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脑海里,装着许多五彩缤纷的事,有难望的事,伤心的事,可笑的事,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事发生在今年的元宵节。
正月十四,大街上响起了爆竹声,演化把天空装饰得格外美丽,喷出了红的,紫的,黄的,粉红等各种颜色。这时,我耳边传来一阵“滴答滴答”的号子声,也传来了咚咚的鼓声,走进一看,原来是龙灯呀/只见浩浩荡荡的舞师们舞着龙灯,走过大街,走进了人民府又是一阵烟花爆竹声。威风凛凛的龙朝着政府大门三鞠躬,随着舞师们舞法,龙滚起身子,绕着“S”形线舞起来,真是精彩极了/喊的人很多,喊了以后,都啧啧称赞。龙为了吃得上龙珠,就飞快地跟着龙珠跑。而龙珠呢?好像故意让龙吃不到它似得,飞奔向前。龙随着龙珠左拐一下,右拐一下,随着龙珠‘移’动,真是好看极了/舞师们个个汗流浃背,使出浑身的力气,真让人佩服呀!
在精彩的龙灯和美丽的烟花中,大家都目不转睛地观看着,瞪着龙灯,我们都钻进龙灯的肚皮下面。
听别人说,龙象征着:吉祥如意,健康平安呢。
这次的元宵节可比往常来的好看多了。
让我一直兴奋的就是元宵节了,因为,我非常喜欢吃汤圆了,特别是那个芝麻。元宵节那一天,我格外兴奋地跑下楼,从屋子里拿着烟花就走,门也没有关,害得家里乌烟瘴气的。
爸爸回来了,妈妈高兴地说:“销涵啊,你爸爸说他今天晚上烧汤圆给我们吃!”“真的吗?”平常不下厨的爸爸今天怎么想起来要烧了,今天我和妈妈有‘口服’了。
到了晚上爸爸正准备去烧,却被我阻止了,哈哈,想让我吃烧焦的汤圆想得美。于是我马上跑下楼,开起了煤气,不知怎么的,我却有点紧张了,因为,这烧饭我前2天学会的,万一烧得不好吃,怎么办啊,慢慢的慢慢的,我有点改变主意了,不用怕,他们又不是外人,是我的爸爸妈妈呀,又不会一口吞了我,一看,不得了了,烧的时间太长了,完了完了完了,爸爸妈妈是不喜欢吃熟食的,这不,这儿会儿,爸爸已经下来了,并夸起了我,呵呵,这把我心里乐呵的。表面上看起来好吃,实际上吃起来我却不知道怎么样,没办法,烧得不好,大不了下一次注意一点喽,这儿会儿,妈妈夹起了一个汤圆吃了起来,我的心跳得更厉害了,我知道自己烧得不好,但是,我还是挺渴望给我一个好评价的,“好好吃呀!妈妈惊讶地说,我也十分惊讶,连忙夹起了一个吃吃,骗我吧,我怎么吃不出来好吃呀,这是,爸爸也夹起了一个来吃,也赞不绝口,这时我相信了,听了这些话,心里暖洋洋的。
元宵节到了,我和妈妈兴高采烈地去村里的戏台看节目表演。到了戏台一看,已经有许多人正在观看耍狮子。两只狮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去争红彩球,好精彩啊!一会儿,秧歌,落子也纷纷上场了,他们扭啊,跳啊,可高兴了,大家都给他们鼓掌喝彩。
文艺表演结束了,燃放烟花开始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美丽极了。我和妈妈点燃了一盏孔明灯,孔明灯带着我们美好的愿望飞向了天空。
很快就要元宵节了。学校让我们每人带个手工灯笼过去。我不擅长做手工灯笼,一是手不巧,二是没材料,三是压根儿不知道应该要把灯笼做成什么样。没办法,只好让爷爷做。
爷爷细心地选择好了木材,开始给我做灯笼。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刀,往木头上削去。削了一阵子,那块木头成了一根小木棒,他再用尺子量了一下度数,对准后用笔作个记号,把刀压在上面,一用力,木棒就出现了一个坑。他用刀在里面又削了一阵子,坑就变光滑了。他照着这些动作,又做了几根木棒。他把木棒按坑洞细心地拼在一起,拿出锤子和钉子,在各个接口处钉上钉子,用力敲了几下,一个灯笼骨架完成了。最后,他在骨架上贴上一张红纸作为外部装饰,系上一根结实的绳子,一个灯笼就完成了。
爷爷捧着灯笼,左看看,右看看,眼睛闪着智慧的光。他仔细端详着这个灯笼,直到认为没有地方还需要修改时才把灯笼给我。这个灯笼很普通——外表并不出众。但它的故事并不普通——它凝聚了长辈对晚辈的爱。
浙江浦江一带在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习俗。据说原因是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江北地区民间流传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当地人在正月十五晚上要吃面条,听起来与元宵不相关,但也有祈求吉利之意。《仪徽岁时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豫西一带的人过元宵节喜欢吃枣糕,带有吉祥如意的寓意。枣糕原是清朝宫廷御用糕点,其味香远,入口丝甜,含有维生素C、蛋白质、钙、铁、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既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还有保护肝脏、增加肌力、防衰之功效。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