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处处能见到中华传统文化,如:剪纸、中国结……我来说说从蒙古带来的.小手链。
蒙古手链是蒙古的一种工艺品,是每个蒙古人必带的,你要问他们为什么带,他们会说手链会让他们吉祥如意的。我有四个手链。第一个,是蓝白相间的,蓝是宝石蓝,还是透明的。第二个,是米色和橘色的。第三个,是橙、红、黄、绿、白的。他们的装饰品里少不了白色,据说他们的春节是从白色的纯洁里来的呢!
有一次,我去玩小手链(我不会带。小手链是系纽扣的,我的小手却从中间穿了进去,把纽扣当成了装饰,妈妈哭笑不得,说:“傻孩子,是系纽扣的,那样带不就行了!”我赶紧改过来,这样就好看了!我摆了一个酷的姿势,哇!镜子里出现了一个俏皮的小女生,我不停的换手链,不停的摆姿势,玩了整整一天。不过蒙古人还是最喜欢银饰品,因为它可以分辨有没有毒。据说成吉思汗的父亲是喝马奶酒毒死的,银饰品可以分辨出酒有没有毒。后来他们在喝酒前,先用无名指点一下天,酒往下流,如果银戒指没有变色,那么就没毒,如果变了色,就有毒。
哈哈!小手链多么有趣,蒙古文化是不是也很深奥?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有古代大思想家老子、孔子,有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还有精美的古代建筑和绘画,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我最喜欢布老虎了,它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上古时代,由于“天塌地陷”,人间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为繁衍人类,二人就各种去寻找配偶。因遍寻无人,便以滚磨为媒。女娲羞于见兄,遂扮成老虎,以草帽遮面,与其兄成婚,使华夏子孙延续下来,从此布老虎就流传下来了。
我家有只布老虎,小时候,那只布老虎就已经陪着我了。它大大的乌黑的眼睛,小小的鼻子,长长的尾巴,短短的四肢,美丽的花纹都被画在那金黄色的皮肤上,更有趣的是这只布老虎好像受到了惊吓一样毛骨悚然。
这只布老虎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叫它小布,小的时候,我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在布老虎的肚子上一次次写着,整整写了一个星期,我才会写我的名字,但那可爱的小布已经变得肮脏极了。这时我才想起要保护小布,可小布已经变成了五彩老虎,但我还是很喜欢它。
中国传统文化真是丰富多彩,我要跟一只小鱼一样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自由穿梭。
文化,如一杯薄酒,让我不知不觉的沉醉;文化,如一阵春风,吹拂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如丝丝细雨,润物无声,浸润着你我的心灵。
当我看到《舌尖上的中国》这部介绍饮食文化的纪录片,我异常兴奋。还记得其中一期的内容,让我回味无穷。稻米经过清水洗涤,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孩,散发出一阵阵稻香。人们把稻米加工,发酵,磨碎,做成米糕,看起来人见人爱,咀嚼起来软软绵绵,稻香熏陶着我们的胃。镜头下一位年迈的老人,他慈祥的笑容给人亲切感,他很艰难地跋涉在山谷之间,“山有多高,路就有多远”。他每天清晨起得很早,上山去采露珠闪烁的`野蘑菇,就像采下一个个调皮的小屁孩。经过阳光的照射,蘑菇脱去水分,飘逸着清纯的蘑菇香。用这种野蘑菇和鸡肉放在一起炖上半天,起锅时清透的鸡汤,散发着浓浓的香气,一道美味的佳肴出炉了。
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不经意间,勾引我们的胃,让我们读懂了生活,也读懂了饮食文化这部厚厚的书。
哦,文化,原来你就在我们的一日三餐里,和我们形影不离。
千古江山,百代风流,大江淘尽后浮在水面上的容颜,依旧生动璀璨。在古代,两个国家之间为争取方寸之地,燃起战火狼烟。一块块土地变得殷红,不是因为人们的开耕促使土地退化,而是因为战士留下的鲜血染红。孟子曾说过:“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战国时期,打仗是靠击鼓,鼓舞壮士的信心,去迎接挑战。
凭栏回首,我们在竞争着一个岗位时,往往争得头破血流。伫立于一个岗位上,职场生涯就从此启程了。你听说过吗,职场如战场,稍有一个不留神,你就会下台或降到最低层。你为自己敲击的战鼓是什么呢?当你看到职场生活中的琐事,要懂瞒天过海,这时你要运用《孙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计;当你遭遇冷眼之时,要懂得孔子的良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良师益友,打好人际脉络。
真正的精英往往能够掌握穿透文化的丰富意蕴,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希望与未来。
哦,文化,原来你就在人们每天的工作与忙碌中穿行,和我们紧紧相依。
当我读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苍凉时,我愿行走于漫天黄沙的边塞大漠;当我领略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瀚时,我愿游于猛浪湍漩的长江中;当我迷茫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时,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哦,文化,原来你就在丰富的里,叫我如何不爱你!
不须“众里寻他千百度”,你已在“灯火阑珊处”,落落大方的展示自我。就像此刻,我自信的坐在考场上,闻着窗外阳光的气息,感受着文化的翰墨流香,清风将我发丝拂起,拂起我嘴角的一丝微笑,因为我知道,你正从我身边悄悄走过。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为我们打开了一座知识宝库中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个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吧。
我最感兴趣的是剪纸,它是在喜庆的时候才贴,它是一种工艺品,一些心灵手巧的阿姨、奶奶都剪得惟妙惟肖,比如说马、兔子、羊、牛......都剪得特别精美、精致、惟妙惟肖。
我姥姥家的桌子上有两个相框,它里面装的不是相片而是两个美丽的剪纸:他是蛇和羊。因为我是属羊的,爸爸是属蛇的。这个剪纸“蛇”是奶奶生爸爸的时候剪得,剪纸“羊”是妈妈生我的时候姥姥给我剪得。姥姥、奶奶还剪了许多精美的图案呢,比如说虎、龙、鸡、猪都特别可爱,就拿虎来说吧,以前的威猛性没有了,现在变得笨拙可爱了。这就是我介绍的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啊!我多么想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在传统文化里快乐的飞翔!
中华民族很早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遥遥数千年前。上至皇亲国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都深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那么传统文化礼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呆板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着人们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当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讼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师重教、孝敬父母、检点行为等。新时期的道德关念大抵也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形成结果。正确、全面的审视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看功大于过、还是利大于弊。纵贯中国古代历史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交替、演变、进化。较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违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注定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命运。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行使着受压迫被奴役的权利。显然这种现象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却大大抑制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这些不利于时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一些精要之处则要吸取并为社会生活服务,譬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该尘封在史料中,毕竟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过“美”的痕迹。提供价值依据参考、熟读历史考实录无疑是通晓古今、知道兴衰的最好方式!精华是要继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彻底遗弃的!遗弃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存而不用,明晓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净尽。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窃以为后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来讲万物的兴衰存无都是有规律的。全盘否定与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糟粕的东西知而不为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正是由于在旧的基础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优等会民族,忘记糟粕有时也等同于凌空而建的空中楼阁。糟粕难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铸辉煌的基石么!糟粕、精华、落后、进步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吗!
综上所述包括处理方式在内的一切行动能力都有其变通的余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弃给人来相差万里的感觉!理智者、理性也。权衡利弊。发复推敲的结果让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数典忘祖。不计后果的行为难以服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