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雷米原著的书粉,我在知道心理罪电影上映以后,立刻迫不及待去看了。影片一开始,就发现加入了新角色乔兰,方木出场的案情也极为陌生,等等。从整个影片来看,整体改动都很大。但抛开原著的设定的性格设定,例如方木自校园宿舍案件发生就变得沉郁,以全新角度来看,这部影片足够让人惊喜。廖老师精湛的演技自是不必多言,而李易峰这次的演技相信也足以让人们刮目相看。从人物来讲,我更多体会到的是邰伟这个角色情绪的多面性,和方木巨大的性格转变。
一、开头第一个案子
邰伟总的概况应该是“面冷心热,经验丰富”。了解情况,一边听法医报告一边暗中观察人群,随后就用小动作指示慢半拍收队,是为了保证群众安全,以这个细节表现他作为一个老警察老道的一面。在追到犯人之后,看到慢半拍受重伤,又忍不住去打犯人,又体现他比较冲动以及重情义的一面。而一开始的方木可以用俩词概况,就是“嘚瑟和冷漠”。卖弄自己的天赋,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一定要把自己的推理在众人面前说出来,直指犯罪者,就是在卖弄自己的才华。在抓捕犯人之后,有一个他不去担心自己的同伴,而是望向天空。这个眼神所传达的就是“我不担心有没有人受伤,我只关注我的结论的对或者错”。这些大多用眼神、细节所表达的东西,出人意料,在我第一遍看时就能感觉出来。
二、吸血鬼案子的前半部分,到马凯坠楼
这个部分是邰伟和方木冲突的高潮部分。首先,邰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前辈,对人才的爱惜;同时他始终不认同方木的行事作风,认为方木这种冷漠的性格会给办案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他人生命。如他在影片中多次提醒方木,“留神别把自己丢了”、“你缺少对生命的敬畏”等等。他是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告诫方木。而此时的方木,一边作为孤儿,他性格天生冷淡,另一边想着自己多次画像正确,自信心膨胀,相信任何人都不会逃出自己的掌控范畴。例如在船上失手之后,立刻表达对邰伟的不满。这种性格的加剧也为后面陈希的`死埋下伏笔。
三、吸血鬼案子的后半部分
这里剧情走向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方木发视频进行心理暗示,这个举动真的充分展示了他冷漠的自信。包括之前他用带入心理的方式对犯罪者心理进行解剖,都表现他为了破案“不择手段”。在方木和医生的见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医生其实对方木进行了心理影响,比如“这个周末、我真正的对手是邰伟”,让方木以为他真正想***掉的是邰伟。最终导致了陈希的死。方木的性格就此转折。不得不说,在本场电影中最震撼我的镜头都在这个部分。在双子大厦下面,邰伟表现出的对方木的关心、不忍。方木从疑惑到有不好的预感,再到自己一定要上去看看。尤其二人推车门的戏。用眼神和动作把这种转变表现的淋漓尽致,看的畅快。随后在笔录时候的哭戏,语无伦次、隐忍、后悔,不得不在这里说李易峰的演技真的进步非常大。再后邰伟去找方木谈心。第一次直面自己的内心,说出他自父亲牺牲时所留有的遗憾,两个人一起默默流泪。我相信两个人的结打开了。
之后就是破案,这里给了不少铺垫,例如乔兰说的小计量药剂会使人暴毙,医生把陈希死之前的视频发给方木,这时候就给了方木一个仇恨的眼神,以及在前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医生所说“我们会成为朋友”,归结在一起,方木孤身犯险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但在这里仍有疑问,例如药剂或许会使人暴毙,但同样会使人力大无穷。如果邰伟没有及时赶到,方木如何解决?以及台风情况下,海警没有办法上岛,邰伟又是怎么去的岛上?以及方木用这种方法***死医生,为自己女友报仇是否太过戏剧性?我能想到的解释是,方木本身对法律有些藐视的态度,不然之前也不会使用心理共情的方式推理罪犯,同时这里也是模糊法律边界,解释成自卫,为了保命迫不得已。
关于邰伟,影片用穿插回忆的方式有很好的阐述了他性格的来源,是先塑定完成,一步一步向观众展现出来,同时解说其前因后果。而方木则是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过程,当然从最后的“复仇”可以看出来,他还是一个有些冲动是年轻人,存在着缺点。这也是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感到意犹未尽的原因——我觉得这只能属于前传。是方木和邰伟合作的开始,是方木转变的开始。网上有传闻,在适当的时机会有第二部的出现。个人认为值得期待。
昨天我在网上看了心理老师的《生命教育讲座》,我认为生命是重要的。
生命本就是一件小概率的事情,上亿颗精子想要进入子宫,可是最终只有一个决定性的精子可以穿过透明带,卵子的大门关闭形成受精卵。基因从此确立,这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开始都是历经磨难而产生的,都是勇敢的,优秀的。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人生中的磨难就如同精子进入子宫一样,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优秀的。我们遇到挫折不能害怕,要勇敢的面对它。这独一无二的生命是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而有了轻生的念头。
老师还给我们读了一个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这只猫活了一百万次,被一百万个人宠爱过,在它死的时候,每一个主人都哭了,可是它从来没有哭过,也从来没有爱过谁。最后一回,它成了一只野猫,爱上了另一只野猫,它和这只猫生儿育女,日子非常幸福。后来,它爱的猫死了,猫哭了,它日日夜夜的哭,哭了一百万次。后来它死了,这回,它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这只猫在最后一生,为自己而活,这一生,它是自己的猫,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这一次生命,我们要活得精彩,活得开心,活得有意义。
生命是重要的,要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要在生命中活出自己。“悦纳和相信自我,尊重和欣赏他人,是一种正确的生命态度,也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经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我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
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欢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大学生情操,充实了大学生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大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必须的影响。
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大?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境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教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学生,使学生幼大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我必须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忙时,教师仅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仅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进取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即使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看法和你相反,你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你的主见是正确的并且不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你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男人实施暴力、、不忠、***人的消息此起彼伏,人们往往从道德的层面去指责、批判这些行为和人,《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这本书会让我们跳出道德层面上的评判和指责,更多地了解男性心理、理解男性心理、了解这些男人为什么成为这样的男人,从而更好地保护好自己。
《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作者亚当·朱克思,英国心理学家。亚当·朱克思的主要工作是治疗那些对女性有暴力、虐待倾向的男性。他亲眼看到男姓暴力的受害者,也看到了暴力所造成的种种伤害。
作者自述,开始写作这本书,源于某一刻,当时,他发现自己心中竟然存着一股强烈的感觉----对女性的憎恶,其强烈程度胜过弗洛伊德所谓的“正常的蔑视”。由于这个发现,他感到震惊和恐惧。同时,他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许多男性心中也怀有类似的憎恶感。
作者希望他的理论能帮助女人了解男人,并且过着更有成就感、更独立的生活,不用再看男人的脸色行事。男人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了解、理解、接受自己,有助于克服人性上的弱点,成为更优秀更幸福的男人。
从某个程度讲,现实生活中对男人的很多不理解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其产生的根源:他们为什么如此的强势,与他们的沟通为什么有这样的难,他们为什么无法与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他们为什么会反复无常,他们为什么会使用暴力及其他不良行为等等。
作者说“这是一本能让世界震惊的书”。全书读下来,内心颇感震惊和恐惧,对男性强大的憎女心理有一种绝望感和无力感;同时,也会对男人多一分怜惜和理解,深切感受到男性成长中的不易、痛苦和无可奈何,有些事情也不是他们自己可以控制的。
此书读来甚是不易,对读者的专注力、理解力、思考力要求得比较高;仅“导论”就需要多次阅读和深入理解。全书内容以心理学观点为主讨论轴,呈现出大量的案例、心理学不同派别的理论、心理学术语、女性主义者的多种观点等,作者以相对客观、理性、全面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比较和分析,或支持或反对某些理论和观点,并不断说明和强化自己的观察、观点和结论。
要求更高的是,读这本书,需要读者全程保持心态的开放和坦诚。
2
全书开篇第一句就令人震惊:“每个男人都憎恶女人吗?我的中心论点是:男人的确如此。”
全书内容围绕这个论点而展开。作者反复强调:憎女心理是男性性格中一个潜抑极深的部分。男性对女性的憎恶是个无所不在的现象,具有深层的心理源头,这一源头是人在初期身体发展与情感发展中都具有的。憎女心理潜藏在每个男性的体内,被特殊环境触发时就会表现出来。支配和控制女性是憎女心理最明确可见的外在表现。
作者从婴儿出生开始讲起,阐述憎女心理的起源与本质:男女性别认定的形成、憎女心理在男孩成长时的演变、恋母情节的深远影响、婴儿心目中的好妈妈和坏妈妈、婴儿的不安全感和强烈的控制欲等。这本书亦是作者试图解决自身问题---恋母情结问题的记录。
这本书以心理动力学的观点解释女人为何会受到男人压迫,讨论的重点是男性的表现行为,男性为何希望形成并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同时也阐述了女性受虐心理、女性对自身压迫的产生根源等。
作者根据他的临床,得出这样的结论:男人其实在很多时候都觉得无能、没安全感。一个人的成长可以说是自恋欲一再遭受打击的历程。
3
关于男女关系、男女之爱、男人之爱,作者亦有深刻阐述。
作者写到:
男人小时候学到的是:男人不应该企求亲密,企求亲密的男人是不坚强、脆弱、神经质的。问题是,这些观念与人类的基本欲求背道而驰。
男人只要发觉关系开始变得亲密(不限于男女关系),不太容易维持下去的时候,就很有可能退却。
男人抗拒女人的爱意的根源是对自身破动冲动的焦虑。女人的爱意可能会令男人觉得可怕,也是造成男性中止感情、变得冷漠的原因。男人表面上对女人的感情反应冷淡,其实是潜意识焦虑所致。
暴力行为只是男性各种虐待行为中最明确可见的一个极端,其目的在于建立、维持男性的支配地位,不管在有形的机构中或是无形的人际关系中都是这样。
强暴是暴力行为,其主要动机之一就是发泄暴力。不管受害者是否受到任何损伤,施虐欲是每个强暴者都有的一个主要动机。强暴的潜意识目标之一就是消灭对象。
作者认为,女人比较容易受影响、比较不坚强,可她们的韧性却比男人强很多。女人的较强韧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4
作者的很多观点和结论,读来让人不免感到绝望,却又不得不承认,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依作者的观点,男人憎女心理的成因几乎是不可以改变的,是男人出生后各方面不知不觉的塑造。要想改变一些状况,需要个体的努力和克制,而首要前提是,男人能够认识到问题所在、接受问题、又肯于改变。但是,作者自己对此都没有太大的信心。
作者在工作中观察到大量对女性有暴力和虐待行为男性的所作所为,对男性心理有着深刻了解。他说,男性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意图全然无知,更严重的是对行为本身视若无睹。男人极少下决心面对自身判断好坏的标准,也很少会为了愈合裂痕而坦然面对痛苦、郁闷、恐惧与憎恶。男人为了逃避两人关系中的真相,会表现出扭曲事实(或觉察不到事实)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几乎是无限的。
作者认为,除非男人肯面对男女关系中的情感源头与心理源头,要不然这种剧变绝对不可能发生。男性有权力,他可以决定自己要改变哪些部分。除非男人能勇于面对自己潜意识中对女人所持的态度与感觉,要不然他们永远都不会交出女性主义人士认为女人应得的权力。
5
说到底,都是心理上的问题。很多男人,表面上强大和强势,内心深处却充满了不安全感、焦虑感、无能感;很多男人,表面上的强大、冲动、控制、支配、暴力等都只是为了掩饰他们内心的不足,只是为了心理上的转移和发泄,只是为了逃避。
他们内心的脆弱和焦虑,完全可以理解,但这绝不是他们可以控制和支配女人的理由;人们更不会接受和原谅他们的某些行为。无论如何,任何人都没有权力虐待别人、侵犯别人、殴打别人。“冲动出现是一回事,要不要化为行动是另一回事。”他们更没有理由把责任推给受害者。受害者若有能力,还会等着受害吗?
书中所述有些残酷,但依然要心存美好,相信改变的力量。毕竟,我们是人,有局限更有突破和成长。恰如书中所说“人类最惊人的特质就是能够突破周围环境的限制与自身的生物特性,不断学习进步。”
或许,我们不会一下子接受书中的观念,会挣扎抗拒。不妨让我们换个思路:如果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是有道理、是对的呢?基于这个基础,我们应该如何坦诚地面对自己、真诚地面对我们的他(她)呢?为了让自己、爱人、社会变得更好,我们又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呢?
书名:扭曲的心理---为何男人憎恨女人
作者:(英)亚当·朱克思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7年
如果我们把那些基于直接的'实践经验而构筑起来的在脑子里的地图称之为抽象思维的话,那么,那些来自于间接的他人讲述或书本的文字记录在脑子里所形成的地图则成了抽象的抽象。
抽象思维,是通过把一个一个单一的感知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即建立参照系的脑部活动。这样的抽象思维,构成了人们区分各种客观事物的标准。这样的标准,有的是高度概括,有的是较为具体,即抽象思维存在着层次上的高低区别。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总是在一个很高的抽象层次上(高度概括的层次讨论问题,那么,我们很可能根本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比如说“顺势而为”、“高抛低吸”、“你要做一个好孩子”便属于这种“泛泛而谈”的词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的意思各不相同。
在高度抽象层次上的探讨问题,我个人理解就是抛开较为具体的标准谈本质、谈共性,是为了把握方向性。而在较低抽象层次上来探讨问题,就是结合本质、方向以较为具体的标准来认识事物。两者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有的思维方式,我个人认为缺一不可。
交易的本质就是要“顺势而为”、“高抛低吸”这两句话。可以说进入市场的人中有90%以上的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却有90%以上的人是市场中的亏损者呢?
迈吉说,“我们不赞同只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谈论问题的荒谬论调。”“这样的高度抽象的词汇不仅影响我们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而且,它们的最大危险还在于可能导致我们错误的判断。”我的理解就是,当你明白要“顺势而为”时,由于这样的抽象思维过于高度概括,即太空泛,实际操作时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为行动的参照系,所以就按着自己的理解做交易,自以为是顺势交易了,其实却是做反了。对于“高抛低吸”也是如此。
社会上只在高度抽象层次上谈论问题的人比比皆是,你天天听到顺势而为,却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做到顺势而为;你天天听到高抛低吸,却不知道怎样算高怎样算低,那么你怎么可能做到高抛低吸呢?你对孩子说要做好孩子,你却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叫他怎么去行动呢?
我之前说过,没有合理的方法(即具体的方法与之相配的正确思想理念是空中楼阁!无论思想理念是如何地正确,没有恰当的方法去落实这样的思想理念,这样的思想理念充其量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而已。
现在,我们群里的有些朋友开始赚钱了,为什么?因为不仅有了理念、也有了方法。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高度抽象层次的探讨,这是帮助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高度抽象层次的探讨,我们还需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方法。这就是科学上的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完美结合,没有这样的结合,一切流于空谈。
在这阳光灿烂的夏天,带着阵阵火热的心情我参加并仔细聆听了由学校举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通过这次的心理知识健康讲座我受益匪浅。心理健康老师通过在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为我们讲解大学生常见遇到的心理问题,告诉我们如何正确的面对压力并解决它。 第一、在学习上。首先,“理想的大学”同“现实的大学”之间的矛盾使我产生了深深的目标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学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殿堂,刚入大学时也十分兴奋、愉快。但兴奋和激动之后,却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原来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日复一日无限循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带来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冲突。其次,大学培养目标的“高”与“空”使我对目标难以把握,觉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可我却感觉目标的内容比较空洞,目标的阶段性也不明确,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标来设计和规划自己。通过这次老师的答疑解惑,我了解了上大学的意义——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奋斗当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第二、在生活上。在当今社会,我们不能单靠被动地顺应环境,须主动地去适应环境,保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处理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的心理矛盾上,这次的讲座让我能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努力提高。因为之前的我性格上太过于执着近乎偏执,而且心里承受能力很差,面对挫折时往往不能正确解决它,只是采取消极的态度,在心理健康老师的指导下我避免了走向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误区。现在的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并且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我知道良好有赖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谈话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赖心理。
第三、在爱情上。每个人对爱情都充满幻想,我也不例外,以为某个人是我的全世界,但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所以在爱情中常常流泪,几乎不知道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许是习惯了依赖,失去的痛苦一直伴随着我。这次的讲座却从另一个的角度向我说明了爱情是一种相互独立相互尊重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坚强,就像致橡树中的我们要做两两棵肩并肩的树,而不是一个人是另一个的藤蔓。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那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不负责的爱情,爱情是神圣的,这种美好的情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慢慢回忆,而不是因为一时的寂寞才紧紧相拥,只是为了生理上的需要更是要人唾弃的。
最后,作为一位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明确身上肩负的责任,大学时光是美好的,在这样花一样的年华,面对着朝阳,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不懈奋斗,面对压力和挫折,积极地解决,不抛弃,不放弃,我相信,我们的青春永垂不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