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想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课堂,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评价的语言和奖励过于简单及单调,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不绝于耳;“小红花”处处开;“小星星”漫天飞。日子久了,学生也腻烦了,提不起兴致。随着学生素养的提高,渐渐地能体味出那些“简单评价”的空洞、苍白。
其次,有时我们教师评价不够客观。学生对于学习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我们既要注重人文性,关注人的情感个性,又要坚持科学性,实事求是,做到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由于个体的差异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见解要做认真地分析,进行客观的评价,不能用同一个评价尺度;又因为他们毕竟是学生,理解不可能没有偏颇,所以教师应该引导纠偏。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确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只有来自教师客观的、有针对性内容的语言评价和教师饱含真诚、欣慰的微笑、点头、赞许等,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的、不竭的动力。
此外,别忽视对“后进生”的激励性评价。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对于后进生的每一次发言,每一次表演,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记得一位平时不善于表现的同学在我提出要求后手微微动了动,两眼看着老师可又避开了老师的目光,我敏锐地发觉了,于是用充满希望的语气说“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地看到一位同学也要演唱了,让我们听一听!”他站起来轻轻地唱了一句,有些紧张,偷偷地看了老师一眼,声音低了下去。我赶紧评价:“多好听的声音哪!来,让你的勇气为歌曲增辉!”这位同学的激动可想而知,自信心也高涨起来,成功地完成了歌曲的演唱,其他同学也不由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开口了,哪怕还很稚拙,也应给予热情肯定。我想,如果我们用火热的语言去温暖学生,他就能放射出生命的活力;我们用如阳光般的温暖让他生根发芽,他们就会绽放出生命的花朵。
这个音乐盒是我第一次当三好学生爸爸奖励给我的,当时我又惊讶又欢喜,忙把音乐盒捧在手上仔细打量着它,音乐盒是“心”形的,红颜色的外表镶着一圈金边,像穿着一套礼服似的,漂亮极了。打开盖子,就看到一个像舞台的镜子,旁边躺着一个制作精致的.小姑娘,身穿着连衣裙,还做着舞蹈姿势哩!左边是一个半圆形的小碗,如果移开,就会看见一个可以放东西的“小坑”。如今,那里已经有很多的小装饰物了。我把底下的钮转几下,就会传出动听的音乐来,再把小姑娘放在“舞台”上,就立即转起圈来,可有趣啦!
有一次,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使劲地想,但是怎麽想也想不出来,于是我就去问妈妈,可是一迈步,不小心碰了一下音乐盒,音乐盒就马上传出一阵音乐声,我一下子陶醉了,直盯着音乐盒出神,等音乐一停,我苏醒过来时,看这道题“哈,我想出来了,可以利用列方程的形式嘛!”我边跳边喊,写完了这道题。没想到第二天我的本子上竟然有个“优+”我兴奋的不得了。 音乐盒,是你帮助我克服重重困难,我应该谢谢你,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请你在继续帮助我,好吗?
原来,是我们班在玩一个吹鸡毛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让两组的同学分别站在绳子的两侧,队员选好位置,在离线1米左右的距离站好,其他两组当观众。听到口令后,全组的'队员吹一根鸡毛,用嘴巴呼出的气尽力将鸡毛吹到对方的场地。鸡毛落地为失败。比赛采用三盘二胜制。
激烈的比赛就要开始了。首先是第一和第二组对战。其余的都站在两旁观看。老师站在中间,把鸡毛一抛,两组队员马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第一组的队员用力一吹,鸡毛就像听到了他们的命令,马上就往第二组的场地飘,第二组的队员慌了神,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吐口水大战开始啦!”逗得第二组的人哈哈大笑,没了力气吹气,使得鸡毛在第二组的场地里安了家。
现在轮到我们这组和第三组比赛了。比赛开始时,大家都屏住呼吸,生怕等一下没有力气吹。老师站到了赛场中间,吧鸡毛一抛,鸡毛便在空中飞舞,我们这组的人用力一吹,鸡毛飞到了第三组的场地。鸡毛飞呀飞,飞到了一个人的头上,他左顾右盼,怎么也找不到鸡毛,惹得我们大家哈哈大笑。鸡毛快要落地了,他们急中生智,趴下来一吹,鸡毛就飞到了我们的领土。我们使劲一吹,哈哈,鸡毛很听命令,就在他们那里安家了。
接下来第三轮比赛更有趣,更精彩……
……
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为了充实自己,围绕音乐名师工作室的合唱课题,寒假期间,我专成买了杨鸿年老师的《童声合唱训练学》。从中,学到了关于合唱的不少知识。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少年儿童文化生活的需要,童声合唱艺术作为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在我国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天籁般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少年儿童步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童声合唱团的成立对普及音乐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从6周岁开始至12岁属童声期。此阶段孩子的吸气量已增大,语言能力增强,声带发育已开始具有弹性,音域逐渐增宽,音量逐渐增大,音色的可塑性增强以及对音准的掌握也比较灵敏。《童声合唱训练学》这本书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分九大章详细的从多方面介绍了童声的类别及训练问题,合唱中的呼吸训练,合唱中的发声训练,合唱中的共鸣训练,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合唱的音准训练,合唱中的吐字与咬字,如何处理合唱音响平衡问题等内容。
给我感受最深刻的是第一章第二节的关于训练问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