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很丰富的,心理描写就是要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常见的心理描写方式有内心独白、思忆联想、梦境幻觉等。
但不是每篇文章都适合出现心理活动的,我们在写心理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
1.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才会产生的心理活动。比如《卖炭翁》中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本来寒冷的冬天,卖炭翁纵然身上衣衫单薄,为了卖炭只能希望天更冷一些。这里的“愿天寒”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2.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作者就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1.先写话是谁说的,是在什么场合,怀着什么心情说的,然后写说的话。
2.说的话写在前面,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表情、语气等。
3.先写说的话,然后交代这话是谁说的,以及说话时的心情、表情、动作等,再接着把话写完。
4.只有说的话,前、后和中间都不交代这段话是谁说的,读者一看就明白。但这种对话形式多用于写两个人之间的对话(群众场合,七嘴八舌,不需要说明说话人时,也不用这种形式。)
高一足球联赛即将开战。各班都在抓紧最后的练兵时间,准备球场上一搏。
我班实力雄厚,后卫线尤为突出,是夺冠大热门。不料全队12人,唯一的“替补”头衔竟落在我头上。于是我不断给队长说好话,希望能打上主力。哪晓得我“替补”地位巩固,若要打主力,尚需努力。我开始抱怨这世上伯乐甚少,千里马也有失足的一天。罢了罢了。我心里清楚:我不是“阻力”,而是“动力”。
第一场比赛对六班,队长说让我踢下半场。我十分兴奋,比赛一开始就在场边做准备活动,以便下半场更好的发挥。但是,中场休息时,正当我完全活动开了,准备闪亮登场的时候,队长说上半场全队表现都很好,一时难以确实换谁,让我等待时机,待会儿再上。我只好穿上外套,坐观成败。
到全场快结束时,队长终于把我换上场了,原因是一名前锋抽筋抽得厉害,站不起来了。我上场后并无建树,幸得有几次精彩的过人,本想让队长及其队员看看本人的水准,好考虑我的主力事宜。而赛后却有人安慰我说:“别灰心,慢慢来,状态总有不好的时候。”我想这人怕是看不懂足球,或根本没看过——正宗的“门外汉”。于是我直奔队长,想听听“权威”人士对我的评价——果然专业,一句话简单有明了:盘带过多,延误战机。
以后的比赛,我便稳坐冷板凳。即使把板凳坐得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温度,也无人问津。我上场的唯一信号就是有人受伤。
其实打替补的事我并没多在意,真正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就在我上场时间一场比一场少的时候,我队成绩却直线上升。难怪有同学劝我该行当啦啦队,也许这样对班集体的贡献大一点。然而我并不想我的足球生涯就这样悲剧似的结束,我在等我出头的一天,所以我与“冷板凳”始终形影不离。
我班一路过关斩将***入决赛。就在决赛开始前5分钟,队长叫到我:“XX,今天打主力前卫。”没想到队长这酷似冬瓜形的脑袋也会有开通的一天,不管这么多了,我赶紧换上了我的8号球衣,奔入场内。
比赛开始了,我十分珍惜这次上场机会,不惜体力的积极拼抢,吸取前几场的教训,得到球后便迅速出脚,偶尔也会传出一两脚好球。机会终于来了:在中圈附近,队长一脚直塞,我插入空当,形成单刀之势,我快速带球到近区前沿,在守门员倒地之前的一瞬间,我一脚捅射,球穿过守门员,飞向球门,就在我以为终于立功的时候,那球居然击中立柱,被弹出界外。这是我唯一的一次闪光点,竟以失败而告终,下半场我被替换下场。最后通过点球大战,我班勇夺桂冠。
我究竟还是替补,在教室后面的光荣榜里表扬球队队员时并没有我的名字,操行分也比别人少加2分。但是,我在相信下次比赛替补席位仍属于我的同时,我也深信:我是金子,金子是要闪光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