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简·爱》中简爱所说的话:“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最起码我们穿过坟墓平等的来到上帝面前。”从一个人的出生到这个人的死亡,这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在活着的时候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在不幸的时候放弃生命,放弃生活,放弃命运,在不幸的淫威下屈服,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你拥有的一切,好好的生存下去。
唐山大地震,发生于1976年7月28日中国东部,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是24.2万人。地震是多么的无情,硬生生的让24.2万人失去了家,在地震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求生的渴望,有的人为了让别人而放弃自己,有的胆小怕事只顾自己。而这都是在生与死的一念之间产生地思想,没有什么对错。生与死其实只在一念之间,顽强的生命能够活下来,对于那些遇到不幸就逃避的生命来说,这是一场大灾难,在地震中,有的人死的壮烈,有的人死的平凡,有的人令你潸然泪下,这也是生与死之中的抉择。
在生命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有人选择了轻易的死去,而有人却选择了屈辱的活着,活着的人就是为了活的更有意义。提起司马迁,人们首先会想到有关他的`两件事,一是他撰有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一是他受过宫刑。他因李陵之祸惨遭宫刑是他个人生活的悲剧,却是《史记》增色的新起点。其实面对宫刑所带来的奇耻大辱,在生与死的选择上,司马迁徘徊了多时。因为作为堂堂士大夫在当时那个社会里,受宫刑是污及先人,见笑于乡邻亲友的,但是面对这样的羞辱,司马迁还是艰难的选择了生。他身受腐刑,人处逆境,对封建专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与权势浮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从一味的服从听命于权贵转而“发奋著书”,对国事世事从此冷漠不再关心,在监狱中花了三十四年写出了有名的《史记》。正因为司马迁忍辱负重为了无言的历史立著选择生,所以他才能流芳于后世,成为后人之楷模。《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生命是平等的,只有用平常的心态来看待它,用顽强的意志来维护它,才能让生命散发出光彩来!
“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因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这是一句极精明的话,它的精明在于它的透彻。人类的确是如此,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都高贵,以为改造自然就是可以随意侵害动物,砍伐植物,毁坏自然的和谐与安宁。这是属于人类的专制,残忍。
在人类社会里,每一个人都要求得到平等的待遇,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在人类内部,大家都是同类,得到平等的权利是合情合理的。那么,自然中的其他生灵呢?当我们把目光放的更广一些,在大自然中,人类与其他物类不都是一种生命吗?本源不也一样吗?生命不该是平等的吗?
每个人都要求自己的生命得到尊重,得到应有的保障,谁又知道,动物就没有同样的想法呢?动物生存的权利也是神圣不容侵犯的啊,这是世界本是为我们和它们共同创造的。
当我接近小鸟,与它同在一个小小的空间时,我感到从未体会过的愉悦,我想我的心和它的心也是这样贴近着,也为靠近对方而感动着颤抖。这短时刻的相依,我体会到人与动物是相互信任,相互吸引,但,这信任与吸引在淡淡散去了,在人类无礼的践踏中散去了。
《藏羚羊的跪拜》讲述了一只藏羚羊为保护腹中已成形的孩子而向猎人跪拜乞求获生的故事。当看到藏羚羊跪在猎人面前,流下两行热泪这些语句时,我想那泪光折射出了母爱伟大,更流露出了生命的庄严、悲凄。动物也有尊严,它们同样不会随意出卖灵魂,在我看来,藏羚羊的跪拜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控诉,是对人类良知的谴责!
生命是平等。人类不能随自己的需要而肆意残害动物,不能轻视它们的生命!人类的智慧必须包含善良,博爱,否则那将是最可笑的愚蠢!
所谓诚信,简单来说就是“诚恳信实”。诚信,是源于内在无形的美德;信,则偏属表现于外在的道德作为,诚信当是一体两面、内外贯通的德性。诚信是为人之道。 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坦然地面对自己和他人,成为一个“诚恳守实”的人,如此,便能活得自然,活得愉悦,活得心安理得。相反 地,一个人如果不重视诚信,对人信口开河,对己姑息自欺,那么不仅在社会上寸步难行,每个夜晚恐怕还得抱着惴惴不安的心难以成眠。 诚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德性。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撒谎,整张脸涨得热呼呼、红通通的,说话也支支唔唔,尽管一时蒙骗过去了,还是一整天沉着脸,闷闷不乐。 这种“不舒服的感受”,正是“诚信”在驱使我们走回正途──不要欺骗别人,因为我们难以骗过自己。〈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勿自欺也。”
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将“诚信”二字扩充发扬,则它就不仅是做人之道,更是为政之道。子夏曾说:“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论语 子张》这里虽强调 “信”,其实也难脱“诚”而言,须知一个为政者欲取信于民,必须先以诚相待。以诚信之心治理百姓,就不会有民怨;相反地,如果无法让人民感受到你的诚恳, 信赖你的作为,那么,为政者想要役使人民,就会遭遇困难。 子贡曾问政于孔子,孔子认为要将国政治理好,必须顾及三件事:“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也就是民生、国防,以及政府的诚信。言语科的 优秀弟子听了之后,给老师出了难题,他说:“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答道:“去兵。”子贡又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凛然回 应:“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所谓“去食”,并非不顾人民百姓的生计,而是就治国层面而言,强调“诚信”是政府的根本,没有诚信就没有政 府,国家恐要陷入不安动乱中,人民又如何能安居乐业? 无论是修身或治国,诚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诚信也不只是说到做到。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贡曰:“今之从 政者何如?”子曰:“噫!斗消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 子路》。
读到此,会发现孔子对“言必信,行必果”的评价很低,而这里的“砰砰然,小人哉” 的小人,并不真的是品德低下的人,而是坚持自守,但尚不能横量轻重、通权达变,因此显得识量浅狭的人。孔子赞成“言而有信,行有果”,却对“言必信,行必 果”有所商榷,他所反对的是这两句中间的“必”字。“必”就是必然,做任何事一旦“非得怎么做”就是一种极端,一个人倘若为了“诚信”而不择手段,这样 “极端的诚信”还有价值吗?一个为人处事遵循诚信之道的人,决不须强迫自己,去迎合那些有违诚信之道的人!倘若连自己都无法信服的事,又何必付诸承诺与实 践呢?这提醒我们,在付出诚信之前,我们也得充分了解对方,让自己的诚信,不致沦为一种乡愿;让坚守诚信的我们。
别人告诉我,有一本书你看完后会不懂。别人告诉我,有一本书你看完后会难过。我做了,也如他们所说,领悟到了不懂、难过。不过,似乎里面还少了一种骨子里的评价,我想这可能是平等。
历史老师说我们中国人大多都很喜欢悟空,毕竟我们在王权的巨大阴影之下弯腰弯得太久,似乎成了一种遗传病。鼓励站直了,许多人可能一时反而不习惯,感受不自然。精神上的依靠成了他们唯一的寄托。于是有了悟空,有了唐僧。不过阴影的效力太大,他们仍旧脱离不了皈依佛门的结局。我为他们感到遗憾。心里急切地希望有一本描写我们心中那样英雄的书出现,所以我看到了《悟空传》。
面对着一个为争取自由,率百万群妖与天庭抗衡的悟空,面对着因失忆一次又一次被愚弄的大圣。我理解到梦想对一个人来说是那么的重要,而悟空的梦想就是想要一个平等,一个仙与妖的平等。在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天空,有一片黑暗,在那片黑暗的深处,会有一片水面,里面映出他心的影子,灵魂就居住在那里,可是当一个人决定变成一个神,他就必须抛弃这些,他就让那水面里什么也没有,什么也看不见,一片空寂之时,他就成了仙。可是心里是空空的,那是什么滋味?所以当一个人成了仙之后,为的就是舍弃至亲至爱的一切,得到那长生不老,飘逸自如的不平等。他们得不到的,他们就阻止别人得到;他们得到的,也会增添种种难度让别人无法得到。所以他们容不得比他们更自由的一切。仙与仙之间如此,仙与妖之间更是如此。于是有了牛郎织女,有了三圣母,有了悟空。
原来像这样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悟空在我心里是一个英雄,他敢于和道貌岸然的天庭去斗,他敢于为仙妖的不公去争。每当他手拿金棒,遥指天空,向其宣战时,我都会想起他最初的誓言:我想起飞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仙诸神,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
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难过的是,他妥协了,为了花果山的再一次重青,为了群妖们不再受战火的蹂躏。他去了天庭,做了心中最不愿意做的事。可惜的是,他错了,当他越来越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仙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自己是妖的事实却从没有从任何人心中抹去。他永远等不到仙们的平等待遇,换句话说,他永远没有平等,就是因为他曾经是妖,并且永远是。就这样子,大闹天宫,力战众仙,被伏五指山,失忆,取经,又是一个轮回。
可怜的悟空,他尽力了,为了梦想,为了平等。我不知道,在五指山下的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想法,可能是这样的:“我像一个优伶,时哭时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这悲喜是自己的,还是一种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们在叫好,但我很孤独,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世界,那里只有神与人,没有妖,没有为妖的一切琐碎,却有一切你想像不到的东西。但真正生活在那里,我又孤独。”因为我是一个妖。
人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都是平等的。1959年10月26日,在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亲切接见了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刘少奇握着时传祥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们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分工的不同,我们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这个事例更能说明;劳动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刘少奇那种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每个人都具有平等的人格就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正直的人应有的待人之道,也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明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正因为存在着人与人的差异和现实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所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消除歧视,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贫富贵贱论人。
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平等的观念日益普及。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价值。因此,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应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上的尊重,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摈除陈腐观念。让我们携手共行,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建立平等、真诚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让我们的明天更好更精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