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久违的兴趣班。我走到作文兴趣班门前,一推开门,就被眼前的狼狈影像惊呆了:桌椅杂乱无章地摆放着,地上到处是粉笔灰和白花花的小纸片,粉笔、塑料袋横七竖八地放着。我想:怎么就几个星期不见,教室就成这样了?同学们一进来见教室这样,都扭头溜了。这么乱,怎么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呢?大家最后终于决定,要在上课之前把教室好好打扫一下。于是行动开始了……
首先分工。由于男同学力气大,就让那两个男同学担任摆桌子摆椅子的任务,还有整理桌子。由于女同学细心细致,因而负责扫地与擦桌子。分工完毕,大家便忙开了。男同学费力地搬着桌子,桌子不停地发出吱吱的响声;女同学认真地扫着地板,很快“雪片”就打扫干净了。正当大家要松一口气时,粗心的男同学竞竟不小心把粉笔灰弄到地上去了!女同学不停地责怪着他,怪他破坏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尽管男同学一直赔礼道歉。那位男同学只好自己把地上的“再生雪片”扫进了垃圾桶。看到这样,女同学也不再计较,会心地笑了。
这时老师来了,她惊讶地发现我们正在勤奋地扫着地呢。可老师没进来,她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们,不时插上几句表扬:“你们干得真专心呀!”“挺干净的嘛!”或是几个指点:“这儿不够干净。”“桌子放这儿不太好!”活像一个指挥官,在指挥我们劳动。
终于打扫干净了,这时的教室和打扫前的教室大不一样了:干干净净的地板,桌椅有条理地摆着,上面没有丝毫粉笔灰,和原先的教室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呀!看着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
今天下午,在我们班里发生了一件事,本来很小,但最后,事情却闹大了。
下午,大家一起床,就往教室里跑,因为大家都要忙着准备墨水、毛笔,却在这时,大家都不注意的时候,这件事发生了。
高宁从王晨韵的桌子前走过,一不小心,把王晨韵的墨汁碰翻了,墨汁洒在地上、眼镜盒上、王晨韵身上,面对这一场面,大家都惊呆了,而高宁却像不关他的事一样,擦了擦他身上的墨迹,去玩自己的啦!王晨韵先是一愣,然后就扑在桌上痛哭起来,她哭得真伤心呀!大家都十分心疼。
随后,陈垣、吴钰泽、刘晨、徐子或就去帮她打理一切,还问候她,真热心呀!可事情还没完呢!在“帮助”王晨韵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情,这一下就把事情给闹大了。
原来,陈垣拖完地,拿着拖把走路,路过汪昕的桌边,一条不听话的布条紧紧缠住汪昕的椅子腿不放,当然,陈垣并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继续向前走,忽然,她似乎感到了什么,转过头,见汪昕的椅子在向下倒,顾不上放下拖把,连忙单手扶起椅子,这才松了一口气。因为,上学期,汪昕经常欺负她,那段经历,就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在她那弱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扎了一刀,让她造成心灵上恐惧汪昕。我真同情她啊!可就是不知道怎样去帮她消除心灵的伤口。
后来,汪昕从楼下上来,在这时,不知是谁,又把汪昕的椅子弄倒了,汪昕见椅子倒了,问徐子或,徐子或说是陈垣弄的,汪昕本来就对陈垣不满,又听说是陈垣弄的,就要“以牙还牙”,马上去把陈垣的椅子弄翻了,陈垣的书包正落在还未拖干净的地板上,沾上了墨汁。陈垣伤心极了,一边拿了块抹布擦书包,一边心疼地摸着它,泪水夺眶而出,心里有多少委屈、怨恨,却表达不出来。
最后,施老师在全班讲述了这件事的始末,汪昕也承认了错误,这件事终于了结了。
影片中,无论是身患绝症的主角,还是其家庭成员,都有一种“视死亡为日常”的闲适劲,甚至还对此抱有几分幽默态度。这种处理方式,立马提升了影片的气质,让它显得不是那么俗。在这方面,还需赞一声编导的掌控力:面对大悲大喜的题材,刻意不让情绪过分渲染,一不小心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矫情。《星运里的错》在这方面,基本控制得很好,没有一味提升品位而将自己弄得不近人情。
曾经的青春电影多为低成本的独立制作,明星初出道时的青涩演技,用本色表演来讲述亲身的经历,简单却不简陋,叛逆里透着执着。 今年在北美“青少年选择奖”中异军突起的《星运里的错》,就投资规模和卡司阵容而言,远比不上《饥饿游戏》和《暮光之城》,人设更像是欧洲文艺片,情节未能跳出俗套,叙事角度上倒是可亲,可信。绝症+纯爱的模式,放在年轻人身上再次产生共鸣,《星运里的错》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被偶像式的表演和金句台词冲淡了。
据了解,《寻找阿拉斯加》的作者是约翰·格林,他同时也是《星运里的错》的小说作者。影片编剧为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他们还撰写过《和莎莫的500天》的剧本。《寻找阿拉斯加》的故事一样发生在两个年轻人中间。故事的主角叫做迈尔斯,他大三的时候出国念书,在国外认识了一个叫做阿拉斯加的女生。随后,迈尔斯就爱上了这个神秘的女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学校,这本书都是一本被禁看的书。
但青春和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可能性。虽然死亡不能避免,但副作用可以减弱,通向终点的每个瞬间都可以无限延长。有了奥古斯都的陪伴,海瑟开始拾起一个个早已放弃的梦想,原本被质疑的自我开始不断得到肯定,而自己也开始有了抗争的勇气。
故事其实是从一个比较平常的视角切入,两个病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是不同于狗血韩剧中的那种你死我活、你侬我侬的幼齿的爱。海泽尔厌世,她因为病痛和命运而冷漠;奥古斯都自大,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世界能记住他。而正是由于有了彼此,海泽尔懂得卸下心防大胆去爱,奥古斯都也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意义。有人说,爱是一种治愈,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成长。
我们能如何选择讲述悲伤,可以粉饰它,就像电影和言情小说的手法,美丽的人物接受美丽的考验,而那些考验都可以用一声抱歉解决,那些都不是事实。电影开头便是女主海瑟(谢琳.伍德蕾Shailene Woodley饰),她的眼睛里透露着悲伤,注定是个悲伤的故事。
活在爱情里的人大概都是一样的吧,不在乎什么时候遇见,只在乎遇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又能给彼此带来什么。我是这样的爱着你,尽管我已经无力在陪伴你,但是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我是用尽了全部在爱着你,我没有想到我们的一个照面就已经注定了将来的结局,我未曾料到,我也可以拥有这样深刻的爱情。
影片的结构十分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练,人物不过男女主角,及他们周边的人物(作家其实就是催化剂一样的道具)却始终带着巧克力的味道让你在甜蜜的同时也体会苦涩,而这个苦涩就是离别,不管是女孩不知道自己活多久,男孩的癌细胞扩散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即使他们的爱情可以遮隐到一些涌动的悲伤却也是不可争辩需要面对的结局。
过年有走亲戚的习俗。年初亲戚来访时,主人家总会想方设法去热情相待。孩子也不会没闲着,打招呼、斟茶递水、陪食、送客,忙前忙后。待客有礼能体现主人家热情好客,但有些孩子的表现却偏偏“差强人意”,这时免不了会挨上一顿骂,而且往往是当着客人的面被数落一番的'。骂得最多的就是:“你怎么那么嘴笨”“见了谁也不问,没礼貌”等。
孩子被骂后通常会躲一边黯然伤神,偷偷抹泪。虽然受了委屈,心里却暗暗较起了劲:下次一定不能再这样了。可真等下次又象泄了气的皮球,没了底气。结果在一次次骂声中慢慢建立起来的自卑感,成了成长中挥之不去的阴霾。
面对陌生人或平日里少见的亲属,活泼一些的孩子会放得开些,文静内敛的不免局促,甚至会不自觉地躲起来。通常这时父母们大多会流露出失望的神情来,忍不住说些中伤性的言语,肯抑制住情绪,待客人散去再来埋怨的已经算是很克制了。若能若无其事淡化处理的,甚至说上几句鼓励话的,皆大欢喜;若还能就事论事,推心置腹去施教的,一定是很有耐性的人了。
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除了耐心,还需寻求技巧才行,才能保证说教作用同时又没伤到幼小心灵。要把握好这个度,说来是件挺伤脑筋的事情,不过肯留心观察,生活中总能找到不少有借鉴作用的事例。比如之前看到的一个例子。一年轻妈妈带女儿外出购物,半路遇上熟人。妈妈唤来女儿叫“阿姨好”,不料孩子却拽着妈妈的衣角害羞地躲到了背后。妈妈并未理会女儿这一举动,而是继续与朋友聊了起来,等说完后才转过身去拉起女儿的手递向那位阿姨,阿姨当即心领神会呈出笑脸,伸手握着孩子的手。妈妈示意女儿说,我们要走了,跟阿姨握手说再见。阿姨率先说了拜拜,孩子没有说,不过却腼腆地笑了。
多有亲和力又值得学习和尊敬的一位母亲。碰到这样的情形,不是当面的呵斥,而是设身处地“护”着孩子,懂得如何引导与尊重她,给予肯定与鼓励,也没有为了自己脸面而为难孩子。虽然孩子最终没说什么,但她的笑容足已说明她内心是开心的,也算是对别人礼貌性的回应了。显然这位妈妈是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的,才没表现出盛气凌人的一面。人人都有童年,挨骂了难免闷闷不乐。我虽小,也有自尊心,经常无端受到责骂,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大人们的眼里是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蠢孩子。少了自信,以后不管遇上任何事,总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好,唯唯诺诺的,原本该有的棱角与天性,丧失殆尽。所以以自身经历看根本是行不通的,足以引起反思。
可以理解,那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彬彬有礼仪表堂堂呢。问题是,家长们是否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人当然要有礼貌,平日里碰上相识的人要打招呼、跟别人交谈时不要转移注意力、尊重别人的正常发言等,这些最基本的做到就差不多了,无所谓苛求。相反,要求必须严谨客气,样样都要遵守固有的繁文缛节,反而会滑入“世故”的泥沼里,也会引起孩子们的排斥、厌恶与孤独感。
所以,有时候我们对孩子是不是太过刻薄了呢?只要他们稍有不合意的,就义正词严横加指责。教不好,是他蠢,教不听,是他叛逆,总能找到理由往他们身上推。从来很少或根本就没从自身找过原因,忽视了孩子的单纯性、承受力、微弱的判断力等多种因素。可见与其一味固守不变,不如寻机求变。过程难免艰难、迷惑,哪怕收获甚微,亦好过放任自流。
我觉得小孩没礼貌或使坏,家长应该承担主要责任,不应端起为人父母的架子强加“唯命是从”的指令,更不要为找台阶下而扯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搪塞到孩子的身上,这样对他们很不公平。不是吗?
在日常生活中,你肯定也见到过在商店里的牌子,现在的老板文化水平真好,取的名字也特别有诗情画意,有些名字真是别有一番趣味。
今天我在一家卖衣服的店里看到一个店名是“百衣百顺”。我知道这个成语应该是“百依百顺”呀!这个老板是怎么当的?居然把自己的招牌上得字都写错了,真是太没有水平,取了这种名字,应该把这个名字改改。可我当去跟妈妈说时,妈妈却笑着跟我说:“你呀,真是不懂,你不知道呀,现在当老板多不容易,要考虑多赚钱,当然就要考虑顾客能都回来买,更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注意,所以老板取自己的店名时肯定要考虑到这些。你看,这个店名取‘百衣百顺’是有道理的,店里是买衣服的,顾客走进这家店里当然要顺承顾客,顾客看了这个名字当然顺自己心愿多好,所以“百衣百顺”对老板,对顾客来说是恰到好处。原来是这样的,我懂了。
其实在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出乎意料的错别字。
影片中,无论是身患绝症的主角,还是其家庭成员,都有一种“视死亡为日常”的闲适劲,甚至还对此抱有几分幽默态度。这种处理方式,立马提升了影片的气质,让它显得不是那么俗。在这方面,还需赞一声编导的掌控力:面对大悲大喜的题材,刻意不让情绪过分渲染,一不小心又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矫情。《星运里的错》在这方面,基本控制得很好,没有一味提升品位而将自己弄得不近人情。
曾经的青春电影多为低成本的独立制作,明星初出道时的青涩演技,用本色表演来讲述亲身的经历,简单却不简陋,叛逆里透着执着。今年在北美“青少年选择奖”中异军突起的《星运里的错》,就投资规模和卡司阵容而言,远比不上《饥饿游戏》和《暮光之城》,人设更像是欧洲文艺片,情节未能跳出俗套,叙事角度上倒是可亲,可信。绝症+纯爱的。模式,放在年轻人身上再次产生共鸣,《星运里的错》与生俱来的悲剧气质,被偶像式的表演和金句台词冲淡了。
据了解,《寻找阿拉斯加》的作者是约翰·格林,他同时也是《星运里的错》的小说作者。影片编剧为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他们还撰写过《和莎莫的500天》的剧本。《寻找阿拉斯加》的故事一样发生在两个年轻人中间。故事的主角叫做迈尔斯,他大三的时候出国念书,在国外认识了一个叫做阿拉斯加的女生。随后,迈尔斯就爱上了这个神秘的女孩子。值得一提的是,在很多学校,这本书都是一本被禁看的书。
但青春和爱情的魅力就在于可能性。虽然死亡不能避免,但副作用可以减弱,通向终点的每个瞬间都可以无限延长。有了奥古斯都的陪伴,海瑟开始拾起一个个早已放弃的梦想,原本被质疑的自我开始不断得到肯定,而自己也开始有了抗争的勇气。
故事其实是从一个比较平常的视角切入,两个病孩子的爱。但这种爱是不同于狗血韩剧中的那种你死我活、你侬我侬的幼齿的爱。海泽尔厌世,她因为病痛和命运而冷漠;奥古斯都自大,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世界能记住他。而正是由于有了彼此,海泽尔懂得卸下心防大胆去爱,奥古斯都也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意义。有人说,爱是一种治愈,而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成长。
我们能如何选择讲述悲伤,可以粉饰它,就像电影和言情小说的手法,美丽的人物接受美丽的考验,而那些考验都可以用一声抱歉解决,那些都不是事实。电影开头便是女主海瑟(谢琳。伍德蕾Shailene Woodley饰),她的眼睛里透露着悲伤,注定是个悲伤的故事。
活在爱情里的人大概都是一样的吧,不在乎什么时候遇见,只在乎遇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又能给彼此带来什么。我是这样的爱着你,尽管我已经无力在陪伴你,但是在我有限的生命里,我是用尽了全部在爱着你,我没有想到我们的一个照面就已经注定了将来的结局,我未曾料到,我也可以拥有这样深刻的爱情。
影片的结构十分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练,人物不过男女主角,及他们周边的人物(作家其实就是催化剂一样的道具)却始终带着巧克力的味道让你在甜蜜的同时也体会苦涩,而这个苦涩就是离别,不管是女孩不知道自己活多久,男孩的癌细胞扩散都是不可避免的现实,即使他们的爱情可以遮隐到一些涌动的悲伤却也是不可争辩需要面对的结局。
倘若这是人生中最后一天,我会怎么活?
我不止一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只是到现在我都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我想要更圆的月亮,更亮的星星,更美的花朵,我想要平凡的快乐,不声色的张扬,重复的单调……我想要的不多,但我想要确切的生命。
《星运里的错》中不缺患癌症的少男少女,他们在与癌细胞的抗争中活了下来,带着残缺的身体,坚强的活着,对于他们来说,光是活下去就足够幸运,这种伟大的乐观,对生命的谄媚,对未来的勇气,让我明白生命的沉痛婉转至不可说。
海瑟,十七岁的少女,却在十三岁患上甲状腺癌,后来癌细胞转移到肺部,造成肺积水。当医生和家人都已经放弃的时候,海瑟却靠着极小的成功率活下来了,大家都称之为奇迹。可是她的生命必须依靠氧气瓶和每天服用三次的八种处方药,她没法像普通少女一样疯狂放浪追逐自我,因为虚弱的肺,她的生活平静如死水般消沉而灰暗,母亲一度认为她患上了忧郁症,便把她送去了互助中心。可是在她看来,忧郁症不是癌症的副作用,而是迈向死亡的副作用。
就算生命没有色彩,我们也一样想要活下去,想要更多岁月的数字,想得到更多,活着不是为了有多么精彩多么难忘,而是活着本身就让人兴奋不已。我们常常会感慨生活的不易,也会抱怨生命的不公,但我们常常忘了,没有被我们珍惜的生命,我们不满意的生命,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命看似无限,对于将死之人来说却是馈赠,即使知道自己生命有限,也不会放弃最后一秒,这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渴望,活下去,比我们认为的要幸福得多。
当遇见另一个与你一样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对生命充满无限敬畏与勇敢的人,仿佛有限的事就变成了无限。奥古斯都,将香烟叼在口中,却不给他伤害你力量的桀骜不驯的男孩,遇见了海瑟。好像雨滴遇见了海洋,云遇见了风,我遇见了你,那么惊喜意外又心存感激,感激生命,感激遇见你。感同身受,并不是个美好的词,但对于海瑟与奥古斯都来讲却如同世界上的另一个我。经历过苦难的人对待这个世界愈加温柔。所以海瑟才会不断重复“痛苦要求被感受到”。
生命从不在于它的长度而在于它的高度。就像海瑟在阿姆斯特丹去的安妮法兰克之家一样,望着越来越陡峭的楼梯,我想她也有过害怕迟疑甚至放弃,她此刻一定比谁都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
如果癌症只是与命运做斗争,那此刻的海瑟,便是对生命发出挑战。就像旁白所说的那样,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有生命。
背着重重的氧气瓶,爬上一阶一阶陡峭的楼梯的时候,海瑟用她的极限换来了她所能企及的深广,也才会领悟,周遭的美好事物已然大过于生命本身,如果一味执着于生命的长短,则无法看到生命中本来的光彩。海瑟的生命,已经到达了她所能够承受的高度,而有些人终其一生无法做到。
可是,即使我们充满了无限勇气,我们带着不惧一切的决心向生命发出挑战,上天却总爱给我们当头棒喝。海瑟好不容易正视了自己对奥古斯都的感情,好不容易生命变成了彩色,好不容易对未来的生命有所期待,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容易,可是老天好不公平。在海瑟进医院之前,奥古斯都检查出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医生已经不建议化疗了。
就是这样乐观的奥古斯都,每一刻他的勇气没有动摇,勇敢到常常让人忘记他是病人,可事实并非如此,他已经连独自外出买烟都做不到了,癌细胞阻止了他的呼吸。
他说,他不希望被遗忘,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伟大的人,是的,我们都或多或少希望自己可以永恒留在人世,但有意义的人生仅限于不被遗忘吗,我们可能没有成为定义上伟大的人,但我们有家人有朋友有爱人,这些都真实存在而并非侥幸,被所爱的人记住更是一种荣幸,我们选择爱与被爱都是必然,就像海瑟在给他的悼词上说的那样,他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了我永恒。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常常会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用眼罩将眼睛蒙起来,体会做半天的盲人,她说,这半天时间里她会真正平静下来感受生命,体会没有眼睛的世界是多么困难,于是才会变得更加宽容,才会更加珍惜今后的生活。我们总是拥有很多而不自知,只有自己生了病的时候才会知道身体的重要性,才会懂得珍爱生命,才会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感受细节中的美好,才会知道即使生活不令人满意,但是活下去依然是那么幸运。
电影中说,在这样的时刻,我无法想到痛苦,反而想到仍然存在的美好,试着收复自己的幸福,想想你周围的一切美好事物,保持愉快。
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想到马上可以见到外公外婆了,我的心像只小鹿一样欢跳着。
去外婆的路边有家小店,店外放着的一块招牌吸引了我的.注意,上面写着“炒鸡旦”,好大一个错别字啊!我忍不住笑起来。“快看,‘鸡旦’是什么意思啊?这家店主连‘蛋’字都不会写,怎么写成‘旦’了呢?”妈妈也笑了。我跑过去告诉店主这是个错字。他说:“没关系,简写的嘛,大家都看得懂。”我可被他搞糊涂了,我从没学过“蛋”可以简写成“旦”,明明是两个不同的字啊!
后来,我又在路边看到了一些错别字,什么“仃车场”,“卖磨菇”……我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汉字怎么可以乱点鸳鸯谱呢?这要是写在作业本上,肯定会被老师批评的。爸爸也说:“国家明文规定要写规范字,但有些人不重视,连写字都要偷懒。你可别像他们,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认真写好方方正正的中国文字。”
哎,错别字真别扭!我真想拿支笔把那些别扭的错别字一一改过来,还它们庐山真面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