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丰富多彩,这一件件趣事,常常把我带入美好的回忆之中。
二年级时的暑假里,我和我的好兄弟郭佳一起去抓知了。我和他光着膀子,手里提个小布袋到村外捉知了喂鸡。妈妈不让去,说是中午太热,又怕我们玩水。后来我一再恳求,并保证不玩水,才勉强让我去。
我这是第一次去捉知了。好奇地问弟弟:“知了是会飞的,我们能赤手空拳地捕捉到吗?”他眨着一双小眼睛说:“逮它干吗,到时知了会自己爬到你手心里去的。”听了这话我是半信半疑。
到了树林里,只听到成千上万的知了在鸣叫,又小又矮的小榆树上爬着一个个知了 ,在太阳的照射下拼命地叫着,好像在进行合唱比赛。
弟弟是老手,他把五指张成一个口袋状然后慢慢朝知了上边盖去,就在这时知了一飞正好飞进他的手心。我也照着他的样子做,一只知了一下子飞到我的手里,我的心怦怦直跳,一用力就把知了揌死了,树上的知了也被我吓飞了。我接受了这次教训,又到一棵树下,这次我一手抓住了两只。我越抓越有劲,一下子抓住了一小布袋,心里高兴极了。
从此,只要是晴天我们天天去捉知了,妈妈养的十几只大公鸡和八只母鸡也跟着我享足了口福。
炎热夏日的午后,正当我昏昏欲睡时,从学校的窗外传来一阵阵“知了、知了……”的叫声,这不仅打破了校园的宁静,还驱散了我的睡意。本来这个夏天已经够热的了,知了的叫声更让我心烦气燥,我真不明白,知了为什么在这炎热的夏天没完没了地叫个不停。
下课后,我来到大树下,抬头一看,知了在向我打招呼。它们成天穿着一件黑褐色的衣服,身长一般在3~5厘米左右。知了有像针一样的.嘴,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汁。它们的发音器是长在腹基部,就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受到振动便能发出声音。
你知道吗,知了也叫做蝉,而且只有雄蝉才能发出声音哦!知了的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茎、汁。它必须在土里生活整整四年,才可以破土成虫。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道:雄蝉是没有听觉的,它听不见周围发出的任何声音,甚至连自己嘶声力竭的叫声也听不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聋虫”。
这就是有趣的“知了”。
每当到夏季时,它便开始“知了,知了”的演奏起来,它是棕黑色,翅膀是经几次蜕变而得来的,到这,恐怕你已经能猜出了,不错——就是知了。
又一个夏天,一道微微的暖风吹过,引得树发出“唰唰”的响声。放眼望去,一片绿叶在随风摇摆,犹如绿色海洋,渐渐地,树叶便沉寂下来,隐藏在其中的`小黑点,便大声歌唱起来,那便是主演奏家——知了了,它学名“蝉”而蝉又分为响蝉和哑蝉,响蝉顾名思义则为发出洪亮响声的,反之,哑蝉则是默默无闻的。响蝉是雄蝉,哑蝉是雌蝉,响蝉们演奏时,则是先由一只发起,最后再由此蝉结束,估计,它就是领唱吧!
今年,我踏上了探索蝉的征途了,主要成员有:我(队长兼次要探索,爸爸(副队长兼军师主要探索妈妈(炊事人员兼医务人员,个人优势:我,拥有一颗探索自然的热心,爱拼才会赢。爸爸,显然是知识分子,小时为抓蝉高手,一套“打蝉棒法”端的使得好,常道:区区小蝉,何足挂齿“。妈妈,她的尖利之眼终可派上用处,如火眼金睛,厉害的可以黑夜放光,进入树林,果真如同虞世南所道: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一片蝉鸣响荡树林,听爸爸说:“蝉在树林背阴面,不喜光”,好阴险,自我保护能力挺强。果真,不一会儿,就抓到一只,火力全开,一家三口使尽解数,来抓蝉,最后,一家人气喘吁吁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点数一下,共15只,我们回到了家,将蝉放在纱窗上,细细观看蝉的蜕变……
深夜,家中响起了清脆的蝉鸣,“知了,知了……”
今天中午我在奶奶家,来到一个树底下乘凉,突然发现耳朵边总会有声音在叫,我仔细一听,原来是知了,我说:“别叫了。”可是它们听不懂我就决定把它抓下来。
我拿了一个很高的凳子踩在上面,可是还是到不了树冠我就拿着最低的一根树枝拉着它没想到,树枝竟然被我拉断了,我只好自己爬上去抓知了了,我把发力点在脚跟,然后双手抱紧树干,双腿夹紧树干,然后用力把身体往上拉,终于爬到了树中间可是我体力不支,一不小心从树中间掉下来了。我强忍着疼痛坐在椅子上休息,休息好了就想办法怎么上树,对了,我踩着奶奶家的牛就可以碰到树干了呀。我把牛迁过来以后踩在牛背上扶着树干,终于超过了树干突然我看见了一个有两对膜翅,三对足,复眼突出,单眼三个,没错就是知了。我抓住了它。
怎么样有趣吗?你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