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嘛,大家都知道,是我们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东也有不少聚居区。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其先民主要是13世纪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东迁的`“回回”人,以及远在唐宋时期侨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穆斯林“蕃客”,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并吸收了、汉、蒙古、维吾尔族等生活习俗,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汉族为回族的共同语言。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
在内地,回族主要与汉族杂居;在边疆,回族主要与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大都分布于水陆交通线上,因此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回族主要从事农业,有的兼营牧业,手工业。回族还擅长经商,尤其以经营饮食业突出。
回族分布较广,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宁夏回族偏爱面食。喜爱面条、面片,还喜爱吃调和饭。甘肃、青海的回族则以小麦、玉米、青稞、马铃薯为日常主食。油香、馓子是各地回族喜爱的特殊食品,是节日馈赠亲友不可少的。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习惯饮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为主,有的也食用骆驼肉,食用各种有鳞鱼,如北方产的青鱼、鲢鱼、鳇鱼等。
你们知道吗?鸽子在甘肃区的回族中被认为是圣鸟耶,可以饲养,但不能轻易食用。如果有危重病人,还得征得伊玛目,就是宗教职业者的同意,才可以把鸽子作补品食用呢!回族的饮料比较讲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洁净的水就不饮用。更加忌讳人在饮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呢!
还有,回族也很喜欢饮茶和用茶待客,特别是西北地区回族的盖碗茶很有名和宁夏回族还饮用八宝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哦!
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便会浮现出他们载歌载舞的情景。其实,除了能歌善舞,维吾尔族还有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听我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维吾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信奉伊斯兰教,新中国成立后,也就随之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译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主要节日有肉孜节和古尔邦节。肉孜节意译为“开斋节”。按伊斯兰教教规,节前一个月开始封斋。即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不准饮食,期满三十天开斋,恢复白天吃喝的习惯。开斋前,各家习惯炸馓子、油香、烤制各种点心,准备节日食品。节日期间人人都要穿新衣服,戴新帽子,相互拜节祝贺。肉孜节过后的第七十天是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有经济条件的人家要宰羊,邀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
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维吾尔族那里,不论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花帽有用黑白两色或彩色丝线绣成的民族风格图案,有些还缀有彩色珠片。花帽可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多姿多彩,请你有空就到那里坐坐吧!那里,景美,人更美!
我们漂亮的祖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他们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而回族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回族有人口大概是982万人,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回族也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民们非常信仰伊斯兰教,他们不吃猪肉,把猪比作神。
因为回族分布较广,饮食习俗也不完全一样。住在宁夏的回民喜爱面食,如:面条、面片,而居住在甘肃、青海的回民以小麦、玉米、青稞为主食。从总体上看,回族的日常的食品有鲜明的特点:一是主食中面食多于米食。二是甜食占有一定的地位。三是在菜肴中牛羊肉比重很大。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
回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回族的男性爱戴小白帽,回族姑娘们喜欢戴红色的头巾,上身穿着花色或浅色衬衫,下身穿着五彩裤子,脚穿绣花布鞋。
我喜欢这个民族,他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汉族人民的兄弟姐妹,只要我们团结友爱,伟大的祖国会更加美好。
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古尔邦节会持续庆祝三天。第一天,人们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的去清真寺做会礼。那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做完会礼,就急急忙忙的去宰羊。因为在古尔邦节,宰羊是最重要的仪式。我还没有参加过这么大的场面。宰了羊,我和爸爸回家。一进门,就问道妈妈做的美味“油香”味。所有的亲人们都聚在一起,吃烩菜,油香。大家你说我笑,好开心呢!爸爸说:“快煮羊肉手抓吧!刚宰的羊很新鲜,记得只给自身留三分之一,其余的都要分给亲朋好友一起品尝,这才是古尔邦节最大的意义。”
家里好热闹呀!大大小小十几人呢,小朋友们你追我赶吵着跟要压岁钱呢!压岁钱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情。
除了春节,最让我开心的是古尔邦节了。
古尔邦节这一天终于来了。在喀什,最热闹的地方非艾提尕尔清真寺莫属。清晨六点钟就不断有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做礼拜。很多穆斯林都希望在古尔邦节这一天,能够在这里拥有一个做礼拜的位置。各个社区的人们在阿訇的带领下列队前来,每走几十米就停下来和阿訇一起诵一段经,诵读的内容以《古兰经》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然而来参加聚礼的人实在太多,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入礼拜堂,大部分人都只能在清真寺院内或寺外的广场上参加仪式。
古尔邦节当天,天刚亮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艾提尕尔清真寺做礼拜。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我国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亚最有影响力的三大清真寺之一。它位于喀什市的解放北路,占地面积1.68万平方米。公元1442年,喀什噶尔的统治者沙克色孜·米尔扎为了祭祀亲友的亡灵,便在这里建立了一所清真寺。随后公元1538年,又一位喀什的统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为了纪念已故的叔父,将寺院扩建。后来又经过几次修建、扩建,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和气势。艾提尕尔是“节日的礼拜场所”的意思,每逢节日的时候,清真寺连同广场上满是参加礼拜的人。
或许第一次见到艾提尕尔清真寺的人会有些失望,因为它没有宏伟而且奢华的殿堂,有的只是简朴的回廊和院落,然而,它悠久的历史以及典型的伊斯兰建筑风格,足以支撑起它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时至今日,人们依旧相信着它有不可阻挡的强大力量。每天早上,大毛拉(对伊斯兰教教职中德高望重者的尊称都会登上宣礼塔,用虔诚而深沉的嗓音唤醒沉睡的人们:“安塞拉甫——哈依鲁木比乃——那吾来——”悠长的声响在喀什的天空回荡,整座城市都在这一刻醒来。
夏天的喀什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再过两天就是穆斯林群众的传统盛大节日古尔邦节,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进行节日的准备。高台民居的土陶艺人吐尔逊便是其中之一。他从家里的一个水壶中拿出钱,坐在炕上跟家人一起商议着过节的开销。越临近过节,羊的价格就越贵。他想着提早把羊买回家养着,是个不错的省钱主意。
与肉孜节一样,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原译为“库尔班”,是阿拉伯语中“牺牲”的意思,所以一些学者就把古尔邦节意译为宰牲节或献牲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古尔邦节起源于一个伊斯兰教的故事: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于是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让他***了自己的儿子当作献祭。接收到指示的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准备照办。他拿起刀子准备割向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派遣使者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便有了古尔邦节这个传统节日。也因为这个故事,在穆斯林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
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十日,因为伊斯兰教使用的历法与我们一般使用的历法不同,所以古尔邦节有时候会在冬天,有时候又会在夏天。它在维吾尔族人心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相当于汉族人的春节。
维吾尔族人一年四季都有婚礼举行,但是临近古尔邦节,举行婚礼的年轻人会明显增多,这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借着这个传统的节日讨个吉祥。前一天,吐尔逊在上午就参加了大姨子孩子的婚礼。下午的时候,妻子和孩子们就来到婚礼的流水席。穿着洁白的婚纱,披着头纱的新娘一脸幸福,安静地坐在屋内等待新郎的到来。
按照习俗,宴席要在下午才接待女宾,而前来迎娶新娘的新郎以及新郎的朋友则要等到日落时分才能进入。所以,到了傍晚的时候,偌大的喀什市人民广场就会唢呐声、鼓点声不断,不时有婚庆的车队在乐声中经过。
维吾尔族人一年四季都举行婚礼,而选择在古尔邦节前举行婚礼的年轻人是希望能借此讨个吉祥。
参加完亲戚的婚礼,离古尔邦节的到来又近了一天。这一天,吐尔逊和家人经过一番争论,确定了过节的花销后,他就去牙医那把自己已经坏掉了一段时间的牙补好回来,并结清了一年的费用。毕竟是快要过“大年”了(一些会说汉语的维吾尔族人用汉语表达对古尔邦节的情感是会说古尔邦节是“大年”,吐尔逊跟我们汉族人有一样的想法。
“过年”了,最好就有一番新气象,坏了的要补回来,欠下的要还回来。新疆民俗专家楼望皓老师说,在维吾尔族中,也会出现在过去有成见或是闹过矛盾的人,在过节这天握手言和,重归友好的。
随后,吐尔逊又在朋友那里买了20个供婴儿在摇篮里面使用的木制尿管和9个吊葫芦,这些对于他们当地人来说都是非常适合用来送礼的物品。因为是好朋友,所以买了这么多东西,吐尔逊一共才花了100元。而省下来的钱就可以让他们挑选一只比较好的羊来过节了。从喀什地区邮政局附近走进库木代尔瓦扎路,左转就能进入吾斯塘博依路。吾斯塘博依路是喀什老城中历史比较悠久的街道,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百年以上历史的老房子。临近过节,卖羊买羊的人们把这里挤得热火朝天。成千上万人来赶集,羊只交易比之前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都要火爆。吐尔逊和妻子在羊群中穿行挑选,最终在市场上用2800元买了一只既健康又强壮的大公羊。
节日的前一天,过节的气氛更加浓烈。吾斯塘博依路上熙熙攘攘,羊市的交易达到顶峰。中亚大巴扎中,人们忙碌地准备年货,大家都在采购食品、衣服等。家家户户的妇女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做客的亲朋好友准备足够而且美味的食物。据说古尔邦节是主妇们展示自己的手艺以及持家德行的重要节日,所以如果在这段时间到维吾尔族人家中做客,称赞女主人的手艺是不可少的话题。
然而,与忙碌的大人相比,小孩和老人却显得悠闲得多。在喀什老城的小巷子中,孩子们还是像往常一样玩耍。当好几个妇女提着东西走过,在小巷子里玩着玻璃珠子的小孩只是抬头看一眼,随后便继续埋头玩起来,而那些年纪稍大点的孩子拿着手机玩游戏的,更是头都不抬一下,甚至对走过的忙碌的大人们毫不觉察。而在喀什老城巴扎的一个茶馆里,也是一片闲适自得的景象。茶馆的墙壁上写着一壶茶一块钱。蓄着胡子的老人端着茶、吃口馕,时光就这样慢悠悠地在指缝间溜走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