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都追求完美而不希望自己有残缺,可实际上完美与残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生命因残缺而完美,西方有一尊女神维纳斯的雕像,见过她的人无一不被她的魅力所吸引而为之倾倒。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她是完美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她是残缺的,因为她少了两只手,可是,正是因为少了这两只手,她才完美。现代人未尝不想将这已点残缺补上,可至今仍没有人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我们的生命来说,完美是需要残缺的,因为有了残缺,完美才会是完美,因为有了残缺,追求完美的路途,才能拥有了方向。完美在真实的生命中可望不可及,可她却又真实的存在于前方,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对完美的追求,我们可以不断的前进,让自己的\'生命逐渐地趋于完美。
生命因完美而残缺,假如,真的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完美了,那么我们的生命便不再完美。生命如月亮一样,在灿烂到了极致之后,便是退落的开始,。达到了完美之后,人便会变得毫无功力,也许有人会问:“失去功力又怎样,我的生命达到了完美,那我何必要再去追求其他呢?为了完美奋斗了那么久,我也可以享受一下了。”可是,时代日新月异,你能确定自己的完美能与时代步伐一致吗?如果完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所谓的完美便只是一个笑话。一位酿酒大师耗费大半生光阴,游历名山大川,求得各种奇花异果,酿制一坛完美的酒,然后封存二十年,二十年之后,这酒比之前更香,更醇,可这位大师的巅峰之作,却导致他的酿酒技艺,二十年毫无寸进!因为那坛“完美的酒”的存在,他的心便被那坛酒束缚了足足二十年,他沉醉于那坛完美的酒之中,无法自拔,最终,那坛完美的酒在二十年后成为了一个笑柄,所谓的完美,仅仅是在某一时刻,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达到的最好的情况。如果抱着完美不放,她只会变成残缺。
生命中,正是因为有了残缺,才有了完美的概念,正是因为这样,才将其称之为,完美的残缺。
很多时候,看见走在路上的瞎眼老人,活该被人欺负、耻笑,实在让我很想冲上前质问那些人:他们到底有没有过残障人士的痛苦?不管说是视障、听障、聋哑人士和肢体残缺,我想我们都应该对待他们和常人一样,不是吗?
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自尊,那难道他们就没有吗?就算说,或许他们本来就与我们不一样,但你们不认为,就是因为不一样,才需要我们用双倍的关心,来为他们做他们办不到的事吗?我们理当用正常,重视他的眼光来看待,而非鄙视抑或忽略。他们看不见,你为他们带路;听不见得人,你帮他翻译;不能说话的人,你为他表达……那他们的心中,必定很感谢你,也许,就因为你的帮助,而让他们燃起了对生命的热忱,这样,不就又多做了一件善事吗?
大家听过海伦凯勒吗?他并不是先天失明、听不见也无法说话,她是后天的,因靠着他自己的意志力,不断不断的找寻方法,学会了发音,点字法…等。就因为有了他,为无数的残障者点燃了希望。相信他们都知道,上帝既然关闭了他的一扇窗,也会在开启他们的另一扇窗。那像谢坤山,他有着先天上的肢体残缺,但他不也靠着自己所剩的一只脚,创作出了让世人惊叹的图画作品?
所以,身体有缺陷,并不意谓着他们就变成了一跟废柴,大家也看到了,在社会上,有着许多不同的残障人士在社会上发光发热,或许,一些平常的人,都还没有足够的能耐去和他们做比较呢!我们,都没有体会过那种痛苦和、拥有承受那些眼光的勇气,一点一滴的帮助,卸下了筑在他们心防的那到墙,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他们都会变得更加坚强,克服障碍,努力的活下去!
何为完整?
至臻至善的艺术品,果真每一件都是无可挑剔的吗?流光华彩的珠宝,果真每一颗都是无有瑕疵的么?
何为残缺?
断臂的维纳斯,果真就因为残缺而丧失了美感么?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果真就因为粗鄙的外貌而丧失了气质么?
未必。
每一件艺术品,或多或少都会有着这样那样的.诟病;每一颗珠宝,或大或小都会有着形态不一的瑕疵;断臂的维纳斯被奉为美学的经典;而罗丹雕塑的巴尔扎克,至今还在巴黎市政厅的广场上昂首阔步。
矮小的拿破仑,指挥出了奥斯特里茨战场中法国的无上荣光;为人生冷的威灵顿,率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克劳塞维茨体弱多病,写出了战争论这样的鸿篇巨著;丹麦国王古斯塔夫性格粗鲁,他为丹麦军队制定的军规被奉为后世治军的标准。
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缺陷却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辉。对于后人来说:尽管个子矮小,但安葬在荣军院里的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是完整的;尽管有“冷血将军”之称,但长眠于威斯敏斯特教堂内的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战役中是完整的;尽管身躯单薄,但《战争论》中的克劳塞维茨是完整的。尽管性情古怪,但丹麦军规里的古斯塔夫国王是完整的。
每一个有残缺的人,在他大有作为的事业中是完整的。上帝或许更加眷顾那些有残缺的人,有人说他们是折翼的天使,有人说他们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但谁知道,他们因残缺而做出的努力?
拿破仑加入军队时不被长官认可;威灵顿因性情孤僻而仕途不顺;克劳塞维茨曾被法军俘虏;古斯塔夫统治下的丹麦屡遭外敌……我们看见了身前的完整,也要看到身后的坎坷。
最后我想再引用一下美国听力障碍人士服务中心的一段作为结束
“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残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必定为你开一扇窗。不要只顾去捶打那扇关上的门,窗外的世界同样精彩。”
很多时候,因残,而美。
残,是万物常态。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任何美好的事物,哪一件无残?云用参差不齐的边缘勾勒出一片片柔美的风景,月因不同的残缺而被称为“银钩”、“月牙”、“银舟”……
没有一种美景是完美的,世间万物都有属于个性的`残缺。残,何尝不是万物的常态?
残,能给人灵感。那年,张继落榜,他的人生,因此有了残缺。千丝万缕的愁,都在那一晚顿生。船行似风,江枫如水,秋霜落地,他愁眠。寒风瑟瑟,一声声嘶哑的叫声传来,给了他全身彻骨的寒意。满眼尽是残景,他意兴阑珊,提笔作诗。于是一首一语道破世间万千愁的《枫桥夜泊》诞生于世。
多少绝世佳作,都是作者在悲痛欲绝之时一挥而就。残,何尝不能给人灵感?
残,是一种动力。如果将拼搏过程画成函数图像,小波动忽略不计,那么属于正常人的函数图像是一条平坦的斜直线。而对于林书豪,身高是天生的缺陷,别人的讥嘲是后天的负面因素,于是属于他的函数图像是先下落。而后,他在两大缺陷中反抗,有了动力,便义无反顾地奔向卓越。他的拼搏过程,因为残缺而更有冲击力,就像“欲扬先抑”,曲折有致。
每个人都有先天的、后天的缺陷。于是,生活中总有苦涩的泪、失足的悔、幽深的怨、刻骨的恨。我们都在残中成长,因此我们学会泪中带笑、悔中顿悟、怨中藏喜、恨中生爱。残,何尝不是一种动力?
人生何必太完美,残缺造就精彩。因残,而美。
东坡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自古即是,盈满即残,缺尽又圆。
人生又何尝不像这月亮,在残缺与完美中来回转换。
在我看来,从没有绝对的完美与残缺,或许它们本就是一体,不分彼此。
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残缺中的\'完美。
追求完美,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更高的境界。
完美,是人们亘古不变的追求。
无论是古时的“九五”,还是现在的“十全十美”,都透露出人们对完美的向往。
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更体现了人们精益求精的精神。
但是我认为,完美并不是最终目标,追求完美是为了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当我们不断完善自己时,我们脚下的台阶也就越来越高,我们就能够发现更高的境界并拥有更高的目标。
要知道,人外有人,没有人能达到真正的最高峰,绝对完美如同星星一样遥不可及,我们只能在不断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发现更高并重新确立目标,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我们会变的相对完美。
所以追求完美只是我们向更高前进的垫脚石,在这动力下,我们也会越走越高。
追求残缺,不断发现自己,向更好前进。
残缺,似乎不是一个好词。
没有谁愿意有残缺,但是谁都不可避免的有残缺。
既然不可避免,那我们为什么不努力减少自己的残缺呢?所以,追求残缺的过程,不如说是不断发现自己并加以改正的过程。
随着我们不断追求残缺,我们也就向着更好不断前进。
我认为,找到残缺就如同找到了完美。
残缺就像是完美的影子,当你逐渐向残缺越来越小的方向前进时,也许就能触碰到完美。
因此,不要畏惧残缺,不要躲避残缺,勇于面对,敢于追求,在追求中不断完善品质与内心,渐渐地,你会发现自己会向着完美不断靠拢。
放宽心态,努力提升自己,发现残缺中的完美。
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门,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生活不会一直完美,有得有失。
当事情并不如意时,不要灰心。
须知世界上的事并不是随着自己意愿而存在和发展的。
所以,满足于残缺中的完美也是一种心态。
我们要做的,是放宽心态,发现自己的不满并努力提升自己,不必担心什么,也不必计较什么,上天是公平的,它对每个人都会眷顾,这才是公平完整的人生。
完美,蕴含于残缺之中。
发现残缺中的完美并不断追求,才是我们人生必进的道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