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和中学生无疑都属于未成年人,那么,他们一旦不幸出事,我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通过媒体进行呼吁,希望家长和他们的亲人如何如何。而根本没有做法律层面的思维,更没有付诸行动。即,为什么不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也许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不甚健全,那为什么不赶紧从立法上从速补上这一课?也许中国社会太注重于伦理及家庭管理,但是,孩子并非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更是国家的`未来。有鉴于此,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从法律层面给予婴幼儿和中学生以更好的保护呢?
诚然,当今社会应该属于法治社会。但是,既有观念与思维却一再左右着我们的行为方式。譬如,最近一再报道的恶狗伤人事件,这方面应该有法可依。可依然是狗患成灾!而像藏獒一类的凶恶畜牲在全国泛滥,难道有关部门事先就不能进行约束严加管理,非得等到出现灾难时才大张旗鼓的予以治理?既如此,法律当然也就失去权威与尊严,从而让位于习惯与关系。很明显,后者绝非是构成法治社会之要素。
再说自今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立法初衷不能说不好,更是鼓励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但是,如果有人置老年人权益于不顾,不遵守怎么办?能够依法惩处吗?不能。就连有关人士也解释说,目前只能从这个层面进行呼吁和引导。既如此,那这样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还能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呢?答案是:不能!可想而知,这样的法律、法规又有多少约束力?
结论:虽然我们现在好像是法治社会无疑,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以及观念和思维等等之外的东西,却依旧停留在既有模式上。观念不变,则灾害不断。各行各业,莫不如此。
而粗放式法律、法规,粗放式社会管理,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严重诟病之一!
今天下午,全校大扫除。大扫除开始前,我们先听了副校长的讲话。他说话好深奥呢,有“三个代表”“民族危亡”“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什么的。虽然听不懂,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是认真地做了笔记。
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都热火朝天地干活。他眼睛瞪得大大的,多么专注,都忘记了擦玻璃。目光穿透玻璃,仿佛要找出玻璃上每一处污点,然后用流出的口水擦净。同样是擦这块玻璃,对面的M叛逆℃却三心二意,东张西望的,就是不看玻璃,真不知她在想什么。瞧,没干多少活儿,M叛逆℃就累得脸都红了。可M叛逆℃却找借口说变奏╅断翼总看她。M叛逆℃怎么能这样呢?明天我一定要去告诉老师,说小龙女污赖好人。
百合书果是我们的卫生委员,年年荣获“学校卫生小卫士”称号。他干活不仅卖力,而且很讲究方法。现在百合书果正在擦桌子。老师一来,他就边边角角地在一张桌子上擦个不停;老师一走,他就一擦十桌。这是百合书果独创的韵律擦法,很有节奏感。后来大家都来学他,结果上个月大扫除时,校领导一来检查,我们五年级二班就得到了卫生流动红旗。
恺撒大帝的工作是扫地。他很爱扫地啊。他扫呀扫,扫呀扫,他轻舞飞扬地旋转着,扫得满屋都是沙尘暴,他身上也蒙了一层灰。这时,恺撒大帝扫把一扔“不干了”。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干了,恺撒大帝振振有词地说:“iu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己不净,何以净校园?我得先回去洗个澡。”老师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出了校园。我有点不明白,“iu”是两个韵母,是学习识字的初始,代表小学文化水平。整句话的意思是“连字都不识得,怎么能扫平天下?”可为什么他把这话用在这里呢?
见大家都干得那么带劲,我也忍不住想参加。可是三年前的今天,打扫卫生时,脚被人踩了一下,结果一到大扫除时脚就疼,所以只好在座位上呆着。可我多么想跟大家一起参加劳动呀。
这次大扫除真有意义。它净化了校园,打倒了非典,美化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爱大扫除,我们爱劳动。
俗话说: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今天,我和妈妈决定来一次大扫除。妈妈说:“你自己的房间你自己打扫吧!我打扫厨房。咱们来个辞旧迎新。”
听完妈妈的话,我来到了自己的房间,心想:厨房这么小,妈妈肯定打扫得快,我的房间这么大,肯定打扫的慢。虽然我很不情愿,可我还是打扫了起来。我首先把床铺好,被子叠好;然后把书柜里的书整理好;接着把我的学习桌和电脑桌仔仔细细地擦干净;再把我房间里的地扫了一遍;最后我把房间认认真真地拖了一遍,总算大功告成了。我来到厨房一看,妈妈戴着袖头、手套。正在擦沾了很多油的抽油烟机和煤气灶,看着妈妈累得满头大汗的样子,我才知道厨房的卫生难打扫。原来妈妈这样做是为了把容易打扫的卫生留给我,把不容易打扫的卫生留给自己。这时候我才明白:妈妈这是心疼我呀!真是我的好妈妈!最后,我和妈妈合作把其余的卫生打扫完毕。准备过新年。
通过这次大扫除劳动,使我懂得了:以后我要多为妈妈做家务劳动。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我长大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但是编辑的话,却让我反思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在主导我们的观念?我认为是“强势观念”。(目前,这一词还没有正式收录词条,是我从“强势文化”引申过来的。)
对于“强势文化”一词,我们比较熟悉。当提到“麦当劳”“肯德基”“好莱坞”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很自然会想到是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这一点当之无愧,从其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力量上可以外现出来,而基于高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美国文化对其他国家来说,也就毫无疑问成为一种强势文化。
其实,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强势文化”,还是“强势观念”,在道理上都是有很多相同点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适用的范围不同。根据百度词典的解释,比较准确的可以这样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而观念主要是指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可以看出,观念是文化的一个组合部分,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主观意识,而观念只是个人的主观意识。
“强势观念”的产生主要是基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从而导致一种“顶礼膜拜”现象的出现。从好的方面来说,一个人一旦出名后,差不多他就被社会认可了,说出的话就可以说是“名句”了,因此,我们不管做什么,如果能够用上,就大量旁征博引,大谈特谈,久而久之,所谓的名气也有了,这样,一种神秘的“光环”笼罩在名人头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才有故事中编辑说的那句“可惜不是出自名家之手”。
现实生活中,我常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大作家,其很多作品差不多都是“新瓶装旧酒”,今儿换个题目整出一篇,明儿又修改一下故事又弄出一篇,然后,出版商却乐此不彼为他们的出书,而文章的思想内容却毫无更进,有些甚至还不如以前的。作家写书,因为他们头顶有“光环”,读者读书,因为他们看到别人头上有“光环”,出版商为他们出书,因为他们看到这种“光环”还有利可图,在这里,我认为“光环”就是一种个人影响力,代表个人的“强势观念”。如果这种“强势观念”肆意泛滥,到头来,损害的还不是我们广大读者的利益,关键是得利者抓住了大众趋附“强势观念”的心理。
根据马斯洛需要理论中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由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也在不断强化自己的观念主张,希望到达“强势观念”的阶段,这样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向被自己观念统治的“思想弱者”,推销自己的思想主张,甚至是迫不及待地造成一种社会“舆论”,让自己观念的地位更加稳固。从积极方面来讲,我不否认这样没什么不好,这个社会是需要好的榜样,以及榜样的.力量,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盲目跟随这种“强势观念”,不分清红皂白,认为名家的就是好的,不管什么观念,一概接受,然后再把这种观念传染给别人,让这种“强势观念”充斥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慢慢地,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打上“你不是名家你不行”的烙印,这无疑是对其他更好观念的无情扼***。
想当年,蔡元培先生在北大无比前瞻开明地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才使各派学者在学术上各抒已见,使当时的北大成为各种主义、思想及学潮的策源地,从而出现一股百家争鸣的新风。可如今,“强势观念”如同物欲般横流世俗,只要我们听到带一个“名”字的,潜意识里似乎感觉就不太一样了,感到自己矮了半截似的,都是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对方,这大可不必!
对待这种“强势观念”,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一方面,一个“名”家只是在某一些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面,强于自己,这并不能代表他所说的,所做的,所写的全都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乱把“强势观念”强加于别人的观念之上,这不仅是会对别人心灵造成伤害,同时也极力向大众表明自己很愚昧,很无知。
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全家就会大扫除。今天是二十九,又该大扫除了,我也是大扫除的一员。
大扫除开始了,奶奶先让我和姐姐擦六个门,一人三个,我分到的是三个卧室的门。我先拿一个空盒子,刷了刷,在里面倒了点洗洁精,又接了点水,在拿一个刚丝球、一个抹布,就开始打扫了。我先拿刚丝球沾点洗洁精,再用力擦,最后用抹布轻轻一抹就干净了。没过一会儿,我就擦完了第一个门。该擦第二个门了,第二个门似乎比较干净,我用抹布一抹就抹净了。到了第三个门,我的力气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想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所以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把它给擦完了。
吃完中午饭,我的力气补充回来了,又开始大扫除。我把三个门的`地角线擦的干干净净,又看到妈妈在打扫客厅的地板,爸爸在擦窗户。我想客厅我能擦点什么呢?于是就擦了擦饮水机,又擦了擦窗台……到了晚上,大扫除终于大功告成,着整洁于净的家,我非常高兴,到了劳动的快乐。
真是有劳动就有收获啊!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与研究过程相关的各种体验,并在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自己的知识。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学习过程的个性化特点,每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和形体时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借助不同的材料与情景,使用不同的语言的,而他们都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因此,知识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的研究过程。
即在尊重学习者的观念的特性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学习者投入学习并产生精彩观念。
教学过程是学生智力获得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精彩观念”的诞生。她用这样的例子说明这种观念的诞生,新生的婴儿在学习抓握动作时,总是首先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手的抓握动作,但是,当婴儿发现在某个位置可以抓握到某个令他愉快的物体时,他会形成这个一个观点,在某个位置,让手进行抓握可以带来愉快的体验,他会努力使自己的手移动到这个位置去体验这种感觉。这种努力实际上是基于他的一种观念,对手的位置和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精彩观念”。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