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严,此人鹤发童颜,红光满面,微笑常在皱纸似的脸做客。但毕竟我刚和他接触三个星期,万语千言叙不清,总之是和蔼至极。
顾名思义,老严是个老头。虽然岁数大了,但做事却毫不马虎,十分尽职。不知为什么,老严常常是辅导员,胸前的红色牌子和他浅淡的短袖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每次预备铃打响之际,他总会在我们毫无察觉的时候,缓缓的踱过我们班前的走廊,并时不时的向里面扫视一圈。有时看见有的学生还沉浸在下课的欢乐时,就会过去,着急的说:“上课了,别再开玩笑了,准备好课本,等老师进来上课!”他的眼神在和蔼中又透出稍微的严肃,非常有震慑力。
老严也是个随和的人。上课时,他从门口走进来,我们就站起来问好,说罢,他就挥了挥手,说:“请坐!”课上也是这样,我们好像是平起平坐似的,因为有了平等的感觉,所以发言就更踊跃了。从而,班上气氛就活跃起来了。下课铃声就不知不觉的临近,使我们度过了一堂堂地理课。
在小学快毕业时,听上了初中的学生说,地理非常枯燥乏味,又非常的难。刚开始,我有点紧张,因为地理是门重要的科目,如果学不好今后会给你带来许多不便。但当地理书在老严手上的时候,好像被分解了,变得十分容易和有趣了。当我们教到地球时,书上说地球的最大半径是6371千米,因为这时关键的要点,所以老严要求我们要记住。可是这看起来有点拗口,富有的老严就想了想说:“你看第一个6和最后一个1合起来不就是六一儿童节嘛,然后7和1合起来不就是七一建党节嘛,3和7加起来不就是十嘛!”老严真是有才,这样一来,我就牢牢烙在心中了,当下一节课时,老严问我们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异口同声的说:“6371千米”老严听了脸上就泛起了一层笑意……虽然他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逊色,但在我心中他是个活地图啊!
老严,就是如此一位仁兄。
您好!六年的小学生活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转眼间六年过去了,我们即将告别母校,告别和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六个春夏秋冬的您,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阵眷恋之情。想想六年前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第一次见到您,您还很年轻,一头乌黑的亮发,大大的眼睛,和那从未在您脸上消失过的微笑。那一刻我坚信,您一定是我的好老师。
记得有一次口算比赛,我的同桌老是全对,嫉妒的心情慢慢爬上了我的心头。批改他的作业时,我动了动手脚。您发现了,却没有在大家面前说我是一个坏孩子,也没有请我的爸爸妈妈来学校,您只是找我去谈了心。可您用这种方法,让还是一年级的我就知道了,做人要诚实,这个有些人一生都不明白的道理。在还没有见到您前,我总认为小学的\'老师人人都有一张板着的脸。可您的出现,让我不得不推翻这个看法。
不知您还记不记得,四年级的我们要进行长绳比赛,您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不顾自己一身的疲惫。只要我们一跳长绳,您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操场,和我们一起训练。有一次,您居然也“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里,我就跟在您的后面。您的笑容从心里溢到了脸上,红扑扑的脸蛋和那两个小小的酒窝,让我觉得再亲近不过了。您的一点一滴都印在了我的心中。您的大眼睛,您的小酒窝……您可以让我回忆的东西太多太多,在这儿,我能说的也只有一句话。“也许我不是您最优秀的学生,可您却是我最敬爱的老师”。中学的大门向我打开,新的集体在向我招手。可能您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可能过不了几年您就会把我给忘记了,可我希望您记住,在您的班上有那么一个爱笑的女孩。愿您一天比一天漂亮,一天比一天健康!
您的学生:薛宇婷 08年6月12日
严东生是我国先进无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奠基人,被国际无机材料科学界誉为最有影响的学术***之一。1950年,他排除万难从海外回到祖国,致力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高温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人工晶体、特种无机涂层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
严东生先生直接参与1956年中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1962年由***总理主持的《1963-1972十年科技规划》的起草,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拟定了方向;在高温陶瓷制备方法、陶瓷制备热力学与动力学、材料设计与微观调控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等诸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组织研制的碳纤维补强石英复合材料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第一代战略导弹关键部位,并推广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为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组织研制大尺寸闪烁晶体,为我国在国际高能物理和晶体研究领域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严东生在1984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中国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的汇报提纲”,使中国科学院的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造就和培育了大批材料与工程科学的杰出人才。
王丽俊处长是民航总医院院感办的主任,身兼数职,作为医生她苦心钻研技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行医者心,深受患者爱戴;作为院感办主任又要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又要做大量的疾控工作,尽管身兼数职,对于周围有困难的同事朋友,她都以大姐姐的身份出手相助。每每与她接触我都能感到春暖花开,热情洋溢,这一切的好品格好德行都要从她的的家风说起。
她是出生在一个父亲是烈士后代,母亲是大资本家女儿这样一个红与黑合并的家庭,但是家风家规没有区别。
首先是勤俭持家,与人为善:小时候她的母亲总是用姥爷的持家风格教育孩子,姥爷是当地最大的资本家之一,拥有饭店,商行,车行还有郊区的很多农田,但是姥爷始终对家人,对自己要求,不能浪费粮食,不能挥霍家产,甚至自己连一块手表都没有,但是对佃农却非常宽厚,租出去的地,先满足佃农的生活,然后多于的才收上来,解放后把所有的家产交公。虽然是一个大资本家,但不是人人恨的资本家。收养家里佣人的孩子,供她上学,后来成了她的婶婶。母亲是大家闺秀,不会做任何家务,但是嫁到奶奶家,虽然上班劳累,回家学做所有的家务,做衣服,摊煎饼,洗衣服,爷爷是解放前的地下党,解放前夕牺牲,奶奶看不惯母亲大小姐出身,对母亲严厉刻薄,但母亲始终孝顺奶奶,在奶奶病重的日子里,白天上班,回家还要照顾奶奶,奶奶临终前,愧疚对母亲的刻薄。百善孝为先,这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
第二,不属于自己的,绝对不能据为己有:她的父亲是工厂的质检科长,质量业务是厂子里最好的,常被小企业请去帮忙协助管理水泵的质检工作,有一年年跟前,早上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麻袋,打开一看是半个猪肉,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鱼,肉,油需要票购,一家人一个月才几两肉。当看见这半个猪肉是高兴极了,可父亲阴沉着脸,沉闷了一会儿,说交到厂子里,后来知道这是他帮助过的企业送来的,因为知道父亲的为人风格,不敢当面给,偷偷放到门口。父亲交回厂里,领导把猪肉分给了父亲一部分,据说五斤多,其余分给了质检科的所有同事。从此每年爸爸的单位每年年底会因为父亲对小企业的帮助而得到应有的那份猪肉。父亲常说,不属于自己的绝对不能据为己有。
这些童年里的点滴小事数不胜数却深深影响了她的一生,做人做事必须有原则,永远心中敞亮才能开启人生幸福之门。
最好的科研时光:从60岁到90岁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观测到“类似‘上帝粒子’特性的一颗新粒子”。探测器上的钨酸铅闪烁晶体是严先生带领团队研制的,正是这种晶体,捕捉到了“上帝粒子”的踪迹。
早在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就找到了严先生。当时,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持建造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的L3探测器,准备采用新型锗酸铋(BGO闪烁晶体做探测器中的电磁量能器。然而丁肇中的要求非常“苛刻”,BGO晶体必须长达30厘米,此前从未有人实现。与此同时,美、法、日的科研机构也参与竞争。当时,严先生领导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闪烁晶体领域已有一定积累。他立即组织团队攻关,最终拿下了12000根BGO晶体的供应合同。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各国的BGO产品进行评比,上海硅酸盐所的产品得到唯一的一个满分。因此,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决定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需要数以万计新型钨酸铅(PWO闪烁晶体来制造核心部件时,自然第一个想到严先生。2003年底,双方正式合作,这一回条件更加“苛刻”,在4年多时间里就要拿出全部晶体。严先生没有“讨价还价”,再次挂帅。已经85岁高龄的他,不仅可以脱口而出一连串PWO晶体的性能测试数据,还亲自到位于江苏昆山的原料生产车间查看晶体质量。没有拖延一天工期,2008年3月,上海硅酸盐所成功交付了约5000根高质量的大尺寸PWO闪烁晶体,那一年严先生已是90岁高龄。
在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严先生始终保持着创新精神,当他50岁国际首创了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时,没有人想到他会在90岁时站在更高的科学高峰上。严先生曾经说过,他最好的科研时光是从60岁开始的,直到90岁。
不仅仅是科学家,还是战略科学家
严先生曾参与1956年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拟定了方向。当时制定《规划》的科研人员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年仅38岁的严东生也在受邀之列。
1978年6月,严先生开始担任上海硅酸盐所所长。他前瞻性地部署了所里的五大研究方向,直到今天该所依然保持这个架构。
上世纪80年代,严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他花两三年时间跑遍了全国各省市的15个中科院化学学科研究所。每到一个所,都要住上五六天,一个个实验室去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在院党组领导下,他主持制定了中科院第一个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启动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引擎。他主持或参与了几项重点工作,如创建开放研究所和开放实验室,破除部门所有制,把科研设施供科学家共同使用,接受流动研究人员,打破近亲繁殖。在他的倡导下,一个以上海硅酸研所为依托,面向全国的中科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于1988年成立。再如建立博士后制度试点,中科院的博士后出站后,半数以上留在了设站单位工作,补充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人才。
严先生还展现了“科学外交家”的风范,推动中科院与国外众多知名科学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一大批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深造。
上世纪90年代初,从中科院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严先生敏锐地发现了纳米材料研究的国际趋势。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纳米材料科学研究”成为国家“攀登计划”首批项目之一,至今仍在继续拓展。
大家风范、有情有义的一位长者
“严先生领导了那么多项目,但在获奖名单里他的名字要么不出现,要么就放在了最后。”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说,先生一直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陈航榕研究员至今都保留着严先生10多年来写给她的工作信件和便签纸,上面都是严先生提出的一些学术建议。她到上海硅酸盐所读博士研究生时,严先生已经80岁了,但他基本上每周都把学生叫到他的办公室,了解实验进展。他对学生的论文审阅非常严谨,甚至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改正。他自费订阅了许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电子版,经常细致地做好,再拿给学生看。
严先生倡导科研创新,但对过程中的失败也很宽容。沈炳孚回忆说,在研发PWO晶体时,经历了无数实验失败。“有一次我给钨酸铅配料,错得很多,我以为肯定要挨批评了,他却说没关系,要吸取教训。”
“严先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科学家。”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杨建华说,两年前,严先生的夫人在医院里住了3个多月,他每天下午都去医院陪她说话,一直到晚上被医院“劝”回家。严先生和夫人感情非常好,两人经常手搀着手,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其实,自夫人两年前去世后,严先生就状态不怎么好,没什么胃口。
时间回溯到1935年,严先生中学毕业,他的家人希望他报考税务学校,可以捧个“金饭碗”,但他的第一志愿却填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因为积贫积弱的祖国催生了他的梦想,那就是“科学救国”。他做到了。先生,一路走好!
“老严您来啦!”“老严您上班去!”“老严您好!”工友们只要见到老严都会热情地和他打招呼。
工友所喊的老严其实他不姓严,姓陈名国庆。陈国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毕业后,到大山煤矿当了一名矿工。陈国庆进矿后,先在采煤队当一名采煤工,后因工作需要,调到掘进队,又成为一名掘进工。因他有初中文化做底,加之平日好学,业余时间钻研一些电方面知识,于是就成了大山矿一名小有名气的全才。加之他平日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矿领导决定,将其调到安全科工作,成为一名安监员。身为安监员的陈国庆,他深知身上担子之重,抱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就是对他人生命负责的思想,在安全监管上竞竞业业,不徇私情,严格执检。对未能按规程及规章制度要求干活者,一律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他认为,处罚违章者,不是单纯为了罚点款,也不是给谁难堪,有意和谁过不去。在陈国庆思想深处想到的是,处罚是爱,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鉴于此,那些被陈国庆处罚过的人,对其处罚是心服口服。
老陈有个特点,下井到检查点查安全,只要碰到施工点人员紧张,他就会主动伸手帮助他们干活,因此受到工友尊敬。因陈国庆在工作中尽职尽责,严肃认真,工友们赐给他-个雅号“老严”。 有了这个“雅号”, 工友们见到陈国庆不再叫他老陈,而直呼其雅号老严。陈国庆开始对这一称呼不大习惯,但后来也就随波逐流,爱怎么叫就怎么叫吧。喊其老严,也欣然接受,爽快应答。天长日久,陈国庆这个大名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在大山矿,提及老严,可说是无人不晓,而提及陈国庆,好多人却不知是何许人也,以至于后进矿的工友,误以为陈国庆他不姓陈而姓严。
陈国庆有个独子,取名陈超,其意希望自己这个儿子今后处处超过自己。陈超技校毕业后也到大山矿,被分到掘进队当了一名掘进工。子承父业,子承父传。陈超和陈国庆一样,有文化,身强力壮,积极肯干,只两年功夫就担任班长之职,带领一班人工作干得是有声有色。对此老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心想,儿子还真不赖,两年功夫就当上班长,比当年自己强多了。
老严下井查安全没有固定区域。但毎次下井,只要到儿子干活的区域安检,他都会去儿子施工点看一看。这天,老严下井查安全又来到儿子干活的区域。走进儿子干活的7132材料道,远远看到迎头有五六只矿灯在闪动,等到了迎头一看,老严大惊,见到儿子和几个工友违章空顶作业。
“快给我停下来,架棚!”大家定神一看,原来是老严。陈超一看老子来了,立刻打招呼:“爸,您来啦!”“是啊,我来了。为什么空顶作业?不要命了是不!?”
“爸,是这样的,若先架棚,当班任务恐怕完不成。完不成任务,今天工资就沒了。”
“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平时是怎么教育你的。你这个混帐东西!不要多说了,赶快把料找来架棚。”老严边说边动手帮儿子架棚。经过一阵忙碌,终于将空顶处棚子架好。老严拍了拍手上煤灰,严肃地对儿子说:“上井后,写份检查送到我办公室。另外再按矿有关规定对你处以罚款。”说完,老严就到其他地方检查去了。
下班后,陈超赶紧把检查写好,怀着满肚子怨气给老严送去后,气呼呼地回到家,一脸的不高兴。其母见状,关切地问:“儿子,怎么了?今天回来怎么不高兴,哭丧着脸?”陈超于是便一五一十把自己被父亲罚款的事告诉了母亲。陈超母亲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就等老严回来,给他点颜色看看。
老严上井后,处理好当天手头工作,晩晚才回到家。一进家,就扯开嗓子“老太婆,饭好了吗,肚子饿了,吃饭。”
“吃饭,吃饭,吃你个头!没钱了怎么吃饭!”
“什么,没钱了?不是前天才发工资吗,怎么今天就没钱了?”
“怎么没钱了得问你!”“问我?”老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嘟哝着。
“我问你,儿子今天被你罚款了吧!200元罚款,外加季度安全奖被扣,这加起来得多少钱?这么多钱足够一家人一个月支出的。这下好,钱没了,还吃什么饭!?”
“噢,是这事啊。儿子他干活违章作业,按规定就得处罚!”
“哟哟哟,人家喊你老严,你还真把自己姓都改了,还真的姓严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儿子即使犯错,只要你不认真追究,别人也下会去过问。你睁一眼闭一眼不就过去了。”
“老太婆,你这话说的不对。你忘啦,10年前,大老李就是因为空顶作业冒顶工亡。我们就陈超一颗独苗,一旦有个意外,该如何是好。严是爱,护是害。今天违章不处罚警示他,日后他继续违章干活,那么离哭的日子就不远了。”老严说完这句话后把儿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知道,今天处罚你,你肯定不高兴。但我要告诉你,钱沒有了可以挣,命沒了就什么都沒了。你李叔叔10年前就因为空顶作业工亡,这10年你李嬸过得有多艰难。另外,我们家就你一个孩子,你若有个三长二短,今后我们这老俩口曰子该如何过?超,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一定要理解爸这份苦心。”
老严这番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深打动了儿子。陈超觉得错怪了老爸,主动向老严认错,表示今后一定遵章守纪,让爸妈放心。老太婆听了老严这番话,想想也是,不再责怪老严,气也消了。
第二天,老严早早来到矿里,赶在各区队召开班前会之际,将前一天发现的问题整改联系单及罚款单送到所在单位。当老严把罚款单送到陈超所在队时,该队队长面带微笑说:“老严,给谁开的罚单?”队长把罚单接过去一看,停了一会,队长好象麦哲伦发现新大陆一祥惊诧不己“老严,陈超可是你儿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你连儿子也罚?!”老严郑重回答“只要违章,不管是淮,儿子也照罚不误。”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老严处罚儿子之事不径而走,在全矿上下反晌强烈。工友们都称赞老严铁面无私,严肃认真,不愧“老严”这一雅号。老严此举在受到工友称赞的同时,老严在工友心目中更加高大,更有威信。说来也怪,老严处罚儿子后,大山矿工人违章现象大为减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友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钱没了可以挣,而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陈超自被老严处罚后,牢记自己的承诺,遵章守纪,注重工程质量,业务上精益求精,竞竞业业。由于工作出色,经过三年锤炼,陈超被提升为队长。在任职会上,陈超无限感慨地说:“今天我能走上队长这个领导岗位,离不开老爸对我的严格教育。特别是老爸那次对我的违章罚款。若不罚我,说不准哪天我去马克思那里报到了。我从心底里感谢老严!”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我独自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路旁,柳树吐出了嫩黄的新芽,春风吹过,那柔软的枝条随风飘扬,像少女一样翩翩起舞,美极了!
记忆回到那个同样美好的春天。这一天对我们班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同学们,我姓颜,以后我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希望……”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讲台上,严肃地说。仔细一看,一米七的个头,戴着一副黑色边框的眼镜,那眼镜背后是犀利的目光。哇!真不愧是颜老师,可真“严”!课后,有同学赠与“老班”一外号———“老严”。
第二天早读课,“老严”早早就来了,他站在门前,一句话也不说。可是……那犀利的目光进行了360度的大扫瞄,几秒钟之内,全班六十几名同学竟被这目光俘虏。更为奇怪的是,“老严”走后,全班竟无一人吃饭,都乖乖地读书了。课后同学们都说“老严”的目光特厉害。此后,每天清晨你都可以听到初三九班那琅琅的读书声。这或许就是日后我们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吧!谢谢“老严”,是他让我们把握住每天最宝贵的时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老严”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严厉,他有时也很和蔼。那一次,我们班晚自习乱极了,像炸开了锅一样,而我们班干部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甚至有的干脆也跟着说起来。不知谁说了一句“老严来了”,教室里的杂乱声嘎然而止。
他依旧站在门口,一动不动,眼神中流露出失望:“班干部出来。”“老严”说。我们几个班干部走出去,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然而“老严”却非常平静,他语重心长地说:“班干部是老师的左膀右臂,应该帮助老师管理好班级事务……好了,我相信你们几个以后一定会把班级管好。”
严厉是主旋律,和蔼是伴奏。在“老严”自谱的乐曲声中,我们正奋发向上,这乐曲将永远鞭策我们前进……
微风轻拂着我的面庞,像“老严”那温柔的话语,趁着这美好的春天,我要真诚地对“老严”说一声:“老师,谢谢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