写还是叙述的问题。叙述故事情节,往往容易出现语言干巴,欠生动的'现象,这样就达不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所以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最好采用描写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两个特写镜头,进行具体形象生动的描绘。我们知道,对事物的描写,越具体了就越形象,从而也就越生动。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既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那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还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们读什么文章都可以。
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读什么都可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课文这个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课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们再去浪费时间挑选。第三,高考的出题原则是“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就是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得重视我们的课文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